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视公司
|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
| Taiwan Television Enterprise, Ltd. | |
| 商业名称 | 台湾电视、台视、TTV |
| 公司类型 | 公开发行公司 |
| 股票代号 | OTC上(兴)柜股票:8329(上柜、兴柜,若已上市或直接上柜、上市者,兴柜资料无法查询)(2007年9月6日兴柜) |
| 统一编号 | 20685000 (查) |
| 成立 | 1962年4月28日 |
| 代表人物 |
董事长:黄崧 总经理:周法勋 副总经理:谢陈齐 |
| 总部 |
105045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里3邻八德路三段10号 |
| 业务范围 |
|
| 产业 | 媒体业 |
| 实收资本额 | 新台币28.05亿元 |
| 主要股东 |
非凡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46% 黄崧 9.67% 自由时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8.14%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4.84% 永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84% |
| 主要子公司 |
台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大娱乐经纪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电视公司陈香梅文化艺术基金会 |
| 网站 | ttv |
| 台湾电视公司 | |
|---|---|
| 类型 | 无线电视、数位电视 |
| 品牌 | 台视、TTV |
| 开播日期 | 1962年10月10日(台视主频)(59年228天) |
| 创立日期 | 1962年4月28日(60年28天) |
| 创立者 |
台湾省政府 富士电视台 东芝 日立 日本电气 |
| 口号 | 台湾第一台,陪您走向未来 |
| 拥有者 |
非凡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时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永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关键人物 |
董事长:黄崧 总经理:周法勋 副总经理:谢陈齐 |
| 旗下数位频道 |
台湾电视台 台视新闻台 台视财经台 台视综合台 |
| 官方网站 | ttv |
| 备注 | 收播时间:每周一凌晨3点到5点 |
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TTV,是台湾首家电视台,成立于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开始试播,10月10日正式开播。与中国电视公司、中华电视公司合称为「老三台」。目前旗下拥有以台视主频为首的4个电视频道。
历史
1950年代
1951年,中华民国行政院决定以民营企业制度推动台湾的电视事业,并以美国的商业电视制度为蓝本。
1957年,台湾电力公司(台电)派出考察团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引进黑白电视放映技术,在中华民国经济部大礼堂举办台湾首次电视展示。
1958年9月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播,为大中华地区第二家电视台(第一家为香港亚洲电视的前身「丽的映声」);此举为中国大陆现代化之象征,影响行政院加速推动台湾的电视事业发展。
1959年1月,中日合作策进委员会[1]决议成立「中日电视事业研究小组」。
1960年代
1960年2月,中国广播公司(中广)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83次常务会议指示,负责创办台湾的电视事业。5月20日,第三任中华民国正副总统就职大典,中广与日本电气(NEC)合作以10瓦发射机试播现场实况电视节目,并布置50台电视机在各公共场所;这是台湾无线电视之始。[2]中日电视事业研究小组推请魏景蒙(中广总经理)、刘启光与林忠赴日本,从此开始筹划成立台湾电视公司。
1961年2月28日,台湾省政府委员会通过由台湾省政府新闻处负责筹划推动成立台湾电视公司,并先成立「台湾电视事业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委员各1人,魏景蒙为主任委员,台湾省政府新闻处处长吴绍燧为副主任委员,另设委员11人;筹备委员会下设「筹备处」,周天翔为筹备处处长,筹备处处长秉承台湾省政府主席之命主持筹备工作。[3]3月4日,台湾电视事业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一次筹备会议,决定分设经费筹措、工程、节目、业务等各设备小组,筹设资金暂定为新台币三千万元,台湾省政府与台湾省各商业银行投资49%,民营企业投资10%至20%,邀请外商公司投资21%至41%。[4]台湾电视事业筹备委员会拟定了初期与国际合作发展电视事业时的五项原则:⑴外商投资不得超过49%,其余由中华民国方面投资;⑵电视机制配厂之建立,应列入合作范围;⑶节目政策,由中华民国方面完全自主;⑷外商公司技术之提供及人员之训练,亦应列入合作范围;⑸公司性质为民营。台湾电视事业筹备委员会成立之后,即与富士电视台、东芝、日立、NEC等四家日本公司谈判,共同参与台湾电视公司的筹办事宜。4月14日,魏景蒙与富士电视台营业部负责人峰尾静彦签约,富士电视台、东芝、日立与NEC共同投资日币一亿两千万元(当时折合新台币一千两百万元),其余资本额由中华民国方面凑足。[4]
1962年2月,台湾电视事业筹备委员会、富士电视台、东芝、日立与NEC签订合作协议书,主要内容有五项:⑴台视资本,台湾方面投资60%(其中49%为台湾省政府投资,11%为民间投资),富士电视台、东芝、日立与NEC共同投资40%;⑵按出资比例分配台视董事名额;⑶台视向东芝、日立与NEC购买初期播映设备器材及14吋黑白电视机一万五千台,目标是在三年内发展电视机数量至十万台;⑷台视初期播映范围限于台湾北部地区,但预定在1966年以前完成台湾中部、台湾南部及台湾东部的中继站,以将播映范围扩及台湾本岛全部;⑸富士电视台为台视在日本的总代理,并派两人来台湾提供技术服务。[5]4月17日,中华民国交通部发给台视《交通部电视广播无线电台架设许可证》「邮许字第4482号」。
4月28日,台湾电视公司正式成立,林柏寿为首任董事长,周天翔为首任总经理,成立时资本额为新台币三千万元;从此以后,台视定每年4月28日为台庆。
4月30日,台视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通过台视组织编制,在总经理之下设置「行政部」、「节目部」、「工程部」、「业务部」、「器材部」、「安全室」、「制配厂」与「驻外代表」。[6]
8月30日,行政院会议决定以行政院新闻局为电视事业主管机关。 10月3日,台视开始试播节目七天,呼号为「BET-21」,每日试播时间为18时整至20时整;
| 播出时间 | 节目名称 |
|---|---|
| 18:00~18:30 | 国歌、节目报告、儿童教育影片《第一步》、儿童教育节目《儿童世界歌曲教学》。 |
| 18:30~18:40 | 电视影片《太空前驱》 |
| 18:40~19:00 | 妇女节目《妇女俱乐部》 |
| 19:00~19:15 | 新闻、气象报告 |
| 19:15~19:40 | 《西洋技术》(李少华等人演出的表演节目) |
| 19:40~20:00 | 《星际航空概况》 |
10月5日17时整,台视在台北宾馆举行酒会庆祝试播,同时在当日的试播时段中播出酒会实况[7]。
10月10日12时整,举行开播仪式。由当时第一夫人蒋宋美龄按钮,晚上19点整台视正式开播,台视官方期刊《电视周刊》同日创刊[4][8];台视同时在台北市各处设置55台电视机开放民众观赏台视节目,当时台北市电视机总数仅约2800台而已。[7]在蒋宋美龄抵达台视大楼时,林柏寿、周天翔夫妇、影星游娟、童星张小燕等人在台视大楼大门口迎接蒋宋美龄。
台视开播(1962年10月10日)节目表 播出时间 节目名称 18:50~19:00 检验图 19:00~19:03 开播、国歌、节目报告 19:03~19:15 公司开幕实况 19:15~20:00 总统文告、国庆实况 20:00~20:15 新闻、气象报告 20:15~20:30 卡通 20:30~21:00 国语歌曲—歌星演唱 21:00~21:20 电视节目胶片 21:20~21:55 宪光康乐队[9]演出 21:55~22:55 电视节目胶片 22:55~23:00 新闻、气象报告 23:00~23:02 预告明日节目、收播
10月11日20:30,台视第一次现场转播在台北市儿童乐园体育馆举行的中华队与纽西兰队的篮球赛。
10月19日,台视播出台湾电视史上第一出闽南语电视剧《重回怀抱》;该剧是由王明山制作,唐冀导演,林登义导播,苏丽华主演。
11月18日,台视播出第一出国语单元剧《浮生若梦》,演员有曹健、钱璐、常枫、焦姣、叶翔。播映第一部国外影集《勇士们》(Combat!),为黑白战争片。
12月17日,台视第一届董事会第三次常务董事会议审议通过成立「驻东京代表办事处」。[4]
1963年3月16日,台视播出第一出古装电视剧《郑成功》,由朱白水编导,曹健饰郑成功,葛香亭饰郑芝龙,另有魏苏、丁玫、王宇、李虹等人演出。4月28日23时至24时,台视播出1963年台湾省议员选举特别节目《省议员选情特报》,这是台视开播以来首次延长播映时间。[7]10月10日,台视首次实况转播中华民国国庆阅兵大典,全长约两小时。
1965年10月10日,台视完成中、南部联播网。
1969年9月7日,台视发射全台湾第一个彩色电视节目讯号,并自该日起每日不定时试播彩色电视节目,试播期间播映彩色影片《洋场私探》、《超空人》与部分彩色卡通;9月25日,台视宣布彩色电视节目试播成功。[10]10月4日,为了加强歌仔戏的演出,「台湾电视公司歌仔戏剧团」宣告成立,杨丽花担任团长,张国周担任顾问。[10]10月16日,台视完成启用花莲转播站。11月19日,台视首次使用人造卫星,以彩色节目讯号转播阿波罗12号太空人登陆月球实况。
1970年代
1970年3月14日,台视9时开播,9时至10时播出1970年日本万国博览会特别节目《万国博览会观光》,10时利用通讯卫星转播1970年日本万国博览会开幕典礼实况,人在大阪府的台视新闻部采访组组长罗大任以国际电话遥控指挥广告播出时间,11时播出富士电视台制作的影片《世界特技》。连同台视当天播出之其他节目在内,台视当天总播出时间达到十五小时,是当时最高纪录。[10]4月12日13时18分,台视以52小时前运达的2台飞利浦PC-80彩色摄影机正式播出台湾第一个彩色现场节目《群星会》。[10]7月5日,《台视国语电视小说》开播,第一部电视小说是依徐𬣙原作小说改编的《风萧萧》,由朱白水与鲁稚子共同制作,定每日晚间播出30分钟,以一个月内播完为原则。[11]12月1日,台视每日5时55分至7时30分播出音乐报时节目,并在每日中午及晚间叠映报时;方式是以台视新启用的晶体电子钟直接接收日本报时无线电台的报时讯号,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利用其脉冲讯号,每分钟在萤幕右下方显示正确时间。同日晚间,为了庆祝中华民国开国60周年,台视第一部彩色国语电视小说《开国前后》开播。[12]
1971年后,台视完成台东转播站。至此,台视完成台湾全岛电视广播网络。1971年1月12日19时33分,台视开播台湾第一部彩色闽南语连续剧《风雨夜归人》,内容是发生在台湾一个渔村的感人故事。[12]4月19日16时45分,台视开播第一部国语配音彩色影集《妙叔叔》。[12]5月27日,台视与国产汽车(CAC)的工程师合力设计的台湾第一部自行装配的彩色电视录影转播车,经台湾省公路局台北区监理所检验合格,正式加入电视录影工作;该车采用日野汽车的底盘(型号不明)与Ampex VR-1200B彩色录影机,车后拖一辆15千瓦发电机,全部成本约合新台币760万元。[12]8月5日,台视训练中心公开招生,位于台视西翼大楼,主任为台视顾问姚善辉,下设编剧班、歌唱班、演员班、舞蹈班、高级电视工程班。高级电视工程班训练期为一年,其余四班训练期为三个月。编剧班由朱白水担任班主任,歌唱班由《群星会》音乐指导关华石担任班主任,演员班由台视节目部副经理廖祥雄担任班主任,舞蹈班由舞蹈家何霄麟担任班主任,高级电视工程班由台视制配厂副厂长黎昌诚担任班主任。9月30日,台视训练中心开训。[13]
1972年起,台视历任总经理周天翔、刘侃如、石永贵、王家骅、庄正彦均担任中华民国橄榄球协会理事长,直到台湾企业家蔡辰威当选该会第七届理事长。[14]1972年2月15日(大年初一)至2月17日(大年初三),台视一连三天完全播映彩色节目,总计35小时又30分,是当时最高纪录。[15]7月24日,远东区少棒锦标赛在关岛举行,台视为了达成彩色实况卫星转播的工作,特地出动彩色电视录影转播车,并洽请美军驻台协防司令部特准调派C-141运输机,将全体工程转播技术及采访人员等全部装备,由台北松山机场运至关岛,转播远东区少棒锦标赛全部赛事。8月19日,美国洛杉矶第40频道电视台(KLXA)开始播出台视国语电视节目,是台湾电视节目首次外销。[15]10月,香港丽的映声决定与台视合作,台视自本年11月份起每月派遣台视基本歌星3至5人在丽的映声节目中献唱:11月份派遣歌星为秦蜜、刘明颖、张鸥陵与胡亚丽,12月份派遣歌星为夏台凤、邹森、王波琴、李蓝与丁琪[16]。1972年年底,台视该年度总计亏损新台币600余万元。
1973年4月27日,台视、中视、华视共同投资设立「国际视听传播公司」(International Audio-Visual Commununication Inc.),简称「IAVC」,总部设于美国旧金山,为三台节目美洲总代理。11月19日10时,「台视演艺人员服务中心」举行成立大会,会中修正通过「服务中心组织章程」、「服务细则」及「互助委员会组织章程」,并选举互助委员。[17]
1974年7月26日,台视买进Ampex HS-100B/200变速录影机,可用于慢速重播体育节目的精彩片段;当时Ampex表示,这台是同型机第一台卖到远东地区者。[18]年底,因台视本身房舍不够应用,台视训练中心暂停营运。台视训练中心营运三年多,受训学生5586人,其中近两成被台视留用,但大部分在编制之外[19]。
1976年11月5日,台视率先启用全电子彩色检验图。[18]
1978年6月1日,电视周刊社独立为台视文化公司。
1980年代
1981年5月16日,台视转播第16届金钟奖颁奖典礼,首次使用视讯数位特效机(Digital Video Effect,简称DVE)。[20]
1982年10月10日,台视播出中华民国71年国庆暨台视开播20周年特别节目《双十双十》,制作人陈君天,主持人侯丽芳,连续用了52个小时录影,创下台视节目占用摄影棚时间最长纪录。
1983年2月5日,随着台视公共服务节目《为善长乐》的开播,台视设立「为善专户」,借由采访报导,集合善心人士关注与爱心,经常性的办理社会关怀工作。
1984年1月22日,台视益智猜谜节目《欢乐大战》录制第三集时,制作单位一次发出新台币35万元奖金,创下电视节目给奖的最高金额。2月10日,台视投资设立关系企业「台视美国公司」,但已经于1989年裁撤。3月5日,台视成立「观众服务专线」,由公共关系组负责,电话号码是「(02)781-2625」[21],服务时间为每日9时至22时。[22]12月29日,台视八点档连续剧《人之初》因第1至2集播出时使用的录影带(简称「播出带」)与送至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广电处)审查的录影带(简称「送审带」)不符,被广电处依据《广播电视法》第43条处10万银元罚锾,成为台湾第一个被处罚锾的戏剧节目。
1985年1月22日,台视启用台湾第一部自主设计安装的转播车,是台视工程师设计的转播车,首先运用于赴南投县埔里镇惠荪农场与日月潭录制综艺节目《快乐城》。[23]
1986年6月26日,台视与联大资讯签约,订购Altos 886与Altos 686电脑主机及其周边设备,供电脑字幕系统使用。8月1日,Altos 886与Altos 686安装及测试作业完成。9月1日,台视启用电脑字幕系统,首先运用电脑字幕的节目是卡通《小顽童》。[24]8月2日,于当晚20:00直播在荷兰举行的第29届世界杯棒球赛中华队对古巴队之战及闭幕式,为此将影集《天龙特攻队》和《百战天龙》提前到下午播出。该场比赛收视率远超过同时段中视《黄金拍档》。赛后,主播傅达仁也报导了中华民国棒球协会理事长严孝章当天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去世的消息。8月24日,台视卖出闽南语连续剧《阿匹婆嫁女儿》马来西亚公开播映权,成为台湾第一部在海外播出的闽南语电视剧。
1987年3月1日,台视全面实施电脑字幕。[25]10月11日9时30分至11时30分,台视在台湾银行总行架设六部摄影机,首度实况转播爱国奖券第1166期开奖过程,由傅影担任主持人,中途不插播广告。10月20日,富士产经集团负责人鹿内春雄将其请日本著名铜雕家六崎敏光制作的铜雕《指向》送给台视,祝贺台视开播25周年。[26]
1988年6月22日,台视演艺中心在台视赞助下成立「台视华夏剧团」,以「推展话剧运动,提升戏剧水准,增加演艺人员演出机会」为宗旨,团址设于台视演艺中心内,曹健担任团长,范守义担任总干事,雷鸣、崔福生、张方霞、吴桓、田文仲担任团务委员,台视基本演员皆为该团基本演员。[27]7月22日,为了录制杨丽花歌仔戏团在金门劳军活动,台视委托中华民国海军运输舰载运小转播车至金门作业,是台湾电视史上首次转播车在金门作业。[28]9月1日,台视产业工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出第一届理事与监事。[29]
1989年1月1日上午,台视开播台湾第一个客家语节目《乡亲乡情》,陈裕美主持。[30]3月,台视引进使用FIT型电荷耦合元件(CCD)的东芝CCD摄影机「SC-821」3台,是台视摄影棚内首度启用CCD摄影机。[31][32]5月31日,台视自行设计且在台湾打造的第二部转播车于同月2日出厂装机后于该日完工,长10.08公尺,宽2.45公尺,高3.50公尺,总重量约12.5公吨[33];车内配备池上通信机的HK-323全自动调整式摄影机及HK-323P携带式摄影机、Studer 962混音器、2部微波设备、2部½吋Sony BVW-75录放影机、Ampex Vista-18视讯切换器与Ampex影像特效机,并自备1台20千瓦防音型柴油发电机。
1990年代
1990年1月27日(大年初一)上午,台视播出大胆岛春节劳军特别节目《新年快乐在前哨》,台视节目部制作,架设3500公斤的录影与音响设备,烈屿师乐队伴奏,主持人之一方季惟与大胆岛官兵一起生活并夜宿碉堡,是大胆岛建军40年来之创举[34]。
2月7日,台视成立观众服务热线「(02)578-1515」,为观众解答疑问,给观众抒发意见。4月28日10时,台视正式启用企业识别系统,并同时推出第一代吉祥物「台视宝宝」。5月18日,台视明令,一级主管(副理职衔以上)人员往后不得担任节目主持人。节目部经理盛竹如为台视节目作预告性的介绍,则不在此限。
1991年1月,台视启用东芝制造的电视节目自动播出设备(Automatic Program Control System,简称APC)播出每日节目;本套APC于1990年10月5日运抵台视,1990年10月8日开始安装,1990年11月30日安装完成并开始试验其与手动播出设备之并行运转。[35]5月21日,台视播出长片《虎!虎!虎!》,将公共电视节目排挤到22日凌晨0时10分才播出;同月25日,台视因此遭行政院新闻局重罚《广播电视法》最高罚锾金额60万银元。
1992年1月1日,台视、中视、华视立体多声道电视广播系统正式开播,此系统采用增你智开发的Zenith-dbx电视立体声与双语音系统频谱。
1994年1月10日,台视首度在黄金时段播出杨丽花歌仔戏《洛神》。
1996年10月16日,台视总经理庄正彦以本年9月29日台视电讯中断23分钟为由辞职;次日,李圣文接任台视总经理,是老三台第一位内部升迁的总经理。台视临时董事会决定在有线电视领域开辟第二频道,交由新闻部负责执行筹划第二频道,第二频道定名为「台视卫星冠军频道」(CTTV),已于1997年5月16日停播。
1998年3月25日,台视全球资讯网正式上网运作。7月1日,台视正式启用观众免费服务专线080-011-515。[36]7月13日,财政部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现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期货局)核准台视股票公开发行。
10月6日,配合行政院新闻局推动电视节目分级制度,台视从该日起依各节目内容在萤幕上叠印电视节目分级标志。[37]12月7日,依据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的决议,交通部指配CH-31与CH-32给台视各发射站用于无线数位电视频道。[37]
1999年实施精省后,台湾省政府所属行库所持有的台视股权转移至中央政府部门。1月1日,电视节目分级制度正式施行;行政院新闻局要求各电视台必须在萤幕上叠印电视节目分级标志,每次时间至少10秒。[37]
11月30日,台视节目制作系统通过ISO 9002国际品质验证。12月27日,台视参与投资「传译网科技公司」。
2000年代
2000年政党轮替后,政府持有台视等无线电视台股权的议题开始成为焦点3月10日,台视参与发起设立「台湾固网股份有限公司」。3月27日,台视参与投资「麦可强森多媒体科技公司」。8月19日,赖国洲就任台视董事长,胡元辉就任台视总经理,两人签署台视新闻部发起的《新闻自由公约》。[38]11月15日,台视确立「多频道、多媒体、多通路」资讯集团之策略目标。
2001年1月1日,台视推出第二代台视宝宝共四只,合称「Lucky Four」,取代第一代台视宝宝。Lucky Four各自的名字是:「LuLu」(噜噜)、「U-U-」(优优)、「ChaCha」(恰恰)、「KiKi」(奇奇)。[39]
2002年台视董事会通过胡元辉请辞总经理(转任中央通讯社社长),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主任委员郑优接任总经理。4月26日,台视与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依据双方签订的《政府出版品整合型国家书坊委托经营案》合约,合作在台视大楼地下一楼成立首家实体及网路复合之书店「国家书坊台视总店」。[40]该合约已经在2008年3月20日到期,国家书坊台视总店亦停止营运,搬迁至「国家书店松江门市」(台北市中山区松江路209号1楼)。
2003年6月,台视开始研究多媒体家庭服务平台(Multimedia Home Platform;MHP);同年,台视与中华电信签订合作协议,设计以GPRS作为MHP互动资料回传的途径。2005年6月,台视以数位第一单频网的部分频宽测试MHP,其MHP品牌为「TTVin」,提供新闻、气象等六大类资讯的互动查询服务。[41]8月28日,台视成立哈客传播事业有限公司,推展客家电视台广告招揽事务。
2004年4月28日,台视42周年台庆,「台湾电视博览馆」开馆。[42]5月15日,台视的自动播控系统由类比自动播控系统转换成数位多频道自动播控系统。6月1日,台视宣告启动旗下三个无线数位电视频道,成立「台视财经台专案中心」与「台视家庭台专案中心」,7月1日,台视于九大发射主站正式以CH-32单频网播出三个SDTV节目。7月27日,台视推出台湾第一个行动影音节目品牌「Moekai」(日语「再来一次」之意),主要提供适合以行动影音产品收视的3至5分钟简短影音片段。[43][44]2004年9月1日,台视财经台开播,与台视家庭台并频。
2005年8月16日,台视完成并启用台湾第一座全数位环境的影音后制中心(Post Production Center,简称PPC)。10月25日全新频道「台视国际台」开播,服务对象为海外华人,播放台湾即时新闻、综艺、戏剧等节目。[45]12月25日,台视因应《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董事长赖国洲、董事兼总经理郑优、全体代表公股的董事及监察人集体请辞。[45]
2006年1月18日,《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正式公告实施,台视依此开始进行民营化工作。台视的数位影像头端压缩设备从Harmonic MV-50更换为Harmonic MV-100,压缩率提升约20%,剩余频宽的小部分作为行动数位广播频道「台视数位行动广播网」(TTV Mobile Radio)试播之用。[46]4月28日,台视宣布2006年为「台视民营化元年」。台视数位行动广播网开播。
2007年,政府以及日立等日本企业持有的台视股权陆续释出;同年9月6日,台视在兴柜市场上市,正式完成民营化。[47]日立持有的台视股权卖给非凡电视台。12月2日,台视与非凡电视台首次合作,《台视晚间新闻》假日主播刘丽惠与非凡新闻台《非凡9点钱线新闻》主播胡睿涵共同专访民进党2008年总统大选参选人谢长廷。12月31日凌晨,台视健康娱乐台(台视综合台前身)开播,补上台视国际台台湾版停播后的位置,取代台视家庭台的地位。
2008年6月30日,台视台呼正式改为「台湾第一台,台湾电视台」。[48]7月3日,台视董事会决议小幅变动台视企业识别标志的视觉标志及标准字体,以表现「追求公司业绩与同仁工作绩效之不断地突破与向上提升」的新形象。[48]7月19日上午起,台视播出新版企业识别标志,将原本直角在左上角的直角三角形变更为尖端向上的红色三角形。10月30日,台视新电话总机与客服专线问候内容之改版录制及相关讯息宣传之作业启动。[48]11月18日,台视启用新电话总机号码(+886 2 2775-8888)与新客服专线(0800-058-886),停止使用旧总机号码(+886 2 2578-1515)与旧客服专线(0800-011-515)。[48][49]
2009年7月22日,台视「为善专户」停户,不再接受各界捐款。[50] 同时台视与非凡首次取得第44届金钟奖制播权。
2010年代
自2010年起,台视多次取得金曲奖与金马奖的制播权。并在台北小巨蛋制播除夕特别节目《超级巨星红白艺能大赏》2010年10月1日,「台视健康娱乐台」改名为台视综合台
2012年4月27日台视公司举行台视开台50周年台庆茶会,并首度正式取得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台湾地区独家海外转播权。7月起台湾类比讯号关闭,全数位讯号播出,台湾电视正式进入数位无线电视新纪元。7月21日,为和其他无线电视台以高画质共同转播2012伦敦奥运,台视HD台开播,正式进入高画质电视时代。
2013年1月29日,台视成立松大娱乐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同时「TTV iSHOPPING」网路购物平台网站正式成立上线。
2014年台视首次取得在台北小巨蛋举办的KKBOX数位音乐风云榜制播权,12月29日,台视主频升级HD频道。原台视HD台停播;台视新闻台试播3天。
2015年1月1日,台视新闻台开播
2016年11月28日停播海外版台视国际台
2017年台视连续第6年,正式取得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台湾地区独家海外转播权,与中国大陆央视电影频道与香港明珠台为共同海外转播单位之一。
2018年1月20日,台视在高雄巨蛋现场制播第十三届KKBOX数位音乐风云榜。同年与非凡首次取得第20届台北电影奖制播权,由陈竹升与蔡灿得担任颁奖典礼主持人。
2019年,台视开播成立57周年台庆,台视取得第61届葛莱美奖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台湾地区独家海外转播权。
2020年代
2020年10月12日,台视财经台与台视综合台于无线电视升级为高画质播出。[51]
2022年4月28日至5月2日,庆祝台视60周年台庆,台视租用松山文创园区一号仓库举办「台视六十周年特展」,免费入场,但开幕记者会与座谈会因2019冠状病毒病台湾疫情本土疫情升温而全部取消。
重大事件
注:有关台视新闻的重大事件,请参阅「台视新闻」条目。
- 1973年10月31日,台视发生「西凉兵事件」:台视副控室负责上字幕的技术指导(TD)在设定显示祝贺当时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87岁大寿的字幕之后,误把下一个节目《杨丽花歌仔戏》第一句台词的字幕「大哥,不好了,西凉兵来了」设定显示出去;大批宪兵与员警进入台视副控室,将该位TD带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52]
- 1974年11月24日,台视播出中国国民党建党80周年特别节目,其中竟然使用了歌颂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歌曲《东方红》。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调查发现,是台视一名音效师从一张进口的背景音乐唱片中发现的;由于它是禁歌,台视从上到下都没听过,因此最终「蒙混过关」。事后,为了防止类似事件,有关部门组织了培训班,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系列被禁的中国大陆歌曲,供各机关、媒体辨识。[53]
- 1984年3月10日20时08分,台视西翼大楼第四摄影棚在拍摄连续剧《铁血杨家将》的爆破特效时,爆破场面处理失当引起火灾,浓烟弥漫至正在录播现场直播综艺节目《大家乐》的第五摄影棚;同日21时05分,火势被扑灭。[22]
- 1990年8月27日,由于当时台视以兴建「台视影城」[54][55]为由,三年内在桃园县龟山乡(今桃园市龟山区)连续购买两块无法使用的废地,耗资新台币十二亿余元,传言有人经手此事而赚取暴利;台湾省议会以「台湾省政府为台视最大股东」为由,决定追究此事。1990年9月1日,台视成立「台视影城工程处」,以任务编组方式指派业务相关人士兼任台视影城规划作业,台视影城预定用途为录制节目、拍摄外景、开放民众参观。[56]1991年7月15日,桃园县政府表示欢迎台视影城开发计划,双方考虑合作开展台视影城开发计划以活络当地观光。[57]1993年7月13日上午,台视在主管晨报会议后继续召开专案会议,台视影城工程处主任谢其淼向台视董事长陈重光等人简报台视影城开发计划后,经讨论后决定暂停台视影城开发计划。[58]
- 1993年12月18日,台视综艺节目《彩虹假期》在剑湖山世界录影,主持人高凌风、贺一航双双辞职而皆未到场,只有来宾柯受良独自在舞台上唱歌,形成罕见的无主持人录影的场景;高凌风说,请辞原因主要是不满制作单位欠缺沟通诚意且经常临时通知更改录影表,也觉得自己不适合目前该节目以歌手电视专辑为主的节目型态;贺一航说,制作单位不懂得发挥主持人特长,主持人地位与旁白毫无差异,而制作单位甚至要求主持人不时赞美来宾「热心公益」却说不出热心哪些公益,让主持人地位像一个捧场的「大闹钟」一样。[59]
- 1994年7月22日中午,台视旅游节目《八千里路云和月》制作人兼主持人凌峰听说台视将停掉该节目,去和台视节目部经理顾安生理论,并在一怒之下当场掀桌子,玻璃碎了一地;随后,台视委由律师提出声明,要求凌峰登报公开道歉,否则将针对其「毁损公物」及「恐吓」等两项行为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凌峰表示,他是在推动「电视新文化运动」,反对电视台永远以收视率来衡量一切。同年7月28日,为台视演了30几年戏的梅芳、林义雄、郝曼丽等台视基本演员抗议台视决定自该年9月起和他们解约。同年8月16日,台视及其基本演员达成共识,台视答应将基本演员「退休薪资基数」提高为新台币三万元,过半数演员已签字同意解约。
- 1994年8月27日,杨丽花正式宣布结束与台视的合作关系。她表示,与台视合作30年来,从无二心;但台视发函说往后要收回著作权,「我是个创作者,一向最重视版权」,与台视就著作权问题沟通无效,所以决定脱离台视。
- 1997年1月23日深夜,艺人秦伟在台视星期日晚间综艺节目《飞越星期天》录影时烧伤,休养一年[62]。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副处长陈碧钟等前往医院探视秦伟,并要求台视查明责任。1月25日,台视董事长简明景下令惩处台内所有失职人员,《飞越星期天》导播曲威也自请处分。1月30日,台视节目部经理黄以功允诺将采行中华民国演艺工会的建议,为工作人员投保意外保险。
- 2007年3月20日,中华民国财政部撤除台视董事长赖国洲的土地银行公股代表一职,并建议行政院新闻局调整赖国洲的职务;理由是赖国洲持有台视股权,却有意参与台视释股案,没做到利益回避。赖国洲向财政部公股小组解释,他成立的投资公司虽然向台视日资股东买下4.8%台视股权,但并未参与台视公股标售领标,也未与其他投标者合作。
- 2007年3月25日,富士电视台秘书处调查役长谷川澄男公开指称,新闻局长郑文灿在该年1月17日与台视日资股东餐叙时,期望富士电视台把其台视股权转让给《自由时报》;他也指称,当时在场者还有经济部部长陈瑞隆、《自由时报》发行人吴阿明、《自由时报》社长林鸿邦、《自由时报》副总编辑邹景雯;他讽刺,这场餐宴若发生在美国或日本,早已构成政界丑闻。3月26日,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决议暂缓台视公股释股案,并通过成立「官股释出调阅小组」以进行调查;同日,台湾团结联盟(台联)立法院党团公开批评郑文灿「牵猴仔」(闽南语「当掮客」之意),并质疑民进党执政的陈水扁政府「又想回到以前白色恐怖时代,不听你的就不行」,并要求郑文灿与陈瑞隆「若不公开道歉,就下台负责」;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也公开批评陈水扁政府「公然介入、帮助特定媒体抢攻新闻版图」与违反「党政军退出媒体」的承诺,并要求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调查「《自由时报》是否已成为民进党的党报」。4月1日,媒体改造学社(媒改社)发表声明稿批评,陈水扁政府毫不避讳介入台视释股案,新闻局扶植友好力量进驻台视,媒体集团竞相角逐台视,违反「党政军退出媒体」、「广电媒体民主化」的原则[63]。
- 2007年10月,非凡电视台接手台视公股,以新资方身份结算台视员工年资,并资遣离退台视员工145人;被资遣离退者中,新闻部员工占三成。[64]
- 2010年12月8日晚间,台视中央大楼8楼发生火灾,火势在10分钟被扑灭。[65]
股权变动
台视展开释股之前,台视股东之中,富士电视台、NEC、东芝、日立等四家日本企业所占股权比例各为4.9%,在台视开播期间协助台视硬体器材与节目制作之设置作业,是重要的创始股东之一。精省前,台湾省政府借由台湾银行等省属公营行库间接持有台视多数之股份,精省后则转由中央政府部门间接持股。而在「党政军退出媒体」政策公布之前,台视股东之中,官股占47.41%(133,025,006股)、国民党20%、日资19.6%、士林电机及台视员工持股等一般民股约20%。
配合「党政军退出媒体」政策,国民党透过华夏投资公司持有之20%股权于2005年脱手转卖。2006年3月11日,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主持「行政院处理无线电视事业公股股权转让审议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公股释出原则是「全民释股」、「公开标售」。根据该小组规划的方案,台视公股将分两阶段全数释出:第一阶段采公开招标,约25.77%;第二阶段由全民申购,大概约21.62%。相关议案必须经过立法院准驳。(实际释股过程分为四阶段,详见下文。)2006年9月18日,财政部官员透露,《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公股股权释出计划》(台视释股案)已由行政院核定,将由合作金库银行再找第二家估价机关(第一家估价机关是普华财顾),当时预计最快2006年11月初标售。
2006年11月30日,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决议:根据《广播电视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要求台视限期调整日资问题;台视于收到公文之后的半年内,日籍股东必须全部退出。2007年2月14日,行政院新闻局发布台视公股公开标售公告,自该日起至2007年3月14日17时止,开放投标人领标,每股底价为新台币13.5元;参加投标者,须出具新台币十亿元财力证明。《苹果日报》2007年2月15日报导[66],这波释股分别以合作金库银行、台湾银行、台湾土地银行、三商银等台视大股东手中的股权为主,且限制外资、党、政、军不得直接或间接参加投标。当时《自由时报》跨媒体筹备处经理蓝祖蔚接受《苹果日报》访问时,说:「报社正进行评估,希望够资格成为参与者。」《自由时报》最后未领标,但《自由时报》与另一个领标者鸿邦建设同属联邦企业集团。
2007年4月4日,台联籍立法委员罗志明向《苹果日报》证实,拥有10.54%台视股份的吴东升已在两周前把自己的持股卖给鸿邦建设。2007年4月9日,行政院公股释股审议小组第三度开会审查;参与审查者包括旺旺集团、年代网际、大丰有线电视、鸿邦建设、非凡国际科技(非凡电视),全都通过审查,取得4月11日10时到11时参与「价格标」(出钱最多者得标)投标的资格。
2007年4月10日,大丰有线电视因遭指控其三张股票有外资介入(中国大陆一张,新加坡两张),宣布退出台视竞标。2007年4月11日11时,台视公股「价格标」正式开标,四个投标者的每股新台币标价如下:非凡国际科技24.1元,年代网际23.02元,鸿邦建设22.68元,旺旺集团22.31元。非凡国际科技以新台币17亿4262万元标得台视72,308,263股,占台视已发行股份总数25.77%。2007年5月,开始第二阶段释股流程:台湾银行、土地银行所持有的21.62%台视股份,办理全民释股及台视员工优惠认购。之后,陆续办理第三及第四阶段释股:第三阶段释股是进行公开标售,得标者强制认购第二阶段未释出的台视股份;第四阶段释股是NCC审查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台视股权转让过程符合法令规定之后,办理台视兴柜买卖登录。
2007年5月22日至6月1日,台视全民释股第一次公开申购;同年6月8日至6月12日,台视全民释股第二次公开申购。[67]
2007年9月6日,台视完成兴柜买卖登录,公股全面退出台视。台视完成兴柜挂牌及股票交割等程序之后,完成释股。台视全民释股买受人仍然可以选择在兴柜股票市场出售台视股票,或依《参与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公股办理全民释股买受人卖回权行使办法》申请将参加台视全民释股所认购的全部台视股份以原认购价卖回非凡国际科技。
播出讯号频率表
数位电视讯号
| 发射台或转播站 | 呼号 | 频段 | 频道 | 频率 |
|---|---|---|---|---|
| 台北北投 北部发射台竹子山转播站 | BET61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桃园龙潭北部发射台店子湖转播站(附挂于华视店子湖转播站中) | BET70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新竹关西 北部发射台拱子沟微波中继站 | - | - | ||
| 苗栗三湾 北部发射台枫树下微波中继站 | - | - | ||
| 苗栗三义 中部发射台火炎山转播站 | BET68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南投凤鸣 中部发射台南投转播站(附挂于民视南投转播站中) | BET62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台南关子岭 南部发射台枕头山转播站 | BET69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高雄旗山 南部发射台中寮转播站(附挂于中视中寮发射台中) | BET63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宜兰七星岭 东部发射台苏澳转播站(附挂于中视宜兰发射台中) | BET64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花莲鲤鱼山 东部发射台花莲转播站 | BET65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台东西川山 东部发射台台东转播站(附挂于中视台东发射台中) | BET66 | UHF | 第32频道 | 578-584MHz |
- 粗体为台视派员管理之转播站,非粗体为附挂于其余无线电视台转播站中。
(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接收时之数据为准。)
来源:台视开播画面(2009年7月6日)、台湾无线电视频率表
企业识别系统
第一代的台视商标,背景样式为黑白两色横条交错横排,外框为四角皆磨圆的长方形,正中央为黑底白边的「TTV」三个大写英文字母加一道白底黑边的「右上──左下」方向的闪电。[68]四角皆磨圆的长方形象征映像管萤幕,黑白两色横条交错横排象征黑白电视节目,闪电象征台视节目讯号。设计者为台视节目部美术组职员翁健美[69]。
自1969年起[68]至1990年4月28日10时,台视使用第二代商标。第二代的台视商标沿袭第一代的架构,背景样式改为直立的蓝绿红三色长方形由左至右排列,外框改为球面且四角不磨圆的电视萤幕形状,「TTV」三个大写英文字母与闪电改为白底黑边。蓝绿红三色长方形象征彩色电视的RGB原理。
1989年8月10日,台视总经理王家骅宣布,决定参考其他企业实施企业识别系统(CIS)成功的案例,推动CIS。台视首先组成「CIS推动委员会」,王家骅担任主任委员,台视各部门代表11人担任委员,委员徐圆圆兼任召集人。1989年8月29日,CIS推动委员会从6家候选公司中选定国华广告的CIS专家作为合作对象,然后在台视内外展开问卷调查与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国内外同业的企业识别标志后,决定重新设计一个「国际性、多元性、时代性」的台视商标。在多次研究与讨论后,CIS推动委员会订定台视新商标的设计原则及精神涵义:「关心与服务」、「沟通与传播」、「教育与娱乐」。CIS推动委员会举办一系列的CIS教育课程,发行CIS专刊,设置CIS信箱,举办CIS甄选活动。此后,根据台视员工抽样问卷调查、外界人士意见与台视各部门主管的经营观念,CIS推动委员会选出「T字造型」、「TTV造型」、「纯造型」、「TTV融入纯造型」与「TTV与纯造型搭配」等五大方向,从数百张设计图中筛选简化为「T字造型」与「纯造型」两大方向,选出25张设计图。CIS推动委员会请专家依「T字造型」与「纯造型」两大方向制定ABCD四案的应用实品类比设计图,给委员们作最后的采选。委员们举办6次票选与讨论会议,最后送交台视一级单位以上主管参与的「主管晨报」作最后核定。1989年10月24日,台视主管晨报决定采用「纯造型」的B案作为台视新商标,宣告台视第三代商标诞生。CIS推动委员会也从员工投稿中选出台视对外精神标语「台视与您共创未来」与台视对内精神标语「乐观、进取、突破、团结、和谐、创新」。[70]
1989年12月11日,台视在第五摄影棚(台视五棚)举行两场CIS发表会,上午场以台视员工为对象,下午场以新闻界为对象,CIS小组的设计指导廖哲夫介绍台视第三代商标——以蓝红白三色为主色的台视碟形卫星天线形状商标、台视英文简称第一代标准字体与台视中英双语全衔标准字体。[71][72]台视CIS标准色系为蓝色与红色,辅助色系为黑色与绿色。[73]
1990年4月28日(台视28周年台庆)06:20,台视首播新版开播影片,让台视大楼及其内部硬体设备(主控室、摄影棚等的硬体设备)入镜,搭配梁铭越编写的纯音乐〈台视之声〉作为新版开播影片背景音乐[74];同日08:20,台视升旗典礼升起印有台视第三代商标的台视旗与台视文化公司旗,背景音乐同样是〈台视之声〉[75];同日10:00,台视中央大楼一楼与顶楼大会议厅同步举行「台湾电视公司成立28周年庆祝茶会暨CIS导入典礼」,台视董事长许金德、总统府资政谢东闵与行政院院长李焕分别主持台视第三代商标与台视第一代吉祥物「台视宝宝」的启用仪式。[76]
1990年9月14日,台视成立「CIS执行委员会」,取代CIS推动委员会。台视12个部室与台视文化公司各推派干部级员工1人担任「CIS执行委员会」委员,王家骅担任主任委员,陈清华担任秘书,当时台视副总经理刘文龙担任召集人;召集人负责每两个月召集全体委员集会一次,检讨CIS执行成果、解决CIS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规划年度活动。[77]
1991年4月,王家骅接受《远见杂志》专访时说,他推动台视导入CIS,意在塑造台视清新的新形象[78]。
依据台视官方说法,台视第三代商标的涵义如下:整个标志以红色直角三角形为中心,代表突破的精神及多角化的经营发展;同时,蕴涵着「台视、资讯、大众」、「节目、娱乐、服务」、「业务、制作、管理」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目标。外环的蓝色45度角椭圆形则表示「企业形象的提升」、「资讯传达的灵活」、「全球同步快速运作」、「不断提供大众最新资讯」的意义。此外,在色彩及线条的组合上,中心的直角三角形以红色阐述出传播的能量、活力与热情,为发展的原动力,进而搭配蓝色的外环椭圆形由细而粗、持续运转上升的视觉感官,更表达了企业体的经营由小而大、由点而面的开创性及前瞻性的完整意念。[79]
依据台视官方说法,第一代台视宝宝的涵义与应用方式如下:「它是台视的代表性人物造型。头上的天线,象征着台视不断接收外来的资讯,并不断阐释出台视形象。应用于宣传活动、辅助装饰上,可更具亲和性。」[73]
2004年3月15日,台视节目部美术组设计完成第二代台视宝宝,共有四只,合称「Lucky Four」。「Lucky Four」各自的名字是:「LuLu」(噜噜)、「U-U-」(优优)、「ChaCha」(恰恰)、「KiKi」(奇奇)。[80]第一代台视宝宝同时走入历史。
2008年7月3日,台视董事会决议小幅变动台视企业识别标志的视觉标志及标准字体,以表现「追求公司业绩与同仁工作绩效之不断地突破与向上提升」的新形象。[48]2008年7月19日凌晨,台视第三代商标中心之红色直角三角形改为尖端向上之红色等腰三角形而成为台视第四代商标,台视主频、台视财经台与台视健康娱乐台使用之台视商标同步更换为台视第四代商标。台视第四代商标同样搭配台视中英双语全衔标准字体与台视英文简称第一代标准字体,商标涵义沿袭台视第三代商标。

台视历代商标变迁图

台视第一代中文标准字体,使用期间:1962年4月28日至1990年4月28日

台视第二代中文标准字体,使用期间:1990年4月28日至今

台视第四代商标依然搭配台视英文简称第一代标准字体,使用期间:2008年7月19日至今
台视历届对外精神标语:
- 1990年4月28日起:「台视与您共创未来。」
- 2001年:「2001,台视起飞。」
- 2004年1月1日起:「台湾第一台,一路陪您走来。」
- 2005年12月:「台湾第一台,陪您走向未来。」
「台视与您共创未来」固定用于1990年代台视开播影片结尾(出现于台视商标正下方),台视文化公司的口号「共创美好未来」(当时该公司出版的各书版权页上都可见到这句口号)就是它的变形。「台湾第一台,一路陪您走来」偶尔以歌唱的方式(陈亚兰或陈升独唱)出现于台视主频道各节目播映时段内的各节广告中,而台视台呼「TTV」(于节目播映前播出)由张圣华、林文演唱[81]。
节目
除了每日新闻报导、平日的八点档时段,以及周末的晚间时段之外,台视对于各节目时段的区分并不严谨,常有节目更动时段播出的情形发生,各节目档次亦多无固定的名称。由于1990年代后,台湾各电视台的分众性逐渐明显,台视在2000年代后所制作、播出的节目类型逐渐减少,现主要有新闻、戏剧、综艺等三大类型,且参杂许多重播、外购之电视节目。2000年代后,台视亦开台湾电视界风气之先,与有线电视台结盟,合作制播戏剧、综艺等各类型节目。
频道简介
电视频道
台湾电视台:主频道兼综合台,又称「台视主频」、「台视频道」。2014年12月29日早上7时,有线数位频道与无线数位频道全部升级为(HD)高画质讯号播出。
台视新闻台:2012年7月21日开播。前身名称为台视HD台,是经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核准的无线电视台于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增设的HD频道,24小时转播奥运赛事。之后与台视主频联播。2014年12月29日上午7时改为现名,并开始试播,同时无线数位电视播出的版本改为SD讯号,12月31日晚间23:58正式开播[82]。2015年12月16日开始,在Youtube推出网路直播服务。2016年12月21日无线电视及有线电视升级HD播出。
台视财经台:2004年9月1日开播,与台视家庭台并频播出。《台视全球资讯网》所提供的台视各频道节目表上,台视财经台与台视家庭台共用同一张节目表。2008年1月1日,台视家庭台停播,全部改为财经系列的节目。少数的部分节目,节目画面取决于非凡新闻台或非凡商业台来播出。2020年10月12日无线电视讯号升级为高画质播出。
台视综合台:2007年12月31日开播,前身名称为台视健康娱乐台;因LOGO设计的关系,简称为健康娱乐台,于2010年10月1日改为现名。2020年10月12日无线电视讯号升级为高画质播出。
以上4个频道,于2015年起被官方称为「台视家族频道」。[83]
影音串流平台
TOUCH TTV:于2017年5月23日正式上线,提供台视高画质节目频道随选直播、随选影音,包含了新闻、戏剧、综艺及专题类影音,直播内容有台视主频及新闻台。
周边副业
电视机制造
1962年4月28日,台视正式成立;同时在中央大楼一楼设立了电视机生产线,名为「台湾电视公司制配厂」,生产「台视牌」黑白电视机,是台湾第一家电视机制造厂。制配厂是由台视聘请前空军通信电子学校教官毕家湘担任厂长(他后来担任台视总工程师),面积253坪,1962年9月开工,底下分为「生产管制组」、「装配组」与「修护组」,技术人员仅有20人。除了外壳之外,首批电视机组件是由日立、NEC、东芝各自供应5000台14吋黑白电视机(当时尚未出现彩色电视机),并引进台湾第一部标准电视讯号产生器。至1962年底,制配厂总计生产了4400台黑白电视机。1963年,制配厂总计生产将近8000台14吋黑白电视机,各个民营家电业者相继筹划设厂生产电视机;制配厂力求尽可能生产采用国人自制组件的电视机,以降低成本。1964年初,制配厂向日立、NEC、东芝订购12500台16吋黑白电视机之组件。1964年底,制配厂底下增设「检验组」,负责组件、半成品、完成品的检验。1965年4月,制配厂招考首批装配员及技术工,共计80人。[84]1965年台视完成台湾西部微波系统之后,制配厂陆续进口东芝19吋、东芝20吋、美国无线电公司(RCA)23吋黑白电视机之部分国外组件,搭配国人自制的电视机组件,继续生产电视机。1971年4月,由于当时台湾电视机市场趋近饱和,台视结束装配电视机之业务,制配厂的工程人员全部转入工程部;制配厂总共生产58450台各类黑白电视机,包括14吋15000台、16吋12500台、19吋18000台、20吋8000台、23吋5000台。[85]1971年12月,台视第四届第六次董事会决议通过裁撤制配厂,制配厂的「修护组」改隶于「总工程师室」,业务部的「推销组」也同时被裁撤。[86]制配厂被裁撤的原因有三个:
- 台湾家电业者生产电视机的经验、品质与数量已经逐渐提升。到了1970年,台湾的电视机总生产量达到全年125万台,加以电视机普及率提高,造成电视机供过于求。
- 台视的广告收入远比开播时成长了许多,已经不需依靠来自制配厂的业外收入来支撑营运,也就是可以专心固守本业。
- 当时台视正在扩建,需要更多的工程专业人才推展工程技术。[85]

台视与东芝合作生产的14吋电视机「14T-511」。

14T-511的萤幕,正下方为台视第一代商标。

台视与日立合作生产的14吋电视机「14T-613」,当时现金售价新台币4660元。

14T-613的萤幕左上方有一个黑色长方形,台视第一代商标在其内。
文化事业
台视丛书的出版,是由台视第一家子公司台视文化公司负责。2000年代上半期至2008年3月20日,台视大楼地下楼曾设有书店「国家书坊台视总店」,展售中华民国政府出版品及台视文化公司出版的各种类型书刊。「台视丛书」并非官方所使用的固定名称,它的前身是「电视周刊丛书」(这个才是官方曾经使用的固定名称)。2008年3月20日,国家书坊台视总店停止营运。2009年2月2日,台视捐赠国家书坊台视总店近百张书柜、桌椅,给芦洲李宅古迹维护文教基金会、励馨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妇女新知基金会、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台北市立永吉国民中学等协调分配。[87]
台视文化公司及其前身电视周刊社发行的《电视周刊》,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艺人动态及电视节目相关刊物,共发行了1943期,于2000年停刊。1980年代至1990年代,台视文化公司旗下刊物有《电视周刊》、《家庭月刊》、《常春月刊》与《智慧儿童月刊》,其中《常春月刊》持续发刊至今。2000年代,台视文化公司增加发行《女性常春》月刊;而《常春月刊》曾更名为《常春乐活月刊》,后改回原名。
此外,台视中央大楼地下一楼曾设有台湾电视博览馆,2004年4月28日开馆,2008年1月闭馆。
乐团
姊妹台
-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
-
日本:富士电视台、日本放送协会(NHK) -
南韩:文化广播(MBC) -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第三电视台(Sistem Televisyem Malaysia Berhad;TV3) -
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VGTRK) -
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 -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Telemundo、联合电视(Univisión)、UniMás
-
加拿大:CTV电视网(CTV Television Network) -
墨西哥:Televisa集团(Grupo Televisa) -
巴西:环球电视网(Rede Globo) -
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电视(Venevisión) -
哥伦比亚:RCN电视(RCN Televisión) -
萨尔瓦多:萨尔瓦多电视公司(Telecorporación Salvadoreña, TCS)
参考资料
注释
- ^ 「中日合作策进委员会」为中华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的经济合作机构,1971年中日断交后改组为「东亚经济会议」迄今。
- ^ 党营文化事业专辑编纂委员会 编纂,《党营文化事业专辑之五:中国广播公司》,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工作会1972年10月初版,第295页。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18页与第342页。
- ^ 4.0 4.1 4.2 4.3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342页。
- ^ 郑懿瀛 文、潘月康 摄,〈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视)〉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1-04.,中央通讯社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18页。
- ^ 7.0 7.1 7.2 7.3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47页。
- ^ 台视新闻,〈台视开播典礼〉,1962年10月10日。
- ^ 宪兵司令部宪光艺工队之前身。
- ^ 10.0 10.1 10.2 10.3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49页。
- ^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49至250页。
- ^ 12.0 12.1 12.2 12.3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50页。
- ^ 何贻谋,《台湾电视风云录》,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5日出版,ISBN 9570517352,第172至173页。
- ^ 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中华民国橄榄球协会简介〉。
- ^ 15.0 15.1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51页。
- ^ 何贻谋,《台湾电视风云录》,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5日出版,ISBN 9570517352,第174页。
- ^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51至252页。
- ^ 18.0 18.1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52页。
- ^ 何贻谋,《台湾电视风云录》,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5日出版,ISBN 9570517352,第173至174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三辑:民国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176页。
- ^ 〈「观众服务专线」台视明起成立〉,《民生报》1984年3月4日第11版
- ^ 22.0 22.1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四辑:民国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186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四辑:民国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187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五辑:民国七十五年至七十六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88年6月30日出版,第149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五辑:民国七十五年至七十六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88年6月30日出版,第174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五辑:民国七十五年至七十六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88年6月30日出版,第176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六辑:民国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08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六辑:民国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08至209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六辑:民国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09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六辑:民国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0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六辑:民国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157页。
- ^ (日语)高性能CCD摄影机SC-821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六辑:民国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1页。
-
^ 台新. 从新年快乐在前哨 看台视蜕变中的新精神. 《电视周刊》第1427期 (台视文化公司). 1990-02-11: 27-29 (中文(台湾)).
「新年快乐在前哨」节目是台湾电视公司制播的春节特别节目,已于大年初一(廿七日)上午播出。……到「前线的前线」大胆岛,把岛上弟兄们联欢活动的盛况全程录制下来播出……把三千五百公斤的录影与音响设备架设在大胆岛,以收录精美的画面和传神的声音,录制作业空前浩大,是大胆岛建军四十年来第一次。……担任伴奏的乐团由烈屿师乐队组成(由师长亲自训练,技巧已达到职业化的水准)……主持人之一方季惟和岛上官兵晨跑、运补抢滩、小型康乐等一起生活并夜宿碉堡,让女性在大胆岛过夜,是前所未有例子。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news}}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或|newspaper=) (帮助);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七辑:民国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148页。
- ^ 〈铃铃,三台080向前行〉,《联合晚报》1998年7月7日第10版
- ^ 37.0 37.1 37.2 中华民国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无线电视年鉴第十一辑:民国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67页。
- ^ 苏圣斌 摄,〈赖国洲及胡元辉正式入主台视〉,中央通讯社,2000年8月19日。
- ^ 台视彩色检验图与开播影片(2008年版,仅在每周一播放)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无线电视年鉴第十三辑:民国九十一年至九十二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2004年7月30日出版,第146页。
- ^ 台视全球资讯网,《95年无线电视事业执照换照补充说明》,〈说明十六:93、94年数位频道之节目类型及经营规划〉,第56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无线电视年鉴第十四辑:民国九十三年至九十四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2006年6月30日出版,第152页。
- ^ 台视宣传服务小组,〈台视推出 台湾第1行动影音内容品牌 Moekai〉,《台视全球资讯网》,2005年7月27日
- ^ 台视全球资讯网,《95年无线电视事业执照换照补充说明》,〈说明十六:93、94年数位频道之节目类型及经营规划〉,第55页
- ^ 45.0 45.1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无线电视年鉴第十四辑:民国九十三年至九十四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2006年6月30日出版,第154页。
- ^ 台视全球资讯网,《95年无线电视事业执照换照补充说明》,〈说明十六:93、94年数位频道之节目类型及经营规划〉,第58至59页
- ^ OTC上(兴)柜股票:8329(上柜、兴柜,若已上市或直接上柜、上市者,兴柜资料无法查询)
- ^ 48.0 48.1 48.2 48.3 48.4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无线电视年鉴第十六辑:民国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52页。
- ^ 台视
- ^ 台视公共事务室,〈台视「为善专户」停户公告〉,《台视全球资讯网》,2009年7月21日
- ^ 频道升级HD公告
- ^ 傅达仁. 达仁传奇:不为人知的新闻与秘闻. 时报文化. 2016-12-20: 230–231 [2020-03-06]. ISBN 978-9571368474.
- ^ 趣史:蒋介石在世国民党党庆竟播东方红. 北京晚报. [2014-11-21].
- ^ 「台视影城整体开发案」简介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6-24.
- ^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台视影城开发案环境说明书」审查结果〉〔(80)环署综字第54033号〕,1991年12月23日。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七辑:民国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164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七辑:民国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209页。
- ^ 台北讯,〈台视影城 开发计划喊停〉,《中央日报》1993年7月14日第24版。
- ^ 徐纪琤 台北报导,〈彩虹假期 无「主」录影〉,《中国时报》1993年12月19日第21版。
- ^ 〈放宽党政军三退媒体之政策是修法的首要选项吗?〉,《传播学生斗阵电子报》第399期,2009年11月26日。
- ^ 〈自力救济游行〉,《台湾新生报》,1995年5月19日。
- ^ 秦伟不堪回首 拒重演火中挣脱术
- ^ 媒体改造学社,〈媒体改造学社针对台视释股过程之声明〉,2007年4月1日。
- ^ 〈非凡接手台视 裁员150人〉,《媒体劳动权资料库》,2010年6月24日。
- ^ YouTube上的台视大楼火警 录影工作员急撤,民视新闻2010年12月8日。
- ^ 徐珮君 台北报导,〈台视释股 《自由》VS.赖国洲〉,《苹果日报》,2007年2月15日。
- ^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公股释出办理全民释股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10-13.
- ^ 68.0 68.1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88页。
- ^ 中华民国71年国庆暨台视开播20周年特别节目《双十双十》,1982年10月10日播出。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88至290页。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90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六辑:民国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2页。
- ^ 73.0 73.1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86页。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91页与第359页。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91页。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88、291与359页。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92页。
-
^ 杨孟瑜. 主管没有发脾气的权力-台视总经理王家骅谈管理. 《远见杂志》1991年5月号. 1991-04-15 [2021-08-29].
我先推出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塑造台视清新的新形象,不要让人觉得迈入三十年的台视老旧僵化;而且力行省时、省事、省钱的效率管理。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289页。
- ^ 〈里程碑〉,《台视全球资讯网》。
- ^ 台视广告常听到TTV是谁唱的?. Yahoo奇摩知识+. 2006-03-30.
- ^ 台视新闻台-无线数位. 台视.
- ^ 台视新闻台-FAQ. 台视.
- ^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00页。
- ^ 85.0 85.1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第201页。
- ^ 《台视三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辑,《台视三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湾电视公司1992年4月28日出版,台视文化公司承制,第19页。
-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中华民国无线电视年鉴第十六辑:民国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30与153页。
书目
- 《台视二十年》编辑委员会 编,《台视二十年: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4月28日出版。
- 陈炳宏,〈请民间团体集资买台视〉,《苹果日报 (台湾)》2006年8月7日〈论坛〉版。
- 何贻谋,《台湾电视风云录》,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5日出版,ISBN 9570517352。
- 刘国棋 编着,《电视原理》,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三版十六刷,ISBN 957-21-1723-8。
- 李瞻 着,《电视》,台北市: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3月10日出版。
- 中华技术学院95学年度上学期线上课程,二技国文第十六单元,简启祯老师。
网站
- 1980年代的台视开播影片
- 1991年的台视开播影片
- 2000年代的台视开播影片(最后会出现「奏国歌时,请保持肃静」字卡与国歌)
- 台视开播时的台视大楼
- 1990年代至今的台视大楼
- 40岁台视 风华已逝,原刊于2003年11月20日《中时晚报》。
- 台视50周年庆(配上怀旧的音乐)
- 台视六十周年特展- 台视官网
- 台视60 风华再现- 台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