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卫队第1师
| 武装亲卫队第1师 | |
|---|---|
| 存在时期 | 1923年至1945年 |
| 国家或地区 |
|
| 部门 | 武装亲卫队 |
| 种类 | 装甲师 |
| 冠名自 | 阿道夫·希特勒 |
| 格言 | 吾之荣誉即忠诚 |
| 专用颜色 | 黑色 |
| 吉祥物 | 钥匙 |
| 参与战役 |
1935年重占萨尔 1936年重占莱因非武装区 1938年进占奥地利 1939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入侵波兰 1940年入侵低地国与法国 1941年入侵巴尔干 1941年-1942年入侵苏联 1943年卡尔可夫战役 1943年义大利战役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 1944年西线 卢提西行动 法莱兹包围战 阿登反击战 1945年东方战线 |
| 指挥官 | |
| 著名指挥官 | |
武装亲卫队第1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德语:1. SS-Division 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是由希特勒的曾经的私人卫队发展演变而来的一支部队,并完全由标准的日耳曼人组成,从团扩大到旅再扩大为师。最终成为武装亲卫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师之一。1939年参加入侵波兰行动的时候还是一支独立部队,1941年归属亲卫队并参加巴巴罗萨行动。战后在纽伦堡审判中,亲卫队被判为犯罪组织,第1装甲师是其组成部分,该部队在1940年至1945年之间杀害了至少5,000名战俘。
从1933年3月至1945年5月的十几年岁月中,「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已由原先护卫德国元首的120员贴身侍卫,扩充成为亲卫队第一装甲师。这是一支兵力超过20,000人、火力十分强大的装甲部队。
沿革
| 沿革 | 成立时间 |
|---|---|
| 冲锋队本部警卫队(SA Stabswache) | 1923年 |
| 冲锋队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SA Stosstrupp Adolf Hitler) | 1923年 |
| 本部警卫队(Stabswache) | 1925年 |
| 警卫旗队(Schutzstaffel) | 1925年 |
| 柏林党卫军本部旗队(SS-Stabswache Berlin) | 1933年 |
| 柏林党卫军特战队(SS-Sonderkommando Berlin) | 1933年 |
| 阿道夫希特勒旗队(Adolf Hitler Standarte) | 1933年 |
|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 1933年 |
|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 | 1934年 |
| (机动化)「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步兵团 Infanterie-Regiment LSSAH(mot) | 1938年 |
| 党卫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SS-Division LSSAH) | 1941年 |
| 党卫装甲掷弹兵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LSSAH) | 1942年 |
| 第一党卫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1.SS-Panzer-Division LSSAH) | 1944年 |
指挥官
- 亲卫队最高集团领袖兼武装亲卫队大将约瑟夫·迪特里希,1933年-1943年7月
- 亲卫队旅队领袖兼武装亲卫队少将提奥多·威施(Theodor Wisch),1943年7月-1944年8月
- 亲卫队旅队领袖兼武装亲卫队少将威廉·蒙克,1944年8月-1945年2月
- 亲卫队旅队领袖兼武装亲卫队少将奥托·库姆(Otto Kumm),1945年2月-1945年5月
注释
参考文献
- THE ESSENTIAL VEHICLE IDENTIFICATION GUIDE 黑色闪电 二战德国—武装党卫军 WAFFEN-SS DIVISION 1939-1945,【英】CHRIS BISHOP/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