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波克罗夫斯基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波克罗夫斯基 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кровский | |
|---|---|
|
| |
|
任期 1918年1月1日-1918年7月31日 | |
| 继任 | 伯特·戈莫戈诺维奇·斯米得维奇 |
| 莫斯科市长 | |
|
任期 1917年11月8日-1917年12月31日 | |
| 个人资料 | |
| 出生 | 1868年8月29日 |
| 逝世 | 1932年4月10日 |
| 政党 | 苏联共产党 |
| 获奖 |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波克罗夫斯基(俄语: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кровский,1868年8月29日-1932年4月10日),苏联政治人物,苏联建国后的第一任莫斯科市长。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苏联20年代最具影响力。十月革命前近10年,伯克洛夫斯基既不是布尔什维克也不是孟什维克,在欧洲等地流亡,与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波格丹诺夫交往密切。十月革命后,伯克洛夫斯基重新加入布尔什维克,成为副教育人民委员,领导了苏联初期的教育,编辑了多本历史刊物,并作为红色教授学院院长指导和重组了苏联高等教育及其人员。他创作的俄国历史著作具有开创性作用影响很大,他通过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重新阐释了俄国历史,成为了准官方的角度。伯克洛夫斯基严厉批判了多民族的沙皇俄国,减少了诸如彼得大帝等个人对历史的影响。1932年伯克洛夫斯基死后,他的观点遭到了批判。
政治主张
大城市资源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