华沙
|
华沙 Warszawa | |||
|---|---|---|---|
| 首都、市、都市县 | |||
| 华沙首都市 Miasto Stołeczne Warszawa | |||
|
| |||
| |||
| 绰号:北方巴黎、凤凰城 | |||
| 格言:Semper invicta(拉丁语「时常坚强」) | |||
|
华沙 在波兰的位置
| |||
| 坐标: 52°13′48″N 21°00′39″E / 52.23000°N 21.01083°E | |||
| 国家 |
|
||
| 省份 | 马佐夫舍省 | ||
| 县份 | (拥有县权力的市) | ||
| 成立 | 13世纪 | ||
| 获得城市地位 | 1253年4月23日 | ||
| 面积 | |||
| • 全市 | 517.24 平方公里(199.71 平方英里) | ||
| • 都会区 | 6,100.43 平方公里(2,355.39 平方英里) | ||
| 海拔 | 78-116 公尺(328 英尺) | ||
| 人口(2020年6月30日) | |||
| • 全市 | 1,793,579[1]人 | ||
| • 密度 | 3,460人/平方公里(9,000人/平方英里) | ||
| • 都会区 | 3,100,844[2] | ||
| • 都会区密度 | 509.1人/平方公里(1,319人/平方英里) | ||
| 时区 | CET(UTC+1) | ||
| • 夏时制 | CEST(UTC+2) | ||
| 邮政编码 | 00-001至04-999 | ||
| 电话区号 | +48 22 | ||
| 车牌 | WA、WB、WD、WE、WF、WH、WI、WJ、WK、WN、WT、WU、WW、WX、WY | ||
| 网站 | warszawa.pl | ||
华沙(波兰语:Warszawa [varˈʂava]
试听)是波兰首都及最大城市、欧盟第七大首都城市,位于波兰中东部维斯拉河两岸,距波罗的海和喀尔巴阡山脉大约350公里。2020年人口数字为1,793,579人,都市圈人口大约3,100,844人。城市面积512平方公里,都市圈面积12266平方公里。 冷战时期著名的《华沙条约》就是于此签署的。
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华沙被列为属于ALPHA-级别的国际都市[6],作为波兰最主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该市也是马佐夫舍省的省会,拥有许多工业企业(制造、钢铁、电气工程、自动工业),66所高等学府(包括华沙大学),和超过30家剧院,其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华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索维亚的一个小渔村。这座城市在16世纪后期崛起,当时西吉斯蒙德三世决定将波兰首都和他的王室从克拉科夫迁出。因此在1795 年之前,华沙一直是波兰立陶宛联邦事实上的首都,随后则成为拿破仑统治下的华沙公国的首督所在地。19世纪时,由于其工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繁荣,使得当时的华沙成为欧洲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并以其优雅的建筑和林荫大道而闻名,然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3年的犹太区起义、1944年的华沙起义,加上空袭大规模的破坏夷平了城市,导致这座历史名城的大部分古迹因而受到摧毁,直至战后开始重建。[7][8][9]
当代,华沙拥有波兰科学院、国家爱乐乐团、华沙大学、华沙理工大学、国家博物馆、扎切塔国家美术馆和世界上最大的华沙大剧院等重要文化机构。[10]重建的老城区保存了许多风格的历史建筑物[11],城市主要的历史遗产包括皇家城堡、西吉斯蒙德圆柱、斯塔西茨宫、老城集市广场、维拉诺宫以及皇家之路沿线的众多教堂和豪宅。大约四分之一的城市面积则为公园和绿地。[12]
语源学
华沙的波兰语名「Warszawa」在以前也可以拼写为「Warszewa」或「Warszowa」,意思是「属于Warsz的」。而「Warsz」是斯拉夫语人名「Warcisław」的简写形式[13]。当地民俗中也将城市的名字归于渔夫「Wars」和其妻「Sawa」。传说中Sawa是一条生活在维斯瓦河中的人鱼,后来渔夫与之相恋并结婚[14]。
但实际上Warsz是一名生活在12至13世纪的贵族,其领地即位于今天华沙老城「Mariensztat」地区[15]。华沙的官方全名应该是「miasto stołeczne Warszawa」,意为「华沙首都市」[16]。
历史
1300年–1800年
今日华沙现址上第一次修筑了防御工事的两个城镇是波丹路(Bródno,9-10世纪)及泽斯杜维(jazdów,12-13世纪)。泽斯杜维被攻击之后,一个同样新的城镇在一条小渔村地址上建成,称华斯索华(Warszowa)[17] 。14世纪初该镇成为马佐夫舍公爵的其中一个驻地,后马佐维亚并入波兰立陶宛联盟,1413年成为马佐维亚公国首都。直至1526年马佐夫舍公爵绝嗣,马佐夫舍公国与波兰重新合并。1529年华沙第一次成为了波兰下议会的所在地,从1569年开始成为议会所在地。1573年的华沙联盟协议,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形式上建立了宗教自由。
由于华沙位处于波兰立陶宛联邦中波兰王国首都克拉科夫及立陶宛大公国首都维尔纽斯之间的中心地带,华沙成为了联邦的首都,1596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将宫庭迁出克拉科夫之后,华沙亦同时成为波兰首都。华沙继续成为联邦首都直至1795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华沙被普鲁士王国占领,成为了南普鲁士省的首府。
1800年–1939年
1807年拿破仑的法国军队解放了华沙,华沙成为了新建立的华沙公国的首都。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维也纳会议中,华沙成为了与俄罗斯帝国联盟下一个君主立宪政体波兰会议王国的首府。1816年华沙皇家大学建立。
由于俄罗斯帝国不断违反波兰宪法,1830年十一月起义爆发。可是1831年起义的被镇压结束了波俄战争,并缩减了王国本身的自治权。1861年2月27日华沙一群反对俄国统治的群众被俄军开枪镇压,五人被杀。在1863年-1864年的一月起义间,地下的反俄活动就留驻在华沙。
华沙19世纪末由市长-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指派的一位俄国将军苏格拉堤斯·斯大维尼基维茨(1875年–1892年)的领导之下步入繁荣。在他的领导下华沙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供水及下水道系统,由英国工程师父子威廉·能达利及威廉·希宁·能达利设计建造。华沙亦扩展和现代化了其电车、街灯及煤气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6年德军占领华沙,华沙成为德国的傀儡政权波兰摄政王国的首府。1918年华沙成为了新建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首都。在1920年的波苏战争战争期间,大型的华沙战役在华沙东部郊区爆发,波兰军队成功保卫首都,苏联红军被打败。苏联精锐骑兵部队在攻打华沙时,被波兰枪骑兵部队彻底粉碎。这也是苏俄红军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败仗。苏俄求和,双方签订了《里加条约》。苏联在华沙战役中的失败也为二战初期,苏联和纳粹德国联手攻打波兰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入侵波兰。驻守波兰东部地区的波兰军警及官员约25万人被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段期间的波兰,包括华沙,由纳粹德国控制的殖民行政区波兰总督府统治。华沙所有的高等学府被立即关闭,除波兰人和其它外国人以外,华沙的整个犹太人人口约有数十万人,有百分之三十被赶入华沙犹太区。当希特勒的「最终解决方案」实施,废止犹太人区的时候,波兰的斗士发起了华沙犹太人起义。尽管德军有武器及人数上的优势,波兰人仍守住了该区近一个月。当起义被镇压的时候,所有幸存者被屠杀,只有少数能逃脱或躲藏起来。
1944年7月苏联红军已攻入波兰领土向华沙方面的德军推进。了解到史达林对独立的波兰国家怀有敌意,以伦敦为基地的波兰流亡政府给予地下组织「波兰家乡军」指示,要他们尝试在红军到来之前从纳粹手上夺取华沙的控制权。于是1944年8月1日,在红军非常接近华沙的时候,家乡军与市民发起了华沙起义。武装的战斗本来预算持续2日,但却持续了63日,最后家乡军战士被迫有条件投降。他们被送往德国境内的战俘营,而全市人口则被消除。希特勒没有遵守条件,指令要把华沙从世界地图上消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收藏不是运往德国就是被烧毁。全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被摧毁,包括具历史价值的旧城区及皇家城堡。
1945年–1989年
1945年1月17日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后红军从纳粹手上解放了华沙。幸存的家乡军战士由于其反苏性质,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围捕,有些被杀,有些则被驱逐到塞尔维亚。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的波兰人和犹太人被纳粹德国和苏联红军大肆屠杀,直到二战结束,苏联政府仍然以强硬手段遏制波兰人民,同时由于城市巨大的破坏,促使波兰政府与大部分行政机构暂时转移到罗兹办公,战争之后,博莱斯瓦夫·贝鲁特的政府令华沙成为了波兰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而华沙亦被重建,人口恢复。制订了大型的房屋计划以消除房屋短缺问题。华沙恢复了做为首都、以及全国政治与经济中心的角色。很多具历史价值的的街道、建筑和教堂都恢复到原来的面貌。但也有在战争幸存下来的19世纪建筑遭到拆除,过去鹅卵石街道则铺上了沥青,大大幅改善了城市的交通[18][19]1980年,华沙旧城区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
1980至1981年,波兰发生了团结工会领导的大规模政治斗争,波兰出现了反抗苏联集团的运动。1981年12月,波兰雅鲁泽尔斯基政府宣布波兰进入战时状态,实行军事管制。据事后苏联方面材料透露,如果当时波兰当局失去对局势的控制,苏联将毫不犹豫地利用华沙条约集团进行军事干预。
1989年9月12日,波兰成立以团结工会为主体的联合政府。马佐维耶夫茨基就职并组阁,以团结工会为主体、以团结工会、统一农民党、民主党联盟为基础、有波兰统一工人党参加的联合政府成立。团结工会执政后,立即修改宪法,改变国名、国徽。执政44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丧失政权,波兰成为前华沙条约成员国中第一批摆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同时也为欧洲的脱苏、脱共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地理
华沙位于波兰中东部,距喀尔巴阡山脉约为300公里(190英里),距波罗的海约260公里(160英里),德国柏林以东523公里(325英里)。[22]华沙横跨维斯瓦河。它位于马索维亚平原的中心地带,其平均海拔约为100公尺(330 ft)。城市左侧的最高点位于115.7公尺(380 英尺)的高度(沃拉区),右侧 则为122.1公尺(401 英尺)(东部边境的韦索瓦区)。城市最低点位于75.6公尺 (248 ft) 的高度(维斯瓦河右岸,华沙东部边界)。城市范围内有一些山丘(大部分是人造山丘),例如华沙起义山(121公尺(397 英尺))和多洛米蒂山(Szczęśliwice)(138公尺(453 英尺),该山同时也是华沙的最高点。
华沙位于两个主要的地貌构造:平原冰蚀平原和维斯瓦河谷,维斯瓦河是华沙的特定轴线,将城市分为左右两大区域。左侧位于冰碛高原(维斯瓦河水平以上10至25公尺(33至82英尺))和维斯瓦台地(维斯瓦河水平以上最高 6.5公尺(21 英尺))。
气候
华沙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23][24],该城市具有明显的潮湿大陆影响[25][26][27][28],同时,根据波兰地理家文岑蒂·奥科沃维奇 (Wincenty Okołowicz)的遗传气候分类,华沙具有温带融合气候,具有海洋和大陆的气候特征。[29]
华沙平均气温为17℃,在1月时,最低温可达-5℃,在7月时最高30度,气候宜人。平均雨量每年680毫米,7月为最多雨量月份。春季和秋季通常是美丽的季节,前者,充满阳光和花朵,而后者则有阳光和薄雾,凉爽但不寒冷。华沙是欧洲第六大最干旱的主要城市(中欧最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为482毫米(19.0 英寸),最潮湿的月份是7月。[30]
| 华沙 (WAW)的气候数据, 1991年–2020年的正常值,1951年至今极端值 |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历史最高温 °C(°F) | 10.4 (50.7) |
16.8 (62.2) |
23.4 (74.1) |
30.9 (87.6) |
34.4 (93.9) |
37.3 (99.1) |
39.0 (102.2) |
40.5 (104.9) |
37.8 (100.0) |
28.7 (83.7) |
18.5 (65.3) |
13.4 (56.1) |
40.5 (104.9) |
| 平均最高温 °C(°F) | 13.8 (56.8) |
18.3 (64.9) |
22.9 (73.2) |
30.4 (86.7) |
27.6 (81.7) |
32.8 (91.0) |
35.9 (96.6) |
37.0 (98.6) |
34.5 (94.1) |
25.9 (78.6) |
19.2 (66.6) |
15.4 (59.7) |
37.0 (98.6) |
| 平均高温 °C(°F) | 1.0 (33.8) |
2.6 (36.7) |
7.4 (45.3) |
14.6 (58.3) |
19.8 (67.6) |
23.1 (73.6) |
25.2 (77.4) |
24.7 (76.5) |
19.1 (66.4) |
12.9 (55.2) |
6.5 (43.7) |
2.3 (36.1) |
13.3 (55.9) |
| 日均气温 °C(°F) | −1.5 (29.3) |
−0.4 (31.3) |
3.2 (37.8) |
9.2 (48.6) |
14.3 (57.7) |
17.7 (63.9) |
19.7 (67.5) |
19.1 (66.4) |
14.0 (57.2) |
8.7 (47.7) |
3.8 (38.8) |
−0.1 (31.8) |
9.0 (48.2) |
| 平均低温 °C(°F) | −4.0 (24.8) |
−3.3 (26.1) |
−0.6 (30.9) |
4.0 (39.2) |
8.8 (47.8) |
12.4 (54.3) |
14.5 (58.1) |
13.8 (56.8) |
9.5 (49.1) |
5.0 (41.0) |
1.3 (34.3) |
−2.5 (27.5) |
4.9 (40.8) |
| 平均最低温 °C(°F) | −15.5 (4.1) |
−12.9 (8.8) |
−8.2 (17.2) |
−2.9 (26.8) |
1.4 (34.5) |
6.7 (44.1) |
9.0 (48.2) |
7.8 (46.0) |
2.7 (36.9) |
−2.9 (26.8) |
−6.4 (20.5) |
−11.7 (10.9) |
−17.8 (0.0) |
| 历史最低温 °C(°F) | −30.7 (−23.3) |
−27.6 (−17.7) |
−22.6 (−8.7) |
−6.9 (19.6) |
−3.1 (26.4) |
1.8 (35.2) |
4.6 (40.3) |
3.0 (37.4) |
−1.6 (29.1) |
−9.6 (14.7) |
−17.0 (1.4) |
−24.8 (−12.6) |
−30.7 (−23.3)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31.0 (1.22) |
29.8 (1.17) |
29.0 (1.14) |
35.1 (1.38) |
55.5 (2.19) |
52.4 (2.06) |
40.1 (1.58) |
46.0 (1.81) |
50.4 (1.98) |
40.2 (1.58) |
36.0 (1.42) |
36.1 (1.42) |
481.7 (18.96) |
| 平均最大雪深 cm(英寸) | 6.4 (2.5) |
6.6 (2.6) |
4.0 (1.6) |
1.0 (0.4)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2 (0.1) |
2.4 (0.9) |
3.7 (1.5) |
6.6 (2.6) |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16.20 | 14.44 | 12.83 | 10.97 | 12.93 | 12.53 | 12.53 | 11.37 | 10.87 | 12.27 | 13.10 | 15.03 | 155.07 |
| 平均降雪天数(≥ 0 cm) | 18.3 | 15.5 | 10.2 | 6.7 | 1.4 | 0.0 | 0.0 | 0.0 | 2.2 | 4.5 | 6.8 | 13.7 | 54.0 |
| 平均相对湿度(%) | 86.8 | 83.6 | 75.8 | 67.6 | 68.3 | 69.3 | 70.9 | 71.6 | 78.9 | 83.6 | 88.5 | 86.6 | 77.8 |
| 月均日照时数 | 44.6 | 66.5 | 139.4 | 210.1 | 272.4 | 288.8 | 295.4 | 280.2 | 193.1 | 122.6 | 50.6 | 33.6 | 1,998.1 |
| 平均紫外线指数 | 1 | 1 | 2 | 4 | 5 | 6 | 6 | 5 | 4 | 2 | 1 | 0 | 3 |
| 数据来源 1: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31][32][33][34][35][36][37][38] | |||||||||||||
| 数据来源 2:Meteomodel.pl (records, relative humidity 1991–2020)[39][40][41] Weather Atlas (UV)[42] | |||||||||||||
| 华沙的气候数据 | |||||||||||||
|---|---|---|---|---|---|---|---|---|---|---|---|---|---|
| 月份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年 |
| 日平均日照时间 | 8.0 | 10.0 | 12.0 | 14.0 | 16.0 | 17.0 | 16.0 | 15.0 | 13.0 | 11.0 | 9.0 | 8.0 | 12.4 |
| Source: Weather Atlas (sunshine data)[43] | |||||||||||||
经济
华沙是中欧、维谢格拉德集团和三海倡议的主要经济和金融中心。2019年,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估计为940亿欧元(1050亿美元),使华沙成为欧盟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大约1/6的波兰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该国的国民收入。[44] 2020年,依照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华沙被列为属于ALPHA级别的国际都市,并与雪梨、伊斯坦堡、阿姆斯特丹或首尔等城市相提并论。
华沙市中心(Śródmieście)和沃拉商业区不仅是国家机构和政府机构的所在地,也是许多国内和国际公司的所在地。2017年,全市注册企业42.3万家公司。[45]华沙近年不断发展的商业社区,已在全球、地区和全国范围内受到关注;[46]2019年,华沙是欧洲外国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2019年10月,华沙的失业率为1.3%,是全国最低。[47]2011年,华沙在世界消费最高昂城市排行中列在第46位[48]。[49]。
购物业也是华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商的聚集地主要为新世界街(Nowy Świat)和皇家之路。然而,大多数零售商则选择在中央购物中心和购物中心经营,例如金色梯田、莫科托夫广场和韦斯特菲尔德阿卡迪亚购物中心,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Vitkac百货公司和弗拉斯卡蒂附近,则可以找到奢侈品或高档商品以及设计师品牌的店家。[50][51]
证券交易所
华沙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17年,一直交易到二战开始。1991年4月,随着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的结束和自由市场经济的重新引入,它得以重新建立,当代根据多项指标,如今华沙证券交易所(WSE)已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市场,也是中欧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截至2020年11月26日,共有433家公司在华沙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达1万亿兹罗提。 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1991年到2000年,证券交易所的办公地点位于以前用作共产主义波兰统一工人党总部的大楼内(PZPR)。[52]
工业
华沙最突出的工业和工业部门,则包括高科技、电工、化工、化妆品、建筑、食品加工、印刷、冶金、机械和服装业。大多数生产工厂和设施都集中在WOP华沙工业区 ( Warszawski Okręg Przemysłowy),该工业区位于城市周边地区,此外华沙也发展了一个特别强劲的零售市场/部门,约占该国零售总存量的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局决定将该城市转变为主要的工业(重工业)和制造业中心。结果,在城市及其周围建立了许多大型工厂和生产设施。其中最大的是华塔·华沙钢铁厂(现为安赛乐米塔尔),FSO汽车厂和Ursus SA。 FSO成立于1951年,过去曾经是华沙最成功的公司。几十年来,在那里组装的著名车辆包括华沙(Warszawa),塞雷纳(Syrena),菲亚特(Fiat)125p和波洛涅茨(Polonez)等名车。 1995年,该工厂被韩国汽车制造商大宇汽车(Daewoo)收购。[53][54]
影视产业
华沙是波兰的媒体中心,也是波兰电视台和其他众多本地和国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总部所在地,例如波兰广播电台、波兰电视台,Polsat,TV4,TV Puls,Canal +波兰,Cyfra +和MTV波兰等电视台。
自1661年5月以来,第一份波兰报纸在华沙印刷。因此该市也是波兰的印刷之都,其国内外期刊种类繁多充分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因此国内的报纸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大型日报的总部设在华沙。华沙还拥有庞大的电影和电视产业。这个城市拥有数家电影公司和电影制片厂。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华沙一直是波兰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中心。使得华沙它在波兰和外国的许多电影中的取景地点。华沙也是国家电影资料馆的所在地,自1955年以来,该馆一直在收集和保存波兰的电影文化。[55]
交通
公路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外国投资,经济增长和欧盟资金的增加,华沙的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大改善,有了新的道路,立交桥,桥梁等。[56]
华沙缺乏完整的环城公路系统,大多数交通直接通过市中心,导致欧洲的交通拥堵度排名第11位。[57]华沙环路计划由三条快速公路组成:S2(南部),S8(西北)和S17(东部)。目前S8和S2的一部分已开放,S2将于2020年完成。[58]
A2高速公路2012年6月开通,向西延伸至罗兹、波兹南,最终高速公路连接至柏林
公共运输
华沙的公共运输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Warsaw Commuter Railway(通勤铁路),Szybka Kolej Miejska(城市铁路),Koleje Mazowieckie(区域铁路)[59]以及公共单车(Veturilo)。公交车,电车,城市铁路和地铁由华沙市政府运输管理局(ZTM)管理。区域铁路由华沙通勤铁路由波兰国家铁路(PKP)经营。另有一些私人运营商运营的郊区公交线路。[60]华沙地铁首段开通于1995年,现有2条线路,分别呈南北和东西走向,合共29.4km。
华沙中央车站是华沙最主要的火车站,可以通往波兰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以及部分国外城市。另外还有其它五个主要火车站和一些较小的郊区火车站。
航空
-
华沙萧邦机场距市中心仅10公里(6.2英里),是迄今为止波兰和中东欧最大的机场,[61]并且它也被称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机场」。[62]
-
华沙莫德林国际机场于2012年7月开放,是华沙的次要民用机场,位于马佐夫舍地区新庄园。
城市景观
都市主义与建筑
与大多数波兰城市不同,华沙混合了历史和现代的建筑风格,反映了过去动荡的城市和国家的历史。二战期间,华沙被轰炸而夷为平地,战后大部分的历史建筑被彻底重建。华沙大量投资公共场所,使城市获得了全新的广场,公园和纪念碑。目前华沙的大多数居民居住在商业市中心以外,平时经常乘坐地铁、公共汽车或有轨电车通勤到市中心。.[63]
自16世纪末以来,华沙一直是波兰君主的所在地,因而兴建了私人拥有的宫殿、豪宅、别墅和几条街道的联排别墅,展示了丰富的色彩和建筑细节。[64] 当时宫殿聘请了最优秀的德国、义大利和荷兰建筑师,其中包括蒂尔曼·范·加梅伦(Tylman van Gameren)、安德烈亚斯·施卢特(Andreas Schlüter)、雅克布·丰塔纳(Jakub Fontana)和恩里科·马克尼(Enrico Marconi)。[95]当前华沙老城附近的建筑几乎保留了哥德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
过去,哥德式建筑的风格体现在华沙雄伟的教堂中,也体现在华沙市民所居住的房屋和防御要塞中,城市早期最重要的建筑是圣若翰洗者圣殿总主教座堂(1390 年),以及圣母访亲教堂(1411年)、布尔巴赫联排别墅(14世纪)[65]、火药塔(1379年);和皇家城堡(1407–1410年)。城市最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均集中于老城集市广场,风格主义建筑知名者则为耶稣会教堂(1609-1626年)。在早期巴洛克风格的第一批建筑中重要者则为圣雅辛特教堂(1603-1639年)和西吉斯蒙德圆柱(1644年)。[66]
巴洛克时期建筑的著名例子包含克拉辛斯基宫(1677-1683年)、维拉诺宫(1677-1696年)和圣加西弥禄教堂(1688-1692年)。洛可可建筑则为恰普斯基宫(1712-1721年)、四风宫(1730年代)和圣母访亲女修会教堂(1728-1761年)。新古典主义建筑则为瓦津基宫(1775-1795),克罗利卡尼亚宫 (1782-1786年)、加尔默罗会教堂(1761-1783年)和圣三一教堂(1777-1782年),同时新古典主义风格与资产阶级的复兴,也影响城市各地的公共建筑,最著名的例子则为华沙大剧院(1825-1833年)和华沙理工大学(理工)大楼(1899-1902)[67],不少19世纪工业时期的建筑在后续得到了修复,但也有许多建筑因未被共产党当局重视,在战争的破坏下或是维护不善而遭到拆除,如萨克森宫与布吕尔宫。[68]
战后,华沙经历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潮下的影响,在这期间最著名的建筑物包括科学文化宫(1952-1955),这是一座以纽约帝国大厦为基础的标志性建筑,宪法广场与周遭的建筑物则以以巴黎、伦敦、莫斯科和罗马的大广场为蓝本设计。[69] 基于共和国广场的托斯卡纳风格柱廊也竖立在救世主广场上。[101]当代,华沙则兴建不少国际建筑,如诺曼·福斯特在毕苏斯基广场设计的大都会办公楼、 马雷克·布津斯基 (Marek Budzyński)和兹比格涅夫·巴多斯基(Zbigniew Badowski)设计的华沙大学图书馆(BUW) 代表,其他则包含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Rondo 1办公室,丹尼尔·里伯斯金的Złota 44住宅大楼,雷纳·马拉迈基(Rainer Mahlamäki)的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和金色梯田 ,由于近年摩天大楼兴建的崛起,目前华沙是欧洲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70][71]
地标
尽管与其他的欧洲首都相比,当代华沙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城市,但城市中拥有许多能追溯到几个世纪的建筑与纪念碑。除了二战后重建的华沙老城区外,每个行政区都存留了不少过去时代的遗迹。其中老城最著名的地标是皇家城堡、西吉斯蒙德圆柱、集市广场和华沙瓮城。
老城区的南处是所谓的皇家大道,这条大街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教堂、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最著名的是波兰总统府和华沙大学。扬三世·索别斯基索的前住所维拉诺宫与富丽堂皇的花园是该地区最著名的观光景点。波万茨基公墓是欧洲最古老的公墓之一,以丰富的雕塑墓碑为特色,其中一些墓碑则是由19世纪和 20 世纪著名的波兰艺术家创作的。并埋葬了如天主教徒、犹太人、东正教基督徒、穆斯林或新教徒等多元种族的居民,附近则为奥科波瓦街犹太公墓,它是欧洲最大的犹太公墓之一。
在城市的许多区域,犹太文化和相关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共鸣,其中最著名的是华沙犹太剧院、诺兹克犹太会堂、雅努什·科扎克孤儿院和风景如画的虚荣街(Próżna)。随着纪念二战时波兰犹太人遭到种族屠杀的悲惨历史,后人则特地设立如犹太人区英雄纪念碑、集合场广场、、锡耶纳街上的犹太人集中区城墙碎片,和纪念犹太战斗组织的土丘等地,作为纪念园区使用。许多地方的旅游景点也因保存华沙历史而成立,例如帕维克监狱博物馆,过去曾是一座德国盖世太保监狱,华沙城堡是19世纪在十一月起义失败后建造的防御要塞,同时也是波兰人殉难的重要地点。于老城城墙的小起义者雕像(Mały Powstaniec)则是纪念在华沙起义中担任信使和前线部队牺牲的孩子,华沙起义纪念碑则被誉为「战后华沙最重要的纪念碑」而建立。
在华沙也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玛丽·居里的生平和工作的展品,居里在华沙新城的出生地也是她第一次从事科学工作的地点,现则作为玛丽·居礼博物馆开放参观。著名音乐家弗雷德里克·萧邦的心脏,被安放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内。在夏季,瓦津基公园的萧邦雕像也是钢琴家为公园观众举办音乐会的地方。

拥有欧洲最窄联排别墅的佳能广场(Kanonia)
植物和动物园
绿地几乎占华沙总面积的四分之一。[72]这些范围从街道或庭院沿线的小型社区公园和绿地,到城市边缘的绿树成荫的大道、大型历史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森林等。整个城市有多达82个公园[73];著名则包含萨克森花园、克拉辛斯基花园、瓦金基公园和维拉诺宫公园。
萨克森花园占地15.5公顷,过去曾是撒克森宫的皇家花园。1727年完工时,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公园之一,后来改建为森林般的英式花园。无名烈士墓位于公园东端,靠近中央喷泉处,拥有长椅、花毯和中央池塘的克拉辛斯基宫花园则是大多数华沙人著名的散步绿地。占地76公顷,位于华沙郊区的维拉诺宫公园可追溯至17世纪下半叶,占地43公顷。其法式风格的配置与宫殿的古老巴洛克风格相互对应。
植物园和大学图书馆的屋顶花园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稀有植物[74],新橘园的棕榈屋则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亚热带植物,莫科托夫球场(曾经是赛马场)、乌亚兹多夫公园、斯卡伊茨维斯基公园也位于城市边界内。普拉加区最古老的公园建于1865年至1871年之间。[75]
按照城市标准,华沙植物群的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这主要是由于华沙位于几个大花卉区的边界区域[76],包括相当大比例的荒野地区(天然林、维斯瓦河沿岸的湿地)以及耕地、草地和森林等生态环境。坎皮诺斯自然保护区保存了马索夫原始森林仅存的部分,卡巴蒂伍兹森林位于南部城市边界,由尤尔斯诺夫区等南部自治市镇管理,华沙郊区附近有13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距离华沙仅 15公里(9 英里),以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为特色,拥有水獭、海狸和数百种鸟类等动物栖息。此外华沙还有几个湖泊——主要是切尔尼亚科夫和卡米欧尼克的牛轭湖。
华沙动物园占地40公顷(99 英亩)。整个园区大约有近5,000只动物,近 500 个物种。虽然正式创建于1928年,但动物园的创立根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私人动物园,通常动物园都向公众开放。[77][78]
人口统计
| 历史人口 | ||
|---|---|---|
| 年份 | 人口 | ±% |
| 1700 | 30,000 | — |
| 1792 | 120,000 | +300.0% |
| 1800 | 63,400 | −47.2% |
| 1830 | 139,700 | +120.3% |
| 1850 | 163,600 | +17.1% |
| 1882 | 383,000 | +134.1% |
| 1901 | 711,988 | +85.9% |
| 1909 | 764,054 | +7.3% |
| 1925 | 1,003,000 | +31.3% |
| 1933 | 1,178,914 | +17.5% |
| 1939 | 1,300,900 | +10.3% |
| 1945 | 422,000 | −67.6% |
| 1950 | 803,800 | +90.5% |
| 1960 | 1,136,000 | +41.3% |
| 1970 | 1,315,600 | +15.8% |
| 1980 | 1,596,100 | +21.3% |
| 1990 | 1,655,700 | +3.7% |
| 2000 | 1,672,400 | +1.0% |
| 2005 | 1,697,500 | +1.5% |
| 2010 | 1,710,398 | +0.8% |
| 2015 | 1,744,351 | +2.0% |
| 2019 | 1,783,321 | +2.2% |
| Note: 2010[79] 2014[80] 2018[81] | ||
| 外国居民(2019)[82] | |||||||||||||||||||||||||||||||||||||||||||||||
| 国家 | 人口 | ||||||||||||||||||||||||||||||||||||||||||||||
|---|---|---|---|---|---|---|---|---|---|---|---|---|---|---|---|---|---|---|---|---|---|---|---|---|---|---|---|---|---|---|---|---|---|---|---|---|---|---|---|---|---|---|---|---|---|---|---|
|
|
14,765 | ||||||||||||||||||||||||||||||||||||||||||||||
|
|
3,448 | ||||||||||||||||||||||||||||||||||||||||||||||
|
|
2,957 | ||||||||||||||||||||||||||||||||||||||||||||||
|
|
1,882 | ||||||||||||||||||||||||||||||||||||||||||||||
|
|
1,837 | ||||||||||||||||||||||||||||||||||||||||||||||
|
|
1,080 | ||||||||||||||||||||||||||||||||||||||||||||||
|
|
1,000 | ||||||||||||||||||||||||||||||||||||||||||||||
|
|
891 | ||||||||||||||||||||||||||||||||||||||||||||||
|
|
845 | ||||||||||||||||||||||||||||||||||||||||||||||
| |||||||||||||||||||||||||||||||||||||||||||||||
在人口方面,华沙是波兰最多元化的城市,拥有大量外国出生的人民居住华沙。除了波兰人占多数之外,还有一个庞大而繁荣的犹太少数群体。根据1897年的帝国人口普查,在总人口638,000 人中,犹太人就占了219,000人(相当于整个城市的3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华沙拥有仅次于纽约的世界第二大犹太人口,在1930年代后期约占该市总人口的30%。1933年,1,178,914 人中有833,500人使用波兰语为母语。[83]此外华沙还有一个德国人社区。当代华沙的种族构成是存在了近300年的多样性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大部分人口的增长,则是基于城市内部迁移和城市化因素所影响。[84]
1939年,约有1,300,000人居住在华沙;到 1945 年,人口因战争因素降至420,000人。在战后最初几年,华沙人口增长率很高,这座城市很快就开始因缺乏公寓和住宿空间来容纳新的居民而陷入困境。第一个补救措施是扩大华沙的总面积(1951年)——但市政府仍然被迫引入限制;只有永久居民的配偶和子女以及一些具有知名度的人(著名专家、艺术家、工程师)允许逗留在市中心居住。这也让他们在普通华沙公民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知名人士被认为比从农村地区、城镇或其他城市移民的人更有特权。虽然对居住登记的所有限制在1990年都被取消,但华苏人对此的负面看法,一直持续到今天。
移民人口
与欧洲大多数首都城市一样,华沙拥有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外国移民人口,尽管与马德里或罗马等城市的数字相差甚远。但据估计,2019年华沙有40,000位居民是出生在海外的。其中,乌克兰人、越南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和印度人是华沙最突出的海外群体。[85]
宗教
纵观其历史,华沙一直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城市。根据1901年的人口普查,在711,988名居民中,天主教徒占56.2%,犹太人占35.7%,希腊东正教基督徒占5%,新教徒占2.8%。八年后,即1909年,城市共有281,754名犹太人(36.9%)、18,189名新教徒(2.4%)和2,818名玛利亚维派教徒(0.4%)。这导致在城市各地建造了数百个宗教礼拜场所。其中大部分在1944年华沙起义后摧毁。战后,波兰新的共产主义当局不鼓励建造教堂,只重建了一小部分设施。[86][87]
天主教华沙总教区和天主教华沙-布拉格教是活跃在该市的两个天主教区,为140万罗马天主教徒提供服务。华沙路德教区是波兰六大教区之一;主要礼拜堂是建于1781年的圣三一教堂,它是华沙最重要和最具历史意义的地标之一。福音派归正教区(加尔文教派)则领导波兰归正教会。东正教徒的主要场所则为抹大拉的马利亚主教座堂 。华沙犹太公社 (Gmina Wyznaniowa Żydowska) 是该国八个公社之一,奥乔塔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和维拉诺夫的小清真寺则为穆斯林服务。
政府与政治
作为波兰的首都,华沙是该国的政治中心。所有国家机构都设在华沙,包括波兰议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在波兰议会中,该市和该地区由31名议员(共 460 名)为代表。此外,华沙还选举了两名MEP(欧洲议会议员)。
下议院是波兰议会的下议院,由 460 名成员组成(波兰语deputowany或poseł)。并由全民投票选举产生,并由一位名叫下议院元帅(Marszałek Sejmu) 的议长负责主持。
市政府
市政府一直存在于华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则在1990年恢复其制度,(在共产主义时期,则是由全国市议会在华沙治理)。自 1990 年以来,城市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数次变化——也是由于 1975年取消的县制恢改革的结果。根据华沙法案,华沙最后划分为18个区,并拥有统一的市政府管理。
华沙的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的华沙市议会(Rada Miasta),管理,该市议会由 60 名成员组成。理事会成员每五年直接选举一次(自2018 年选举以来)。与大多数立法机构一样,市议会将自己划分为委员会,并对市政府的各种职能进行监督。以简单多数通过的法案将送交市长,由市长签署成为法律。如果市长否决了一项法案,理事会有30天的时间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推翻否决。18个独立的城区中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理事会 (Rada dzielnicy)。他们的职责主要集中在协助市长和市议会,以及监督各种市政旗下公司、城市拥有的财产和学校。每个区议会的负责人被任命为区长(Burmistrz),由地方议会从华沙市长提出的候选人中选举产生。目前的华沙市长是拉法·特扎斯科夫斯基。
- 在华沙的波兰政府机构

波兰两院制议会、下议院和参议院

总理府

总统府

波兰最高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

马索维亚省行政大楼
莫斯托夫斯基宫,华沙警察总部所在地

卫生部正门

农业部

财政部
地区
1994年,华沙共有7个区:斯罗德米斯切区、南普拉格区、北普拉格区、佐利波茨区、沃拉区、奥乔塔区和莫科托夫区。1994年至2002年间,共新增11个区:中心区、比亚沃文卡区、塔格维克区、伦贝托夫区、瓦沃区、维兰诺夫区、尤尔斯诺夫区、沃拉其区、乌尔苏斯区、贝莫沃区和比拉尼区。2002年,维索拉区成立,每个区都有自己的行政机构[88],通常被细分为几个没有法律或行政地位的街区。目前华沙有两个历史街区,分别位于斯罗德米斯切区区的华沙老城(Stare Miasto) 和新城(Nowe Miasto) 。[89][90]
文化
音乐和戏剧
华沙设有众多音乐场所,包括位于剧院广场的华沙大剧院,是波兰的文化中心和各种剧院的所在地,大剧院的其周边地区也是众多游行、庆祝国庆节、嘉年华舞会和音乐会的场所。其他设施包括室内歌剧院、华沙国家爱乐乐团音乐厅和国家剧院,以及罗马和布福音乐剧院以及文化科学宫的会议厅,华沙经常因此举办许多音乐活动和相关比赛。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活动包括: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华沙秋季国际当代音乐节、爵士音乐节、华沙夏季爵士乐日、国际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声乐比赛、莫扎特音乐节和古典音乐节。
华沙也被认为是欧洲地下电子音乐的中心之一,拥有吸引人,专门播映铁克诺音乐的娱乐场所。[91]此外华沙拥有遍布全市的30多个主要剧院,包括国家剧院(成立于1765年)和大剧院(成立于1778年)。 近年来,华沙还吸引许多多媒体戏剧和演员到访演出,为这座城市的戏剧文化增添了色彩。他们的表演节目主要在较小型的剧院和文化之家(Domy Kultury)展开,这些场所主要聚集在斯罗德米斯切区(华沙中部)一带的区域观看。
博物馆和美术馆
华沙共设有60多个博物馆和画廊开放大众参观[92],其中包括海报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艺术海报收藏之一,以及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位于华沙一处二战前犹太人聚居地的中心地带其中华沙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为华沙国家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波兰国家博物馆的分馆当中规模最大的分馆,收藏有约11,000件古代艺术品,16世纪之后的波兰绘画和众多外国绘画,其中包括阿道夫·希特勒私人收藏的画作,波兰军队博物馆则是着重展示自10世纪到二战为止一千多年来波兰军队的历史。
瓦津基宫和维拉诺宫宫殿的收藏集中在「老大师」的作品作上,皇家城堡的收藏品也展示了不少原本来自兰科隆斯基宫(Palais Lanckoroński)的收藏品,其中包括林布兰的两幅画作。 若望·保禄二世藏品博物馆[93] 被认为是华沙最好的欧洲艺术博物馆之一,拥有波兰最大的私人艺术收藏品,展示了巴里斯·博尔多内(Paris Bordone)、科内利斯·范·哈勒姆(Cornelis van Haarlem)、胡塞佩·德·里贝拉、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皮耶-奥古斯特·雷诺瓦和文森·梵谷等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一些欧洲绘画的副本。
创立于1983年的华沙起义博物馆,则是以华沙起义与卡廷大屠杀相关的展品为展示主题,独立博物馆则保存了与波兰争取独立有关的爱国和政治物件。位于老城市场的华沙历史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936年,展示了华沙从过去成立到现在约七个世纪的城市历史。17世纪的乌亚兹多夫城堡内部设有当代艺术中心,设有一些永久和临时展览、音乐会、表演和创造者工作坊。扎切塔国家美术馆则是华沙最古老的美术馆,美术馆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波兰当代艺术及艺术家,自2011年以来,华沙画廊固定在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
此外城市还拥有一些特殊性质的博物馆,例如霓虹灯博物馆、漫画博物馆、约翰保罗二世和灵长类动物维申斯基博物馆、莱吉亚华沙博物馆和机动博物馆等。
美食和食物
华沙的烹饪传统是由多元文化人口塑造而成的。[94][95]在美食上与波兰其他城镇截然不同。多年来,犹太文化和法国文化也间接影响华沙美食的发展,特别是鲱鱼、清汤、百吉饼、肉冻和法式蛋白酥皮糕点或蛋糕。[96][97]传统的华沙食物相当很丰盛,包括作为主菜的牛肚汤、作为主菜的饺子pyza和作为甜点的wuzetka巧克力奶油馅饼。而小龙虾和明胶鱼,则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餐厅的经典菜肴。
就像巴黎或维也纳一样,华沙在18世纪初曾发展著名的咖啡馆文化,城市的自助餐厅则作为社交的场所。[98] 位于斯皮塔尔纳街(Szpitalna)的历史悠久的韦德尔巧克力酒廊(Wedel Chocolate Lounge)仍然是最著名的社交聚会场所之一。Caffè Nero、咖世家和星巴克等自助餐厅、糖果店和糕点店,主要分布在新世界街的皇家之路沿线。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华沙居民涌向糕点作坊 (pączkarnia)购买甜甜圈等其他甜点。[99]
在20世纪,华沙以其国有的牛奶吧(bar mleczny) 而闻名,应以家庭晚餐的形式提供廉价快餐。这些食堂推广的菜肴包括番茄汤、炸肉排、煎肉丸、波兰沙拉等。近年来如麦当劳、肯德基、SUBWAY和汉堡王则以牛奶吧的继承者形式于华沙开业。[100] 美食和高级烹饪的餐厅位于市中心附近或弗拉斯卡蒂街区。13家华沙餐厅受到《米其林指南》的赞赏,其中两家在2019年获得米其林星。[101][102]
2021 年,《国家地理杂志》将华沙评为欧洲最受素食主义者欢迎的城市之一。南市中心及其「时髦饮食文化」也被列为重要的美食中心。[103]
节庆与活动
华沙每年都会举办一些纪念活动,特别是举办大型音乐会的橙色华沙音乐节。最受欢迎的活动,则是是新年后不久的主显节,在街头举办的上的波兰三王节(Świeto Trzech Kroli)游行。观众通常全天佩戴纸冠,该活动则沿皇家大道进行,到时华沙最高官员和居住在附近的波兰总统皆会出席活动。[104][105]
作为华沙文化活动计划中的传统和年度活动之一,成千上万的人会在仲夏夜聚集在维斯瓦河畔,参加一个名为Wianki(波兰语:花圈)的节日,[这个节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和平的异教仪式,少女们会将他们的草药花环漂浮在水面上,以预测他们何时会结婚,以及与哪一位对象结婚。到了 19 世纪,这一传统已成为节日活动并延续至今。市议会则会特地组织音乐会和其他活动。近年曾开始在维斯瓦河畔举办大规模的表演活动。[106][107]
华沙国际电影节则于每年10月举行,后来逐步发展为中东欧最重要的影展之一。并在2009年被国际制片人协会认证为十四个A类国际竞赛类影展之一。[108]
美人鱼的传说
美人鱼是华沙的象征,同时也是华沙的守护神。从16世纪开始,美人鱼就出现在华沙的盾徽上,市内也能看见许多与美人鱼相关的事物,由康斯坦蒂‧黑格尔 (Konstanty Hegel) 在1855年创作的美人鱼雕像矗立在老城广场的正中央,周围环绕着喷泉。由于故意破坏,原来的雕像已被移至华沙博物馆内,目前广场上的雕像是复制品。这不是华沙唯一的美人鱼。另一个雕像位于圣十字省桥附近的维斯瓦河岸边,另一个位于卡罗街。[109]}}
美人鱼传说的来历尚不完全清楚。诗人阿图尔·奥普曼 (Artur Oppman) 所提及最著名的传说是很久以前,特里同的两个女儿踏上了穿越海洋深处的旅程。其中一位决定留在丹麦海岸,可以看到她坐在哥本哈根港的入口处,也就是现在著名的美人鱼雕像,第二条美人鱼在到达维斯杜拉河的河口后跳入水中。在希维诺伊希切(Warszowa)村旁的沙滩上停下来休息,渔民们纷纷前来欣赏她的美貌,聆听她优美的歌声。一然后个贪婪的商人也听到了她的歌声;他跟着渔民抓住了美人鱼。
另一个传说说,一条美人鱼曾经从波罗的海游到华沙,是为了爱上这座城市的古老守护者格里芬,然而格里芬在与17世纪瑞典入侵的斗争中丧生。为了报仇雪恨,美人鱼顶替了他成为华沙守护神的位置,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
运动
位于华沙南布拉加区(Praga Południe)的国家体育场,是一座可容纳58,580个座位的足球体育场,不仅是是波兰全国最大的足球场,从十周年纪念体育场拆除后进行改建,因而成为联合主办的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主场馆。[110]
华沙市区内也有许多体育中心。这些设施大多是游泳池和体育馆,其中许多是市政府在过去几年中改建的的。主要的室内场地是托瓦尔COS竞技场,经常使用于各种室内运动或是比赛的场地,如2009年欧洲篮球锦标赛,此外还设有露天溜冰场和一个赛马场。[111] 华沙最好的游泳中心位于沃德尼公园 ,距离市中心以南4公里(2英里),该游泳中心具有奥运比赛规格,并设有水滑梯和儿童区。在足球队中,最有名的球队是华沙莱吉亚足球俱乐部,是波兰实力最为强大的足球俱乐部之一。获得波兰国家冠军已经有十五次以上(最近一次为2021年),并获得了十九次波兰杯冠军。在1995-96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中,他们曾打进了四分之一决赛,但输给了对手希腊。波兰沃伊斯卡体育场则是华沙莱吉亚足球俱乐部的主场馆。
友好城市
姐妹城市
前合作城市:
伙伴关系和友谊城市
华沙与下列城市互为伙伴关系和友谊城市:[112]
前合作城市:
参考资料
- 注解
- ^ GUS - Bank Danych Lokalnych. bdl.stat.gov.pl.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2).
- ^ Eurostat. opulation on 1 January by age groups and sex - functional urban areas.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3).
- ^ Journal of Laws of Poland, position 1817, 2018. [30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August 2021).
- ^ Population on 1 January by age groups and sex – functional urban areas. Eurostat. [6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3 September 2015).
-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20. GaWC – Research Network.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31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ugust 2020).
-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20,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 (GaWC)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Czerkawsk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Warsaw – Phoenix City Rebuilt From the Ashes. youramazingplaces.com. 26 December 2014 [17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December 2015).
- ^ Skoczeń, Paulina. Warsaw is a green city. [9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9 April 2017).
- ^ The Grand Theater in Warsaw: one of the largest theatres in Europe and one of the biggest stages in the world –. communications-unlimited.nl. 27 May 2016 [14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6 April 2020).
- ^ WorldlyTraveller. Warsaw, City of Classical Music and Varied Architecture in Poland – Worldly Resort. 10 May 2016 [9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16).
- ^ Charly Wilder. 36 Hours in Warsaw, Poland. The New York Times. 23 December 2015 [29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December 2015).
- ^ Kazimierz Rymut. Nazwy miast Polski. Zakład Narodowy im. Ossolińskich. 1987. ISBN 83-04-02436-5 (波兰语).
- ^ The Warsaw Mermaid. [2008-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 ^ Historia Warszawy. [2016-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3) (波兰语).
- ^ Ustawa o ustroju miasta stołecznego Warszawy. prawo.lex.pl. [2016-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1) (波兰语).
- ^ Dobrosław Kobielski. Widoki dawnej Warszawy (Views of Old Warsaw). Warsaw: Krajowa Agencja Wydawnicza. 1984. ISBN 83-03-00702-5 (波兰语).
- ^ Warsaw's lost architecture portrayed in miniature. The Times of Israel. [11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March 2017).
- ^ Pałac Leopolda Kronenberga. warszawa1939.pl. [29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6 December 2008) (波兰语).
- ^ Historic Centre of Warsaw. whc.unesco.org. [2008-08-18].
- ^ Old Town. www.destinationwarsaw.com. [2008-08-18].
- ^ Geography of Warsaw. geography.howstuffworks.com. [27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uly 2011).
- ^ City: Introd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PDF). Infrastuktura – Miasto Stołeczne Warszawa. [10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22).
- ^ Warsaw, Poland Kö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 (Weatherbase). Weatherbase. [10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January 2021).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Zawidzki, Machi. Discrete Optimization in Architecture: Building Envelope. Springer. 15 September 2016 [22 November 2020]. ISBN 9789811013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22) (英语).
-
^ Lindner-Cendrowska, Katarzyna; Błażejczyk, Krzysztof. Impact of selected personal factors on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recreationist weather perceptions and preferences in Warsaw (Pol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18, 62 (1): 113–125. Bibcode:2018IJBm...62..113L. ISSN 0020-7128. PMC 5752755
. PMID 27498882. doi:10.1007/s00484-016-1220-1.
- ^ Warsaw (12375) - WMO Weather Station. NOAA. [29 December 2018]. Alt URL
- ^ Alex. Climates classification by Wincenty Okołowicz. Vivid Maps. 10 May 2015 [10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March 2019) (美国英语).
- ^ European Cities With Driest Weather – Current Results. www.currentresults.com. [12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April 2020).
- ^ Średnia dobowa temperatura powietrza.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3 December 2021) (波兰语).
- ^ Średnia minimalna temperatura powietrza.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Średnia maksymalna temperatura powietrza.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Miesięczna suma opadu.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9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Liczba dni z opadem >= 0,1 mm.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Średnia grubość pokrywy śnieżnej.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Liczba dni z pokrywą śnieżna > 0 cm.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Średnia suma usłonecznienia (h). Normy klimatyczne 1991-2020.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Water Management. [20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WARSZAWA Absolutna temperatura maksymalna. Meteomodel.pl. [20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WARSZAWA Absolutna temperatura minimalna. Meteomodel.pl. [20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WARSZAWA Średnia wilgotność. Meteomodel.pl. [20 January 2022] (波兰语).
- ^ d.o.o, Yu Media Group. Warsaw, Poland - Detailed climate information and monthly weather forecast. Weather Atlas. [2 July 2019] (英语).
- ^ Warsaw, Poland – Monthly weather forecast and Climate data. Weather Atlas. [10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February 2019).
- ^ Archived copy (PDF). [12 Dec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6 March 2021).
- ^ Warszawa na czele przedsiębiorczych miast w Polsce. Duże firmy wybierają stolicę [POSŁUCHAJ]. [27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4 December 2020).
- ^ Warsaw among top 10 most attractive European cities for foreign investors. Kafkadesk. 24 June 2019 [27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7 December 2020).
- ^ Bezrobocie w Warszawie i na Mazowszu bez zmian. Warszawa i Mazowsze - najnowsze wiadomości w RDC. [27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5 December 2020).
- ^ The most expensive and richest cities in the world. UBS. 2011-08-18 [201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7).
- ^ GaWC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2. [2016-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https://www.inyourpocket.com/warsaw/westfield-arkadia_20031
- ^ Vitkac - Luxury, Premium & Contemporary Shopping. www.vitkac.com. [27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November 2020).
- ^ Główny Rynek GPW - Statystyki GPW. [27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22).
- ^ Warszawski Okręg Przemysłowy | hierophant-nox. 20 November 2018 [27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6 December 2020).
- ^ Understanding Retail Destinations in Warsaw | CBRE. smg.cbre.com. [27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November 2020).
- ^ About the National Film Archive. fn.org.pl. National Film Archive. [27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17).
- ^ Warsaw Voice -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web.archive.org. 2007-07-14 [2020-03-16].
- ^ TomTom. "TomTom Traffic Index". 2018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 ^ Mapa autostrad i dróg ekspresowych w Polsce - SISKOM & SSC. ssc.siskom.waw.pl.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 ^ Strona główna. e-Warsaw.pl.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波兰语).
- ^ World Bank. "From monopoly towards market" (PDF).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 ^ Frederic Chopin International Airport, Warsaw. Airport Technology.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1) (英国英语).
- ^ Pole position: Developing “the most important and largest airport in Central Europe”. Airport Business. 2015-12-17 [202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英语).
- ^ Stępniak, Marcin. PRZEKSZTAŁCENIA PRZESTRZENNEGO ROZMIESZCZENIA ZASOBÓW MIESZKANIOWYCH W WARSZAWIE W LATACH 1945–2008. IGiPZ PAN. 25 March 2015 [22 November 2020]. ISBN 9788361590361.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August 2021) –透过Google Books.
- ^ Cztery wieki Mazowsza: Szkice z dziejów, 1526-1914. Nasza Księgarnia. 1968 [21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22).
- ^ A town house of the Burbach family. eGuide / Treasures of Warsaw on-line. [23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May 2007).
- ^ Redakcja, przez. Wyremontują kolumnę Zygmunta III Wazy za ponad 230 tys. złotych!. 21 January 2020 [21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June 2020).
- ^ Politechnika Warszawska. warszawa1939.pl. [27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August 2011) (波兰语).
- ^ As good as new.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City of Warsaw. 1 March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May 2008).
- ^ Sampo Ruoppila. Processes of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in Socialist Cities (PDF). European Journal of Spatial Development. 2004: 9–10 [10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9 August 2010).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scrape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Warsaw – The Skyscraper Center. [18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December 2013).
- ^ Warsaw Tourist Office. Parks & Gardens. warsawtour.pl. [23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anuary 2010). "Warsaw is a green city. Almost a quarter of its area is comprisedof fields, parks, green squares and lush gardens, making Warsaw a European metropolis that truly offers its visitors a breath of fresh air."
- ^ Parki i lasy Warszawy. um.warszawa.pl. [25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May 2016) (波兰语).
- ^ Nowa Pomarańczarnia. ePrzewodnik / Perełki Warszawy on-line. [24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8 February 2006) (波兰语).
- ^ Park Praski. zielona.um.warszawa.pl. [19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rch 2010) (波兰语). Powstał w latach 1865–1871, według projektu Jana Dobrowolskiego, na prawym brzegu Wisły.
- ^ Nature reserves as a refuge of Grifola frondosa (DICKS.: FR.) GRAY in central Poland. bpn.com.pl. [24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ugust 2011).
- ^ Warsaw Zoo. zoo.waw.pl. [24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April 2019).
- ^ Vernon N. Kisling (编). Zoo and aquarium history: ancient animal collections to zoological gardens. CRC Press. 2000: 118–119 [25 October 2015]. ISBN 0-8493-2100-X.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April 2016).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Ludnosc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OL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opulatio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Cudzoziemcy w Warszawie. Jak im się żyje w stolicy? Obcokrajowcy oceniają otwartość warszawiaków, wskazują wady i zalety miasta. warszawa.naszemiasto.pl. 12 August 2019 [23 Nov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22).
- ^ Migrations Map: Where are migrants coming from? Where have migrants left?. MigrationsMap.net. [1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February 2016).
- ^ Narodowości w II RP na przedwojennych wykresach. Gdzie było najmniej Polaków, a gdzie najwięcej?. WielkaHistoria. 27 October 2019 [21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une 2020).
- ^ Warszawa lubiana przez cudzoziemców. Ilu ich mieszka w stolicy?. gazeta.pl. [22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6 January 2017).
- ^ Warszawa lubiana przez cudzoziemców. Ilu ich mieszka w stolicy?. gazeta.pl. [22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6 January 2017).
-
^ Marian S. Mazgaj. Church and State in Communist Poland: A History, 1944–1989
. McFarland. 2010: 67. ISBN 978-0-7864-5904-9.
- ^ Turystyki, Stołeczne Biuro. WarsawTour – Official Tourist Portal of Warsaw. [6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April 2005).
- ^ Dzielnice. um.warszawa.pl. [11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ly 2008) (波兰语).
- ^ Ludność w gminach według stanu w dniu 31.12.2011 r. bilans opracowany w oparciu o wyniki NSP'2011. Glówny Urząd Statystyczny. [21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August 2012) (波兰语).
- ^ New Europe: Poles dancing. The Guardian. 3 April 2011 [1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6).
- ^ Muzea Warszawy.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6 December 2020).
- ^ Official name: Museum of John Paul II Collection
- ^ Królu złoty, gdzie na cymesy? W tych knajpach zjesz prawdziwe, warszawskie potrawy [PRZEWODNIK]. metro.waw.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6 December 2020).
- ^ Warszawa. Polskie Skarby Kulinarne.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7 December 2020).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auto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Tradycyjne warszawskie potrawy. Od Cynaderek po Zygmuntówkę. Warszawa Nasze Miasto. 19 April 2016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6 December 2020).
- ^ Historia kawiarni w Polsce.. www.kawiarnie.warszawa.pl. 13 August 2015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6 December 2020).
- ^ Tłusty czwartek: Warszawska cukiernia Zagoździński wprowadza limity na kupno pączków - Wiadomości. wiadomosci.radiozet.pl. 18 February 2020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7 December 2020).
- ^ Zając-Malarowska, Katarzyna. Wraca moda na bary mleczne. Reaktywacja Baru Gdańskiego. wawalove.wp.pl. 11 April 2017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7 December 2020).
- ^ Wyróżnienia MICHELIN 2019! Pełna lista restauracji - Kraków i Warszawa.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7 December 2020).
- ^ The MICHELIN Plate: Good cooking – the MICHELIN Guide Poland. MICHELIN Guide.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November 2020).
- ^ Dodd, Liz. The eight best cities for vegans. National Geographic. 2021-02-06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June 2021) (英国英语).
- ^ Orszaki Trzech Króli na ulicach 515 polskich miast. niedziela.pl.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22).
- ^ Orszak Trzech Króli / Historia Orszaku Trzech Króli. orszak.org.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3 January 2021).
- ^ Staś Kmieć. Midsummer's Eve. polamjournal.com. [2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September 2010).
- ^ Staś Kmieć. Wianki 2008. aktivist.pl. [2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April 2009) (波兰语).
- ^ Warsaw Film Festival. wff.pl. [16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September 2010).
- ^ Warsaw Mermaid – Syrena. [10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une 2008).
- ^ Warsaw. e2012.org. [31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3 August 2008).
- ^ 2009 EuroBasket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7 August 2016., ARCHIVE.FIBA.com. Retrieved 5 June 2016.
- ^ 112.0 112.1 Miasta partnerskie Warszawy. um.warszawa.pl. Warsaw. [2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y 2021) (波兰语).
- ^ Sister Cities. San Diego International Sister Cities Association. [2022-03-09] (美国英语).
- ^ Rada Warszawy: najważniejszym zadaniem jest stworzyć uchodźcom drugi dom. [5 March 2022] (波兰语).
- ^ Rada Warszawy: najważniejszym zadaniem jest stworzyć uchodźcom drugi dom. [5 March 2022] (波兰语).
- ^ Convenios Internacionales. buenosaires.gob.ar. Buenos Aires. [2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3 August 2020) (西班牙语).
- ^ Warsaw, Poland. coventry.gov.uk. Coventry City Council. [2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August 2019).
- ^ Agreements with cities. madrid.es. Madrid. [2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ne 2020).
- ^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s. Paris: Marie de Paris. [10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3 April 2016).
- ^ Partner cities. yerevan.am. Yerevan. [2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March 2017).
- ^ Rada Warszawy: najważniejszym zadaniem jest stworzyć uchodźcom drugi dom. [5 March 2022] (波兰语).
- 书目
- Crowley, David. Warsaw. Reaktion Books. 2003 [28 August 2011]. ISBN 1-86189-1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22).
- Olchowik-Adamowska, Liliana; Ławecki, Tomasz. Travellers Warsaw First. Peterborough, United Kingdom: Thomas Cook Publishing. 1 April 2006 [11 March 2010]. ISBN 978-1-84157-4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December 2011).
- Official webpage of Warsaw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6 November 2007. includes 360° panoramas of the UNESCO listed area. WebCite的存档,存档日期25 April 2012
- District Police Headquarters – Warsaw II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6 June 2011. (part of Warsaw Metropolitan Police)
- Warsaw Guide.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5 April 2012. Online City Guide for Warsaw in Poland. Retrieved 17 May 2015.
- What to do and see in Warsaw
外部连结
- 官方网站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