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战争
| 大北方战争 | |||||||||
|---|---|---|---|---|---|---|---|---|---|
|
从上开始顺时针方向:纳尔瓦之役、迪纳会战、波尔塔瓦会战、甘古特会战、加德布施会战 | |||||||||
| |||||||||
| 参战方 | |||||||||
|
(1708-09) (1719-21) |
(1700-06,1709-19) (1700,1709-20) (1700-08,1708-09) (1715-20) (1715-19) |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
(1700-18) (1718-20) |
(共主) 乔治一世 |
||||||||
| 兵力 | |||||||||
|
起始军力:80,000人 援军:10,000人 后期援军:160,000人 |
起始军力:260,000人 后期援军: 70,000 |
||||||||
| 伤亡与损失 | |||||||||
约 200,000人:
|
约 250,000人: | ||||||||
大北方战争(俄语: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瑞典语:Stora nordiska kriget,1700年 - 1721年),又称或北方大战,是沙俄与瑞典之间在1700年爆发的战争,主因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全面击溃瑞典从此称霸波罗的海,瑞典由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
战云密布
在三十年战争和第二次北方战争之后,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然而,这却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妒忌和提防。同时间,俄国在彼得大帝的改革后变得强大起来,但仍欠缺一个可以与西方国家联系的出海口,因此对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虎视眈眈,两国之间的冲突越益加剧,战事一触即发。1699年彼得大帝借着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与瑞典发生冲突,与萨克森、丹麦结成了「北方同盟」,开始着手发动对瑞典的战争。
战争爆发
1700年8月,俄国正式对瑞典宣战,彼得大帝亲率3.5万俄军进逼瑞典的纳尔瓦要塞,但在此之前,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里加和霍尔斯坦分别击溃了萨克森和丹麦的军队。因为没有了后援,彼得大帝在纳尔瓦战役被卡尔十二世大败,库尔兰也被卡尔十二世攻占。卡尔十二世再亲率主力攻进波兰立陶宛联邦,很快便攻占华沙、克拉科夫等城镇,并逼使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退位,另立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为波兰国王。
俄国反攻
但就在此时,彼得大帝乘瑞典军队逗留在波兰,无暇东顾,再度建立强大的陆军,并且组建了新的海军。随即出兵攻占波罗的海沿岸的诺特堡、尼恩尚茨、扬堡、科波里耶和纳尔瓦等众多要塞,并营建新的都城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出海口,是战略要地,俄国从此获得了通往西方的海上通道。
俄国获胜
1704年俄国再与波兰签署《纳尔瓦条约》,以利夫兰、埃斯特兰两地割给波兰为条件,诱使波兰出兵参战。卡尔十二世注意到俄国的举动,决定抢先进攻俄国,以防俄国坐大。他首先制服波兰,以防其与俄国左右夹击瑞典,再与哥萨克的领袖伊万·马泽帕缔结同盟,在准备妥当后,他于1708年1月亲率瑞典军从波兰进逼俄国。卡尔十二世所率领的瑞典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但由于俄军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而且瑞典军因长途行军已呈现疲态,因此只得待在乌克兰等待援军,但彼得大帝却亲自统率俄军的精锐部队拦截瑞典援军。1709年,瑞典军无法再待在乌克兰,惟有进攻波尔塔瓦,以求出路,却被彼得大帝亲率俄军驰援所阻。该年7月6日,两军进行大决战,瑞典军被击败,俄军不放过瑞典残兵,全面追击,结果瑞典军全军覆没,是为波尔塔瓦会战。从此瑞典不再有能力与俄国争霸。丹麦、萨克森再度与俄国缔结同盟。1710年俄军攻占里加、雷瓦尔、凯克斯霍尔姆、维堡、厄塞尔岛及波兰,瑞典军无法抵抗,节节败退。
土军出击
历史系列条目 |
|---|
| 瑞典历史 |
|
史前
|
|
巩固政权
|
|
大国
|
|
启蒙时代
|
|
自由化
|
|
现代
|
|
专题史
|
| 时间轴 |
| 瑞典主题 |
卡尔十二世战败后逃至鄂图曼土耳其,并说服了苏丹艾哈迈德三世向俄国进攻,第三次俄土战争爆发。俄军被逼暂停进攻瑞典,但与土耳其作战的俄军仍因兵力薄弱被土军包围。1711年,彼得大帝逼于无奈,对鄂图曼土耳其作出妥协,与其签订《普鲁特和约》,并随即进攻芬兰,侵占赫尔辛基及图尔库。此时卡尔十二世则在比萨拉比亚与班达与俄军作殊死对抗,但鄂图曼土耳其因已与俄国议和,所以逼使他离开。1714年,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在甘古特会战大败瑞典舰队,逼使瑞典军撤出芬兰,卡尔十二世无法再抵抗,只得向俄国求和。
俄国称霸
1718年卡尔十二世于进攻挪威时阵亡,该年俄瑞两国虽有和平谈判,但谈判以失败收场,因此战争于1719年再度爆发。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厄塞尔海战和克琅加姆岛海战再度大败瑞典舰队。1720年俄军攻进瑞典,瑞典兵败如山倒,只得与俄国进行不平等的和谈。1721年,两国签订《尼斯塔德条约》,瑞典丧失大片土地,在三十年战争后所得的优势尽失,而俄国则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从此称霸波罗的海,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参考资料
中文资料
英文资料
-
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大英百科全书 (11th ed.).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11.
- Sweden and the Baltic, 1523 - 1721, by Andrina Stiles, Hodder & Stoughton, 1992 ISBN 0-340-54644-1
-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in the Baltic: 1600-1725 by Jill Lisk; Funk & Wagnalls, New York, 1967
- The Northern Wars, 1558-1721 by Robert I. Frost; Longman, Harlow, England; 2000 ISBN 0-582-06429-5
- Norges festninger by Guthorm Kavli; Universitetsforlaget; 1987; ISBN 82-00-18430-7
- Admiral Thunderbolt by Hans Christian Adamson, Chilton Company, 1958
- East Norway and its Frontier by Frank Noel Stagg,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56
- ^ Ericson, Lars, Svenska knektar (2004) Lund: Historiska media
- ^ Teemu Keskisarja (2019). Murhanenkeli. p. 244. Kustannusosakeyhtiö Siltala. ISBN 978-952-234-638-4.
- ^ Урланис Б. Ц. Войны и народонаселение Европы. М.: Изд-во соц.-экон. лит-ры. 1960: 55.
- ^ Pitirim Sorokin "Soci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vol.3"
- ^ Lindegren, Jan, Det danska och svenska resurssystemet i komparation (1995) Umeå : Björkås : Mitthög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