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字
字 | ||||||||
---|---|---|---|---|---|---|---|---|
中文名称 | ||||||||
| ||||||||
日文名称 | ||||||||
| ||||||||
韩文名称 | ||||||||
| ||||||||
越南文名称 (?) | ||||||||
|
表字,又称字,是汉字文化圈传统上在本名之外的一个正式代称。通常基于礼貌性质,一般习惯间接性叫唤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称其本名,以表示客气避免失礼(本名则可以是当事人自述或由尊长直称)。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历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广为人知,本名反而隐没于世,称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简介
根据记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唐代称为元服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日本称为裳着礼或铁浆礼)或许嫁时取字。例如项籍字羽,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字与名通常有关。如杜甫字子美,甫为古代男子美称;韩愈字退之,为互补;杜牧字牧之,为相似;王维字摩诘,为欣赏佛教人物维摩诘而名。另外,亦有将伯(孟)、仲、叔、季加于字中表以示排行,如孙坚4子(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孟」常用于庶长子,如马超字孟起。「季」可以用在最小的孩子,如刘邦为第三子,却号称刘季。
根据《礼记·檀弓》[1]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晚辈直呼其名代表不恭敬;于是需要取一个字,用以区别长幼尊卑。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上司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晚辈只能唤其字,而不能唤其名。
北齐颜之推认为,人名用以区别彼此,字则是用以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如岳飞字鹏举(飞、鹏相关),关羽字云长(羽、云相关)。
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李敖字敖之。随着社会风气上使用表字的惯例逐渐减少,现代社会的户口登记的发展中也并未规范纳入,表字的文化传统在20世纪逐渐式微,已经很少人于日常生活使用,只在一些较注重文化修养层面和道德自律严格的家庭、宗族、团体和个人仍然保持和沿用。现代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既有十四亿人汉字同名同姓重复率过高,一些民间人士与学者为此建议参酌文化基础,支持在现代户政的管理制度上建立「姓、名、字」三大系统以合理的相关办法增加个人的识别度。
字也有一言字(如项籍字羽,屈平字原)跟三言字的形式(如李建成字毗沙门)。最常见的是两言字。
字的构成的一些形式:
先秦人取字特点
先秦女子的字构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样,称呼女子时是先字后姓,另外许多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为字,如季姬(姬姓人家的幼女)、孟姜(姜姓人家的长女)、叔隗(隗姓人家的三女)等。
另外在古文中,男性名与字连称时,习惯上先称字后称名。如《史记》中称呼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其中「叔梁」是字,「纥」是名;女性的完整姓名则是「字、姓、名」的次序,如季芈称为「季芈畀我」,「季」是字,芈姓,「畀我」是名。
以字行
以字行是「以字行于世」的意思,是一个关于称谓的术语。
汉字文化圈中,如: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之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
例如明朝著名阁臣杨士奇,名寓,字士奇,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2]。
著名中国人物(大致依生年排列)
伍子胥伍员、屈原屈平、项羽项籍、任少卿任安、王玄甫王诚、杜季良杜保、张仲景张机、严白虎严虎、韦孝宽叔裕、殷开山殷峤、李神通李寿、房玄龄房乔、杜伏威杜尧、尉迟敬德融、唐休璟唐璇、薛仁贵薛礼、孟浩然孟浩、吕洞宾吕嵒、武平一武甄、文天祥云孙、程巨夫文海、王实甫德信、罗贯中罗本、刘伯温刘基、陈性善复初、杨士奇杨寓、李时勉李懋、唐伯虎唐寅、文征明文壁、陈万化陈矩、陈汤铭贞盘、李盛唐李唐、潘镜泉潘鉴、胡雪岩光墉、韦昌辉韦正、区泽民区德、辜鸿铭汤生、吴稚晖吴脁、洪弃生洪𦈡、傅锡祺傅南、郑利记郑利、蒋介卿瑞生、陈师曾衡恪、廖仲恺恩煦、范回春锦春、魏克三魏隽、李石曾煜瀛、刘仲文刘公、林献堂朝琛、蒋百里方震、马君武马和、张君劢嘉森、柳亚子弃疾、汪辟疆国垣、李炳南李艳、胡刚复文生、刘伯承明昭、许地山赞堃、胡若愚言愚、杨亮功保铭、萨孟武本炎、洪炎秋洪槱、陶希圣汇曾、俞平伯铭衡、龙榆生沐勋、张灵甫钟麟、梁实秋治华、徐道邻审交、钱仲联萼孙、王洛宾荣庭、吴清源吴泉。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书籍
- 籍秀琴. 《姓氏·名字·称谓》.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大象出版社. 1997年. ISBN 75347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