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义大利共和国
Repubblica Italiana义大利语
义大利国徽
国徽
国歌:"Il Canto degli Italiani"义大利语
义大利人之歌
义大利的位置(深绿色) – 欧洲(浅绿色及深灰色) – 欧盟(浅绿色)  —  [图例放大]
义大利的位置(深绿色

– 欧洲浅绿色及深灰色
– 欧盟浅绿色)  —  [图例放大]

首都
及最大城市
罗马
41°53′35″N 12°28′58″E / 41.89306°N 12.48278°E
官方语言
及国家语言
义大利语a
宗教
政府 单一制
内阁制
共和制
议会民主制
• 总统
塞尔焦·马塔雷拉
• 总理
马里奥·德拉吉
立法机构 议会
• 上议院
参议院
• 下议院
众议院
现役军人 165,500人
18,300人(预备役)
建立
西元前753年-西元前509年
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
西元前27年-公元476年
• 查理曼征服义大利
774年
1859年-1870年
1861年3月17日-1946年6月12日
1946年6月2日
1958年1月1日
面积
• 总计
309,338平方公里(第71名
• 水域率
2.4%
人口
• 2019年估计
59,984,000[2]第24名
• 密度
201.3/平方公里(第63名
GDPPPP 2022年估计
• 总计
2.972万亿美元[3]第12名
• 人均
50,215美元[3]第32名
GDP(国际汇率) 2022年估计
• 总计
2.058万亿美元[3]第8名
• 人均
34,777美元[3]第25名
吉尼系数 0.324[4](2015年)
人类发展指数  0.873[5](2018年)
极高 · 第29名
货币 欧元bEUR
时区 UTC+1CET
• 夏令时
UTC+2CEST
日期格式 dd/mm/yyyy (AD
行驶方位 靠右行驶
电话区号 +39c
ISO 3166码 IT
网际网路顶级域 .itd
  1. 德语南提洛的共同官方语言;法语奥斯塔谷的共同官方语言;斯洛维尼亚语的里雅斯特省戈里齐亚省的共同官方语言;拉登语是南提洛、特伦托自治省和其他北方地区的共同官方语言。
  2. 2002年之前为义大利里拉。 欧元在义大利金皮庸通用,但该镇官方货币为瑞士法郎。[6]
  3. 要拨打到义大利金皮庸,必须使用瑞士代码+41。
  4. .eu网域也被使用,因为它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共享。

义大利共和国义大利语Repubblica Italiana),通称义大利Italia),是欧洲主权国家,主要由位于南欧的靴型义大利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屿西西里岛萨丁尼亚岛所组成。义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维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利诺梵蒂冈及一个主权实体 ——马尔他骑士团,而在瑞士拥有座落于卢加诺湖湖畔的义大利坎波内这个境外领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区域(其中5个为自治区)、110个省与8,100个城市。首都为罗马义大利王国在1870年将首都设置在此,而杜林(1861年-1865年)及佛罗伦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义大利王国的首都。根据2017年统计,义大利人口为6,059万,领土面积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1人,属于温带地中海型气候。义大利是欧洲人口第5多的国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义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现今的义大利地区是以前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曾孕育出罗马文化伊特拉斯坎文明,而义大利的首都罗马,几个世纪以来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经是罗马帝国的首都。当罗马帝国在西部的统治瓦解后,义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伦巴底人东哥德人日耳曼民族,之后还有诺曼人等。拜占庭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义大利地区。在14世纪后,义大利转而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7],而文艺复兴对欧洲影响深远,让欧洲思想前进了一大步。义大利过去分裂为许多王国与城邦,但最终在1871年成为统一义大利王国(除了圣马利诺[8]义大利殖民帝国巅峰是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首相墨索里尼统治下的义大利王国变成一个地中海帝国,把势力范围延伸到北非(利比亚突尼西亚)、东非厄利垂亚索马利兰衣索比亚)、巴尔干阿尔巴尼亚达尔马提亚蒙特内哥罗克罗埃西亚独立国西部、希腊罗德岛十二群岛)和法国南部隆河以东的领土、科西嘉岛摩纳哥),而且拥有中国天津租界[9]。1945年,墨索里尼建立的义大利社会共和国被盟军击垮,义大利在二战后,废除了君主制,义大利王国灭亡,建立了现在的义大利共和国。战后根据1947年巴黎和平条约,义大利殖民帝国终结。

义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学医疗卫生教育体育艺术时尚宗教料理电影建筑经济音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米兰是义大利的经济及工业中心,根据2009年全球语言监察组织(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资料[10],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在2007年造访义大利的游客人数位居世界第5位,总共超过4,370万人次的国际游客造访[11],而罗马则是欧盟国家中第3多游客造访的城市[12],也被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十大古城之一[13]威尼斯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纽约时报》形容它「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造城市」[14]

义大利共和国是一个议会制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已开发国家,世界七大工业国之一,最佳出生地指数则在世界排名第8名[15]。义大利在2017年人类发展指数列表中则名列第28位[16],并拥有高度人均国内生产总额[17][18]。根据国内生产总额购买力平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义大利分别是世界第8大与第10大经济体[19]。义大利的政府预算金额则是位居世界第5位[20]。义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约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也是七大工业国集团20国集团和成员之一。义大利也参与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议会西欧联盟及欧洲创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义大利也参加申根协议,也是世界世界国防预算金额第9高的国家且分享北约的核武器

义大利在欧洲及全球的军事、文化和外交事务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罗马则是世界上对于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机构,例如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21]、全球在地论坛(Glocal Forum)[22]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罗马。义大利也拥有较高的教育指数劳动力人口[23]及慈善捐助金额[24]。人均预期寿命排名世界第11位[25]。医疗保健系统在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比为世界第2。义大利也是一个全球化的国家[26]。义大利的国家品牌价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27]。义大利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上拥有悠久的传统,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遗产,是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西方国家[28][29]

国名来源

一般认为义大利 Italia 这个名称是源自于希腊语化的奥斯坎语Víteliú,即拥有幼牛之地的意思[30](比较拉丁语vitulus「牛犊」,温布利亚语vitlo「牛犊」)。「义大利」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作品中,根据当时一位叫安提阿克的历史学家,Italia从前只有用来称呼现在南义大利部分的地区,本指亚平宁半岛南部古布鲁蒂姆地区(拉丁文Bruttium,现在的卡拉布里亚),再不久,Italia已经可以视为义大利部落Oenotria的同义词了,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地区。希腊人逐渐使用「义大利」这个名称来称呼一个更广大的地区,而在奥古斯都皇帝统治时期,义大利这个名词的含义包括了整个亚平宁半岛[31]

历史

史前时代至罗马帝国

罗马竞技场可说是罗马最著名的象征

义大利的历史,不论从文化或社会发展角度都在地中海地区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从义大利境内多地进行的考古活动得知本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20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32]。义大利人文相当深厚,意国许多地区都有着重要的考古遗址,例如拉丁姆托斯卡纳温布利亚巴西利卡塔等。希腊人在前8至7世纪时曾在西西里岛及义大利半岛南部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所以这些古希腊人在义大利半岛南部建立的殖民城邦被称为大希腊[33][34][35]。古罗马从前8世纪时的一个小型农业社会逐渐发展成一个环绕地中海的庞大帝国。而古希腊文化也跟古罗马文化逐渐融合为一体,并对现代的法律哲学政治艺术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古罗马文化则从王制发展成共和国,最后成为独裁政治。罗马帝国则从2世纪后逐渐衰弱,最后在395年分裂成两个部份:西方的西罗马帝国及东方的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后来因为哥德人的侵略而灭亡,造成义大利半岛在接下来的十四个世纪都是分裂的状态。而拜占庭帝国则继续传承古罗马的文化。

中古时代

伦巴第铁王冠,第一顶义大利王冠

拜占庭帝国皇帝尤斯丁努安一世于6世纪从哥德人的手中短暂复兴义大利半岛后,一波新的日耳曼人伦巴底人从北方抵达义大利。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足以驱逐阿拉伯人神圣罗马帝国教宗的势力建立一个义大利王国。但是当时拜占庭帝国面忙於伦巴底人对亚平宁半岛的入侵,控制的区域仅包括了北部拉文纳总督区的狭长地带,以及南意地区一些零星的城市。义大利在中古时代早期同时受到卡洛林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势力的影响,也成为了各个政治势力角力的场域。

中古时代的义大利地区战争频繁,直到19世纪都还无法成为统一国家。为了填补这些政治权力的真空,城市的人民试图透过支持势力坚强的君主来寻求和平,于是许多名门望族来主导政治的情况纷纷出现,最著名的例子包括:佛罗伦萨梅第奇家族米兰维斯孔蒂家族威尼斯史卡拉家族

这个时期的义大利也因为开放商业活动而闻名于世。一些实际上实行寡头政治的城市完全主导商业活动的进行,虽然他们具有宽松的学术自由及艺术创作环境。义大利著名的四个海上共和国分别是阿马尔菲共和国比萨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

现在的义大利地区在中古时代后期是由许多城邦及不同的独立国家所构成的

威尼斯热那亚是欧洲与亚洲之间重要的港市和金融业重镇。威尼斯盛产玻璃和装饰花边。佛罗伦萨则是皮革、丝、羊毛、及珠宝中心。米兰则出产优质武器和铠甲。这些海上共和国与十字军东征有着密切的关连,并因此获得政治利益及贸易机会,特别是占领札达尔君士坦丁堡的资金都是由威尼斯所提供的。

文艺复兴

义大利半岛在中古时代后期分裂成许多义大利城邦拿坡里王国占据半岛南部,佛罗伦萨共和国教宗国位在半岛中部,热内亚米兰分别位在北部及西部,而东部则是威尼斯的势力范围。义大利在15世纪时是欧洲最进步的地区之一,文艺复兴运动也发源于此。其中位在义大利中部佛罗伦斯则被认为是这次文化运动的中心,但丁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乔万尼·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及乔托·迪·邦多纳的画作举世闻名。尼科利波焦·布拉乔利尼等学者的著作也包含许多历史上重要的作家,例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西塞罗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文艺复兴在义大利与欧洲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带来了许多政治、哲学、文学、文化、社会及宗教上的改革[36]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绘画作品维纳斯的诞生,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文艺复兴这个名称是因为它是代表埋藏在古代经典篇章中许多经典思想的「重生」。有些人认为,重生的来源是重新发现西方文明已经几乎遗忘,但是仍然保存在寺院图书馆或强盛及富裕家族的私人图书馆的(例如美第奇家族)古代典籍。有些人则认是伊斯兰教国家希腊文阿拉伯文被翻译成拉丁文后传入义大利,因此帮助义大利/欧洲文艺复兴。不过,大部分的手稿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之前,不是已经出现在义大利半岛就是已经从希腊传入义大利(经由定期前往地中海东部的交易商,包括希腊在内),居住在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希腊人在1400年代遭受奥斯曼帝国威胁后进入义大利,特别是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这些拜占庭人逃离土耳其人的统治,有时带着珍贵的手稿与自希腊与古罗马所传承下来的知识,在对义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作出重要的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例如尼科利波焦·布拉乔利尼在图书馆内搜索柏拉图西塞罗维特鲁威的经典作品。古希腊与希腊化文明作家(例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和穆斯林科学家作品弥漫整个基督教世界,提供欧洲学者新的研究材料。

大卫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目前置放于佛罗伦斯美术学院

瘟疫黑死病仅在1348年的流行就使义大利的人口减少了1/3[37][38],义大利的城市从这次灾难中复苏也促成经济及贸易活动的兴盛,并带动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发展。义大利再次成为西方文化的中心,强烈影响其他欧洲国家与皇室,例如费拉拉埃斯特家族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

佛罗伦斯成为义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中心。许多艺术家,例如米开朗基罗达文西桑德罗·波提切利都在城市中进行创作[39]。佛罗伦斯的经济蓬勃发展,并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资料,佛罗伦萨从14世纪至16世纪之间都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众多的博物馆、宫殿与教堂,例如彼提宫乌菲兹美术馆被大英百科全书视为艺术品[40]

罗马也是一个特别受到文艺复兴影响的城市。这个时期的改革大幅改变城市的面貌,例如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圣母恸子像波吉亚寓所的壁画。罗马的辉煌在教宗尤利乌斯二世(1503至1513年)和他的后继者利奥十世克勉七世美第奇家族时期达到顶点。罗马在这20年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中心之一。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老圣伯多禄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进行重新设计[41],他在罗马成为义大利最有名的画家,并创造法尔内西纳别墅拉斐尔房间等壁画与许多其他著名的作品。米开朗基罗也开始装修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并为教宗尤利乌斯二世坟墓创造著名的雕像摩西。罗马失去了一部分宗教色彩,成为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城市,并拥有大量的流行节庆、赛马、政党、阴谋和淫乱事件。罗马兴盛的经济孕育出一些托斯卡纳银行家,包括拉斐尔的朋友与艺术赞助人阿戈斯蒂诺·基吉。在拉斐尔去世之前,他还推动了第一次古代遗址的保存运动。

外国统治与启蒙

乌得勒支和约签订后的欧洲国界

亚平宁半岛上的国家和公国在经过一个世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权力制衡的分散状态后,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在1494年开始一系列的侵略活动,并一直持续到16世纪,演变成法国及西班牙之间的竞争。西班牙最终以1559年卡托-康布雷齐和约获得米兰公国拿坡里王国的控制权。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圣座组成神圣同盟,并对于境内的反抗运动给予有系统的严厉镇压,导致在义大利,新教的存在遭到边缘化。在西班牙帝国长期统治下,对义大利课征重税并干扰教廷的运作。

奥地利后来在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的规范下取代西班牙来主宰义大利,取得米兰王国和拿坡里王国的控制权。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所接受启蒙运动的思想,所以奥地利的统治比西班牙帝国较佳。义大利的北部地区直接由维也纳来控制,获得经济成长动力并保持学术的蓬勃发展。义大利主要城市,例如米兰、罗马、杜林、威尼斯、佛罗伦斯及拿坡里成为知识份子讨论与思考的沃土,一些义大利哲学家和文学人物当时十分活跃,如西萨尔·贝卡里亚安东尼·杰诺韦西与利奥波德一世托斯卡纳大公(或者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利奥波德二世,在托斯卡纳大公国废除了死刑和酷刑[42][43][44])。

义大利是18世纪盛行的修业旅行一个重要目的地,许多外国文学家及艺术家都曾造访这里

1700年代的义大利是当时人们游历欧洲一个重要的站点,这个时期有许多外国人,主要来自英国的贵族,他们造访法国、义大利和希腊并欣赏他们的艺术、文化以及纪念物。而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遗址在1748年被发现,罗马的古代遗迹也受到修复,许多著名人物例如歌德雪莱济慈拜伦都曾周游全义大利。一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及罗马也成为主要景点,拿坡里、佛罗伦萨、杜林、西西里岛吸引许多游客,而米兰在某些方面也受到观迎[45][46]。雪莱曾说过一句名言:「义大利是流亡者的天堂」[47]

1796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1796年至1815年)将民主主权法律国家等概念带进义大利。鼠疫从14至17世纪之间多次出现,影响整个义大利[48]。义大利的最后一个大规模的疫情是发生在1656年的拿坡里[49]。176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义大利北部在之前316年间有111年发生饥荒,其中只有16年得以丰收[50]。而义大利的人口也在1700年至1800年之间成长1/3,达到1,800万[51]

王国时期:1861年-1946年

1843

义大利王国的建立归功于许多民族主义者及萨伏依王朝王室的拥护者的努力,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环绕义大利半岛的国家。起始于西西里岛1848年革命影响整个欧洲地区,而奥地利帝国也与萨丁尼亚王国爆发第一次义大利独立战争

朱塞佩·加里波底对义大利统一贡献巨大

朱塞佩·加里波底在义大利南部相当受到欢迎,并促使义大利南部团结一致[52],而当时义大利北部的萨丁尼亚王国是由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所统治,也有统一义大利的野心。后来萨丁尼亚王国受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帮助,在第二次义大利独立战争中击败奥地利帝国,成功解放伦巴第-威尼斯王国义大利王国于是在1861年成立,首都为杜林,1864年迁都佛罗伦斯。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于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与普鲁士结盟,并且发动第三次义大利独立战争,顺利并吞威尼斯法国因为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损失惨重,于是撤回驻扎在罗马的军队。而义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认为不必再顾忌法国的威胁,企图将教宗国纳入义大利版图之内。教宗国几乎在无法抵抗的情形下遭到灭亡,义大利统一正式完成,随后首都也迁到罗马市

1860

义大利北部逐渐工业化现代化后,义大利南部与义大利北部其他农业地区相对落后,促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迁移到义大利北部工业发达的区域或国外。义大利国王卡洛·阿尔贝托所主导的宪法在1861年义大利统一后适用范围扩大到义大利全国,并保障人民基本的自由,但排除了无产阶级及未受教育人民的投票权。男性投票权在1913年已经广泛的被认可。同年社会党成为义大利主要的政党,远胜于传统的保守派政党。义大利人外移于1913年达到高峰,当年总共有872,598人离开义大利[53]。义大利从19世纪最后20年开始发展殖民势力,侵略索马利亚厄利垂亚及后来的利比亚十二群岛[5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义大利原本保持中立,不过后来在1915年签订1915年伦敦条约,并在战后获得特伦托省第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半岛达尔马提亚鄂图曼帝国部分地区的承诺后,加入三国协约。在这次战争中,超过600,000义大利人丧生,并造成经济衰退。在1919年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中,义大利只获得波尔察诺省特伦托省第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半岛等地。

1941年的义大利殖民帝国最大范围

受到1917年俄罗斯革命的影响,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接踵而来。不少传统右翼及保守派的人士因为害怕共产党及社会主义者会发起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共产主义政权,所以拥护一个小型右翼政党-由墨索里尼领导的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28日向罗马进军,意图夺取义大利政权。而当时国王却命令军队不准介入,并随即委任墨索里尼成为义大利总理,并与其密切合作。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墨索里尼通过胁迫国会修改选举法,禁止其他政党成立及限制言论及出版自由,由此成为一位独裁者。他在1935年突然入侵衣索比亚,并在战场上使用毒气,招致国际上的批评,义大利也因此退出国际联盟。义大利后来在1936年及1938年与纳粹德国签订钢铁条约,并支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权进行西班牙内战,更派出远征军助战,最终佛朗哥在内战胜出。虽然义大利政府反对阿道夫·希特勒推行德奥合并的计划,但是同意纳粹德国并吞苏台德区

义大利在1939年4月7日占领阿尔巴尼亚,企图以此为入侵南欧的前哨,并在1940年英法于法国战役中被德国击溃时欲取得领土,对英法宣战。墨索里尼想要像希特勒采取的闪电战一样成功,于是在1940年10月经由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战争后遭受到严重的失败。1941年,义大利在义属东非的部队被英军击溃并赶出东非,虽然义大利失去了东非,但在轴心国发动的南斯拉夫战役希腊战役中义大利获得了蒙特内哥罗、斯洛维尼亚地区的卢比安纳希腊大部份地区。1943年5月,突尼西亚战役中德意联军被盟军打败,并向盟军投降,二战北非战场结束。同盟国在1943年7月攻入西西里岛,导致法西斯政权毁灭,墨索里尼被捕。义大利王国于1943年9月向盟国投降,被德军救出的墨索里尼在北部成立名为「义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傀儡政权。当盟军从义大利南部推进时,义大利北部仍然是纳粹党及法西斯党的势力范围。纳粹的势力在1945年4月25日撤离义大利,法西斯势力瓦解,义大利抵抗活动结束。1946年,义大利人民通过公投废除君主制,王国结束。

共和国时期:1946年至今

1946年义大利政体公民投票结果
1860年以来法国殖民的义大利

义大利在1946年6月2日举行的公民投票,结果人民投票废除君主制,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儿子翁贝托二世后于1946年被迫退位,之后正式成为义大利共和国,而举行公投的当天后来成为国庆日义大利共和国日,这也是义大利女性第一次有权力参加投票[55]

义大利宪法在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义大利在1947年巴黎和平条约生效后,义大利政府承认阿尔巴尼亚及衣索比亚等地的独立性、放弃所有非洲及海外所有殖民地及租界并且大幅裁减曾经能和英国海军抗衡的义大利海军和禁止发展核武,此和平条约标志着义大利长达65年的殖民帝国亦正式终结。东边的伊斯特里亚领土归属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第里雅斯特的未定区域则被分配给两个不同的国家。义大利在1950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则帮助义大利经济复苏直到1960年代,这段期间义大利持续的经济成长也被称为「经济奇迹」。义大利在1957年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员,然后在1993年进一步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

战后的义大利长期由义大利天主教民主党执政,但政府更替频繁,内阁经常改组。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之间,义大利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及社会动荡,左翼组织的恐怖活动也时有所闻。1978年,代表义大利天主教民主党、中间偏左的义大利总理阿尔多·莫罗更被左翼恐怖组织行刺身亡,更导致义大利天主教民主党义大利共产党彻底决裂。

1981年至1987年,义大利出现两位非天主教民主党的总理,分别是义大利共和党乔瓦尼·斯帕多利尼与社会党的贝蒂诺·克拉克西来担任,这是1945年来的第一次,惟天主教民主党仍然是第一大党。克拉克西虽然是社会党籍,但他对苏联的抨击十分激烈,他更促使美国总统隆纳·雷根在义大利境内部署MGM-31潘兴弹道导弹,以应对苏联的强大威胁。

1992年后,义大利面临巨大的挑战,人民对于过去政治的纷争感到厌烦,国家则背负庞大的负债,贪污事件也时有所闻(在肃贪(Mani Pulite)行动后被统称为Tangentopoli)。义大利人民则要求政治、经济与道德的改革。这些政治丑闻涉及所有的主要政党,尤其是政府人士。天主教民主党在1993年遭遇严重的政治纷争,加上陆续被揭发贪污腐败的丑闻,并因此于1994年下台和解散,而社会党与其他较小的左翼政党也是如此。不少前天民党及社会党成员加入现今义大利两大政治阵营,分别是由原意共改组、左派民主党为首的左翼联盟,和媒体大亨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领导的右翼联盟。

1994年3月的国会选举,义大利力量党为首的中间偏右联盟胜出,贝卢斯科尼首次出任义大利总理,不过北方联盟在当年12月结束对贝卢斯科尼的支持,导致贝卢斯科尼第一次下台。1996年4月举行的国会选举,中间偏左联盟的普罗迪成为新一任的义大利总理,首次执政。1998年10月21日,由于国会众议院通过对普罗迪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普罗迪辞职,马西莫·达莱马接任成为新总理直至2000年4月25日辞职为止,达莱马是首位前义大利共产党出身的总理。

领导中间偏右联盟的贝卢斯科尼在2001年的选举中再度获胜,第二度成为义大利总理。他成为二战后第一位完成5年完整任期的总理,仅于2005年改组过政府内阁。2001年至2005年的这届贝卢斯科尼政府内阁是义大利历史上第3长的政府,并曾派遣义大利士兵参加伊拉克战争多国部队

2006年义大利国会选举,以普罗迪为首中间偏左联盟在众议院630个议席中获得348席,以微弱优势击败贝卢斯科尼的中间偏右联盟。但在参议院,中左联盟获得158席,中右联盟获得156席,两大阵营拉成均势。5月10日,中间偏左联盟推出的候选人、前众议院议长、终身参议员乔治·纳波利塔诺当选新一届总统。5月17日,普罗迪第二度成为义大利总理。

2008年1月24日,参议院通过对普罗迪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普罗迪辞职,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解散国会,4月14日举行国会大选。结果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翼联盟取得胜利,贝卢斯科尼第3次成为义大利总理。

2011年,义大利债务危机爆发,贝卢斯科尼虽然多次避过国会反对派对其政府提出的不信任动议,惟在国会众议院失去多数支持后,贝卢斯科尼宣布国会通过其政府的财政预算案后辞职。11月12日,在预算案通过后,贝卢斯科尼向义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递交辞呈,11月16日正式辞职,由马里奥·蒙蒂组成无党派的技术官僚政府过渡至2013年国会选举,但贝卢斯科尼的政治联盟仍左右着政府的决定。

2013年2月,贝尔萨尼领导的中间偏左联盟以微弱优势击败贝卢斯科尼的中间偏右联盟。在参议院,没有政党取得过半议席。其后民主党成为第一大党,联合中右党及中间派组成联合政府。

2020年2月,2019冠状病毒病令义大利确诊超过50000个病例,其中4800多人因此丧生,确诊或丧生者不乏重要名人。3月,该病令义大利死亡人数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地理

地形

义大利的卫星照片

义大利领土以自欧洲大陆延伸入地中海的靴子型的亚平宁半岛为主,和两个主要岛屿—萨丁岛西西里岛组成(分别为地中海第一和第二大岛屿)。以此三部分义大利水域分为:东北方的亚得里亚海,东南方为伊奥尼亚海,西南方为第勒尼安海,西北方则是利古里亚海

亚平宁山脉构成半岛的主干,并向西北方向绵延约1,000公里与阿尔卑斯山脉相接。弧形的阿尔卑斯山则环抱义大利的北部。义大利北部有一个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波河平原,它是由波河及其源自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及多罗米提山脉的众多支流冲积而成。其他著名河流诸如:台伯河阿迪杰河阿尔诺河等。

义大利的最高点是海拔4,810公尺的白朗峰,超过4,000公尺的山峰还有罗莎峰(4,637公尺)和切尔维诺峰(4,476公尺)。义大利拥有14座火山,其中有3座仍有爆发的可能,分别是靠近拿坡里,目前休眠中的维苏威火山、位于卡塔尼亚附近,至今仍在活跃的埃特纳火山(3,323公尺,它也是欧洲最高的火山)与第勒尼安海南部的斯特龙博利岛

义大利前5大湖泊分别是加尔达湖(367.94平方公里)、马焦雷湖(212.51平方公里)、科莫湖(145.9平方公里)、特拉西梅诺湖(124.29平方公里)与博赛纳湖(113.55平方公里)[56]

义大利斯灵吉亚山谷中已荒废的普福尔茨海姆房舍

气候

义大利的气候相当多样,有些地区的气候可能会与地中海型气候相去甚远。义大利北部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湿润副热带气候(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例如杜林米兰波隆纳等地。利古里亚的沿海地区及大部分佛罗伦萨南方的义大利半岛地区都是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半岛沿海地区的气候会随着海拔及地势的改变而大幅变化。高海拔地区在冬季时呈现寒冷、湿润及多雪的气候。海岸地区冬季温暖,而夏季通常是相当干燥,地势较低的谷地在夏季是相当炎热的。

4种栖息在义大利的动物

生态

义大利是欧洲与地中海盆地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义大利传统估计约有5,500种维管束植物。然而截至2004年为止,义大利维管束植物资料银行总共有6,759种的记录[57]。(如果包括非维管束植物则有9,000种植物,占欧洲植物种类的一半)。义大利在欧洲的动物生物多样性属于最高级,共有超过57,000种动物(超过欧洲所有动物种类的三分之一)。这是由于义大利偏南的地理位置所致,并且被地中海所环绕。义大利拥有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且位于地中海中心的亚平宁半岛,形成中欧和北非之间的走廊。义大利也有巴尔干半岛欧亚大陆中东的物种。

义大利目前的动物种类有86%是陆地动物、14%是水生动物。昆虫约占义大利所有动物种类的3分之2。

政治

凯萨宫是义大利总理

国内政治

义大利现行宪法于1947年12月22日由立宪大会通过。宪法规定义大利是一个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民主共和国。

义大利国会是最高立法和监督机构,采用两院制议会形式,由共和国参议院众议院组成。两院权力相等,可各自通过决议,但两院决议相互关联。参、众两院分别有315个和630个席位,参、众议员均由普选产生(义大利公民年满18岁即可享有选举权,但年满25岁方可有权参选议员[58]),两院议员任期最长为5年,但总理有权向总统要求提前解散国会。国会议员的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各政党和政治组织按所获选票的比例分配议席。为了防止权力过于分散,法律规定了获得议席的最低选票限额。全国有32个众议员选区,按多名选举制选出630名众议员,即一个选区内可选举2名以上众议员。参议院选举以大区为单位,按单名选举制产生315名参议员,即按选区内应选参议员名额划分选举分区,每个分区只选1名参议员。[59]

义大利总统每七年由议会选举选出,权力属象征性。总统可以任命国会的人事,是法院的首长,也是义大利军队的总指挥官。总统可以任命总理,而总理则可以任命其他部长的人事。

义大利总理正式名称为「部长会议主席」(义大利语Presidente del Consiglio dei Ministri),是义大利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首长,也是义大利实际的政府首脑,领导各行政机关运作。其产生方式,为国会议员之中择一提名,经义大利国会两院议决指名,再依此由义大利总统任命。

宪法法院主要是检查和监督法律条文是否符合宪法,由15名法官组成,任期9年,不得兼职,享有豁免权。此外,还依次设有地方调解法官、初审法院(轻罪)、法庭、初审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上诉法院、审计院(主管公共帐目及养老金)等。[60]

2014年8月8日,义大利政府提出改革法案,届议会参议员人数将从现行的315人削减至100人,参议院将不再具有与众议院同样的立法权,参议院将无权对被法院定罪的参议员进行赦免。政府年度预算是否通过将完全由众议院简单多数决定,参议院也将无权发起政府不信任案投票。[61]该法案在2015年10月13日与2016年1月11日分别由参、众两院首次通过,于2016年12月4日进行修宪公投。2016年12月5日,在票站调查结果显示公投不获通过后,义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宣布辞职。[62]

外交

义大利是欧洲共同体-现在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义大利在1955年加入联合国,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GATT/WTO)、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欧洲委员会与中欧倡议组织(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的成员与主要拥护者。义大利最近也轮流担任国际组织的主席,包括1994年担任欧安组织的前身-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CSCE)、八大工业国集团及欧盟的轮任主席。

义大利支持联合国与国际安全活动。义大利在索马利亚莫三比克东帝汶等国部署部队支持联合国维和任务,并支持北约与联合国在波士尼亚科索沃阿尔巴尼亚的行动。义大利在2003年2月于阿富汗部署2,000名士兵支持持久自由军事行动(OEF)。义大利仍然支持国际共同努力来重建与稳定伊拉克,但是在2006年11月已撤出军事特遣队约3,200名士兵,只留下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和其他文职人员。义大利在2006年8月派出大约2,450名士兵抵达黎巴嫩,支援联合国维和任务的联合国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63]。此外义大利自2007年2月2日,派遣克劳迪奥·格拉奇亚诺(Claudio Graziano)担任义大利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司令。

行政区划

义大利分为20个大区(regione,含5个特殊地位大区)、14个广域市(città metropolitana)、80个(provincia)、2个自治省(provincia autonoma)、6个自由市镇联合体(libero consorzio comunale)和7903个市镇(comune)(截至2020年1月)。

地图 大区 首府 面积 (km²) 面积 (sq mi) 人口
阿布鲁佐(Abruzzo) 拉奎拉 10,763 4,156 1,331,574
瓦莱达奥斯塔(Vallée d'Aoste) 奥斯塔 3,263 1,260 128,298
普利亚(Puglia) 巴里 19,358 7,474 4,090,105
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 波坦察 9,995 3,859 576,619
卡拉布里亚(Calabria) 卡坦扎罗 15,080 5,822 1,976,631
坎帕尼亚(Campania) 拿坡里 13,590 5,247 5,861,529
艾米利亚-罗马涅(Emilia-Romagna) 波隆那 22,446 8,666 4,450,508
佛里乌利-威尼斯朱利亚(Friuli-Venezia Giulia) 的里雅斯特 7,858 3,034 1,227,122
拉吉欧(Lazio) 罗马 17,236 6,655 5,892,425
利古里亚(Liguria) 热那亚 5,422 2,093 1,583,263
伦巴底(Lombardia) 米兰 23,844 9,206 10,002,615
马凯(Marche) 安科纳 9,366 3,616 1,550,796
莫利塞(Molise) 坎波巴索 4,438 1,713 313,348
皮埃蒙特(Piemonte) 杜林 25,402 9,808 4,424,467
萨丁尼亚(Sardegna) 卡利亚里 24,090 9,301 1,663,286
西西里(Sicilia) 巴勒摩 25,711 9,927 5,092,080
托斯卡尼(Toscana) 佛罗伦斯 22,993 8,878 3,752,654
特伦提诺-上阿迪杰(Trentino-Alto Adige) 特伦托 13,607 5,254 1,055,934
温布利亚(Umbria) 佩鲁贾 8,456 3,265 894,762
威尼托(Veneto) 威尼斯 18,399 7,104 4,927,596

军事

参与攻打阿富汗的义大利军

义大利武装部队隶属于义大利总统领导的最高国防委员会。义大利在2008年时可以即动员186, 798名现役军人及114,778名宪兵[64]。义大利的国防费用在2007年为331亿美元,占GDP1.8%[65]。因为义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所以在核武器共有的政策下,义大利也拥有90枚美军核武器,存放在格迪托里与阿维亚诺空军基地[66]

义大利武装部队分成四个组成部分:陆军、海军、空军以及宪兵。

陆军

义大利陆军是义大利共和国的地面武装部队。2008年时义大利陆军总共拥有109,703名职业军人。在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义大利陆军比较知名的装备有半人马装甲车C1公羊坦克阿古斯塔A129猫鼬型直升机武装直升机,最近也参与联合国任务。义大利陆军还装备着大量的豹1型坦克M113装甲运兵车

海军

义大利海军是义大利武装部分四个组成部分之一,成立于1946年,前身是义大利皇家海军(Regia Marina)。义大利海军目前拥有43,882人和各种舰种,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两栖攻击舰及其他小型船舰,例如海洋研究船等[67]

义大利海军装备有大型的航空母舰(例如加富尔号)、新的驱逐舰、潜艇和多功能护卫舰。义大利海军为北大西洋公约的一部分,参加了许多维持和平的联合行动。义大利海军被认为是世界第7强大的海军。

空军

台风战斗机是由义大利以及其他3个国家共同联合研发完成

义大利空军由义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以义大利皇家空军(Regia Aeronautica)的名称,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创立于1923年3月2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公民投票,义大利空军被改成现在这个名字。义大利空军在2008年总兵力为43,882人,拥有585架飞机,其中包括219架战斗机和114架直升机。为了取代租借龙卷风战斗轰炸机的计划,义大利空军已经租用30架F-16A批次15战斗机和4架F-16B批次10战斗机,而且拥有租用更多飞机的选择权。义大利空军近年来也计划采购121架台风战斗机以取代F-16战斗机。义大利空军也预计针对龙卷风战斗轰炸机及AMX攻击机进行现代化升级。义大利空军运输由22架C-130J与G.222运输机所组成(其中12架将由G.222运输机新型改良机种C-27J斯巴达人战术运输机来替换G222运输机)。义大利空军也正在计划向美国购买F-35[68][69],虽然目前还没有很多国家使用这种飞机。

宪兵

义大利宪兵包括国家宪兵宪兵部队,遵照义大利法律负责来监督军队及公民。义大利宪兵的各个部门拥有不同的功能,分别向不同的部会负责。当宪兵负责维持公众秩序及安全时则须向内政部门负责[70]。在2004年的第30届G8会议中,义大利宪兵奉命建立一个优秀的宪兵中心以培训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民事员警[71]

经济

综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GDP资料,义大利在2008年是世界第7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72]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义大利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也是八国集团欧洲联盟的成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义大利是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虚弱经济体,成为高度工业化国家[73]国际贸易与出口金额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不仅如此,义大利经济规模与英国经济相当。

义大利拥有高度的人类发展指数,位居世界第28位,超过希腊[16]。义大利的黄金储备数量为2,451.8公吨,位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德国,超过法国与中国[74]。义大利的资本主义经济由北部的发达的大型私人工业和南部传统的农业所组成。义大利也以具影响力及创新的商业[75]、勤劳及竞争力十足的农业[75]、具有创意及高品质汽车与电器工业及服装设计闻名于世[75]

义大利平均成长率从1964年开始曾经达到8%以上[76],但是在过去10年之间,平均成长率下降到1.23%,低于欧盟的平均成长率2.28%[77]。义大利也常被称为欧洲病夫[78][79],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发展迟缓、政治松散及改革计划问题丛生所致。义大利南北生活水准有相当大的鸿沟。义大利北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远超过欧盟平均水准(例如波尔察诺自治省在2006年的每人GDP平均可达32,900欧元(约43,861美元),是欧洲联盟平均值的135.5%)。但是一些地区及义大利南部省份则低于欧盟平均水准(例如坎帕尼亚,它每人GDP平均仅为16,294欧元,约21,722美元[80])。

因为义大利缺乏天然资源及能源,而且领土过于崎岖,导致大部分的地区都不适合精细农业发展,运输也不发达。能源极为依赖外国进口,2006年有超过86%的能源是国外进口,包括99.7%的固态燃料、92.5%的石油、91.2%天然气及15%的电力[81][82]。义大利也是世界第6大风力生产国,位居印度之后,优于法国与英国,2008年的产能为373,610亿瓦特[83]。义大利目前没有使用核发电,义大利大部分的电力是由天然气石油水力发电来提供的。

义大利的经济也缺乏基础建设、市场改革及研究经费。义大利每年从欧洲联盟收取发展援助经费,从2000年至2006年之间总共收取274亿欧元的经费[84]。在2008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排行中,义大利名列世界第64位,欧洲第29位,也是欧元区的最后1名。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义大利拥有高度自由的投资、贸易及商业活动。然而无效率的官僚政治、低资产权保护及高度的腐败都是不利因素[85]。除此之外,最新的资料显示义大利的2006年研究开发费用只占1.14%,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准1.84%及里斯本政策预计的3%[86]。根据欧盟统计局的资料,义大利2008年的购买力水准大约与欧盟的平均水准差不多[87]

与其他规模相当的经济体相比,义大利拥有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数量较少。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国家主要的经济实力建立在中小型企业上。其中一些中小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技术要求并不高,焦点放在利基市场的输出及昂贵的产品上,因此面临着来自中国和其他新兴亚洲国家的竞争,它们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廉价来出售同类产品[88]。这些义大利中小型企业正提升自己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予以应对,同时也把一些低阶技术的制造产业转移到那些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这种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的状况是一个制约因素,而政府已经致力于鼓励兼并重组,并改革那些限制这个国家大企业发展的既有规章制度。

世界500大企业中设立于义大利的公司则包括埃尼石油集团、忠利保险(Assicurazioni Generali)、义大利联合信贷银行、义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菲亚特、义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义大利电信集团(Telecom Italia)、芬梅卡尼卡集团好利获得欧翁与爱迪生(Edison)等。

义大利的汽车工业规模相当庞大,全国有超过196,000名劳工(2004年)从事相关企业。义大利的汽车工业贡献国内生产总额约8.5%[89][90],也是欧洲第5大汽车制造国(2006年)[91]

工业

义大利工业十分发达,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且规模庞大,为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与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小企业对义大利经济运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意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因而享有「中小企业王国」的美誉。义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达1亿吨,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铁产量居欧洲第二位。塑料、托拉机、汽车、电力等工业的生产技术及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义大利的制革、制鞋、纺织、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电子工业、造船、化工、军火等工业也相当发达。

旅游业

阿马尔菲海岸是义大利最多游客造访的景点之一

旅游业是义大利成长最快且最具经济利益的产业,估计每年有4,370万游客造访义大利,并带来4,270亿观光收入。义大利也是世界第5多最多游客造访的国家,旅游收入则排名世界第4位[92]。义大利旅游业即使在1980年代中期与波斯湾战争期间下滑,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即逐渐恢复[93]。义大利最多游客造访的旅游景点是罗马竞技场(每年吸引4,000,000人次造访,位居世界第39位)与庞贝遗址(每年吸引2,500,000人次造访,位居世界第48位)[94]

2008年义大利最多游客造访的城市分别是:罗马(世界排名第6,总共6,123,000人次造访)、米兰(世界排名第52,总共1,914,000人次造访)、威尼斯(世界排名第57,总共1,798,000人次造访)、佛罗伦萨(世界排名第59,总共1,729,000人次造访)、拿坡里(世界排名第166,总共381,000人次造访)、巴勒摩(世界排名第183,总共316,000人次造访)、维罗纳(世界排名第188,总共289,000人次造访)、里米尼(世界排名第189,总共284,000人次造访)、波隆纳(世界排名第191,总共279,000人次造访)、热内亚(世界排名第200,总共243,000人次造访)、杜林(世界排名第203,总共240,000人次造访)及西恩纳(世界排名第229,总共163,000人次造访)[95]。 义大利旅游业非常的发达,旅游收入是义大利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来源,其中罗马、佛罗伦斯、米兰、威尼斯等都是义大利的重要旅游景点。

进出口

一辆法拉利612跑车,法拉利是义大利规模最大的跑车制造商之一

义大利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原料和食品等。

出口方面,义大利是世界第8大出口国[96]。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义大利商品出口总额在2007年是491,507,000,000美元,商业与服务业为118,261,000,000美元[97]

义大利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精密机械、车辆(包括工程车、豪华轿车、摩托车与滑板车,例如法拉利兰博基尼帕加尼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杜卡迪艾普利亚奥古斯塔卡吉瓦毕摩塔倍力尼比雅久等)、化工(埃尼)与电子产品(例如义大利国家电力爱迪生)、家庭用品(Indesit、凯迪(Candy)),但是义大利更著名的出口产品其实是食品(例如佛列罗、百味来(Barilla)、马提尼与罗西(Martini & Rossi)、金巴利帕玛拉特(Parmalat))与服饰(例如乔治·阿玛尼华伦天奴范思哲Dolce&Gabbana贝纳通普拉达Luxottica等)。航空及防卫产品(例如阿莱尼亚奥古斯塔芬梅卡尼卡)、游艇(例如法拉帝(Ferretti)与阿兹慕特(Azimut))与枪械贝瑞塔)也是义大利著名的出口产品。

义大利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出口国,也是奇异果葡萄(8,519,418吨)与朝鲜蓟(469,980吨)世界上最大的出口与生产国。义大利在2005年的葡萄酒产量大约是全球的五分之一。

义大利最密切的贸易伙伴是欧洲联盟其他国家,大约占59%的贸易总额。以百分比来看的话,义大利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德国(12.9%)、法国(11.4%)和西班牙(7.4%)[25]

社会

义大利女兵
索非娅·罗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义大利女演员之一

义大利的国家品牌价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仅次于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超越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瑞典西班牙),也比2008年位居世界第9名进步。义大利在2009年的旅游品牌为第1名,文化品牌第2名,人民品牌第3名,而移民品牌则是第9名。

人口

义大利人口从1960年至2006年间的变化

义大利人口在2008年结束时已经超过6,000万人[98],目前是在欧盟排名第4,也是世界上人口第23多的国家。义大利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9.2人,位居欧盟第5位。义大利北部的密度最高,面积占全国1/3,而人口则几乎有全国的5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义大利因为长期的经济衰弱,所以乡村的人口纷纷迁移到城市。在这同时,许多外国移民也纷纷移居到义大利境内。高出生率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为止,然后逐渐下降,所以到2008年,有5分之1的义大利人超过65岁[99]。即使如此,因为众多的移民在20年内移入义大利,所以义大利的出生率在2000年却是上升的[100]。因为总和生育率在过去几年大幅上升(因为外来移民及本地人的生育率皆上升),所以每名妇女在2008年时平均扶养1.41名子女,比2005年的1.32名更多[101]

城市人口

排名 城市 地区 人口 排名 城市 地区 人口
1 罗马 拉齐奥 2,724,347 11 威尼斯 威尼托 270,098
2 米兰 伦巴底 1,295,705 12 维罗纳 威尼托 265,368
3 拿坡里 坎帕尼亚 963,661 13 美西纳 西西里岛 243,381
4 杜林 皮埃蒙特 908,825 14 帕多瓦 威尼托 211,936
5 巴勒摩 西西里岛 659,433 15 第里雅斯特 佛里乌利-威尼斯朱利亚 205,341
6 热内亚 利古里亚 611,171 16 塔兰托 普利亚 194,021
7 波隆纳 艾米利亚-罗马涅 374,944 17 布雷西亚 伦巴底 190,844
8 佛罗伦萨 托斯卡尼 365,659 18 雷焦卡拉布里亚 卡拉布里亚 185,621
9 巴里 普利亚 320,677 19 普拉托 托斯卡尼 185,091
10 卡塔尼亚 西西里岛 296,469 20 帕尔马 艾米利亚-罗马涅 182,389
数据是由义大利国立统计机构于2008年12月31日所估计的,采用市镇人口来计算而非都会区人口

外来移民

义大利的外来移民仍然持续上升,直到2010年已经有4,279,000人[102],占总人口的7.1%,每年以388,000人的速度增加[103]。最近一年的移民增加率是16.8%,而6年内的增加率则是122%[104]。这些数字包括超过50万的儿童,他们是出生在义大利的外国侨民-第二代移民正在成为人口组成一个重要的部分,但不包括后来获得义大利国籍的外籍人士(在2008年总共有53,696人)[105],不包括数量难以确定的所谓的非法移民。《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在2008年5月估计为有670,000人[106]

自从欧洲联盟的范围扩张之后,其他附近地区的人民不断迁入义大利境内,尤其是东欧地区及亚洲[107],并取代北非成为主要的移民来源地区。目前义大利约有950,000罗马尼亚人,其中10%是罗姆人[108]。罗马尼亚人取代阿尔巴尼亚摩洛哥成为义大利最大的少数民族[109]。不过根据官方估计,罗马尼亚人实际的人口起码是这个数字的2倍[110]

截至2009年,义大利境内的外国人细分如下:欧洲(53.5%)、非洲(22.3%)、亚洲(15.8%)、美洲(8.1%)与大洋洲(0.06%)。外国人在义大利的分布并不均衡:87.3%的移民居住在北部和中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只有12.8%居住在半岛的南部。

义大利海外侨民

义大利在1860年代末期国家统一后不久成为一个大规模移民的国家。1898年至1914年之间是义大利人外移的高峰年,每年大约有750,000义大利人移居外地[111]。义大利人以前曾兴盛的社区包括前非洲殖民地的厄利垂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约有近10万人[112])、索马利亚利比亚(有150,000义大利人定居在利比亚,占约总人口的18%[113])。所有居住在利比亚的义大利人在1970年格达费上台后被逐出北非[1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间,最多义大利人居住的国家是南斯拉夫(350,000人)[115]。许多祖先具有义大利血统的居民则分布在巴西(25,000,000人)[116]阿根廷(20,000,000人)[117]、美国(17,800,000人)[118]、法国(5,000,000人)[119]乌拉圭(1,500,000人)[120]加拿大(1,400,000人)[121]委内瑞拉(900,000人)[122]澳大利亚(800,000人)[123]

语言

义大利语使用地区分布图。深蓝色为官方语言地区,绿色为广泛居民使用地区,淡蓝色为部份居民使用地区

义大利语

义大利的官方语言是义大利语民族语估计,义大利大约有550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其他国家则有670万人使用义大利语[124]。然而世界各地使用义大利语当作第二语言或文化语言则有1亿2000万至1亿5000万人[125]

义大利语在义大利统一完成后开始改变,以佛罗伦萨各种托斯卡纳语为基础,有些介于南方的义大利-达尔马提亚语与加洛罗曼语(Gallo-Romance languages)北义大利语之间。义大利语的发展也受到了民族大迁徙时传入的日尔曼语影响。

不像大多数其他的罗曼语,义大利语保留了存在于拉丁语中的短和长子音。义大利语就像大多数罗曼语中,重音是独特的。在罗曼语族中,义大利语的词汇被认为是最接近拉丁语[126]

方言

义大利全国各地拥有许多方言,有一些义大利人并不会讲义大利语[127]。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导致讲遍布全国各地的语言变化减少。标准化在19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经济成长及传播媒介和电视崛起(国家广播公司帮助标准义大利语的形成)。

少数民族语言包括阿尔巴尼亚语加泰隆尼亚语克罗埃西亚语法兰克-普罗旺斯语法语佛里乌利语德语希腊语拉登语奥克语萨丁尼亚语斯洛维尼亚语。1999年颁布的一项法律承认这12种少数语言的存在,且对他们进行保护。

社会阶级

义大利社会经常分为不同的社会阶级。义大利社会可以分为资产阶级白领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村小资产阶级,城市工人阶级及农村工人阶级。[128]

宗教

罗马天主教教堂,分别是米兰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圣马尔谷教堂与锡拉库萨教堂

虽然义大利政府并没有正式将罗马天主教明定为国教罗马天主教为义大利第一大宗教。大约有87.8%的义大利人信仰天主教会[129],当中约有1/3的人(36.8%)是虔诚教徒。根据Eurobarometer在2005年进行的调查显示[130]

  • 74%:相信天主存在
  • 16%:相信某种灵魂或生命力存在
  • 6%:不相信天主、灵魂或生命力存在

罗马天主教

义大利天主教会是全球罗马天主教会(在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与义大利主教团的精神领导之下)的一部分。除了义大利共和国以外,圣马利诺梵蒂冈这两个主权国家都包括在义大利的教区之内。义大利天主教会拥有225个教区。尽管梵蒂冈不属于义大利,但因为它位在罗马城内,所以义大利语和拉丁语罗马教廷最常使用的语言,也是梵蒂冈城国的第二语言[131]

义大利拥有丰富的天主教文化,特别是许多天主教圣人殉道者教宗都是义大利人。义大利的天主教艺术,特别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蓬勃发展,出现许多义大利艺术家,例如米开朗基罗、达文西、拉斐尔、卡拉瓦乔、济安·贝尼尼、波提切利、提香与乔托等。义大利的罗马天主教建筑同样丰富,且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圣伯多禄大殿、圣母百花圣殿与圣马尔谷教堂

天主教为义大利第一大宗教,大约有87.8%的义大利人为天主教基督徒。义大利还拥有世界上最多枢机[132],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天主教堂的国家[133]

其他基督教派

尽管义大利主要的基督教派是罗马天主教,也有一些新教瓦勒度派东正教与其他基督教宗派存在。

20世纪,五旬宗福音派是信徒增加最快的基督新教教派,另外还有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21世纪初从西非中非东非移入的居民造成义大利的浸信宗圣公宗五旬宗及新教社区增加,而从东欧移入的居民则组成大型东正教社区。

2006年,新教徒占义大利的人口2.1%,东正教教徒则占1.2%。义大利有超过700,000人是正教会信徒(包括180,000的希腊正教教徒)[134]、550,000人信仰五旬宗福音派(其中有400,000神召会信徒)、30,000名瓦勒度派信徒[135]、25,000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15,000名浸信宗信徒(包括大约5,000名非正式信徒)、7,000名信义宗信徒及4,000名卫理宗信徒[136]。类似基督教的教会当中,有235,685名耶和华见证人[137]、22,000名摩门教信徒。

其他宗教

而义大利最古老的宗教少数民族则是犹太人社区,犹太人在古罗马基督教出现之前就已经居住在这里。义大利也曾经出现许多具有影响的犹太人。在犹太人大屠杀中,义大利接纳了许多逃离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然而义大利社会共和国是由纳粹支持的傀儡政权所控制,所以大约有15%的义大利犹太人被杀害,尽管法西斯政府拒绝将犹太人送进纳粹集中营。目前犹太人大约有45,000人,不过他们并不是最大的非基督信仰的族群,因为世界各地有许多人移民到义大利,包括大约1,000,000名穆斯林(占总人口的1.6%)[138][139],虽然只有50,000人是义大利公民。其他独立机构则估计义大利的穆斯林人口介于800,000[140]至1,500,000人之间[141]

除此之外,义大利大约有50,000名佛教[142][143]、70,000名锡克教徒[144]及70,000名印度教徒。2005年时义大利大约有4,900名是巴哈伊信仰的信徒[145]

交通

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在2008年是欧洲第6繁忙的机场

义大利交通运输收入在2004年为1,194亿欧元,153,700间企业总共雇用935,700名员工。义大利的国家交通网在2002年总长为668,721公里,包括6,487公里由私人营运的国有公路系统。在2005年,大约34,667,000辆汽车(每1,000人有590辆汽车)与4,015,000辆其他交通工具在国家交通网上通行。

义大利的国家铁路网路是由Ferrovie dello Stato所管理的,2003年的总长为16,287公里,其中69%为电气化铁路,而火车头则有4,937辆。国家水路网路(包括运河及河道在内)在2002年时则有1,477公里长。在2004年,义大利的主要机场大约有30座(包括米兰米兰-马尔彭萨机场罗马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这2座枢纽机场)及43座主要港口,包括热内亚海港在内(它是义大利最大的港口,也是地中海第2大港,仅次于法国马赛)。在2005年,义大利民间船只有389,000艘,而商船则有581艘[146]

公共服务

医疗保健

义大利全国医疗系统是成立于1978年[147]。医疗保健支出占义大利国内生产总值高过9.0%,略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8.9%。然而这也导致义大利拥有世界上第二好的医疗体系[147][148]、世界排名第6长的预期寿命[25]和世界上第三最好的医疗保健表现[149]。义大利在2004年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为80.9,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两年[150]。义大利的2005年婴儿死亡率为4.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5.4‰)。米兰的法泰贝内弗拉泰里医院(Fatebenefratelli Hospital)[151]

不过义大利就像几乎所有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一样,超重及肥胖人口的比例成续增加。这个数字从1994年的7.0%上升到2005年的9.9%。

教育

义大利的公共教育是免费的,义务教育覆盖6-14岁[152]小学学制5年;中学8年,分为第一阶段(初级中学)和第二阶段(高级中学)。义大利拥有高水准的公共教育,超过了其他一样发达的国家,例如英国德国[153]。义大利也拥有公共及私人的教育系统。

据美国国家科学指标(1981年—2002年)一个由研究服务团队制作,包含90多个国家输出和论文统计的资料库显示,义大利的科学论文(在许多论文当中,至少有一位作者是来自义大利)、空间科学(太空科学,世界上9.75%的论文是从义大利来的)、数学(数量占世界上论文的5.51%)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物理输出都高于平均水平;最低则是社会科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经济学商业论文的产出,不过仍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54]

义大利拥有各式各样的高等学校。米兰的博科尼大学华尔街日报的国际排名中名列世界前20名最佳商学院,特别是工商管理硕士学程。在2007年根据大型跨国公司招聘偏爱的毕业生排行榜名列世界第17位[155]。此外,福布斯在金钱价值排行榜中将博科尼大学名列世界第1[156]。2008年5月,博科尼在《金融时报》行政教育排名榜中,超越一些全球顶尖商学院,名列欧洲第5位,世界第15位[157]

义大利其他一流大学理工学院包括:杜林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在2009年被评选为在世界最佳科技大学排行中名列第57名[158]。从2008年第63位上升6个名次。义大利在2009年将该校是义大利最好的大学,参考指标包括科学生产力、对外国学生吸引力以及其他等方面[159])、罗马大学(在2005年名列欧洲第33佳的大学[160],欧洲50所和世界150所最好的大学之一)与米兰大学(其研究和教学活动,发展了多年,并且已经获得重要的国际赞誉。米兰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唯一的义大利大学,该联盟拥有20所著名的研究密集型欧洲大学。它也在莱顿排名中名列义大利第1与欧洲第7)。

义大利和西方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是波隆纳大学[161]。根据200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的报导,波隆纳大学是唯一一所名列世界大学前200大的义大利大学。帕多瓦大学也仍然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该校成立于1222年。

通讯

义大利拥有现代化的电话数据服务[162]。该国拥有1770万网路用户,在世界上第4[162],3200万网路用户,在世界上排名第10位。义大利使用中的手提电话有88,580,000支,远远超过义大利实际的人口数,位居世界第11位,并拥有2000万支网固电信电话[162]。义大利拥有高容量电缆提供用户在国内使用手机或与国外联络[162]

媒体

义大利第一种形式的电视媒体出现在1939年,当年开始第一个实验性广播。然而这种广播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当义大利法西斯政府于1940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的通讯都遭到中断,直到结束冲突9年后(1954年)才真正恢复。有两个主要国家电视网络最多人使用:国有的义大利广播电视公司Mediaset(由义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所成立的商业网路)。虽然义大利也有许多其他的电视网路系统,不论是国家或地区,但是这两个系统就占了80%的收视率。

正如所有其他义大利媒体一样,义大利电视业在国内与国外都被广泛的认为过于政治化[163]。公共广播机构RAI不像英国广播公司,它是由一个独立的英国广播公司信托基金(BBC Trust)所操控,并且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反过来义大利最重要的商业电视台则是由现任总理所拥有。根据2008年12月的调查,只有24%的义大利人相信电视新闻节目,比较英国的38%更低,导致义大利成为三个认为在网路讯息比电视更加可靠的国家其中之一[164][165]。与土耳其一样,义大利的新闻自由在欧洲处于最低的水准,甚至落后于一些前共产主义国家,例如波兰捷克共和国[166]

女权

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拥有同样的工作,职业与教育机会。一些人义大利社会传统主义人士(特别是在南部)仍倾向将女性视为较差的一方,但是义大利的女权可以跟大多数西方国家相媲美[167]

LGBT权利

义大利法律承认同性恋及变性人士,但他们可能面临非LGBT居民不会经历的法律挑战。男性和女性的同性行动在义大利是合法的,但同性伴侣与同性伴侣组成的家庭没有资格获得法律对于异性伴侣的保护。

义大利的舆论与以前不同,现在人们更倾向于支持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者(LGBT)的权利,但他们往往比其他欧洲国家受到更多压迫。由于罗马天主教的影响(已在义大利社会根深蒂固了1,700年),宽容的态度比较少见。保守的义大利政治家,例如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就经常反对增加同性恋权利[168]。Eurobarometer在2006年12月发表的调查显示有31%的义大利受访者支持同性婚姻、24%承认同性伴侣的权利(欧洲联盟平均分别为44%和33%)[169]。2007年对于是否支持民间合伙律师为同性恋者的调查显示,有45%的人支持这项措施、47%反对、8%的人则说他们没有意见[170]。同性恋者也拥有参与募兵的权利。

日常生活

西西里岛一处受欢迎的海滩

义大利的社会习俗和生活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深刻的改变,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成为一个进步与现代化的国家[171]

大多数义大利人喜爱的活动,例如看电影、阅读报纸、看电视及收听无线电广播,而读书与运动已经成为冷门活动[93]。根据一些调查显示,义大利人普遍对于社会和家庭关系、医疗保健、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感到高度的满意,但是义大利人对于经济状况及就业机会普遍不感到满意,尤其是在义大利南部,拥有相对较高的失业率[93]。会议及社交活动充斥在广场、酒吧、迪斯科、比萨店和餐厅,义大利仍然流行寻找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特别是年轻的一代[93]。汽车仍然是义大利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也导致许多城市交通拥挤[93]

礼仪

义大利人的礼仪可与在欧洲大多数礼节的价值观相似。结识新朋友时为了展现开放与自信,外表装扮典雅(美形主义)被认为是必要的,以取得人们较好的印象[133][172]。义大利人注重用餐,所以餐桌礼仪被高度重视。家庭经常围着桌子一起用餐,人们在星期日或特殊场合可以邀请朋友或亲戚到家中或餐馆一起用餐[172]

犯罪

发源自西西里岛的黑手党广泛地影响义大利社会,直接影响到22%的义大利人和14.6 %的国内生产总值[173],甚至义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也早已被指控与组织犯罪有所关联[174]。义大利政府打击黑手党造成许多人的生命遭到威胁,包括公然暗杀法官乔瓦尼·法尔科内保罗·博尔塞利诺

有4个单独的黑手党组织控制范围及商业活动分布在4个义大利南部地区:西西里岛的黑手党、坎帕尼亚的克莫拉、卡拉布里亚的光荣会与普利亚的圣冠联盟(Sacra Corona Unita),共有超过13,000,000义大利人受到这些组织的影响[173]。他们的业务范围涵盖欧洲与全球[175]

这些地区的商业、企业家、店主与工匠必须支付保护费于掌控该地的犯罪集团。逃避支付金钱的可能性很少,不遵守的人将会让自己的营业场所和生命处于危险之中。那些无法满足犯罪组织需求的人拥有的产业会部分或完全遭到组织犯罪的接管[175]

在每1,000人中会有0.013人遭受谋杀,义大利的谋杀率在世界上63个国家中排名第47位[176]。义大利每1,000人遭到强奸的机率在世界65个国家中则名列第43位[177]

公共假日

日期 中文名称 当地名称 说明
1月1日 元旦 Capodanno
1月6日 主显节 Epifania
4月25日 解放日 Festa della Liberazione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
5月1日 劳动节 Festa dei Lavoratori
6月2日 共和国日 Festa della Repubblica 1946年义大利共和国成立
8月15日 八月节/圣母升天日 FerragostoAssunzione
11月1日 诸圣节 Ognissanti or Tutti i santi
12月8日 圣母无染原罪瞻礼日 Immacolata Concezione(或Immacolata
12月25日 圣诞节 Natale
12月26日 圣史蒂芬节 Santo Stefano

环境

威尼斯在水位上升时更常遭到海水淹没

在工业快速成长后,义大利政府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决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经过多次改善后,义大利的生态永续性目前世界排名第84位[178]。空气污染在义大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比较工业化的北部,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代曾经达到世界第10高(每人7.03吨)[179]。一氧化碳在该国的排放量从1985年至1989年之间增加了12%[180]

义大利都会区的交通量庞大且拥挤,例如米兰、罗马和拿坡里,这意味着在义大利城市地区的污染情形颇高,造成环境与健康问题[178]。最近义大利北部地区80个城镇举行反烟雾日,所有非必要的交通都暂时停止[181]。自从1970与80年代开始,烟雾浓度显著下降,已经存在的烟雾正逐渐减少,各级二氧化硫浓度正在下降[182]。建筑物较少地区的空气,例如义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与义大利南部地区,污染比工业化地区减少更多。

许多水道和沿海地区也受到工业及农业活动的污染[180],而由于威尼斯的水位上升,导致近几年经常淹没整个城市。工业废弃物并不总是遵守法律规定来处置,并导致居住区的居民健康受到永久性的影响,例如塞维索灾难。义大利从1963年至1990年之间建造几个核能反应炉,但是义大利在车诺比核能电厂事故与公投通过后已终止核能发电计划,但是这个决定于2008年被政府推翻。义大利与法国签署的协议,预计在2009年建造四个新的核能发电厂

砍伐森林、非法建筑的扩张与糟糕的土地管理政策导致义大利各地山区遭到破坏,造成灾害发生与重大损失,例如维昂特大坝水灾、美西纳土石流与1998年造成137人丧生的萨尔诺(Sarno)土石流[183]

文化

西恩纳田野广场是义大利中世纪建筑的经典代表

义大利直到1861年合并之后才成为一个国家,因此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于义大利半岛的政体、传统及艺术活动都被归属在义大利之下。虽然这些地区的政治及社会制度是独立运作,义大利在历史及文化上的遗产仍然是相当巨大的。义大利目前拥有53处世界遗产,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义大利全国估计有100,000个任何形式的纪念物(博物馆、宫殿、建筑物、雕像、教堂、艺术画廊、别墅、喷泉、历史建筑与考古遗迹[184]

建筑

义大利悠久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从古典罗马与希腊、哥德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新艺术风格到现代。包含几个国家著名的建筑,例如万神殿斗兽场比萨斜塔田野广场米兰主教座堂圣母百花圣殿维琴察城和威尼托的帕拉第奥式别墅圣母大殿奥尔莫别墅皮埃利大厦。义大利拥有许多著名建筑师,有一些甚至改变建筑的发展历史,例如安德烈亚·帕拉弟奥(创造帕拉弟奥主义)、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济安·贝尼尼伦佐·皮亚诺

从古典到哥特风格

义大利建筑开始于古希腊古罗马伊特拉斯坎文明,这两个文明建造寺庙教堂圆柱广场宫殿高架渠和公共澡堂[185]。罗马建筑对于义大利与西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罗马帝国扩展到相当广大的领域,其中包括许多城市化地区。罗马工程师为了配合公民来开发方法可以大规模发展,包括使用混凝土。大规模的建筑物,例如万神殿与斗兽场不可能使用之前的技术来建造。虽然混凝土早在1,000年前就在近东地区被发明出来了,但是罗马人善于利用材料的强度及低廉的成本,将它的使用范围从城寨扩展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与古迹[186]。在罗马建筑中,城墙的核心覆盖着石膏、砖、石或大理石贴面,并有彩绘装饰与镀金的雕塑,展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权力与财富[186]

哥德式建筑在义大利出现于12世纪,但直到13世纪之前并没有成熟到成为独特的风格,部分原因是地理因素所造成。由于其相对晚熟,受到拜占庭与古典艺术风格的影响,所以砖(而不是石头)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与最常见的大理石装饰材料,义大利哥德式建筑存在独有的特点,有别于它的发源地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发展方向。

尤其是大胆的建筑风格与创新技术很少出现在法国的哥德式教堂上。除了米兰主教座堂(它是义大利人、法国人与德国人共同合作一个世纪的产物)以外,很少有义大利教堂注重纵向发展、汇集成群的轴心、华丽的花纹与复杂的拱肋(义大利语vault rib)这些哥德式建筑出现在欧洲其他地方的特征。著名的范例包括义大利哥德特式建筑圣十字圣殿奥尔维耶托主教座堂西恩纳主教座堂,它们独特华丽的外观设计是显而易见的[187]

文艺复兴至现代
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是义大利首个使用钢铁建造的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购物长廊

15世纪的义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佛罗伦斯。新的建筑风格在佛罗伦斯出现,与从罗马式建筑风格中缓慢演化出哥德式风格相异,建筑师从过去的「黄金时代」中获得灵感。古代建筑结构的学术方法被重新学习。

古代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罗马,仍然显示出古典风格,为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哲学当时也朝向古典风格发展。

义大利则成为主要的欧洲中心的巴罗克式,不同的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纷纷出现,特别是在西西里岛(参见西西里巴罗克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在18世纪和19世纪开始出现在罗马、米兰、杜林与义大利各地。19世纪也出现一些相当大的义大利建筑,包括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它是世界最古老的购物长廊,影响到其他建筑,例如拿坡里翁贝托长廊伦敦伯灵顿拱廊街圣彼得堡的长廊。

罗马的特莱维喷泉是巴洛克风格的经典代表

义大利在20世纪也进行几个重大工程,新艺术建筑风格开始出现,在义大利则被称为「自由」建筑。理性-法西斯主义在法西斯时代持续发展,一直持续到1940年代。义大利在192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连结米兰与瓦雷泽之间,而菲亚特的灵格托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厂[188][189]。几栋摩天大楼在1950年代与1960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例如著名的皮埃利大厦与托雷维拉斯加塔(Torre Velasca)。义大利在21世纪最显著的建筑物是罗镇的米兰国际展览馆(位于米兰附近,是欧洲最大与最重要的展览中心之一[190][191][192])。而2015年世界博览会也将在米兰举行[193],其中三栋新的摩天大楼为lo storto、il curvo与il diritto[194][195],它们将由外国建筑师,如扎哈·哈迪德矶崎新与丹尼尔·利贝甚金德来设计[194]。这也将是一个计划或城市重划,被称为「城市生活「,在米兰的西北部建造新的行人专用区、公园、绿地、湖泊与水道[196][197]

宫殿
卡塞塔王宫(Palace of Caserta)的花园,它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被认为是壮丽巴洛克艺术的天鹅之歌[198]

义大利在各个城市拥有许多不同风格的宫殿(主要是罗马、佛罗伦斯、威尼斯、米兰、杜林、波隆那与拿坡里),各式各样不同的风格的宫殿建立在此,包括古罗马建筑拜占庭罗曼式建筑、中古时代建筑、哥德式建筑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新古典风格建筑及法西斯主义建筑等。「Palazzo」这个名词在义大利更广泛地使用,比起英语「palace」。宫殿在义大利是一些具有野心的建筑师所设计的宏伟建筑,是一个家庭或一些著名机构的总部,甚至是英国所谓的「公寓大楼」或居所。在威尼斯,大部分宫殿被称为「Ca「,这是「Casa「的简写,在义大利意思是「房子」,例如佩萨罗宫雷佐尼可宫

义大利著名宫殿包括斯帕达宫拉特兰宫奎里纳尔宫旧宫彼提宫卡塞塔王宫杜林王宫、卡波迪蒙特宫(Palace of Capodimonte)、拿坡里王宫、利塔宫(Palazzo Litta)、得特宫黄金宫福斯卡里宫总督宫雷佐尼可宫等。

伊斯特别墅(Villa d'Este)
花园

义大利有一些别墅拥有著名的花园,其中大部分采用义大利式花园(Giardino all'italiana)设计,例如那些伊斯特别墅。他们设计的原则是完美的几何形状及对称性,展现凌驾于自然界的壮观秩序。义大利式花园受到罗马式花园和义大利文艺复兴式花园的影响,并且已经被欧洲其他家族仿效长达数百年。

义大利文艺复兴式花园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罗马及佛罗伦斯别墅。灵感来自古典思想中的秩序及美丽,他们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超越花园及自然风光的愉快观点,为了省思以及享受花园本身的景色、声音及气味。

视觉艺术

4位著名义大利绘画家,分别是李奥纳多·达·文西米开朗基罗提香丰塔纳

义大利的绘画传统特色为温暖的色调光线,例如卡拉瓦乔提香的作品,并呈现出宗教信仰的主题。从罗马式艺术哥德式艺术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数百年间,义大利绘画都代表着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准。这些时期著名的艺术家包括米开朗基罗李奥纳多·达·文西桑德罗·波提切利提香多那太罗卡拉瓦乔弗拉·安杰利科拉斐尔济安·贝尼尼等人。在这之后,因为受到许多外来政权的侵略,导致义大利艺术在欧洲的地位日渐衰弱。直到20世纪,未来主义代表人翁贝托·薄邱尼与贾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的画作才让义大利的绘画再度引导世界的潮流。在未来主义之后,乔治·德·基里科抽象画对于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学

4位著名的义大利文学家,由左上方顺时钟分向分别是: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但丁·阿利吉耶里卡洛·哥尔多尼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

现代的义大利语是奠基于佛罗伦斯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他的著名作品《神曲》被认为是中古时代欧洲最出色的文学作品。义大利历史上拥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例如乔万尼·薄伽丘贾科莫·莱奥帕尔迪亚历山达罗·孟佐尼托尔夸托·塔索阿里奥斯托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以十四行诗而闻名)等。焦尔达诺·布鲁诺马尔西利奥·费奇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维柯都是义大利杰出的哲学家。现代义大利文学家也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包括国家诗人焦苏埃·卡尔杜奇于1906年获奖、自然主义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于1926年获奖、小说家路伊吉·皮兰德娄于1934年获奖、诗人萨尔瓦托雷·夸西莫多于1959年获奖及埃乌杰尼奥·蒙塔莱于1975年获奖,剧作家达里奥·福则于1997年获奖[199]

戏剧

义大利的戏剧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并广泛的受到希腊的影响,许多作品都是由希腊戏剧所翻译改编的。许多普劳图斯喜剧作品是由米南德的作品改编的。一种即兴剧-艺术喜剧在16世纪及18世纪初开始发展,并存在至今。巡回演出的剧团会设立一个露天舞台,表演杂技特技与幕表戏(Canovaccio),这是一种拥有固定角色及粗略的剧情大纲的喜剧,演出全由演员自己即兴发挥。

科学技术

四位著名的义大利科学家,由左上方顺时钟分向分别是: 亚历山德罗·伏打伽利略·伽利莱古列尔莫·马可尼恩里科·费米

义大利在历史上拥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李奥纳多·达·文西对于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包括艺术、生物及工艺。伽利略·伽利莱是一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在科学革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伽利略对于望远镜的改良及天文观测有重要的贡献,他也支持哥白尼所提出的主张。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是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200],他率领他的团队负责设计建造世界首座持续链式裂变的核反应炉,并对许多科学领域作出贡献,包括量子论在内。

义大利其他著名的科学家包括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发现许多新的太阳系天体及现象)及发明原电池亚历山德罗·伏打和他的对头加伐尼。著名的数学家包括约瑟夫·拉格朗日斐波那契卡尔达诺(代表作为《Ars Magna》)。医生马尔切洛·马尔皮吉则是显微解剖学的奠基人。生物学家史帕朗札尼是实验生物学的奠基者,对于人体机能、动物繁殖及细胞研究有巨大的贡献。科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对于神经系统研究有许多重要贡献,包括发现高尔基体,并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他的发现则对神经元学说理论有关键性的贡献。古列尔莫·马可尼则因为对无线电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202]

音乐

四位著名的义大利音乐家、作曲家与歌手,由左上方顺时钟分向分别是: 朱塞佩·威尔第安东尼奥·韦瓦第卢奇亚诺·帕华洛帝贾科莫·普契尼

民俗音乐古典音乐,音乐在义大利文化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义大利许多古典音乐的传统都是由戏剧发展而来的。义大利也经常被视为歌剧的发源地[203]。义大利语歌剧被认为奠基于1600年代早期的威尼斯曼托瓦等地[203]。古典音乐所使用的乐器,包括小提琴钢琴都是由义大利人发明的。许多广泛使用的古典音乐形式,例如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等都可以追溯至16至17世纪时期的义大利音乐。

义大利曾经酝育出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包括文艺复兴时代作曲家乔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克劳迪奥·蒙台威尔第巴洛克时代作曲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阿尔坎杰罗·科雷利安东尼奥·韦瓦第古典时期作曲家尼科罗·帕格尼尼焦阿基诺·罗西尼浪漫主义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贾科莫·普契尼。现代义大利作曲家卢恰诺·贝里奥路易吉·诺诺对于实验音乐电子音乐的发展贡献良多。古典音乐在义大利相当兴盛,历史上有许多歌剧院设立在此,例如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拿坡里圣卡尔洛剧院钢琴家毛利齐奥·波里尼及20世纪著名男高音卢奇亚诺·帕华洛帝也都是20世纪重要的音乐家,显示出义大利多元的音乐文化。

爵士乐在1920年被引进义大利,并受到义大利人异常强烈的支持,即使在法西斯主义盛行(采取反美文化政策)时仍受到人民的欢迎。直到今日,义大利仍然拥有许多著名的爵士乐中心,包括米兰、罗马及西西里岛等。义大利也是1970年代前卫摇滚浪潮的发源地之一。每年举办的圣雷莫音乐节是义大利流行音乐的重要盛事,它是受到欧洲歌唱大赛的鼓舞而成立的。歌手米娜(Mina Anna Mazzini)、古典音乐家安德烈·波伽利、歌手萝拉·普西妮艾罗斯·拉玛佐第也都受到国际上广泛的赞誉。

电影

义大利著名电影导演费德里柯·费里尼对电影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

义大利电影历史起始于卢米埃兄弟公开播放电影几个月之后,而首部义大利电影长度只有几秒钟,当时是为了祝福教宗良十三世而拍摄的。义大利电影工业于1903年至1908年间诞生,当时陆续有3间电影公司成立。而其他电影公司随之在米兰拿坡里等地出现。早期的电影公司很快的制作出相当水准的电影作品,并将影响力扩展到国外。墨索里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罗马设立电影城市(Cinecittà)制片场,企图利用电影来进行政治宣传[20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义大利电影广泛的输出到世界各地,直到1980年代才逐渐式微。这个时期的知名导演包括费德里柯·费里尼维多里奥·狄西嘉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塞吉欧·李昂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及达理欧·柯金图(Dario Argento)等人。《大路》、《单车失窃记》、《黄昏三镖客》等电影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代表。不过近年来义大利电影在美国电影界的发展并未获得很多注目,例如罗贝托·贝尼尼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及马西莫·特罗西的《邮差》,但是义大利目前也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次数最多的国家[205]

体育

瓦伦蒂诺·罗西曾获得9次世界摩托车锦标赛的年度冠军,被认为是史上最出色的机车赛车手之一

足球是义大利的第一运动,在国际球坛素以顽强的防守见长,而义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足球联盟之一,汇集众多豪门俱乐部与顶级球星,享有「小世界杯」的美誉。义大利国家足球队曾4次夺得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分别是1934年1938年1982年2006年[206],夺冠次数与德国并列,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巴西的5次。义大利在国际足球总会国际足总世界排名也曾高居世界第1位,虽然在2010年7月仅排名在世界第11位[207]。除此之外,意甲联盟的AC米兰队祖云达斯队以及国际米兰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支持者,其中AC米兰队曾经七次捧得欧洲冠军联赛的冠军奖杯,国际米兰队和祖云达斯队亦分别三次以及两次捧杯。

此外,篮球排球击剑水球橄榄球冰上曲棍球(主要盛行于米兰、特伦托自治省及威尼托地区)、直排式溜冰、赛车自行车竞速在义大利亦相当受到欢迎。而义大利北部地区对于冬季运动更加喜爱,并曾经举办过许多国际赛事及两届冬季奥运科尔蒂纳丹佩佐曾在1956年举办过第7届冬季奥运,杜林曾在2006年举办过第20届冬季奥运[208])。而传统节庆也经常与体育活动互相结合,例如西恩纳的赛马节与9月第1个礼拜日在威尼斯举行的贡多拉划船竞赛。古罗马时代的角斗士会在罗马竞技场进行竞技,而现代罗马的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也会举办足球比赛。

棒球近年来在义大利发展迅速,有自己的职业联赛义大利棒球联盟,是目前欧洲本土棒球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板球在义大利也逐渐受到欢迎,义大利国家板球队是由义大利板球联盟(Federazione Cricket Italiana)所管理,目前在国际板球理事会的世界排名为27位,在欧洲则名列第5位。义大利亦曾经于1934年及1990年2度主办世界杯足球赛,并在1960年由罗马主办过第1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9]

时装

义大利时装发展拥有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与法国、美国、英国及日本时装并列。米兰、佛罗伦斯和罗马是义大利的主要时装之都。然而,拿坡里、杜林、威尼斯、波隆那、热那亚和维琴察则是其他的时装中心。根据2009年全球语言监测(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数据显示,米兰被认为是世界上真正的时装之都,甚至超越其他国际城市,例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罗马则名列第4位[10]。义大利主要的时装品牌被视为最优秀的时装公司之一的世界,例如古驰普拉达范思哲瓦伦蒂诺阿玛尼杜嘉班纳米索尼芬迪MoschinoMax Mara菲拉格慕等。此外,时装杂志《Vogue Italia》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负盛名的时装杂志[210]

设计

义大利在设计领域的表现相当出色,特别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城市设计。义大利也培养出一些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例如吉奥·彭蒂(Giò Ponti)与埃托雷·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一些义大利语名词,例如Bel DisegnoLinea Italiana也成为家具设计的用语[211]。义大利家用电器家具的经典范例,包括金章(Zanussi)的洗衣机冰箱[212]、Atrium的「新声」沙发[212]与埃托雷·索特萨斯后现代的书架(受到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的歌曲曼非斯蓝调的启发[212])。米兰与杜林目前在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方面位居国内领先地位。义大利最大的设计展示中心米兰国际展览馆也位于米兰附近,它也是欧洲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工业设计展览中心之一[213]。米兰还举办过大型设计及建筑相关活动,例如Fuori SaloneSalone del Mobile,许多设计师也居住在此,例如布鲁诺·莫那(Bruno Munari)、卢齐欧·封塔纳、恩里科·卡斯泰拉尼(Enrico Castellani)与皮耶卢·曼佐尼(Piero Manzoni)[214]

饮食

传统的义大利比萨饼

义大利的饮食文化受到几个世纪的政治及社会改变的影响,历史可以追溯至4世纪。新大陆的发现对于义大利烹饪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蔬菜因此可以取得,其中包括蕃茄马铃薯玉米辣椒。不过现代义大利烹饪的核心架构直到18世纪后才逐渐发展出来[215]

许多义大利菜肴及成分因不同的区域而有所变化。但是许多区域性的菜肴逐渐散播到国外,因此产生不同的变化。起司葡萄酒是义大利饮食重要的一环,并随着不同的变化及葡萄酒定级规则(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在不同的地区及国家扮演不同的角色。咖啡(特别是浓缩咖啡)在义大利饮食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萨饼意式面食调味饭都是闻名世界各地的义大利菜肴。

各项国际排名

组织 项目 世界排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数量[216] 3
世界卫生组织 医疗保健系统排名[217] 2
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人数排名[218] 5
世界银行世界概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内生产总额排名[219][220][221] 7
经济学人》与《国际生活杂志》 生活质量指数[15][222] 8与10
经济与和平研究所 全球和平指数[223] 36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人类发展指数 2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均)[224] 27
透明国际 清廉指数 63
美国传统基金会/《华尔街日报 经济自由度指数[225] 74
无国界记者 全球新闻自由指数 49
世界经济论坛 全球竞争力报告 48
欧洲国家新闻自由指数 欧洲国家新闻自由指数 25
人类发展 教育指数[226] 22
环境绩效指数 18
国债 美国中央情报局
经济合作开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3.7%(世界第6位\欧洲第1位)
113%(欧洲第1位)
104.3%(世界第6位\欧洲第1位)
性别平等指数 性别平等指数[227] 65
Nationmaster 工人罢工[228] 10

注释

  1. ^ 这个名称在义大利各地方言中有其他不同的写法:
    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ës Italiane
    奥地利-巴伐利亚语Italienische Republik
    加泰隆尼亚语República Italiana
    科西嘉语Republica Taliana
    克罗埃西亚语Talijanska Republika
    艾米利亚-罗马涅语Repóbblica Itagliàna
    法语:République italienne
    法兰克-普罗旺斯语Rèpublica étalièna
    佛里乌利语Republiche Taliane
    德语:Italienische Republik
    希腊语Ιταλικής Δημοκρατίας
    拉登语Republica Italiana
    利古里亚语Repubbrica Italian-na
    伦巴底语Repùblega Taliana
    拿坡里语Repubbreca italiana
    奥克语Republica Italiana
    皮埃蒙特语Repùblica italian-a
    萨丁尼亚语Repùbrica Italiana
    西西里语Ripùbblica di Tàlia
    斯洛维尼亚语Italijanska republika
    塔伦蒂诺语Repubbliche Tagliàne
    威尼斯语Republica Tałiana

参考文献

引用

  1. ^ The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 (PDF). Pewforum.org. [2015-10-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4). 
  2. ^ National demographic estimate, November 2015. ISTAT. [2016-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 
  3. ^ 3.0 3.1 3.2 3.3 Italy.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01] (英语). 
  4. ^ Gini coefficient of equivalsed disposable income (source: SILC). Luxembourg: Eurostat. 2017-06-15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6. ^ Comune di Campione d'Italia. Comune.campione-d-italia.co.it. 2010-07-14 [201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7. ^ European Rennaisance and Reformation (PDF). Italy: Birthplace of the Renaisssance. Township of Washington, NJ: Immaculate Heart Academy. [n.d.] [2009-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4-27). 
  8. ^ Unification of Italy. Library.thinkquest.org. 2003-04-04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7). 
  9. ^ The Italian Colonial Empire - All Empires.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4). 
  10. ^ 10.0 10.1 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 Fashion. Languagemonitor.com. 2009-07-20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01). 
  11. ^ Tourism Highlights (PDF). 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 5. 2008 [2010-04-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3-10). 
  12. ^ Top 150 City Destinations London Leads the Way > Euromonitor archive. Euromonitor.com. 2007-10-11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4). 
  13. ^ 10 of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Ancient Cities | WebEcoist | Green Living. WebEcoist.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6). 
  14. ^ Barzini, Luigi.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In The World - New York Times. Nytimes.com. 1982-05-30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1). 
  15. ^ 15.0 15.1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quality-of-life index Archived 2012-07-23 at WebCite, Economist, 2005
  16. ^ 16.0 1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HD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7.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Imf.org. 2006-09-14 [2010-08-02]. 
  18. ^ DDP Quick Query. Ddp-ext.worldbank.org. 2004-07-20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3). 
  19.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Imf.org. 2006-09-14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4). 
  20. ^ CIA World Factbook, Budget.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21. ^ Working opportunities with FAO. Fao.org. [2009-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1). 
  22. ^ The Glocal Forum. The Glocal Forum.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2). 
  23.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ountry Comparison :: Labor force. Cia.gov.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0). 
  24. ^ Shah, Anup. US and Foreign Aid Assistance—Global Issues. Globalissues.org.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3). 
  25. ^ 25.0 25.1 25.2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ountry Comparison ::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Cia.gov.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26. ^ KOF - Pressemitteilung (PDF). [2009-10-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4-27). 
  27. ^ Nation Branding » Nation Brands Index 2009.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28. ^ In Italy Onlin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Los Angeles: Words in Pictures, Inc. 1993–2010 [201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8). 
  29. ^ Briney, Amanda. World Heritage Sites: Nearly 900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around the World. about.com. 2009-08-18 [201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5). 
  30. ^ J.P. Mallory and D.Q. Adams,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London: Fitzroy and Dearborn, 1997),24.
  31. ^ Guillotining, M., History of Earliest Italy, trans. Ryle, M & Soper, K. in Jerome Lectures, Seventeenth Series, p.50
  32. ^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 ch. 2. ISBN 978-0-306-46463-8.
  33. ^ Luca Cerchiai, Lorena Jannelli, Fausto Longo, Lorena Janelli, 2004. The Greek Cities of Magna Graecia and Sicily(Getty Trust)ISBN 978-0-89236-751-1
  34. ^ T. J. Dunbabin, 1948. The Western Greeks
  35. ^ A. G. Woodhead, 1962. The Greeks in the West
  36. ^ Italy :: The early Italian Renaissance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9). 
  37. ^ Stéphane Barry and Norbert Gualde, "The Biggest Epidemics of History" (La plus grande épidémie de l'histoire, in L'Histoire n°310, June 2006, pp.45–46
  38. ^ "Plagu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Brown.edu.
  39. ^ Renaissance - Focus on Florence. Learner.org.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40. ^ Florence(Italy)-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5). 
  41. ^ CATHOLIC ENCYCLOPEDIA: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Newadvent.org. 1912-02-01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0). 
  42. ^ Lorraine Family in Tuscany:Grand Dukes of Tuscany. Discovertuscany.com.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6). 
  43. ^ Leopold II definition of Leopold II in the Free Online Encyclopedia. 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 1909-12-17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6). 
  44. ^ Leibnitiana. Gwleibniz.com.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1). 
  45. ^ Grand Tour of Europe. Geography.about.com. 2010-06-14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5). 
  46. ^ By Chandra de Silva. Grand Tour – Origin of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Sundaytimes.lk. 2007-03-04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8). 
  47. ^ John F. Kennedy: Remarks in Naples at NATO Headquarters. Presidency.ucsb.edu. 1963-07-02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1). 
  48. ^ Plague - LoveToKnow 1911. 1911encyclopedia.org. [200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49. ^ Naples in the 1600s. Faculty.ed.umuc.edu. [200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0). 
  50. ^ "The savage wars of peace: England, Japan and the Malthusian tra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Alan Macfarlane (1997). p.64. ISBN 978-0-631-18117-0
  51. ^ Italy - Reform and Enlightenment in the 18th centu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52. ^ (Mack Smith, Denis (1997). Modern Italy; A Political History.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ISBN 978-0-472-10895-4, p. 15.
  53. ^ Monticelli, Giuseppe Lucrezio. Italian Emigr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 and Trend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Last Twenty Year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Summer 1967, 1 (3, Special issue, The Italian Experience in Emigration): 10–24. doi:10.2307/3002737. ISSN 01979183. 
  54. ^ (Bosworth(2005),pp. 49.)
  55. ^ (义大利文) Italia 1946: le donne al voto, dossier a cura di Mariachiara Fugazza e Silvia Cassamagnagh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56. ^ Morphometric and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important Italian lakes. Largo Tonolli 50, 28922 Verbania Pallanza: Istituto per lo Studio degli Ecosistemi. [201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5). 
  57. ^ 存档副本.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58. ^ 澳际®学府检索 意大利. [200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0). 
  59. ^ 意大利政治制度 - 选举制度. [201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60. ^ 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吴邦国委员长>>外事工作>>出访和国际会议关于义大利议会. [200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61. ^ 义大利参议院通过宪法改革法案 2014年08月09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国际日报
  62. ^ Matteo Renzi's referendum defeat risks Italy political crisis. BBC News. 2016-12-05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5) (英国英语). 
  63. ^ "Italian soldiers leave for Leban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Corriere della Sera, 2006-08-30
  64. ^ (义大利文) Italian Ministry of Defence. Nota aggiuntiva allo stato di previsione per la Difesa per l'anno 2009 (PDF). [2009-04-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5-04). 
  65. ^ The fifteen major spenders in 2006 (PDF).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Website. [2008-12-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2-28). 
  66. ^ NRDC: U.S. Nuclear Weapons in Europe · Hans M. Kristensen /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200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67. ^ (义大利文) Italian Nav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68. ^ "STOVL JSF future debated", Navy Times(2007-05-01), 2007-12-29查看
  69. ^ "Parliament Act on JSF Progra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documenti.camera.it. 2010-03-29查看
  70. ^ The Carabinieri Force is linked to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Carabinieri.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71.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Stability Police Units (PDF). [2008-12-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7-09). 
  72. ^ 中国经济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8). 
  73. ^ Hobsons Careers in Europe | Country profiles. Careersineurope.hobsons.com.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5). 
  74. ^ Please login to download >World Gold Council,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gold, investment, jewell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ical and culture > Please login to download (PDF). Gold.org. [2010-01-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27). 
  75. ^ 75.0 75.1 75.2 Italy - Economics. Dev.prenhall.com.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1). 
  76. ^ Italy :: Italy since 1945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0). 
  77. ^ Eurostat. Real GDP growth rate - Growth rate of GDP volume - percentage change on previous year. [2009-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8). 
  78. ^ The real sick man of Europe. The Economist. 2005-05-19 [2009-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 
  79. ^ Italy: The sick man of Europe. The Daily Telegraph. 2008-12-29 [2009-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80. ^ EUROPA - Press Releases - Regional GDP per inhabitant in the EU27, GDP per inhabitant in 2006 ranged from 25% of the EU27 average in Nord-Est in Romania to 336% in Inner Londo....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8). 
  81. ^ Eurostat. Energy,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indicators (PDF). [2009-05-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11-23). 
  82. ^ Eurostat. Panorama of energy (PDF). [2009-05-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6-03). 
  83. ^ Global installed wind power capacity (M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6.2.2008
  84. ^ European Cohesion Policy in Italy (PDF).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12-22). 
  85. ^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org.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04). 
  86. ^ Eurostat. R&D Expenditure and Personnel (PDF). [2009-05-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6-19). 
  87. ^ GDP per capita in PPS (PDF). Eurostat. [2009-06-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7-11). 
  88. ^ Knowledge Economy Forum 2008: Innovativ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re Key To Europe & Central Asian Growth. The World Bank. 2005-05-19 [200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3). 
  89. ^ Country Profiles > ITALY. acea.thisconnect.com. [200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1). 
  90. ^ The World's Automotive Industry (PDF). oica.net. [2008-0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03). 
  91. ^ MOTOR VEHICLE PRODUCTION IN EUROPE BY COUNTRY (PDF). acea.be. [2008-02-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2-27). 
  92. ^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ourism Highlights 2008 Edition (PDF). [2009-05-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3-10). 
  93. ^ 93.0 93.1 93.2 93.3 93.4 history - geography | Britannica.com.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94. ^ 存档副本. [2009-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2). 
  95. ^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s Top City Destinations Ranking > Euromonitor archive. Euromonitor.com. 2008-12-12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1). 
  96.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ountry Comparison :: Exports. Cia.gov.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4). 
  97. ^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98. ^ Eurostat. First demographic estimates for 2008 (PDF). 2008-12-10 [2009-05-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21). 
  99. ^ EUROSTAT. Ageing characterises the demographic perspectiv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ies - Issue number 72/2008 (PDF). [2009-04-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1-02). 
  100. ^ (义大利文) ISTAT. Crude birth rates, mortality rates and marriage rates 2005-2008 (PDF). [2009-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8-21). 
  101. ^ (义大利文) ISTAT. Average number of children born per woman 2005-2008 (PDF).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8-21). 
  102. ^ "Istat: Population of immigrants is 4,3 mill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Africa News. 2010-03-05
  103. ^ "Italy wakes up to the realities of immig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The Guardian. 2010-02-21
  104. ^ Demographic Outlook (PDF). Eurostat. [2009-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6-19). 
  105. ^ La popolazione straniera residente in Italia al 1° gennaio 2009 [The Foreign Poulation Resident in Italy on 1 January 2009] (PDF). Istat: 1–3. 2009-10-08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8-21) (义大利语). 
  106. ^ Elisabeth Rosenthal, "Italy cracks down on illegal immig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波士顿环球报. 16 , 2008-05-01
  107. ^ "Milan police in Chinatown clas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BBC News. 13 April 2007.
  108. ^ "EUROPE: Home to Roma, And No Place for The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Inter Press Service ipsnews.net.
  109. ^ AKI - Adnkronos international Italy: 30,000 illegal migrants entered country this year says Govt. Adnkronos.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110. ^ Balkan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Network. Birn.eu.com. 08 11 2007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1). 
  111. ^ Causes of the Italian mass emigration.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1). 
  112. ^ Essay on Italian emigration to Eritrea (in Italian) (PDF). [2010-08-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25). 
  113. ^ Libya - Italian coloniz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114. ^ Libya cuts ties to mark Italy era. Archived 2013-05-25 at WebCite. BBC News. 2005-10-25.
  115. ^ Election Opens Old Wounds In Tries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1987-06-06.
  116. ^ Consulta Nazionale Emigrazione. Progetto ITENETs –「Gli italiani in Brasile」; pp. 11, 1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Retrieved 2008-09-10.
  117. ^ Lee, Adam. Unos 20 millones de personas que viven en la Argentina tienen algún grado de descendencia italiana. 2006-04-03 [2008-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1) (西班牙语). 
  118. ^ U.S Census Bureau - Selected Population Prof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119. ^ "The Cambridge survey of world mig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Robin Cohen (199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43. ISBN 978-0-521-44405-7
  120. ^ Ethnic origins, 2006 counts, for Uruguay,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 20% sample data.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121. ^ Ethnic origins, 2006 counts, for Canada,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 20% sample data.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5). 
  122. ^ Santander Laya-Garrido, Alfonso. Los Italianos forjadores de la nacionalidad y del desarrollo economico en Venezuela. Editorial Vadell. Valencia, 1978
  123. ^ 20680-Ancestry by Country of Birth of Parents - Time Series Statistics(2001, 2006 Census Years)-Australia.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7-06-27 [2008-12-30]. 
  124. ^ Ethnologue report for language code:ita (Ital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Gordon, Raymond G., Jr. (ed.), 2005.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Fifteenth edition. Dallas, Tex.: SIL International. Online version
  125. ^ Italian Languag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Discovery Media Retrieved 2010-05-16
  126. ^ Grimes, Barbara F. Barbara F. Grimes , 编.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onsulting Editors: Richard S. Pittman & Joseph E. Grimes thirteenth. Dallas, Texas: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c Pub. October 1996. ISBN 1-55671-026-7. 
  127. ^ Italian language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08-11-03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9). 
  128. ^ Italy Poverty and wealth, Information about Poverty and wealth in Italy. Nationsencyclopedia.com. [201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6). 
  129. ^ (义大利文) Italy: 88% of Italians declare themselves Catholic. Corriere della Sera. 2006-01-18 [2009-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08). 
  130. ^ ReportDGResearchSocialValuesEN2.PDF (PDF).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8-21). 
  131. ^ Country profile: Vatican. BBC News. 2009-10-26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0). 
  132. ^ The Cardinals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 Living cardinals arranged by country.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4). 
  133. ^ 133.0 133.1 global-etiquette | resources.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7). 
  134. ^ The Holy Orthodox Archdiocese of Italy and Malta.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5). 
  135. ^ (义大利文) Waldensian Evangelical Church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24
  136. ^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9). 
  137. ^ (义大利文) Center for Studies on New Relig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138. ^ UK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5). 
  139. ^ Italy: Country's muslims raise funds to help quake victims - Adnkronos Religion.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140. ^ Muslims in Europe: Country guide. BBC News. 2005-12-23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9). 
  141. ^ Rosenthal, Elisabeth. Pressure is growingon Muslims in Italy. The New York Times. 2005-07-25 [2010-03-31]. 
  142. ^ (义大利文) Italian Buddhist Un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143. ^ (义大利文) Italian Buddhist Institute "Soka Gakka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144. ^ Etnomedia.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1). 
  145. ^ Most Baha'i Nations(2005). QuickLists > Compare Nations > Religions >. 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Data Archives. 2005 [201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4). 
  146. ^ European Commission. Panorama of Transport (PDF). [2009-05-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4-07). 
  147. ^ 147.0 147.1 存档副本.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1). 
  148. ^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ranking of the world's health systems. Photius.com.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5). 
  149. ^ Health system attainment and performance in all Member States. Photius.com.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31). 
  150. ^ OECD 2007
  151. ^ Milan - Ospedale Fatebenefratelli(Ospedale per Convalescenti)-European Journeys Asylum. Europeanjourneys.org.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3). 
  152. ^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Italy. Spainexchange.com.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04). 
  153. ^ untitled (PDF).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4-29). 
  154. ^ Nancy Imelda Schafer, ISI. SCI-BYTES: Science in Italy, 1998-2002. In-cites.com. [201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 
  155. ^ Conferenze, ospiti, news ed eventi legati agli MBA della SDA Bocconi. [200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已忽略文本「MBA SDA Bocconi」 (帮助)
  156. ^ Gatech :: OIE :: GT Study Abroad Programs. [200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8). 
  157. ^ Sda Bocconi supera London Business School - ViviMilano.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4). 
  158. ^ Politecnico di milano. Top Universities.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2). 
  159. ^ Vision Forum Web Site. Visionwebsite.eu.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4). 
  160. ^ Top 100 European Universities. Arwu.org.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30). 
  161. ^ Università di Bologna(oldest university in the world). Virtual Globetrotting. 2006-10-27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162. ^ 162.0 162.1 162.2 162.3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Italy. Cia.gov.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9). 
  163. ^ Country profile: Italy. BBC News. 2010-01-14 [200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164. ^ Pidd, Helen. Web worldwide: UK housewives love it, Chinese use it most, Danes are least keen. London: The Guardian. 2009-01-01 [200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1). 
  165. ^ Our new digital friend? We now trust online news as we trust TV and newspapers. TNS US. 2008-12-25 [200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9). 
  166. ^ 存档副本 (PDF). [2011-08-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9-15). 
  167. ^ Women’s Rights in Italy. Kwintessential.co.uk. [201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4). 
  168. ^ Berlusconi bids for Catholic vote in Sunday's polls. Agence France-Presse. [2010年8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5日). 
  169. ^ Eight EU Countries Back Same-Sex Marri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Angus Reid Global Monitor, 2006-12-24(根据Eurobarometer提供的资料)
  170. ^ Italians Divided Over Civil Partnership La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Angus Reid Global Monitor, 2007-02-21
  171. ^ Italy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172. ^ 172.0 172.1 Etiquette in Italy - Travel Etiquette(UK). Travel Etiquette. 2007-10-29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2). 
  173. ^ 173.0 173.1 Kington, Tom. Mafia's influence hovers over 13m Italians, says report. The Guardian (London). 2009-10-01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6). 
  174. ^ Mafioso 'claimed Berlusconi link'. BBC News. 2009-12-24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175. ^ 175.0 175.1 Italy's 'coexistence' with the mafia. The Guardian (London). 2009-12-16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0). 
  176. ^ Crime Statistics > Murders(per capita,most recent) by country. NationMaster.com. [201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9). 
  177. ^ Crime Statistics > Rapes(most recent)by country. [201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0). 
  178. ^ 178.0 178.1 存档副本.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1). 
  179. ^ Italy - Environment. Encyclopedia of the Nations. [201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4). 
  180. ^ 180.0 180.1 "Encyclopedia of the Nations"
  181. ^ ITALY Magazine.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182. ^ 存档副本 (PDF). [2010-04-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3-03). 
  183. ^ Nick Squires. Sicily mudslide leaves scores dead. London: The Daily Telegraph. 2009-10-02 [200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6). 
  184. ^ Eyewitness Travel(2005),pg. 19
  185. ^ Roman Architecture. Unrv.com. 2006-10-08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3). 
  186. ^ 186.0 186.1 Janson, p. 160
  187. ^ Gothic Art And Architecture.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9). 
  188. ^ Italy.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8). 
  189. ^ Essential World Architecture Images- Turin.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190. ^ Economy life in Milan, Italian's capital of Business.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191. ^ 存档副本. [2011-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8). 
  192. ^ HiQnet.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193. ^ ITALY Magazine.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9). 
  194. ^ 194.0 194.1 存档副本.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195. ^ Impregilo to make an offer for Milan's City Life contract.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196. ^ New projects for Expo 2015 in Milan, Italy.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197. ^ Design Revolution.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98. ^ Unesco site evalu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199. ^ All 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9). 
  200.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38. Nobel Foundation. [2008-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7). 
  201.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6. Nobel Foundation.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202.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9. Nobel Foundation. [2008-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2). 
  203. ^ 203.0 203.1 Kimbell, David R. B. Italian Opera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uk. 1994-04-29 [2009-12-20]. ISBN 9780521466431. 
  204. ^ The Cinema Under Mussolini.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31). 
  205. ^ The Official Academy Awards Database.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7). 
  206. ^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8). 
  207. ^ 2010年7月国际足协男子足球世界排名.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208. ^ Official site.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5). 
  209. ^ Olympic Games Official website.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8). 
  210. ^ Your modeling career: you don't have ... - Google Books.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3). 
  211. ^ Miller(2005)p.486
  212. ^ 212.0 212.1 212.2 Insight Guides(2004)p.220
  213. ^ Design City Milan. Wiley. [201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214. ^ Frieze Magazine | Archive | Milan and Turin. Frieze.com. [201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0). 
  215. ^ Del Conte, 11–21.
  216. ^ World Heritage Centre - World Heritage List. Whc.unesco.org.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2). 
  217. ^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ranking of the world's health systems. Photius.com.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5). 
  218. ^ Interim Update, 2009-09 Archived 2013-07-05 at WebCite UNWTO Tourism Barometer
  219. ^ Countries by GDP.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20. ^ 存档副本 (PDF).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9-12). 
  221. ^ The World Factbook.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4). 
  222. ^ "The Quality-of-Life Index 2010"《国际生活杂志》(International Living Magazine)于2010-04-02查看
  223. ^ Vision of Humanity. Vision of Humanity. [201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4). 
  224.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current pric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7-05-04]. 
  225. ^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 Foundation & The WSJ. www.heritage.org. 2007 [200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3). 
  226. ^ Media Centre | News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HDR)|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 Hdr.undp.org. 2008-12-18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1). 
  227. ^ GEI 2008. [201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3). 
  228. ^ Strikes by country. Definition, graph and map. Nationmaster.com. 2009-11-18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6). 

来源

书籍
  • Northern Italy. APA Publications. 2004. ISBN 9812349030. 
  • Miller, Judith. Furniture: world styles from classical to contemporary. DK Publishing. 2005. ISBN 075661340X. 
  • Italy. DK. 2005. ISBN 1405307811. 

外部连结

国家资讯
一般资讯
政府机构
其他网站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