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战车
世界第一款装步战车德国SPz 12-3
法国AMX VCI装步战车
苏联BMP-1装步战车
美国M2布雷德利装步战车
中华民国CM-34装步战车
装步战车是一种能搭载步兵,并能伴随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装甲运输车辆。在很多时候,步战车对于步兵的支援甚至比主战战车所能提供的还要多。
装步战车和装甲运兵车定位相近,都是运送大约一个小队的步兵(人数大约在5-10人之间),但相比之下装步战车火力较大且有较多战斗功能,能够让步兵乘车作战,本身也能够伴随下车作战的步兵作战并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装甲运兵车则防护力更差,更接近于轻装甲运输车辆,仅具备基本的自卫火力。
装步战车通常装备有20-40mm口径的机炮,7.62mm口径的机枪,反战车飞弹和/或面对空飞弹。装步战车通常是履带式的,不过部分轮式车辆也属于这个范畴,大多可在水上行驶,经过准备之后也可以渡过深度较大的河流。装步战车的装甲防御能力一般没有主战战车的水平。但由于大多装备有反战车飞弹,如美国的拖氏和前苏联的9M117堡垒炮射导弹,均能对主战战车产生致命的威胁。
世界上第一种装步战车是前西德于1958年开发的Schützenpanzer Lang HS.30(Schützenpanzer12-3),德国基于二次世界大战闪电战理论指导,将装甲掷弹兵与摩托化步兵配合诸如SdKfz 251半履带车的一种作战方式,它推翻了美国为主的作战理论,认为一辆装甲运兵车应该作为一个「战场计程车」,而不是作为一个突击车。这个设计和作战概念领先其他国家许多,也是后来其他国家纷纷倣傚的对象。时至今日,装步战车已经是各国伴随战车作战的主要步兵作战车种,21世纪后各国以轮式装步战车作为新潮流,轮式车辆适应道路速度和桥梁的载重都高于履带车辆,也较能配合现代资讯化战场的快速机动打击思想,但轮式车辆缺点在于防护力可能较低,对野外地型越野较差。
各国典型型号
-
法国—AMX VCI:AMX-13的一个变种,于1957年开始生产,虽不是专门生产的装步战车,且仅有机枪而没机炮,亦可视为二战后装步战车最早的实例。/AMX-10P装步战车/AMX 10 RC装甲车/VBCI装步战车
-
美国—M2布雷德利
-
英国—武士装步战车
-
德国—SPz 12-3/黄鼠狼装步战车/美洲狮装步战车
-
瑞典—CV90装甲战斗车
-
波兰—WPB Anders
-
乌克兰—BMPV-64/BTR-3/BTR-4/BTR-94
-
俄罗斯—BMP-1/BMP-2/BMP-3/BMD-1/BMD-2/BMD-3/BMD-4/T-15/库尔干人-25
-
中华民国—CM-33装步战车/CM-34装步战车
-
日本—87式侦察警戒车/89式装甲战斗车/16式机动战斗车
-
大韩民国—K263装步战车/K21装步战车
-
新加坡—AV-81装甲车/波尼克斯装甲战斗车/猎人装甲战斗车
-
中华人民共和国—ZBD-97/ZBD-03/ZBD-04/ZBD-05/ZBL-08
参见
参考资料
-
^ Martin J. Dougherty, Chris McNab. Combat Techniques: An Elite Forces Guide to Modern Infantry Tactics. Macmillan. 2010 [5 March 2011]. ISBN 978-0312-36824 请检查
|isbn=值 (帮助).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