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经纶
| 简经纶 | |
|---|---|
| 字 | 琴石 |
| 号 | 琴斋、千石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888年 |
| 逝世 | 1950年(61-62岁) |
| 职业 | 书法家、篆刻家 |
简经纶(1888年-1950年),字琴石,号琴斋,别署千石,室名千石楼、万石楼、在山楼等。祖籍广东番禺,生于越南。中国书法家、篆刻家。
简历
简经纶生于越南,回中国后,师从简朝亮、康有为问学。简经纶早年曾任国民政府参事,历任广东土地厅厅长、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会参事、侨务委员、上海侨务局局长等职,也曾主持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宣传事,跟英美烟草公司抗衡。
工余时间,简经纶喜欢硏究诗词、书法和篆刻。他的古文字书法雄迈古朴,尤其擅长甲骨文,且驰名上海。在他的篆刻作品里,也常常用甲骨文入印,有不少过往少见的甲骨文多字作品,一个印里有八字、九字、十四字甚至廿四字。
1937年,日军侵华,简经纶在冬天赴香港,设袖海堂(又称琴斋书舍)授徒。1941年,香港沦陷,翌年简经纶移家澳门。抗日战争胜利后,简经纶返回香港,教学之余举办展览。
简经纶与易大庵、叶恭绰、张大千、吴湖帆、马公愚交往密切,着有《琴斋壬戌印存》、《琴斋书画印集》二辑、《甲骨集古诗联》、《琴斋印留》初集、《千石斋印识》等。
简经纶配偶也是越南华侨,育有九子,包括著名马评人简而清。
评价
- 马国权《近代印人传》称其书法:「其于书,甲骨、彝铭、汉魏碑刻简牍皆遍习,时甲骨与简牍初出,尤所究心,甲骨大字多以茅龙,便面小字则借助钝嘴钢笔蘸墨成之,峭劲遒峻,与刀刻之意相合。」并评其印刻:「而以甲骨文字入印,白文之作,布白错落有致,运刀劲利老到,妙得卜辞之遗,即作朱文,其用刀之率真瘦硬,均不失殷人意趣,苟非深探其奥,安可得耶!」
- 饶宗颐评其甲骨印雕:「以契文入印,间运铁笔,逋峭多味,异军突起」。
- 康有为评其书法:「昔见女子萧娴篆法苍古,今见简君琴石,乃知为其导师。琴石出所作篆分相示,其苍深朴茂,乃深入汉人之室。其篆三颂,雄奇古厚,自云新学,若然,则天才卓绝,尤所仅见。此为临好大王碑,亦复瘦通神,得褒斜渑池之意。初临如此,成就何可量耶?」
- 吴湖帆读他临的张迁碑,评:「拜读琴石先生临张公方碑,直逼汉室,形神俱得,而不为古人缚住,可谓心手双畅矣,令人五体投地,谨识册尾,以志景仰。」
篆刻作品举例

知时无止

知者不言

游乎万物始祖

意到幽深

若水

取舍不同

琴斋

番禺简氏之印

经纶之鉨(玺)

琴斋五十后作

琴斋临晋人书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深入无边

不行其野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

在乎己不在乎人

丹林藏大千百画之一

我是江山风月之主人

宁食三斗尘,有手不揖无诗人;宁饮三升酒,有耳不听无味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