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Battle of the Bulge.jpg
突出部之役时亚尔丁的美国士兵(1945年1月4日于比利时)
日期 1944年12月16日—1945年1月25日
地点
结果 盟军胜利,德军丧失一切反攻机会
参战方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法国
比利时 自由比利时
卢森堡 卢森堡抵抗组织
 纳粹德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US flag 48 stars.svg 德怀特·艾森豪
US flag 48 stars.svg 奥马尔·布莱德雷
US flag 48 stars.svg 乔治·巴顿
US flag 48 stars.svg 安东尼·麦考利夫
US flag 48 stars.svg 考特尼·霍奇斯
Flag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 伯纳德·蒙哥马利
Flag of Germany 1933.svg 阿道夫·希特勒
Flag of Germany 1933.svg 瓦尔特·莫德尔
Flag of Germany 1933.svg 格特·冯·伦德施泰特
兵力
600,000人
1,400+辆中型战车,并包括驱逐战车
394门各式火砲
(12月16日)
275,000人
5个装甲师
12.6个步兵
约500辆中型战车
1,900门各式火砲和火箭砲支援(12月16日)
伤亡与损失

美国美军团:
89,500人
(19,000人阵亡、
47,500人受伤
23,000人被俘或失踪)[1]
~800辆战车[2]

英国英军团:
1,408人
(200人阵亡
1,200人受伤或失踪)[3][4]
Flag of Germany 1933.svg德军团:84,834人[5]
~100,000人阵亡,失踪、被俘或受伤[1][6]
~600辆战车或突击砲[2][7]
约3,000名平民死亡[8]
美军横越莱茵河

突出部之役(英语:Battle of the Bulge、Ardennes Offensive 或 Von Rundstedt Offensive,法语: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语:Ardennenoffensive。当时同盟国媒体依战役爆发所地称第二次亚尔丁战役或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依作战经过称之为突出部之役,而德国B集团军则称之为守护莱茵作战。在开战日前行动名称由守护莱茵作战改为秋雾 Herbstnebel。),发生于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纳粹德国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亚尔丁地区发动的攻势。此次战役与一些次要的较小规模作战协调进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动狮鹫行动等。德军此次作战目标是希望突破英美盟军战线并将其一分为二、重新占领安特卫普,包围并消灭盟军位于突出部北面的4个军团,迫使盟军在轴心国占优势的条件下展开停战谈判。此次作战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应付东线战事

此次战役的计划是在极度秘密下完成的。虽然「Ultra」(盟军破译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的组织)和美国第3军团的情报人员表明有迹象显示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团仍然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军过度自信、忙于规划下一阶段进攻计划、空中侦察不足、美国第一军团驻防当地的新部队相对缺乏战斗经验,进一步为德军的奇袭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天气的限制,战役前期盟军强大的空中力量无法施展,一定程度上致使盟军团情报部门未能察觉即将发动的进攻。在此情况下,德军出乎意料地向盟军防线薄弱的部份发起进攻。而「突出部」指的正是德军在战斗初始时突入盟军防线后所制造出来的「凸痕」。

美军伤亡主要集中在战役的前3天,美军第106步兵师3个团中有2个团被迫投降。整体而言,突出部之役是美国二战所经历最血腥的一役,美军阵亡人数达19,000人,超过其它任何战役。对美国陆军而言,参与突出部之役的美军人数与敌军人数皆超过美国在二战前曾参与的任何军事冲突。但战役告一段落后,有作战经验的大部分德军参战部队都遭到重创,残余部队则逐步撤退至齐格菲防线

背景

1944年8月底盟军在诺曼第和法国南部登陆成功,之后向德国本土推进的速度也快于预期。大君主作战原计划在D+90日(即诺曼第登陆后第90天)攻至塞纳河,然后大约D+120日以后攻至德国边境。盟军补给因此出现大量问题,除了诺曼第的桑椹临时港(Mulberry)和用坦克登陆舰从沙滩登陆外,靠近初始登陆点的瑟堡是盟军掌握的唯一的深水港。虽然盟军在9月1日彻底夺取了安特卫普港,但由于兵力被优先分配给市场花园行动,出海口须耳德河附近一直被德军占领,直到11月28日此港才开始运作。德军一直到1945年5月仍占领着多个沿海峡的主要港口,而盟军在1944年占领的港口大多已被破坏无法立即投入使用。不仅如此,诺曼第登陆前盟军为阻止德军移动,曾对法国铁路系统进行大规模轰炸,登陆战之后由于需要花时间修复轨道和桥梁,反而对盟军自己造成不利影响。虽然设立的红球快递卡车货运系统已经为前线部队补充燃料,但是每运送一加仑的油料到比利时前线,就得在运输上消耗5加仑的石油。因此10月初盟军被迫暂停大型攻势以积存物资。奥马尔·布莱德雷乔治·巴顿伯纳德·蒙哥马利皆希望优先补给自己的部队,以期在解决补给状况的同时能继续前进并持续给德军压力。不过德怀特·艾森豪将军偏向宽线战略但优先补给蒙哥马利的北部军,因为他们短期目标是占领迫切需要的安特卫普港口,和长期目标占领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带鲁尔地区。在盟军因缺乏补给暂停攻势时,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得以将散乱的德军重整成半凝聚的防卫军。

蒙哥马利元帅在9月主导的市场花园行动,原本计划横越莱茵河和绕过齐格菲防线,但最后未能成功也未使盟军有多少进展。10月加拿大第1军开始须耳德战役,攻下瓦尔赫伦岛和清理西须耳德后,11月28日安特卫普港终于开放船运,至月底补给状况开始舒缓,盟军占领南方大港马赛也对补给有所帮助。

尽管斯海尔德河战役后前线暂时停顿,德国形势仍然危急。虽然秋季时仍有军事行动,如阿亨战役许特根森林战役等,不过西方的战略形势大致维持不变。在东方,巴格拉基昂行动消灭了大半德国中央集团军,苏联进展快速,苏联红军一直推进到超越补给范围才停止,到了11月苏联显然准备进行冬季攻势,最可能发生在12月。

同时盟军空军自1944年初就有效压制德国空军,使他们缺乏战场情报能力也无能截断盟军补给。相反德军白天的任何移动几乎都立刻会被发现,且德国的重要石油来源——罗马尼亚油田也遭盟军空军轰炸,同时8月底苏军攻入罗马尼亚王国,罗马尼亚遂发生政变,王室推翻安东内斯库的法西斯政权,与盟军停战,终止与德国的同盟,使得德国极度缺乏石油和汽油

德国部队在1944年11月的唯一优势是他们终于不再防守整个西欧,西方战线缩短颇多,且更靠近德国心脏地带,即使盟军仍然掌握制空权,但德国的补给问题还是明显改善了。除此以外,分布广泛的电话和电报网使得德军不必用无线电通讯,因而剥夺了盟军最强的武器——无线电窃听。

谋划进攻

希特勒相信他的军队仍可长期防卫德国,只要能在短期内削弱西线的敌军,希特勒更进一步相信他可以分裂盟军使英国美国不理会苏联独自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此计划若成功,德国将可有足够时间设计和生产更先进的武器(如喷射机和超级重型坦克),并允许军力集中到东部。对于这个判断一般认为不切实际,因为盟军拥有整个欧洲的空中优势和有效干预德军攻击行动的能力。

此次战役与一些次作战协调进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动(Operation Bodenplatte)和狮鹫行动(Operation Greif)等。德军团此次作战目标是突破英法美盟军团战线并将其一分为二、占领安特卫普,包围并消灭盟军团的四个军团,迫使盟军团在轴心国占优势的条件下谈判。此次作战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应付东线战事。

不少德军高阶参谋担忧盟军的空中力量在天气良好时可以有效遏制任何攻击行动,希特勒忽略或驳回了这些担忧,不过攻击时间被特意定在晚秋,这个西北欧经常被大雾或低云覆盖的季节,以消除盟军空中威胁。

盟军在荷兰的进攻(市场花园行动)于1944年9月结束,巴格拉基昂行动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告终,战略主导权暂时转回德国,他们相信对此主导权最好的利用方式是攻击西部数量较少的盟军,而不是庞大的苏军,因为即使是包围和消灭整个苏军的不切实际计划真的能完成,苏联还是会保有数量优势。此外,东部多数「天然」防卫线还在德军控制之下。

在西部补给问题开始明显阻碍盟军作战行动,虽然1944年11月开放安特卫普港使状况稍微改善,但盟军部队过于分散,他们的阵地从南法一直延伸荷兰,德军计划的假定是对此人员薄弱防线的一次成功打击将可遏止盟军整个西线的挺进。

有不少对西部的大型攻击计划被提出来,但德国最高指挥部很快将注意集中在其中的两个:

  1. 用钳形战术包围阿亨附近的美国陆军,期能包围美国第9军团和第3军团,并夺回曾在今年稍早延滞美军的极佳防卫地点。
  2. 闪击战战术进攻防卫薄弱的亚尔丁,撕裂英美战线和占领安特卫普。闪击战计划后来被命名为「莱茵河卫兵」,此名称天生有欺敌作用,暗示西线战略是停止和观望。

希特勒选择第2个计划,因为他相信一个成功的包围战对整体情势无补,并认为分割英美联军的前景更有吸引力,蒙哥马利和巴顿之间的不合众所周知,希特勒希望可以从中取利。若攻击成功,夺取安特卫普将可以将四面断绝补给的美军陷在德军战线后方。

两个计划都将攻击集中在美国的部队上,原因主要是因为希特勒相信美国人缺乏战斗能力,并相信他们的后方家乡若听到子弟损失惨重的消息会崩溃。

计划

1944年12月15日的西线情势图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在希特勒的坚持下,于9月中决定向亚尔丁进攻,如同1940年的法国战役,不过当时德军是先穿越亚尔丁再接战,而1944年的计划则要求在森林内开战,主力部队将向西挺进至默兹河,然后向北到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亚尔丁的狭窄地形将使快速移动困难,但到默兹河后的开阔平原为成功冲刺至海边提供良好前景。

共选出4个军团参与这次作战:

作战总指挥为德国B集团军司令瓦尔特·莫德尔和西线总司令格特·冯·伦德施泰特

计划设计者们认为作战成功有4项关键要素。

  • 攻击必须完全出乎意料。
  • 天气必须差,以消除盟军空军对德国进攻部队和补给线的威胁。
  • 进度必须快,莫德尔宣称若想有任何成功机会则必须在第四天到达默兹河。
  • 因为油料短缺所以必须从盟军手中完整夺取油料,参谋总部预估他们必须在激烈战斗状况下夺取到安特卫普所需油料的33%到50%。

原计划预计使用大约45个师,其中包括由12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组成的装甲矛头和各种步兵单位,但后来因为严重人力短缺,所以被缩减成约30个师,装甲部队大多被留下来,但为了要防卫东部使得步兵单位不足。这30个新建用掉一些德国最后的后备人力,其中包括由战场老兵和那些原被认为太年轻或太老不适合战斗的新募兵混合组成的国民掷弹兵部队。因为德国极端缺乏油料—那些无法用铁路直接运输的物资必须用马拖以节省油料—攻击行动因此从11月27日延迟到12月16日。

发起攻击前,盟军对于德军的部队移动完全一无所知。夺回法国时法国反抗军为盟军提供了关于德军部署的宝贵情资,但此一消息来源在到德国边境后便告枯竭。德军在法国时使用恩尼格玛密码机加密的无线电传递命令,盟军可以从中拦截和解密这些无线电从而得到称为Ultra的情资,但在德国境内这一类的命令通常改用电话电传打字机传递。而且对关于这次进攻的所有相关行动特别下达了无线电静默令。德意志国防军7月20日密谋案后的肃清,也使得保安更为严密和减少泄密,秋季多雾的天气也使盟军侦察机无法正确判读地面情报。

盟军的情报单位从获得的一点点情资相信了德国希望他们相信的是,德国无力发起任何大型攻击行动。事实上因为德国的努力,他们相信德国在北莱茵河杜塞道夫附近新组建了一支防卫军,这是靠增加防空阵地和蓄意增加无线电流量来达成。盟军最高指挥部因此依据他们情报单位的评估判断亚尔丁是属于平静地区。

因为亚尔丁被认为是平静地区,基于经济准则的考量它被用来做为新部队训练地和做过激烈战斗部队的休整地,因此美国布署在这个地区的部队是缺乏经验的部队(美军第99步兵师和第106步兵师)和屡经战阵前来此地整补的部队(美军第2步兵师)两者的混合。

德国为这次进攻计划了两项大型特战任务,在10月时决定由奥托·史科兹尼,这位曾救出前义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德军指挥官,率领由会讲英语的士兵组成的部队进行狮鹫行动。这些士兵将穿着从尸体和战俘身上夺来的英美军制服和军牌,前往敌后修改路标、误导交通、制造混乱并占领默兹河位于列日那慕尔之间的桥梁。11月底时又增加了一项充满野心的特战任务,腓特烈·奥古斯特·冯·德·海德中校(Friedrich August von der Heydte)将率领一队空降兵进行史塔瑟作战,他们将在夜晚被空投在敌后,占领马尔默迪附近的一处重要路口。

德国情报单位预估苏联重起攻势的日期在12月20日,苏联这次进攻目的将是击溃德军在东线的剩余抵抗能力以打通前往柏林之路,他们希望史达林在得知德国开始进攻亚尔丁后会延后作战,待结果出晓后再行动。

希特勒和参谋群在作战的最后准备阶段离开了他们位于东普鲁士的指挥部狼穴,短暂停留柏林后,希特勒在12月11日抵达位于南德的指挥部鹰巢(这也是他在1940年曾成功指导对法和低地诸国作战的地点)。

初期德军攻势

泽普·迪特里希之武装亲卫队第6装甲军团在北路进攻路线
哈索·冯·曼托菲尔之第5装甲军团在中路进攻路线
埃里希·布兰登贝尔格的第7军团在南路进攻路线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开始进攻,在凌晨5时30分德军用火砲猛烈攻击面对武装亲卫队第6装甲军团的盟军。8时整德国3个军团全军开始向亚尔丁进攻。在北部泽普·迪特里希率领的第6装甲军团为突破列日向洛斯海姆山口(Losheim Gap)和埃尔森博恩山脉(Elsenborn Ridge)进攻。中路哈索·冯·曼陀菲尔率领的第5装甲军团向巴斯通圣维特进攻,这两个道路交汇处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南部布兰登贝格尔的第7军团向卢森堡推进,以保护侧翼不受盟军攻击。

在北部的武装亲卫队第6装甲军团的步兵单位进展不太顺利,因为他们在艾森伯恩山脉遇到美军第2步兵师和第99步兵师的顽强抵抗,延缓了他们的推进。这使迪特里希被迫提早出动他的装甲部队,但自12月16日起亚尔丁部份地区便被笼罩在雪暴中。虽然这如德军所愿将盟军空军牵制在地面,但此天气被证实对德军也是问题,因为路况不佳妨碍他们的推进,不良的交通管制导致严重交通阻塞和前线单位缺乏油料。

中路的德军进展比较顺利,他们进攻的地点是由美军第28步兵师和第106步兵师所据守的20英里宽的施内艾费尔(Schnee Eifel)地区。进攻这里的德军并没有如北路一样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居然成功的使用钳形战术包围第106师的两个团(第422和423团)并迫使他们投降,这要归功于曼托菲尔成功运用了他的新战术。美国陆军官方历史写道:「此地损失至少7,000人,实际数字可能接近8,000人或9,000人。武器和装备的损失当然也非常惨重,因此西尼·艾伏之役是美国在1944年—1945年欧洲战区损失最惨重的挫败」。[9]

曼托菲尔战线南方的主要攻势是各进攻师越过乌尔河,然后对重要路口圣维特和巴斯通加强施压,装甲纵队攻取外围村落。这些村落的顽抗以及德方的交通混乱,使美军第101空降师得以在12月19日乘卡车抵达巴斯通。巴斯通的激烈抵抗,特别是这里的美国工兵部队表现特别显著,使德军无法快速攻取此镇。因此装甲纵队由两边绕过,巴斯通在12月20日被断绝交通。

在最南方布兰登伯格的3个步兵师在前进4英里后便被美国第8军拦下,此战线从此被牢牢守住。布兰登伯格指挥下的部队只有第5伞兵师得以在内侧翼向前推进12英里,以完成他们被特别指派的任务。

艾森豪和他的主要指挥官们12月17日发觉在亚尔丁的战斗是一次大型进攻而不是地方性的反击,因此命令了大量援军前往此地区。在一星期内有250,000人的部队增援此地,除此之外,第82空降师也被空投在靠近列日的地方以支援突出部北方的战斗。

史塔瑟作战

此作战原本预定在12月16日清晨开始,因为天气不好又缺油料,发起日推迟了一天,新的空投时间设为12月17日凌晨3时,空投区是马尔默迪北方11公里,作战目标是占领巴拉克·米歇尔(Baraque Michel)路口。冯·德·海德中校和他的部下将攻下此地并据守约24小时,直到武装亲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前来换防,以阻碍盟军援兵和物资流入此地。

12月16日午夜刚过不久,112架Ju 52运输机载着1,300名德国伞兵在一场强大雪暴中起飞,强风和视线不良导致许多飞机飞离航线,也使伞兵甚至最远被投在离预定空投区12公里远的地方。仅有小部分的部队空降在靠近预定空投区的地方,即使是飞机距离预定空投区相对较近的伞兵也很多被强风吹离目标,并使空降困难很多。

至中午时分终于有约300名伞兵集结,但若要对抗盟军此军力仍然太小太弱。冯·德·海德中校放弃了原定夺取路口的计划,改下令他的部队用类似游击战的方式骚扰附近盟军。因为跳伞分布范围很广,亚尔丁各处皆通报有德国伞兵降落,这使盟军相信德军进行了师级的空投,结果造成很大混乱,并使盟军将部队部署在后方,而不是送往前线对抗德军主力。

格里芬行动

奥托·史科兹尼,有「欧洲最危险的男人」之称

狮鹫行动又称为格里芬行动,史科兹尼成功率领一小部份他领导的经过变装、会讲英语的德军组成的营渗透入敌后,他们虽然未能完成夺取默兹河上桥梁的关键任务,但此营的行动使盟军在各层面的军事活动皆产生混乱,流言像野火般漫延,甚至连巴顿将军都提高警觉,并在12月17日向艾森豪将军描述状况时说道:「德国鬼子(Krauts)...会讲流利的英语...制造麻烦、剪断电线、转动路标、使各师提心吊胆,并将一个突出部硬推入我们的防线」。

检查哨很快在盟军后方各处设立,这严重减缓士兵和装备的移动速度。宪兵查问军人「每个美国人都应知道的事」,如米老鼠的女朋友是谁、棒球经典比赛的比数或伊利诺州的首府,其中后者导致布莱德雷将军被短暂拘留,虽然将军给出了正确答案春田市,但询问的美军宪兵却以为伊利诺首府是该邦的第一大城芝加哥

更加严密的防范措施加大了德军渗透者行动的难度,其中的一些人被捕,他们甚至在被质询时仍进行他们散布错误消息的任务。当被询问他们的任务时,一些人回答他们被下令前往巴黎暗杀或俘虏艾森豪将军,将军周遭保安因此极大提升,且被限制在他的指挥总部内。因为这些俘虏被捉时身着美军制服,因此在不久后他们就被枪决,这是当时所有正规军的标准处置方式。日内瓦公约对于这方面并未清楚说明,仅表示所有士兵必须穿着制服以识别他们战斗员的身份。史科兹尼了解如果他们在开火时身穿德军制服此种作战就仍在国际法容许范围内。史科兹尼和他的手下完全了解他们被捕后极可能遭受的命运,且大多数在盟军制服下还穿了一套德军制服。史科兹尼逃过了追捕,活到战后,并可能参与前纳粹武装亲卫队成员(ODESSA)的地下逃脱网路(Ratlines)。

马尔默迪屠杀

在北部,武装亲卫队第6装甲军团的主要装甲矛头派佩尔战斗群(Kampfgruppe Peiper)的4,800名士兵和600台载具,在武装亲卫队约阿希姆·派佩尔上校的指挥下,向西往比利时方向前进。他们在12月17日早上7时夺取了美军靠近布林根附近的一处存油基地,稍停补充油料后,他们继续向西,在12时30分接近一个小村落博涅(Baugnez),位于马尔默迪和利尼厄维尔(Ligneuville)之间半路的山顶上。他们在此遭遇属于美国第285砲兵观测营的小部队,短暂接火后美军投降,他们在被解除武装后和其他更早被俘虏的美军(约150人)一起被赶去站在一处靠近路口的空地。他们在这里被扫射,是什么原因导致开火并不明朗且没有记录显示党卫军团军官下令开火,不过此类枪杀战俘事件对于在东线的双方较为普遍。此事件迅速传遍盟军战线,此后士兵们便普遍不留武装亲卫队或德国伞兵的战俘,被俘虏的派佩尔战斗群士兵战后被送往马尔默迪屠杀审判法庭。

战斗仍在继续,傍晚时武装亲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矛头已向北推进接战美国第99步兵师而派佩尔战斗群则到达斯塔沃洛前方。他早已落后进度,因为从艾费尔山(Eifel)到斯塔沃洛已花了36小时,在1940年这段路程只花了9小时,美军在撤退时把桥梁和油槽都炸掉,以免德军获得极度须要的油料,使德军推进的速度更慢。

韦雷特11人

1944年12月17日在位于圣维特东北约一千码的韦雷特(Wereth)村发生了另一场小规模的屠杀。尽管11名美国黑人已经投降,但在遭受折磨后被武装亲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汉森战斗群(Kampfgruppe Hansen)的人枪杀,杀人者的身份至今不明,也从未因为此罪行受到惩罚。

派佩尔战斗群的进攻

派佩尔在12月18日进入斯塔沃洛,在此遭遇美方守军的顽强抵抗。在未能击败此地区的美军后,他在镇内留下一小部支援部队,然后率领大部分的军力向特鲁瓦蓬的桥梁前进,但在他抵达时,此桥已经被美国工兵部队摧毁了。派佩尔离开此地前往拉格莱兹村(La Gleize),然后再由此往斯图蒙,在派佩尔接近此地时,美国工兵部队将桥炸掉并据守壕沟准备打一场艰苦的战斗。

美军在12月19日重新夺回防御薄弱的斯塔沃洛,这使他的部队被切断与主力部队和补给的联系。随着他们在斯塔蒙特的处境越来越绝望,派佩尔决定撤往拉格莱兹并在那里设下防线等待德军的救援部队。在12月23日派佩尔决定突围重回德军防线,此战斗群的士兵被迫留下他们的载具和重装备,不过大多数得以逃脱。

圣维特

位于中间的小镇圣维特是一处极重要的道路汇集口,是对曼托菲尔和底特里希部队的严峻挑战。防守方由美国第7装甲师带头,并包括第106步兵师一个团和一些来自第9装甲师和第28步兵师的小部队。他们在布鲁斯·C·克拉克将军(Bruce C. Clarke)指挥下成功抵挡了德军的进攻,因此相当大的减缓了德军前进速度。圣维特在12月21日被命令放弃,美军部队退往此地区布有壕沟的据点,形成德军成功推进的威胁。12月23日随着侧翼被德军击溃防线已无法维持,美军部队被命令撤至萨尔姆河(Salm)以西。因为德军的计划原要求在12月17日下午6时占领圣维特,因此在此地和周遭的拖延对他们的时间表形成重大打击。

巴斯通

12月19日盟军高阶将领在凡尔登一处碉堡举行会议,艾森豪在了解了若对方是空旷地的攻方而非守方的情况下消灭德军会容易很多之后,他告诉将军们:「目前形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机会而非灾难,在座各位不许有不高兴的表情。」巴顿了解了艾森豪的意思,便回应道:「我们干脆放胆让他们一路冲到巴黎,然后我们就可以确实的将他们切断和咀嚼。」艾森豪询问巴顿他的美国第3军团(位于中南法)转北反击需花多少时间,巴顿说他可以在48小时内完成。此答案令其他将军感到不可置信,事实上在他前来参加会议之前,巴顿已下令他的幕僚准备转北,当艾森豪询问他的时候,巴顿麾下部队已在移动中了[10]。艾森豪将美国第1军团和第9军团从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移至蒙哥马利的英国第21军团指挥下。

12月21日德军已包围巴斯通,此地由美军第101空降师和第10装甲师B战斗群(Combat Command B)据守着。镇内状况艰难,多数医疗用品和医疗人员皆已被俘掳,粮食不足,弹药存量低到火砲组员被禁止向挺进的德军开火,除非有大部、密集的对象。德军虽然顽强进攻,但仍无法攻下此地,迫使德军指挥官向巴斯通的美军指挥官送交此要求:

给被包围在巴斯通的美军指挥官:战争的好运正在转向,这一次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包围了美国在巴斯通和其附近的军队...只有一个可能使被包围的美国部队免于完全覆灭,那便是这个被包围镇值得尊敬的投降...若此提议被拒绝,1个德国砲兵军和6个重防空营已预备好消灭美国部队...这些火砲导致的惨重平民死伤将与美国著名的人道原则不合...。德国指挥官

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被德国的劝降激怒后,他的回应只用了一个字:「Nuts!」。(这个单字在北美俚语有许多不同的意思,包括「该死」、「狗屁」、「去你的」和「睾丸」,在这里这是用来代表拒绝,类似「滚蛋」或者「呸」)。

得知美军不肯投降的德军,随即选择在数个地点集中攻势,轮番对其发起攻击,而非一次同时攻击各地点。虽然这迫使防守方为了击退进攻而须不断移防救援,但也使德军浪费了自己的数量优势。

默兹河

为了确保在日韦(Givet)、迪南(Dinant)和那慕尔安全横越默兹河,蒙哥马利在12月19日下令附近的少量部队守住那些桥梁,这导致匆忙集结的军力包含了后方梯队、宪兵和陆军航空兵成员。本来准备换装新战车的英军第29装甲旅,也被命令取回他们原有的战车,并迅速赶往此地区。在荷兰的英军第30军,也开始往此地区移动。

盟军反攻

德军远未能达成预定目标

在12月23日天气开始改善,这使盟军空军得以攻击,他们对德军后方补给点进行毁灭性的轰炸,P-47也开始袭击路上的德军部队。盟军空军对巴斯通的守军也有所帮助,空投了他们非常需要的补给:药品食物毛毯弹药,一些志愿的军医滑翔机飞进去并在一间工具室进行手术。

至12月24日德军推进已被有效遏止在默兹河前,英国第30军的部队据守着日韦、迪南和那慕尔的桥梁,美国的部队也准备好接替。德军已超出他们的补给范围,油料和弹药的短缺变得很急迫,直到目前这个阶段德军损失仍然轻微,特别是装甲部队。除了派佩尔的部队外几乎全未损伤。在24日傍晚哈索·冯·曼托菲尔将军向希特勒的军事副官建议停止所有攻击行动并撤回齐格菲防线,被希特勒拒绝。

当时巴顿的第3军团正在为解救巴斯通奋战,12月26日16时50分美军第37装甲团的前导部队抵达巴斯通,结束围城。

德军反击

为了持续进攻,德军在1月1日发起了两个新的作战。在9时15分德国空军发起地板行动,这是一个针对盟军在低地国家机场发起的大型作战。此作战使盟军有约465架航空器被击毁或严重损伤,不过德国空军损失277架飞机,其中62架毁于盟军战斗机,88架毁于盟军高射砲,84架毁于友军高射砲(因为任务的秘密性,德军高射砲部队未被知会此作战),盟军在数十日之后便补足了飞机的损失。此作战使德国空军「前所未有的虚弱,且再也无力发起任何大型攻击[11]」。

在同一天德国G集团军向兵力稀疏分散在110公里长防线的美国第7军团发起北风行动,这是德国在西线的最后一次大型攻势。之前已在艾森豪命令下向亚尔丁输送部队、装备和补给的美国第7军团很快就进入危急状态。至1月15日第7军团所属的美国第6军在亚尔萨斯陷入生死存亡的三面作战。随着伤亡数不断累积和替代兵力、坦克、弹药和补给的短缺,第7军团被迫在1月21日撤至莫代尔河南岸的防守位置。德军在1月25日终于结束进攻,在诺德万德作战艰苦、绝望的战斗中,第6集团军受到了14,716的死伤,第7军团的死伤总数不明,不过至少包括9,000人的战伤和17,000人的伤病[12]

盟军获胜

抹除突出部,盟军的反攻,12月26日—1月25日

虽然德军停止进攻,但他们仍然控制着在盟军防线上的危险突出部,因此盟军决定南部以巴斯通为中心的巴顿的第3军团向北进攻,北部蒙哥马利的部队向南突击,这两支部队计划将在乌法利兹会合。

1945年1月的气温不寻常的低,卡车必须每半小时启动一次不然内部的油会结冻,武器也会结冻,然而进攻仍然继续进行。

艾森豪希望蒙哥马利在1月1日开始攻击,目标是与推进中的巴顿第3军团会合,趁大多数德军正在进攻,切断其退路,并将他们陷入包围。不过,为免冒险以准备不良的步兵在雪暴中进攻战略上不重要地区,蒙哥马利迟至1月3日才发起攻击。在攻势刚开始时,两军相隔约40公里,进度皆被限制在约一天1公里,多数德军以边打边退的方式成功撤离战斗区域,但因为缺乏油料,德军大多数的装甲车辆必须放弃。在1945年1月7日希特勒同意从亚尔丁撤离部队,包括武装亲卫队装甲师,因此结束了所有攻势作战。

盟军最高指挥部中的争议

在希特勒发出撤退命令的同一天,蒙哥马利在1月7日在宗霍芬召开了一次记者会,在那里他承认美国部队的「勇气和良好战斗素质」对胜利的贡献,并将美国人描述成典型是「非常勇敢战斗的人,有成为一个伟大士兵所需的坚韧」。接着他描述盟军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并赞扬艾森豪,他说:「团结赢得战斗,战斗胜利赢得战争,在我们的团队,队长是艾森豪将军」。

此记者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他的言论被理解成自我吹捧,特别是他声称当状态「开始恶化时」,艾森豪将北部交给他指挥。艾森豪和巴顿皆认为这错误描述了英军和美军在亚尔丁的战斗中所占相对的比例,在这个让艾森豪和巴顿反感的著名言论中,蒙哥马利没有描述除了艾森豪外任何美军将领的贡献,所以被认为是一种侮辱,而且只将焦点集中在自己的带兵能力上。蒙哥马利说他认为反攻进行的很顺利,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将进攻延迟至1月3日,后来他将这个归因于他须要更多时间准备。据邱吉尔说,巴顿从南部的进攻虽然稳定但速度慢且受到严重损失,蒙哥马利声称他试着要避免这种状况。

蒙哥马利后来承认错误写道:「我现在认为我从来不应该召开那个记者会,美国将军们对我的反感之大,不管我说了什么都注定是错的,因此我应该什么都不说」。艾森豪在他的回忆录如此评论:「我怀疑蒙哥马利曾经了解一些美国将军到底有多愤怒,他们认为他贬低了他们,而他们也随之对他报以轻蔑和鄙视」。

布莱德雷和巴顿皆威胁要辞职,除非蒙哥马利被撤换,布莱德雷随后开始招徕媒体,据说他后来几乎很少离开指挥总部「除非有至少15名新闻记者」,并有传言他和巴顿然后开始泄露对蒙哥马利有害的情资。艾森豪在他的英军代理人亚瑟·泰德的支持下,有意将蒙哥马利解职,不过最终来自蒙哥马利和他的参谋总长弗雷迪·德·甘冈少将(Freddie de Guingand)以及美国沃特·贝戴尔·史密斯中将(Walter Bedell Smith)的干预使艾森豪重新考虑并使蒙哥马利得以致歉。

突出部后的战略形势

虽然德军的推进被制止,整体状态仍然颇为危险,在1月6日温斯顿·邱吉尔再次向史达林要求支援。1月12日苏联红军波兰东普鲁士发动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苏联方面的消息声称这次的进攻比计划时间还提早,不过大多数西方的看法对此存疑,并认为苏联这次进攻因为西方的状况而延后,史达林在等待双方耗尽军力。

突出部之役在两支美军于1945年1月15日会合后正式结束。

战后

位于比利时的突出部之役记念馆

对于伤亡的评估各自有很大差异,美国官方数据为美军死伤80,987人,其他方的评估数据则介于在70,000至104,000人之间。英军损失了1,400人。德军最高指挥部对于死伤的官方数据为84,834人,其他方的评估数据则界于60,000至100,000人之间。

盟军趁着战后的优势施压,在1945年2月刚开始时,战线与1944年12月时的状况差不多。2月初盟军在西线发起全面攻势,北部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向阿亨前进,中部由考特尼·霍奇斯指挥,南部则是由乔治·巴顿指挥。蒙哥马利在12月和1月间的作为,包括1月7日的记者会,进一步损毁他与他的美军盟友的关系直到战争终结。

德军在此战役受到的损伤许多方面皆是致命的,德国最后的备役现已用尽,德国空军已毁,西线的德军被推回。最重要的是,现在是攻下东线的时机,东部的德军已无力阻止苏军的前进,德军在两线皆不断失败并且再也未能恢复。

美军这时缺乏在战区的支援部队,《美国军事历史》写道:

缺乏替换步兵对抗敌军反攻的艾森豪将军,提供了在役黑人自愿加入步兵任务的机会,超过4,500人响应。其中许多人自愿降级以符合需求,第6集团军将这些人组成临时连队,第12集团军将他们组成排加入现有步枪连。这些自愿者的杰出战绩,特别是在那些排服役的人,预示着战后部队关于雇用黑人传统的改变。

引用

  1. ^ 1.0 1.1 Miles, Donna. Battle of the Bulge Remembered 60 Years Later.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4 December 2004 [20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8). 
  2. ^ 2.0 2.1 Shaw 2000,第168页
  3. ^ Cirillo 2003,第53页
  4. ^ MacDonald 1998,第618页
  5. ^ Cirillo 2003
  6. ^ MacDonald 1998,第618页
  7. ^ Shirer 1990,第1095页
  8. ^ Schrijvers, Peter. The Unknown Dead: Civilians in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5: xiv. ISBN 0813123526. 
  9. ^ Cole 1964,第170页.
  10. ^ Citizen Soldiers, p 208)
  11. ^ A World At Arms, p 769, Gerhard Weinberg)
  12. ^ (Smith and Clark, 「Riviera To The Rhine,」 p. 527.)

参考文献

  • Ambrose, Stephen, Americans at War,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7, ISBN 978-1-57806-026-9 
  • Ambrose, Stephen, Band of Brother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2, ISBN 0-671-76922-7 
  • Ambrose, Stephen, Citizen Soldiers, Simon & Schuster, 1998, ISBN 0-684-84801-5 
  • Annan, Noel, Changing Enemies, London, 1995 
  • Astor, Gerald, A Blood Dimmed Tide,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by the Men Who Fought It, Donald I. Fine, 1992, ISBN 1-55611-281-5 
  • Axelrod, Alan, [[[:Template:GBurl]] Ardennes, Battle of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请检查|url=值 (帮助), Kingston, Jack A. (编), Encyclopedia of World War II I: 69–73, 2007 [19 July 2021] 
  • Baxter, Colin F, Field Marshal Bernard Law Montgomery, 1887-1976: A Selected Bibliography, ABC-CLIO, 1999, ISBN 9780313291197 
  • Beevor, Antony, Ardennes 1944: Hitler's Last Gamble, London: Viking, 2015, ISBN 978-0-670-91864-5 
  • Bennett, Ralph, Ultra in the West, Hutchinson, 2011, ISBN 9780571253746 
  • Bennett, Ralph, Behind the Battle: Intelligence in the War with Germany, 1939-1945, Sinclair-Stephenson, 1994, ISBN 0712665218 
  • Bergström, Christer, The Ardennes: Hitler's Winter Offensive 1944–1945, Havertown: Casemate Publishers, 2014, ISBN 978-1-61200-277-4 
  • Blumenson, Martin, Eisenhower,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72 
  • Boog, Horst; Krebs, Gerhard; Vogel, Detlef, Das Deutsche Reich in der Defensive Strategischer Luftkrieg in Europa, Krieg im Westen und in Ostasien 1943 bis 1944/45 [The Strategic Air War in Europe and the War in the West and East Asia 1943–1944/5], Das Deutsche Reich und die Zweite Weltkrieg 7, Deutsche Verlags-Anstalt, 2001, ISBN 978-3-421-05507-1 (德语) 
  • Bouwmeester, Maj. Han, Beginning of the End: The Leadership of SS Obersturmbannführer Jochen Peiper (PDF), Fort Leavenworth, Kansas: Royal Netherlands Army, Fre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2004 [7 June 2012] 
  • Bradley, Omar N., The War America Fought: Sweep to Victory, Life 30 (18), 30 April 1951, 30 (18) 
  • Bradley, Omar, A General's Life: An Autobiograph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3, ISBN 978-0-671-41023-0 
  • Briggs, Asa, Secret Days: Code-breaking in Bletchley Park, London: Frontline Books, 2011, ISBN 978-1-84832-615-6 
  • Bush, Johnathan A., Peter Calvocoressi: Political writer who served at Bletchley Park and assisted at the Nuremberg trials, Obituary, The Independent, 20 February 2010 [8 August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September 2015) 
  • Caddick-Adams, Peter, Snow and Steel: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1944–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19933-514-5 
  • Calvocoressi, Peter, Top Secret Ultra需要免费注册, London: Cassell, 1980, ISBN 0-304-30546-4 
  • Calvocoressi, Peter, Top Secret Ultra Revised, Cleobury Mortimer, England: M & M Baldwin, 2001 
  • Cavanagh, William C. C., The Battle East of Elsenborn, Pen and Sword, 2004, ISBN 1-84415-126-3 
  • Churchill, Winston, Triumph and Tragedy需要免费注册, The Second World War 6,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53 [19 July 2021], LCCN 53-12165 
  • Cirillo, Roger, Ardennes-Alsace, The U.S. Army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5 [16 July 2021], CMH Pub 7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6 December 2008) 
  • Clarke, Jeffrey J.; Smith, Robert Ross, Chapter XXXVIII: The Battle of Alsace, Riviera to the Rhine, Uni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European Theater of Operations,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3, ISBN 978-0-16-034746-7, CMH Pub. 7-10 
  • Clodfelter, Michl ea, The Toll of World War II, U.S. Statistics, 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 A Statistical Encyclopedia of Casualty and Other Figures, 1494–2007 Third,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2008, ISBN 978-0-7864-3319-3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 Cole, Hugh M., The Ardennes:Battle of the Bulge (PDF), 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 History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64, LCCN 65060001 
  • Delaforce, Patrick,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Hitler's Final Gamble, Pearson Higher Education, 2004, ISBN 978-1-4058-4062-0 
  • de Senarclens, Pierre, Yalta, Transaction, 1988, ISBN 0-88738-152-9 
  • Dougherty, Kevin, Oscar Koch: An Unsung Hero Behind Patton's Victories (PDF), Militar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Bulletin, April–June 2002, 28 (1): 64–66 
  • Draper, Theodore, 84th Infantry Division in the Battle of Germany, November 1944 – May 1945, 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 1946 [20 July 2021] 
  • Dupuy, Trevor N.; Bongard, David L.; Anderson, Richard C., Jr., Hitler's Last Gamble: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December 1944 – January 1945, HarperCollins, 1994, ISBN 0-06-016627-4 
  • Eggenberger, David, An Encyclopedia of Battles: Accounts of Over 1560 Battles from 1479 B.C. to the Present, Dover Publications, 1985, ISBN 0-486-24913-1 
  • Eisenhower, John S.D., The Bitter Woods First,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69, ISBN 0-306-80652-5 
  • Ellis, Lionel F.; Warhurst, A. E., Butler, James , 编, The Defeat of Germany, Victory in the West: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nited Kingdom Military Series II, Naval and Military Press, 2009 [1968], ISBN 978-184574059-7 
  • Elstob, Peter, Hitler's Last Offensive Revised, Barnsley: Pen & Sword Military Classics, 2003 [1971], ISBN 0-85052-984-0 
  • Fabianich, Keith P., The Operations of the 3rd Battalion, 395th Infantry (99th Infantry Division)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German Counter-Offensive, 10 November – 24 December 1944 (Ardennes Campaign) (Personal Experience of a Company Commander and Battalion Operations Officer) (PDF) (Monograph), Fort Benning, Georgia: U.S. Army Infantry School: 3, 194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8 March 2009) 
  • Gallagher, Wes, Montgomery Says Doughboy Courage, Fighting Ability Halted Nazi Drive, Pittsburgh Post-Gazette, 8 January 1945 [12 June 2012] 
  • Goldstein, Donald M.; Dillon, Katherine V.; Wenger, J. Michael, Nuts!: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The Story and Photographs, Potomac Books, 1994, ISBN 978-0-02-881069-0 
  • Greenfield, Kent Roberts (编),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Europe and Adjacent Areas (PDF), Uni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Pictorial Record Second,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89 [First printed 1951] [20 July 2021], CMH Pub. 12-3 
  • Hersko, Ralph E., Battle of the Bulge: U.S. Troops Fight at Elsenborn Ridge, World War II (HistoryNet), November 1998 [20 July 2021] 
  • Hinsley, F. H.; Strip, Alan (编), Codebreakers: The Inside Story of Bletchley Park需要免费注册,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 July 2021], ISBN 0-19-820327-6 
  • Hinsley, F. H., "Introduction: The Influence of Ultra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Hinsley & Strip 1993
  • Millward, William, "Chapter 1: Life in and out of Hut 3", in Hinsley & Strip 1993
  • Holroyd-Doveton, John, Maxim Litvinov: A Biography, Woodland Publications, 2013 
  • Jablonsky, David, Churchill and Hitler: Essays on the Political-Military Direction of Total War, Taylor & Francis, 1994, ISBN 978-0-7146-4119-5 
  • King, Benjamin; Kutta, Timothy, Impact: The History of Germany's V-Weapons in World War II需要免费注册, Rockville Centre, New York: Sarpedon Publishers, 1998, ISBN 1-885119-51-8 
  • Larrabee, Eric, Commander in Chief,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His Lieutenants, and Their War, Simon & Schuster, 1987, ISBN 0-671-66382-8 
  • Liddell Hart, Basil Henry,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G. P. Putnam's Sons., 1970, ISBN 978-0-306-80912-5 
  • MacDonald, Charles B., A Time For Trumpets: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Bantam Books, 1984, ISBN 0-553-34226-6 
  • MacDonald, Charles B.,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Phoenix, 1998, ISBN 978-1-85799-128-4 
  • MacDougall, Robert, Leaders in Dangerous Times: Douglas Macarthur and Dwight D. Eisenhower, Trafford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1490712314 
  • Marshall, S. L. A., Bastogne: The First Eight Days, U.S. Army in Action Series Facsimile reprint,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88 [Originally published 1946] [6 December 2008], CMH Pub 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4 December 2008) 
  • Meyer, Kurt, Grenadiers, The Story of Waffen-SS General Kurt "Panzer" Meyer, Stackpole Books, 2005, ISBN 978-0-8117-3197-3 
  • Miles, Donna, Battle of the Bulge Remembered 60 Years Later,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4 December 2004 [12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September 2015) 
  • Miller, Donald L., The Story of World War II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Simon & Schuster, 2002 [19 July 2021], ISBN 978-0-7432-1198-7 
  • McDonald, Gabrielle (编),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Courts, Springer, 2000, ISBN 90-411-1135-2 
  • Mitcham, Samuel W., Panzers in Winter: Hitler's Army and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2006, ISBN 0-275-97115-5 
  • Montgomery, Bernard Law, The Memoirs of Field Marshal Montgomery, Cleveland; New York: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8, LCCN 58-9414 
  • Montgomery, Brian, A Field Marshal in the Family, Pen and Sword, 2010, ISBN 978-1848844254 
  • Morelock, Jerry D., Generals of the Bulge: Leadership in the U.S. Army's Greatest Battle, Stackpole Books, 2015, ISBN 978-0811711999 
  • Newton, Steven H., Hitler's Commander: Field Marshal Walter Model – Hitler's Favorite General,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Da Capo, 2006, ISBN 0-306-81399-8 
  • O'Donnell, Patrick K., Dog Company: The Boys of Pointe du Hoc – The Rangers Who Accomplished D-Day's Toughest Mission and Led the Way across Europe, Boston: Da Capo Press, 2012, ISBN 978-0-306-82029-8 
  • Parker, Danny S., Battle of the Bulge: Hitler's Ardennes Offensive, 1944–1945, Combined Books, 1991, ISBN 0-938289-04-7 
  • Parker, Danny S., Battle of the Bulge: Hitler's Ardennes Offensive, 1944–1945 New with photos, Da Capo Press, 2004 [1991], ISBN 978-0-306-81391-7 
  • Parker, Danny S., To Win the Winter Sky: The Air War over the Ardennes 1944–1945, Combined Books, 1994, ISBN 0-938289-35-7 
  • Pearson, Joss (编), Neil Webster's Cribs for Victory: The Untold Story of Bletchley Park's Secret Room, Polperro Heritage Press, 2011, ISBN 978-0-9559541-8-4 
  • Pogue, Forrest C., The Supreme Command (PDF), U.S. Army in World War II: European Theater of Operations, Washington, D.C.: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54 [17 July 2021], LCCN 53-61717, CMH Pub. 7-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5 September 2021) 
  • Quarrie, Bruce, The Ardennes Offensive VI Panzer Armee, Osprey, 1999, ISBN 978-1-85532-853-2 
  • Reynolds, Michael, Men of Steel: I SS Panzer Corps: The Ardennes and Eastern Front, 1944–45, Casemate Publishers, 2006, ISBN 1-932033-51-3 
  • Riley, Jonathon, Decisive Battles: From Yorktown to Operation Desert Storm需要免费注册, London; New York: Continuum Books, 2010 
  • Ryan, Cornelius, The Last Battle: The Classic History of the Battle for Berlin, Simon & Schuster, 1995, ISBN 978-0-684-80329-6 
  • Sandler, Stanley, Ground Warfare: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ABC-CLIO, 2002, ISBN 1-57607-344-0 
  • Schneider, W., Tigers in Combat, Vol. 1, Stackpole, 2004, ISBN 978-0811731713 
  • Schrijvers, Peter, The Unknown Dead: Civilians in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5, ISBN 0-8131-2352-6 
  • Shirer, William 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Simon and Schuster, 1990, ISBN 0-671-72868-7 
  • Smith, Michael, The Secrets of Station X, London, 2011 
  • Solis, Gary D., The Law of Armed Conflict: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in War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32, 2010, ISBN 978-0-521-87088-7 
  • Sorge, Martin K., The Other Price of Hitler's War: German Military and Civilian Losses Resulting From World War II, Greenwood Press, 1986, ISBN 0-313-25293-9 
  • Stanton, Shelby, World War II Order of Battle: An Encyclopedic Reference to U.S. Army Ground Forces from Battalion through Division, 1939–1946, Stackpole Books, 2006 
  • Stewart, Richard W. (编), World War II: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and Italy, The United States Army in a Global Era, 1917–2008 (PDF),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II Second,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33–168, 2010 [19 July 2021], CMH Pub. 30-22 
  • Toland, John, Battle: The Story of the Bulge,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9, ISBN 0-8032-9437-9 
  • Urban, Mark, Generals: Ten British Commanders who Shaped the World, Faber and Faber, 2005, ISBN 978-0-571-22485-2 
  •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Battle of the Bulge – Overview, Army.mil, U.S. Army, [20 Jul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y 2021) 
  • U.S. Army Statistical and Accounting Branch, Army Battle Casualties and Nonbattle Deaths in World War II: Final report, 7 December 1941 – 31 December 1946 (Report),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53 [20 July 2021] 
  • Veterans of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Template:GBurl]] Battle of the Bugle] 请检查|url=值 (帮助), Paducah, Kentucky: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9 July 2021], ISBN 1-56311-013-X 
  • von Luttichau, Charles V., Chapter 20: The German Counteroffensive in the Ardennes, Greenfield, Kent Roberts (编), Command Decisions Reissue,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00 [1960] [18 June 2010], LCCN 59-60007, CMH Pub 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December 2007) 
  • Weinberg, Gerhard L.,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521-55879-2 
  • Weinberg, Gerhard L., Hitler's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64, 69 (4): 1006–1021, JSTOR 1842933, doi:10.2307/1842933 
  • Whiting, Charles, Battle Of Hurtgen Forest, Da Capo Press, 9 October 2007 
  • Whitlock, Flint, Operation Nordwind: The "Other" Battle of the Bulge, World War II Quarterly, Fall 2010 [19 July 2021] 
  • Wilmot, Chester, The Struggle for Europe需要免费注册 Reprint,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72 [First printed 1952] 
  • Young, William H.; Young, Nancy K. (编), World War II and the Postwar Years in America: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ncyclopedia 1, ABC-CLIO, 2010, ISBN 978-0-313-35652-0 
  • Zaloga, Steven, Battle of the Bulge 1944, Oxford: Osprey, 2004, ISBN 1-84176-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