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骑士团
| 条顿骑士 | |
|---|---|
|
14世纪风格的条顿骑士团纹章
| |
| 存在时期 | 1190年至今 |
| 效忠于 |
圣座(1929年至今) 教皇国(1190–1929) 耶路撒冷王国(1190–1291) 条顿骑士团国(1226–1525) 普鲁士公国(1525–1701) 神圣罗马帝国(1190年-1806年) |
| 种类 |
天主教修会 (1192年-1929年为军事修会) |
| 总部 |
阿卡(1192年-1291年) 威尼斯(1291年-1309年) 玛丽安堡(1309年-1466年) 柯尼斯堡(1466年-1525年) 梅尔根特海姆(1525年-1809年) 条顿骑士团教堂(1809年至今) |
| 冠名自 | 圣母马利亚、匈牙利的圣伊莉莎白及圣乔治 |
| 格言 | 帮助、守卫、救治(Helfen, Wehren, Heilen) |
| 服装 | 白底黑十字 |
| 指挥官 | |
| 首任大团长 | 海因里希·瓦尔波特·冯·巴森海姆 |
| 现任大团长 | 法兰克·贝雅德 |
| 系列条目 |
| 德国军事历史 |
|---|
|
专门史
|
|
指挥组织
|
|
武器装备
|
| 德国军事主题 |
条顿骑士团(德语:Deutscher Orden,Deutschherrenorden 或 Deutschritterorden;英语:Teutonic Order),又译德意志骑士团,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圣玛丽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团(拉丁语: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德语: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ankt Mariens in Jerusalem),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一起并称为三大骑士团。其作为一个天主教会所建立的军事修会,于1190年在耶路撒冷王国的阿卡成立。
条顿骑士团的成立旨在帮助基督徒前往圣地朝圣以及在圣地建立医院,其团员通常称为条顿骑士。在中世纪时条顿骑士团主要作为十字军军队保护圣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基督徒。
自1810年以来,纯属宗教性质的条顿骑士团仍然会授予有限的荣誉骑士头衔。[2]现时,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守卫、救治(德语:Helfen, Wehren, Heilen)」。
建立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年)期间,大批德意志骑士加入东征军队,希望霍亨施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一世率领他们取得胜利。 然而腓特烈一世不幸在一条小河中溺亡,抵达阿卡的德意志骑士群龙无首,饱受酷热与疾病所扰。常规的军事单位与医院骑士团不堪重负,患病的德意志人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来自不莱梅和吕贝克的十字军决定组建德意志人的医院修会,即「耶路撒冷圣玛丽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团」(拉丁语: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3]1197年,修会成员决定为一些前线城堡提供驻防,因此他们请求教宗塞莱斯廷三世批准他们成为军事修会的请求。第二年,教宗颁发了新的特许状,条顿骑士团得以成立,阿卡成为骑士团总部,直至1291年被攻占。
1199年9月19日,教宗依诺增爵三世颁布训令,规定条顿骑士披和圣殿骑士一样的披风(白色披风,刺绣的纹章由圣殿骑士团的红十字改为条顿骑士团的象征黑十字),并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团规。
条顿骑士团最初的势力很小,他们的领地与城堡大多来自其他领主的馈赠。1195年4月,香槟区的亨利伯爵赠提尔(今黎巴嫩境内)作为据点,1196年3月再赠其在雅法(今特拉维夫附近)的封邑;另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在1197年赠送义大利和西西里的教堂、修道院和医院,逐渐在耶路撒冷地区形成势力。
发展
地中海的困境
13世纪初,随着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对立加剧,医院骑士团拉拢条顿骑士团以对抗控制着耶路撒冷地区主要军事据点的圣殿骑士团,其间条顿骑士团从医院骑士团手中获赠马加特堡。
1210年,赫尔曼·冯·舒尔茨(c.1165-1239)担任条顿骑士团团长,条顿骑士团在其指挥下在耶路撒冷地区获得一定的胜利,并参与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进入埃及,但最后在曼苏拉战役(1221年8月30日)中惨败,赫尔曼·冯·舒尔茨与圣殿骑士团团长一同被俘。在赫尔曼·冯·舒尔茨担任团长期间,条顿骑士团获得教廷颁发的赎罪证(1216年2月18日),以及教宗和诺理三世授予的113项特权(1221年1月9日)。
在匈牙利的尝试
1211年,匈牙利的安德烈二世邀请条顿骑士团前往特兰西瓦尼亚帮助遏制库曼人的扩张,好让他可以专心参加十字军东征。安德烈二世承诺骑士团可以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布尔岑兰德(Burzenland)定居,并且免除了骑士团许多税目。骑士团对这项新使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到1220年条顿骑士团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5座城堡,并且拒绝与当地的贵族分享胜利果实,这引起了匈牙利贵族和教士们的不满与猜忌。
为了保护骑士团的既得利益,大团长赫尔曼·冯·舒尔茨向教宗提出请求,将骑士团的土地置于教廷保护之下,特兰西瓦尼亚的一部分实际上成为了教廷的采邑,原先支持骑士团的匈牙利国王也被激怒,下令将骑士团驱逐出境。
至此,骑士团在匈牙利的尝试以惨败告终。[3]
进军普鲁士
在条顿骑士团离开匈牙利后,匈牙利不得不自己对抗东方游牧民族的威胁。1241年,鞑靼人大举入侵东欧,一路打至匈牙利并将时任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驱逐至奥地利大公国。匈牙利北部的波兰王国也损失惨重,无力防御游牧民族的侵略。
1226年,波兰东北部的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请求骑士团帮助保卫他的边境并征讨波罗的海普鲁士地区的原住民(古普鲁士人),并允许骑士团驻扎在库尔默兰,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北方十字军东征」的一部分。1226年,条顿骑士团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达成协议,获得普鲁士境内的所有贵族特权。1234年,条顿骑士团赢得瑟格纳战役的胜利,教廷控制普鲁士全境,将之租借给条顿骑士团,但直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才最终征服普鲁士,迫使普鲁士人改宗天主教。其间,1237年4月合并利沃尼亚的宝剑骑士团,并于1241年初开始进军诺夫哥罗德公国。
衰落
1242年4月5日,1万2千名十字军和条顿骑士团部队(包括丹麦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地的骑士和民兵)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指挥的1万5千至1万7千人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军队展开楚德湖战役,条顿骑士团以重骑兵作为前锋和作战主力,其后是步兵,两翼和后方有重装骑兵,俄军则以轻骑兵和装备弓箭、标枪的轻步兵配置在中央,诺夫哥罗德公国的精锐重装步兵在两翼,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亲卫队和贵族骑兵队作为预备队埋伏在左翼后侧。最终条顿骑士团的重装骑兵由于行动不便以及冰层开裂等原因遭到惨败,损失超过1万人,再无能力向俄国腹地进军。楚德湖战役也被称作冰湖大战。
1291年5月18日,马木留克苏丹国骑兵攻陷阿卡,条顿骑士团总部迁往威尼斯。
1320年,条顿骑士团团长在希腊南部摩里亚半岛被当地人杀死。
1346年,条顿骑士团从丹麦人手中夺取爱沙尼亚,控制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全部出海口。
1410年7月15日,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进行格林瓦尔德战役,条顿骑士团败北,包括大团长容金根 (Ulrich von Jungingen) 在内的全部指挥官阵亡。
1466年结束13年战争的《第二次托伦和约》规定,骑士团除赔款600万葛罗琛以外,还要割让西普鲁士予波兰王国。虽然东普鲁士仍由骑士团统治,但必须臣服于波兰国王,并成为波兰的附庸。
1512年,来自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是布兰登堡选帝侯的近亲。
1525年,阿尔布雷希特宣布改信马丁·路德的信义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上的宗主罗马教皇的联系,随后宣布将骑士团领地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布雷希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君王的世俗君主。条顿骑士团分裂为三块:普鲁士骑士团和立窝尼亚骑士团迅速消亡,第三块德意志骑士团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又活动了300年,直到1809年,法国皇帝拿破仑解散作为军事组织的德意志骑士团。拿破仑倒台后,德意志骑士团又复活。
改制
1929年,教宗庇护十一世训令,德意志骑士团成为纯宗教修士会,以协助与公益性质现存至今。
图集
注释
- ^ 条顿之音按英语「Teutonic」,本为拉丁语「德意志」之英语音译。
参考文献
- ^ 苏其康. 中古慈善收容制度之宗教神髓 (PDF). 2005-05 [2010-10-12].
- ^ Redazione. "La Santa Sede e gli Ordini Cavallereschi: doverosi chiarimenti (Seconda parte)".
- ^ 3.0 3.1 William Urban, The Teutonic Knights:A Military History. 草创之年,1190~1198 [条顿骑士团:一部军事史]. 由陆大鹏、刘晓晖翻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分社). 2020. ISBN 978-7-5201-5307-2.
延伸阅读
- 张亚威.《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城堡——1230~1466年的普鲁士红砖城堡》,《兵器》2013年第9期,43-61页
- (日语) Jacques Ancel着、山本俊朗訳 『スラブとゲルマン・东欧民族抗争史』 弘文堂、1965年
- (日语) 阿部谨也『ドイツ中世后期の世界・ドイツ骑士修道会史の研究』 筑摩书房、2000年、ISBN 978-4-480-75160-7
- (日语) 纯丘曜彰『死体は血を流さない:圣堂骑士団vs救院骑士団 サンタクロースの錬金术とスペードの女王に関する科学研究费B海外学术调查报告书』、三交社、2009年
- (德文) Peter von Dusburg: Chronicon Terrae Prussiae (um 1326).
- (德文) Nikolaus von Jeroschin: Di Kronike von Pruzinlant(Übertragung des Chronicon Terrae Prussae ins Niederdeutsche mit Ergänzungen, um 1340).
- (德文) Hermann von Wartenberg: Chronicon Livoniae(um 1378)
- (德文) Peter Suchenwirt: Von Herzog Albrechts Ritterschaft; um 1377, umbenannt 1395 nach dem Tod des Herzogs zu: Vom Zuge Herzog Albrechts -selig-
- (德文) Wigand von Marburg: Chronica nova Prutenica(in Fragmenten überliefert, um 1400)
- von Posilge, Johann. Chronik des Landes Preußen. 1420 (德语).
- Christiansen, Erik. The Northern Crusade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7: 287. ISBN 0-14-026653-4 (英语).
- Seward, Desmond. The Monks of War: The Military Religious Order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5: 416. ISBN 0-14-019501-7 (英语).
- Urban, William. The Teutonic Knights: A Military History. London: Greenhill Books. 2003: 290. ISBN 1-85367-535-0 (德语).
- Christiansen, Érik. Les Croisades Nordiques.L'occident médiévale à la conquête des peuples de l'Est. 1100-1525. Alérion: Lorient. 1996. ISBN 2910963047 (法语)..
- Demurger, Alain. Chevaliers du Christ, les ordres religieux-militaires au Moyen Âge. Seuil. 2002. ISBN 2-02-049888-X (法语).
- Toomaspoeg, Kristjan. Histoire des chevaliers teutoniques. Flammarion. 200 1: 201. ISBN 978-2080800619 (法语).
- Gougenheim, Sylvain. Les Chevaliers teutoniques. Tallandier. 2007: 781. ISBN 978-2847342208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