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捷运
| 新竹捷运、新竹轻轨 | |
|---|---|
| 概要 | |
| 地区 |
新竹市、新竹县 |
| 运具类型 | 轻轨运输系统 |
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简称新竹捷运,为新竹市所规划的轻轨运输系统,因此又被称作新竹轻轨。为中华民国一座最早于1989年提出的大众捷运系统,服务范围广及新竹市、新竹县,当时称作「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后因诸多因素未兴建,仅优先推动路线六家线于2011年通车启用。而捷运路网则于2001年改规划为轻轨运输系统,最早仅新竹市规划路网。其后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竹科管理局曾在2007年联合提出竹竹苗轻轨,但未进入细部规划。后来范围缩限至新竹县市,于2012年、2014年各提出过路网规划。至2020年则又将范围缩至新竹市,称作「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俗称大新竹轻轨计划,其中的新竹环线轻轨列入前瞻基础建设计划。
路线
| 路线[1] | 区间 | 长度(公里) | 现况 | 系统 | 机厂 | |||
|---|---|---|---|---|---|---|---|---|
| 红线 | 第一阶段 | 六家车站-新竹国小 | 14.0 | 17.1 | 先期路网 | 轻轨运输系统 | 头前溪南岸机厂 | |
| 第二阶段 | 新竹国小-经国民权路口 | 3.1 | 中期路网 | |||||
| 绿线 | 第一阶段 | 新庄车站-东大武陵路口 | 7.4 | 13.1 | ||||
| 第二阶段 | 东大武陵路口-东大海滨路口 | 5.7 | 远期路网 | |||||
| 橘线 | 介寿力行路口-同步辐射研究中心 | 7.1 | ||||||
| 蓝线 | 六家车站-竹北-新竹 | 不明 | 尚在研议中 | |||||
- 蓝线由新竹县提出路廊,但未有细部规划,因此未列入送审中央的报告[2]。
历史
中运量捷运系统规划时期
1989年10月,交通部运输研究所着手展开对新竹都会区的大众捷运系统规画,并于隔年6月完成「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可行性研究」[3]。「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可行性研究」中,交通部运输研究所提出甲、乙、丙三路网方案,其中甲方案由A线及B线组成,A线起自新竹工业区、迄于新竹市香山区,长19.5公里、设14站[3]:220,B线起自新竹县竹东镇,与台铁内湾线交会,穿越新竹市区迄于头前溪岸,长21公里、设18站[3]:221~222,路网总长40.5公里,设32站[3]:231;乙方案也由两路线组成,其中一线与甲方案的B线完全相同,另线则改良甲方案A线,长约20.5公里、设12站[3]:225,路网总长41.5公里,设30站[3]:231;丙方案则整合甲、乙方案,结合为一综合方案,路网总长48.5公里,设37站[3]:226。
而在考量诸多因素后,交通部运输研究所认为乙方案较能兼顾运输及都市发展需求[3]:233,再以乙方案为蓝本,修改为由「新竹-竹东线」及「新竹-竹北线」组成的路网,分别长24.5公里、13.5公里,设22站及18站,总长38公里、设40站,并建议采中运量系统,进入后续评估[3]:234~236[3]:245。交通部运输研究所预估,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建设成本约680亿,并认为由「新竹-竹东线」及「新竹-竹北线」能分别于1998年及2001年展开营运[3]:IV。

乙案示意图

丙案示意图
1990年12月29日,在行政院台79交39519号函的命令下[4],中华民国政府开始办理新竹都会区及其他三个台湾省省辖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a]的规画,而同日台湾省政府也于其住宅与都市发展局下成立捷运工程处[b],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的各项规画与建设工作正式展开[5]。1995年,台湾省政府住宅及都市发展局委托国际亚新工程顾问公司进行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的进一步规画[6]。
1998年,中华民国实施精省政策,隔年,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接办原先台湾省政府负责的捷运系统与捷运建设规画业务[7],同年,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完成《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规划报告》,规画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由红、蓝二线组成,其中红线以台铁机场支线(今铁道路)为起点,以高铁新竹站为终点,计12.5公里,设14站,蓝线则由高铁新竹站经新竹县政府至牛埔地区,长约12.5公里,设12站,全路网总长26公里,共设26站[8][9][5]。
随后,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于1999年、2002年两度将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之规画提报交通部审查,然而交通部认为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的建设投资庞大、财务效益偏低,在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后,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与地方政府达成「整合有限资源作最有效运用」之共识,决定以「结合新竹捷运红线与台铁内湾支线改善」的方向作为优先推动方案[8]。
同一时间,1999年7月[10],新竹市政府也以「新竹市轻轨运输系统规划及建设执行计划」为名,自行规划新竹市内的轻轨运输系统路网,建议路网采红、绿二线,总长27.2公里、设32站,预估预算约130亿,然而最终因经费问题不了了之[11][5]。
优先推动方案
2003年2月24日,交通部同意以「结合新竹捷运红线与台铁内湾支线改善」作为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的优先推动方案,随后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随即依此展开相关规划,于同年6月完成《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先期计划-台铁内湾支线改善规划报告》,并于7月8日提报交通部审查,交通部便于8月25日召开会议同意该案,转交行政院核定[12],9月27日,行政院正式核定该案,并同意列入新十大建设办理[13]。2004年11月15日,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有条件通过「台铁新竹内湾支线改善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估[14]。
环境保护署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后,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便于2004年11月12日依此进行后续推动作业[14],改善或新建的路段长11.1公里,新设世博、竹科、竹中及六家等四站,新购电联车12辆,投入约82.59亿元,于2011年11月11日通车启用[13]。
竹竹苗轻轨
2007年4月18日,新竹市市长林政则、新竹县县长郑永金、苗栗县县长刘政鸿等竹竹苗三县市首长与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局长黄得瑞于新竹市召开座谈会时,一致决定成立竹竹苗三县市轻轨捷运系统推动小组,并决议于此之后办理轻轨建设可行性评估,推动轻轨捷运建设;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局长黄得瑞认为,借此能让大新竹成为一国际化城市。2007年11月30日,正式委托美商美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进行可行性评估[15][16]:2。
2008年9月1日,竹竹苗三县市首长、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秘书再次于新竹市召开座谈会,考量路网限制等因素,共同决定优先推动红线、绿线及蓝线,并规画于二期延伸湖口、铜锣、后龙与苗栗,并再考量新竹科学园区需求,以新竹与竹北范围的路线为最优先预估于2016年通车。红线、绿线及蓝线预估工程经费各需119.7亿、227.1亿、88.8亿,总长约54.7公里[17]。
2008年10月,竹竹苗轻轨可行性研究承包商美商美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评估,考量到预算、运量等因素,决定以运量较高的红、绿、蓝线为初期路网优先推动,其余黄、橘线等则将作为长期方案推动,预估三线总预算约476亿,总长约59.44公里[16]:5。
| 路线[16]:4 | 长度[c] | 起讫 | 系统 | ||
|---|---|---|---|---|---|
| 竹竹苗轻轨红线 | 12.27 | 铁道路后湖桥-竹中车站 | 轻轨运输系统(低运量) | ||
| 竹竹苗轻轨橘线 | 7.32 | 台元科技园区环北路大门-竹科园区一路大门 | |||
| 竹竹苗轻轨黄线 | 11.42 | 中华经国路口-上员车站 | |||
| 竹竹苗轻轨蓝线 | 竹南头份段 | 14.71 | 公义科学路口-狮山多功能运动公园 | ||
| 苗栗市段 | 18.14 | 后龙车站-联合大学二坪山校区 | |||
| 竹竹苗轻轨绿线 | 新竹县市段 | 17.70 | 东兴路二段439巷-三姓桥车站 | ||
| 新竹竹南段 | 9.11 | 三姓桥车站-公义科学路口 | |||
| 竹南头份段 | 5.65 | 公义科学路口-竹南车站 | |||
| 连接线 | 新竹内湾线 | 20.34 | 竹中车站-内湾车站 | ||
| 湖口新竹线 | 15.67 | 中华光明十四街口-湖口车站 | |||
| 竹南苗栗线 | 14.57 | 竹南车站-后龙车站 | |||
| 苗栗铜锣线 | 9.51 | 联合大学二坪山校区-铜锣科学园区 | |||
2010年,在竹竹苗轻轨送交交通部审查后,交通部认为竹竹苗轻轨的自偿率过低,且详细分析运量问题,因此决定将竹竹苗轻轨与同时期申请的七案悉数予以退回,新竹市也于此后依据该经验,进一步推动竹竹苗公共运输计划,希望带动公共运输成长,新竹市政府并于2014年决定依竹竹苗轻轨的规画,择定二条路线推动捷运先导公车,预先培养运量[18][19][20][21]。
新竹地区轻轨及大新竹GRT系统
在竹竹苗轻轨遭行政院退件后,2012年新竹市市长许明财在与新竹县政府会谈中,提出商请县府同意市府担任新竹地区轻轨计划规划主办单位[22],其后向中央提出了《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计划申请书》,再度将轻轨范围缩回新竹县市[23]:4-5。
2013年12月,许明财拟订新竹市PRT BOT试办计划,自新庄车站经埔顶路、慈云路、光复路一路高架到新竹车站,第一期长度约8.4公里,经费60亿余元[24]。隔年8月,新竹市副市长游建华考察欧洲GRT[d]及PRT系统向市府报告[25]。同时,高铁局副局长张武训也表示新竹适合使用门对门的PRT系统[26]。隔月,许明财提出16.9公里、21站、预算约90多亿元的高架G/PRT路线规划[27](亦有135亿的报导[28][e]),分为两条路线,其一为「园区至市区东大吉羊站」;另一为「园区至竹北县政九路站」,两路线相连即为《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计划申请书》中的路线[29]。并向行政院争取900万元经费来规划新竹轻轨捷运[30],其后获交通部核准推动G/PRT快捷运输系统[31]。
2014年11月,新捷开发公司向市府提出「民间自行规划参与新竹市大新竹GRT系统建置兴建营运移转公共建设案」案,于新竹市采GRT系统兴建大众捷运系统,规画建设一「光复线」,自光复地区经新竹车站后以新庄车站为终点,设11站,全线采高架方式建置,预留三条延伸线的空间[32][28],新竹市政府交通处长期许此能以中、短程人数的载客量,来纾解竹科到市区的交通问题[31]。隔年1月,新竹县县长邱镜淳与新捷开发公司、荷兰个人捷运系统公司2getthere签署备忘录,希望共同推动该系统,在该会议上的路线图则分为红、黄、绿、蓝四线,并预留四条延伸线[33]。
同时新竹市政府则因政党轮替,2015年初态度转为认为还得再审慎评估[34];并提出先行驶两条轻轨先导公车,分别是香山到高铁的绿线,以及南寮到竹中的蓝线[35],两线后来于年底及隔年初开始行驶。2015年4月14日,新竹市政府召开「大新竹GRT捷运系统民间自提BOT案」审查会议,委员相继提出「不该把困难交给政府解决」、「简报与规划构想书不一致」、「看不出可行性」、「要求政府承诺事项不合理」、「人口不足」及「资本额不符法律规定」等意见,否决该案[36]。
在民间推动GRT系统的同时,2014年12月,《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以经费800万招标完成,新竹地区轻轨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37]。在可行性研究中,评估新竹县市共有6条潜力路线[23]:4-21;碍于预算等考量,将之整并为2条可互相直通的路线,大致沿用了2012年提出的《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计划申请书》中的路线,其中新庄车站至竹北车站这条列为第二阶段[23]:4-29。两阶段共21.7公里,设24个平面车站、3个高架车站,预算为257.61亿元[23]:9-2。该可行性研究于2015年5月完成期中报告审定,在2016年完成期末报告并送出[38],但期末报告未获审定[1]:13。

2012年建设计划申请书内的优先路线

2015年1月新竹县府签署备忘录的GRT系统路线图[f]

2015年5月可行性研究期中报告内的路线,红色为第一阶段,绿色为第二阶段
新竹环线轻轨
2017年2月6日,蔡英文政府提出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同月16日,新竹市市长林智坚提出「大新竹轻轨路网计划」,预计串联高铁特定区、竹科、新竹市旧城区及新竹县竹北生活圈等4大核心区,而新竹市段的预算为200亿元[39]。行政院于4月5日通过前瞻计划核定本,该计划书中大新竹轻轨计划名目为「新竹环线轻轨」,路线也与2016年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路线不同,而是于新竹县市形成一个环状路廊,未有详细路线、站点,预算为300亿元,竹市负担200亿元,竹县负担100亿元;而第一阶段自新竹车站至新竹高铁站约14.5公里长[40]。同年8月,新竹市政府向中央争取到2400万元经费,开始进行新竹环线轻轨可行性研究及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整体路网评估计划[41],由中兴顾问公司负责,并同时配合新竹大车站平台计划[42]。
2020年3月,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整体路网评估计划完成并送审交通部,交通部铁道局于4月22日进行审查。该报告中,仅规划了新竹市的路网,共计三线,并以红线为先期路线,而新竹县段只沿用了六家线路廊以及保留延伸的介面[1]。新竹县县长杨文科对此抗议环线轻轨未经过竹北形成环状是欺骗民众、只顾竹市未能照顾到新竹县民权益,并认为先期路网的红线与六家线重复且行车时间更久,应当以新竹县规划的自高铁经竹北市光明六路转中华路到新竹市的蓝线为优先[2][43]。而新竹市政府则回应与新竹县政府多次开会来整合路网,县府却迟迟无法提出充分资料,怕前瞻计划经费遭取消才仅送审新竹市部分的路网,并吁新竹县政府自己进行捷运路网评估[44]。而杨文科则指出整体工程经费357.74亿元[g],不符经济效益与人民需求,其中竹科负担的25%,应当拿来兴建多座跨头前溪桥、拓宽竹科道路、辟建停车场和增加公车路线班次,比轻轨计划实用,他不打算再去争取轻轨[45][46]。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新竹市政府交通处. 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整体路网评估计划 109年4月22日审查会议简报 (Report). 新竹市政府. 2020-04-22.
- ^ 2.0 2.1 林湘慈. 「大新竹轻轨案」生变了吗?. MyGoNews. 2020-05-21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 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可行性研究. 台湾: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运输计划祖. 1990-06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 ^ 行政院. 桃园、新竹、台中及台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建设计划(91年选项列管). [2016-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
- ^ 5.0 5.1 5.2 陈世圯、冯正民、涂维穗. 都会区捷运系统建设之现况概述. 台湾: 财团法人国家政策基金会. 2002-12-12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国际亚新工程顾问公司. 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规划工作 (PDF).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15).
- ^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101年年报 (PDF). 台湾: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2013-09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10).
- ^ 8.0 8.1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新竹捷运.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新竹捷运规画路网.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 ^ 鼎汉国际工程顾问公司. 陈文富经历.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
- ^ 陈世圯; 冯正民; 涂维穗. 新竹县市大众运输路网发展策略之研究. 台湾: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200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0).
- ^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各都会区捷运系统计划」办理情形.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 ^ 13.0 13.1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 台铁新竹内湾支线改善计划.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9).
- ^ 14.0 14.1 中华民国交通部. 93年交通年鉴. 台湾: 中华民国交通部.
- ^ 陈达明、陈思豪. 竹竹苗轻轨捷运系统初步构想获得三县市及园区认同. 自立晚报. 自立晚报. 2007-04-18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 ^ 16.0 16.1 16.2 美商美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竹竹苗轻轨运输系统可行性研究计划案地方说明会简报. 台湾. 2008-10 [2021-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3).
- ^ 今日新闻. 竹市/竹竹苗轻轨捷运 105年通车. 今日新闻. 2008-09-02 [201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 ^ 季大仁. 竹市公共运输使用率持续成长 接续延伸竹竹苗. 好房网. 2013-05-24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黄丰鉴. 交通部应再仔细评估八条轻轨及捷运计划之未来性.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2010-01-25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 ^ 林志坚. 新竹市议会第9届第1次定期会市长施政报告. 台湾: 新竹市政府. 2015-06-12: 21.
- ^ 彭清仁. 交通部退回竹竹苗捷运 翻案难度高. 新浪新闻. 2010年1月18日 [201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 ^ 林承志. 拼观光 新竹县市双剑合璧. MyGoNews. 2012-04-11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23.0 23.1 23.2 23.3 23.4 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 期中报告书(修正版). 台湾世曦工程. 2015-05.
- ^ 许明财市长赴交通部争取推动新竹观光科技港案、竹市PRT试办计划 (新闻稿). 新竹市政府. 2013-12-17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游建华等4人. 考察国外公车捷运系统规划及营运机制报告书 (pdf) (Report). 新竹市政府. 2014-08-18 [2020-05-29].
- ^ 新竹/市府推轻轨捷运 高铁直达竹科. 联合报. 2014-08-27 [2020-05-29].
- ^ 洪美秀. 打通竹科交通任督二脉 推智慧侦测和轻轨. 自由时报. 2014-09-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28.0 28.1 龙益云. 竹市推动轻轨捷运系统.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 2014年11月28日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蔡聪挺. 新竹市道路交通计划更具前胆性及未来性. 大台湾旅游网. 2014-09-17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李青霖. 智慧号志与轻轨 改善竹科交通网. 联合报. 2014-09-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31.0 31.1 洪美秀. 竹市推G&PRT快捷系统BOT案. 自由时报. 自由时报. 2014-11-27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新捷开发公司. 民间自行规划参与新竹市大新竹GRT系统建置兴建营运移转公共建设案计划摘要表 (word). 2014-12-05 [2016-08-10]. (原始内容 (word)存档于2016-08-21).
- ^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signed for GRT system in Hsinchu, Taiwan. 2getthere. 2015-01-30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英语).
- ^ 林秋霞. 新竹是否引进GRT系统 县市府不同调. 新唐人亚太台. 2015-01-31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 ^ 蔡彰盛. 林智坚拚交通 提「一环二线三网」政策. 自由时报. 2014-10-23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新竹市政府. 初审会议记录. 2015-05-12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
- ^ 台湾采购公报网决标资讯-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 台湾采购公报网. 2014-12-2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蔡昕颖. 林智坚:新竹已达轻轨建设门槛. 联合报. 2017-05-1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龙益云. 275亿,史上最大规模... 竹市力推5大建设. 工商时报. 2017-02-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核定本). 行政院. 2017-04-27 [2020-05-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6-24) (中文).
- ^ 大新竹轻轨路网民调 60.2%市民支持建轻轨. 风传媒. 2017-08-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洪美秀. 新竹大车站与轻轨前瞻计划获经费已展开评估研究. 自由时报. 2018-01-22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陈斯颖. 竹县长杨文科抨击大新竹轻轨计划 质疑为何只做竹市段. 联合报. 2020-05-1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陈斯颖. 大新竹轻轨未包含竹县 竹市府:县府未提供充分资料. 联合报. 2020-05-1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赖月贵. 大新竹生活圈? 议员质询轻轨及AI智慧园区. 大纪元. 2020-05-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 ^ 黄美珠. 大新竹轻轨不含竹北 杨文科轰中央:都在骗民众. 自由时报. 2020-05-1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