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

各国国内生产毛额(2014年),世界银行[1]

国内生产毛额(英语: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GDP),亦称国内生产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在描述地区性生产时称地区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毛额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准亦有相当重要性。

与GNP区别

GDP与国民生产毛额(GNP)不同之处在于:

1. 国内生产毛额GDP,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所得转移计算在内;即国内生产毛额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毛额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所得。再简单的来说GDP是属地主义,GNP是属人主义。举例来说,无论台湾、香港、韩国还是美国的厂商,在中国大陆生产的最终财货,都包括在中国大陆的GDP内,此一数值亦包括移住劳工的薪资在内。

2. 国内生产毛额GDP,是国内生产与附加价值的加总;而国民生产毛额GNP,是除了国内生产毛额以外,再加上国外生产的红利与利息毛额;因此如果重视GNP数值的经济发展,会较注重海外投资与生产,但只注重GNP而忽略GDP的经济发展可能造成国内产业空洞化。[4]

计算公式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毛额 (2015年)[5]
  > $64,000
  $32,000 – 64,000
  $16,000 – 32,000
  $8,000 – 16,000
  $4,000 – 8,000
  $2,000 – 4,000
  $1,000 – 2,000
  $500 – 1,000
  < $500
  没有数据

生产面

又称最终产出法,先将社会一至三级产业加以区分后,再把各产业的增加产值相加。[6]

国内生产毛额 = 第一产业产值 + 第二产业产值 + 第三产业产值

当中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渔业等提取天然资源的经济活动,第二产业包括轻纺工业、重化工业等将天然资源转换成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的经济活动,第三产业则包括商业、旅游业、零售业等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此方法得出的国内生产毛额乃按要素成本计算,若加上间接税,再扣除补贴,将得到按市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

分配面

又称所得面法,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所得总和来估计。

GDP = W + R + I + π

当中 W = 工资R = 地租I = 利息π = 利润

此方法得出的国内生产毛额同样按要素成本计算,若加上间接税,再扣除补贴,将得到按市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

以此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又称为本地总所得。

个人面

GDP = c + s + t

当中 c = 消费s = 储蓄t =

支出面

又称最终用途衡量法,从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面来估计。

GDP = C + I + G + (X - M)

当中C = 私人消费开支,I = 投资总额, G = 政府消费开支,X = 出口毛额,M = 进口毛额

由于出口毛额减去进口毛额等于净出口NX),所以公式可表示成:

GDP = C + I + G + NX

国内生产毛额要计算出口是因为本地公司所生产的商品不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费(C)和政府开支(G)中。出口商品或服务也是以本地为基地的公司的生产所得,应计算在国内生产毛额内。而进口成份要减去因为本地消费或投资当中或有进口商品或服务,而这些开支都非本地生产所得。

此方法得出的国内生产毛额乃按市价计算,若加上补贴,再扣除间接税,将得到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

计算方式

由于国内生产毛额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物价水准是不断变化的。名目国内生产毛额是指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名目国内生产毛额包含了物价水准的因素,所以假如我们现在的物价水准上涨了一倍,那么名目国内生产毛额也就上涨了一倍。所以名目国内生产毛额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这时人们引入了实质国内生产毛额的概念。

经济学上的实质国内生产毛额并不是舍弃了物价的变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准年的价格水准。举例说,2011年的名目国内生产毛额是使用2011年的物价计算出的,而实质国内生产毛额是使用2000年的物价计算出的(假设以2000年为基准年)。

各国比较

不同国家间的国内生产毛额比较需要转换各国货币,转换方式主要有两种:

  1. 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
  2. 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

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的各国国内生产毛额排名会有很大不同(见下),因为如果使用国际汇率,就会由于开发中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过弱,而低估国内消费者生产商的购买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则又无法精确计算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与服务。

国内生产毛额分为名目国内生产毛额与实质国内生产毛额。其中,名目国内生产毛额是以现行价格水准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的值,不仅包含了当期产量的资讯也包含了当期该国的价格水准资讯。实质国内生产毛额是以基准点价格水准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的值。国内生产毛额平减指数用名目国内生产毛额与实质国内生产毛额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准衡量指标。

目前共有3个组织分别对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毛额进行统计比较,分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包含在其出版的《世界概况》中)。

各国国内生产毛额总量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毛额

参见

参考文献

  1. ^ GDP (Official Exchange Rate) (PDF). World Bank. [2015-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01). 
  2. ^ 存档副本.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3. ^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的背景知识介绍. [201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5). 
  4. ^ GDP vs GNP,马英九怎么选 日经中文网.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2012-01-18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6) (中文(台湾)). 
  5. ^ Based on the IMF data. If no data was available for a country from IMF, I used WorldBank data.
  6. ^ 第四第五产业本身区分不明显,无法明确显示产值,目前无计入。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