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 (香港)

太平山
Victoria Peak from Findlay Road.jpg
太平山
太平山在香港的位置
太平山
太平山
太平山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 552公尺(1,811英尺)
座标 22°16′31.69″N 114°8′37.78″E / 22.2754694°N 114.1438278°E
地理
位置 香港香港岛中西部

太平山(英语:Victoria Peak),又名扯旗山炉峰域多利山(亦作域多厘山;坊间通称山顶The Peak)或香港山顶;曾名属领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古名硬头山,位于香港岛西部,属于中西区的一部分,高552米,为香港岛最高峰。广义上的山顶区是包括太平山的主峰、炉峰峡歌赋山奇力山等等的山岭地形。根据香港政府地图,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称为「扯旗山」。

香港开埠以来,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征及地标,为开埠之初获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维多利亚」(Victoria)之名的三大地标之一[注 5],从1867年到1930年间太平山顶为香港总督别墅所在地,港英政府更曾经禁止华人于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为香港境内权势的象征。时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则贵。

二战结束后,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亚洲主要旅游城市,太平山炉峰峡一带因景观开扬,能观赏维多利亚港两岸绝佳景色,结合山顶缆车凌霄阁,因而成为香港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太平山夜景更享誉全球,成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对于香港人来说,九龙狮子山象征奋斗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则是象征「东方之珠」的繁荣成就。

地理

从太平山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夜景
从太平山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日间景色
从太平山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可清楚看到构成「维港门廊」的两座地标式建筑物-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右)和环球贸易广场(左)

太平山历史悠久,拥有多个名称,而不同的名称所指的范围亦有所不同。

覆盖范围

从传统地理和历史来说,太平山是指覆盖龙虎山以东、薄扶林以北、马己仙峡以西的一大片山丘地带,当中包括了扯旗山、歌赋山奇力山,以及三山之间的炉峰峡和观龙角,这可从上环太平山区和山顶地区各建筑的历史文献中得到印证,而由于太平山三峰中最高的是扯旗山,故扯旗山又被认为是太平山的主峰,同时享有「太平山」之别称,故狭义的「太平山」即指扯旗山。「太平山」是华人使用的称谓,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英文名称或统称,英文地名「Victoria Peak」(维多利亚山,或称域多利山)仅指扯旗山,而不包括歌赋山、奇力山、炉峰峡和观龙角,这些地方都各有自己的英文名称。

在香港过去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太平山北坡山脚部分被划分为「中环」、「太平山区」及「上环」;山腰部分发展成高尚住宅集中地,称为「半山区」;而太平山三峰之上部则成为了富豪和外国领使的居所及豪宅,在近代更被发展成旅游景点,被划为「山顶区」(英语:The Peak)。由于游客到访太平山的最主要行程就是登上山顶区俯瞰维港景色,故此在通俗意义上「太平山」和「山顶」差不多成了同义词,但其实「山顶」仅指太平山顶部,而不包括太平山的中下部分,更不应与山下的住宅区太平山区混淆。

不过,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山顶」之地,即山顶缆车山顶站山顶广场凌霄阁一带的旅游区,只是「山顶区」的一部分,而并非真正的太平山峰顶,该处实为扯旗山和歌赋山之间名为「炉峰峡」的山峡地。真正的太平山峰顶(即扯旗山峰顶)位于山顶公园以北,不过由于峰顶和附近稍矮的三个山岗现皆建有无线电发射站,故已被政府划为禁区,游人无法进内登顶,游人所能到达太平山最高处即为山顶公园。值得一提的,太平山虽然是香港岛的最高峰,但在全香港境内山峰之中,太平山的海拔高度是排行第二十九位。

地名由来

硬头山

太平山最早出现在中国官方记载为清朝道光年间由两广总督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中《海防略》的《新安沿海图》,当中记载太平山的位置上有一座「硬头山」。至于为什么会有「硬头山」之名,通志中并无解释,至今无法考证。[2]

炉峰

「炉峰」之名则源于香港岛一带传说在古代曾有一个红香炉漂流至铜锣湾一带[注 6],当地村民认为这是天后显灵之象,故建成铜锣湾天后庙并用该香炉来上香奉祀,由于香炉灵验,村民就将拾获红香炉的海湾称为「红香炉港」,后来「红香炉港」之名逐渐变成泛指整个香港岛[注 7],至《清初海疆图说》和《海国闻见录‧舆图》中也以「红香炉山」之名指代香港岛,而作为「红香炉港」的最高峰,太平山便被称为「炉峰」[注 8]。虽然「炉峰」之名并没有被香港政府采纳为太平山的官方名称,但香港政府却采纳了「炉峰峡」之名作为扯旗山与歌赋山之间的山峡官方名称,而太平山其中一条山径也被命名为「炉峰自然步道」[注 9]

太平山

其实相传在1809年赤腊角海战后,横行广东沿海多年的海盗张保仔战败向官军投诚,香港岛上的渔民相信从此可享太平,所以才把硬头山改称为「太平山」。

属领山、柯士甸山和域多利山

英国占领香港岛后,最初将太平山主峰扯旗山命名为「Mount Possession」(意思为「属领山」),后来改称「Mount Austin」(音译成中文即「柯士甸山」)[注 10],再之后决定根据维多利亚女王之名命名为「Victoria Peak」,在当时翻译为「域多厘山」或「域多利山」,后来港英政府没有再采用其中文翻译,但英文名称「Victoria Peak」则一直沿用至今,且继续为扯旗山的官方英文名称。惟「柯士甸山」的名称仍见于「柯士甸山道」及「柯士甸山游乐场」。

扯旗山

扯旗山之名顾名思义是指「悬挂旗帜的山」,目前已知的可能由来有四个:

  1. 相传清朝中叶海盗张保仔盘踞香港岛时,曾利用该山峰作为瞭望台,因常用旗语联络,每遇船只即以扯旗为号,通知海上同党掠劫该船,故称之为「扯旗山」。
  2. 1841年香港开埠,英国正式统治香港岛。英国人为宣示主权,因此于山顶悬挂英国国旗,而当年为英国人做翻译的师爷因此将该山中文名称定为「扯旗山」。[3]
  3. 马己仙峡早年曾设有瞭望台,每当有轮船驶入维多利亚港,便指示太平山上的人扯旗为号,故附近的居民称之为「扯旗山」。[4]
  4. 根据香港天文台现存记录,在早年未有现代化天气预测设备时,天文台需要经常派人到太平山山顶利用旗帜测量风速,故被称为「扯旗山」。香港天文台现存一张摄于1874年的扯旗山山顶照片,照片中可见因甲戌风灾而折断损毁的气象预测用旗杆。[5]

在以上四个可能由来当中,与海盗张保仔有关的传说因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其真实性,故无法考究,可信程度较低。其他三点与现今在时间上较为接近,故可信程度较高,尤其第四点的「气象预测论」更有真实文字和照片记录佐证,至于山上因为悬挂了什么旗帜而得到「扯旗山」之名,现已难作考究,但扯旗山上曾经悬挂旗帜是可确定的史实,而第三点在岛屿的最高处悬挂国旗宣示主权亦合乎统治者的习惯,故此推论的可信度也较高。

由于「扯旗」一词在20世纪后半叶的香港粤语衍生出「男性生殖器勃起」的含义[注 11],甚至辐射到广东澳门及其他粤语地区,尤其较年轻的香港人几乎将「扯旗」直接等同于「勃起」,故此「扯旗山」虽是该山峰的中文官方名称,香港人在口语上却较少使用「扯旗山」之名,以避免引起尴尬。[6][7]

历史

1924年入住山顶区的人士列表
1930年代太平山顶的山顶酒店(左)及山顶大厦(右),现址为山顶广场

在开埠初期,由于交通不便,要靠轿子上落山,故当时居住山顶的人士不多,1880年代时只有约40户。随后因为山顶景色优美,气温清凉,所以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外籍人士居住。为应付交通需求,山顶缆车于1888年通车。其后于1904年起,香港政府实施《山顶区保留条例》禁止华人在山顶居住,至1947年才废止。法例生效期间较富有的华人便改到半山区南区兴建房屋和别墅[8]

1867年,当时香港总督麦当奴选址山顶设立避暑别墅,即总督山顶别墅。该别墅曾于1902年重建,但在1930年代起开始停用,更于日治时期遭到破坏,最后在1946年拆卸,只剩下守卫室,原址辟作山顶公园。

此外,1873年,山顶酒店落成启用,酒店经营者即是其后提出兴建山顶缆车建议的亚历山大·芬梨·史密夫。然而,酒店于1938年因火灾焚毁,之后一直未有重建。该处其后成为巴士总站,1989年12月才改建为山顶广场,而原有的巴士总站设于山顶广场的底层。

1904年至1947年,根据政府立法,华人不得居住在山顶。在 1920 年,何东黄煜坤士是位容许住在山顶的华人,因为当时他被认为是混血儿。位于山顶道75号的何东花园由何东家族拥有数十年,直到2015 年以 51 亿港元出售。[9]

旅游景点

山顶是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在1940年前当地的「旗山星火」(又名「香江灯火」)就已经名列「香港八景」之首。[10]现今的太平山顶设有多个户外观景台,包括了部分免费和收费的香港市区最高的观景台在内,每年吸引超过六百万人次的香港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往。山顶除了有一个购物中心(山顶广场)外,还可以清楚看到中环维多利亚港及对岸九龙的风景,属香港地标之一,多年来一直深受市民和旅客欢迎。除此之外,由于早年已经有不少英国人在此定居,因此也留有不少历史建筑,包括狮子亭

太平山山顶获由郊野公园之友会、国际狮子总会港澳三○三区及渔农自然护理署举办,「香港十大胜景选举」第六名[11]

黄昏下的凌霄阁,山顶广场正门外的山顶道花园正在维修

凌霄阁

前身老衬亭的凌霄阁是山顶缆车的终点站,最高处达海拔428米,在塔上能俯览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香港的景致。凌霄阁集娱乐设施、商店及餐厅于一身,除了售卖各式纪念品与工艺品的店铺外,亦设有娱乐设施与展馆,而天台则为收费观景台。它是山顶缆车的终点站

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

位于凌霄阁P1层,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于2000年开幕,展出约100尊国际及本地名人的蜡像。2006年重开,加入展馆的名人包括:郭富城张柏芝裴勇俊刘翔、活士、Twins容祖儿陈宝珠周杰伦杨千嬅黎明

以花草砌成几何图案的中央花圃,是山顶公园拍照的焦点

山顶公园

山顶公园于1950年代启用,是香港岛海拔最高的公园,2011年进行翻新,建筑风格改以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为主题。

2019年翻新后的山顶广场外貌

山顶广场

山顶广场建于1993年,是一座楼高3层的商场,原址为是露天巴士总站。现时山顶广场的地面层仍设有一个公共运输交汇处。与邻近的凌霄阁不同,山顶广场的平台花园和天台花园是免费开放的,游客可在平台观赏山顶景色。

大富翁梦想世界™主题馆

全球首间「大富翁」主题馆位于山顶广场三楼,场馆室内外占地二万呎,以全息投影和 4DX 体感技术,立体还原银行、地契卡、棋子、水务局、机会等经典元素。

山顶餐厅

山顶餐厅于1901年建成,当时是一个轿伕站,以便当时居民由山顶缆车站转乘轿子回家。

随着轿子的式微,由1947年起,改作露天茶座的用途,后来成为了一间西餐厅。

地区变化

山顶具有历史价值的大屋,包括领事馆和政府住宅,部分已被拆除。 2006 年,新鸿基地产支付 HK$18亿,即每尺 HK$42,196 元通过政府拍卖在加列山道12 号的一片土地,那里过去有分层公寓作为中级官员的宿舍。[12]海航董事长陈峰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破产, 他的债权人以 3.9 亿港元或每尺 HK$91,959 港元出售了位于加列山道12号「Twelve Peaks 」的一独立屋。陈峰在 2016 年支付了 5.06 亿港元或每尺 119,323 港元。 [13]


2020年,发展商九龙仓(控股)通过政府拍卖,以120亿港元或每平方尺46,300港元买下山顶文菲道的地皮。该是政府拥有前用作公务员住宿最后地皮之一以。 [14]

气候

太平山山顶一带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因为位处高处,所以平均气温比香港岛沿岸地区低。而在春季,山顶经常会笼罩在浓雾之中。

山顶气象站(平均数据2004-2020年,极端数据2003-2021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5.0
(77.0)
28.0
(82.4)
28.0
(82.4)
30.1
(86.2)
32.6
(90.7)
32.7
(90.9)
32.4
(90.3)
32.6
(90.7)
32.1
(89.8)
30.6
(87.1)
28.7
(83.7)
25.5
(77.9)
32.7
(90.9)
平均高温 °C(°F) 16.6
(61.9)
17.9
(64.2)
20.0
(68.0)
22.9
(73.2)
26.1
(79.0)
27.5
(81.5)
28.5
(83.3)
28.5
(83.3)
28.1
(82.6)
25.5
(77.9)
22.2
(72.0)
18.1
(64.6)
23.5
(74.3)
日均气温 °C(°F) 13.5
(56.3)
14.8
(58.6)
17.0
(62.6)
20.1
(68.2)
23.5
(74.3)
25.2
(77.4)
25.9
(78.6)
25.7
(78.3)
25.1
(77.2)
22.5
(72.5)
19.3
(66.7)
15.1
(59.2)
20.6
(69.2)
平均低温 °C(°F) 11.4
(52.5)
12.6
(54.7)
14.9
(58.8)
18.2
(64.8)
21.7
(71.1)
23.6
(74.5)
24.0
(75.2)
23.8
(74.8)
23.3
(73.9)
20.7
(69.3)
17.4
(63.3)
13.0
(55.4)
18.7
(65.7)
历史最低温 °C(°F) −1.0
(30.2)
4.1
(39.4)
4.9
(40.8)
9.4
(48.9)
13.4
(56.1)
17.9
(64.2)
19.8
(67.6)
20.5
(68.9)
18.1
(64.6)
12.4
(54.3)
6.3
(43.3)
3.5
(38.3)
−1.0
(30.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4.3
(1.35)
35.4
(1.39)
68.1
(2.68)
125.6
(4.94)
281.7
(11.09)
487.4
(19.19)
380.1
(14.96)
407.3
(16.04)
263.1
(10.36)
131.1
(5.16)
39.7
(1.56)
27.4
(1.08)
2,281.2
(89.8)
数据来源:香港天文台[15][16][17][18]
太平山 (552m)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15.4
(59.7)
16.8
(62.2)
18.8
(65.8)
21.9
(71.4)
24.7
(76.5)
26.1
(79.0)
27.1
(80.8)
27.2
(81.0)
26.8
(80.2)
24.3
(75.7)
20.9
(69.6)
16.9
(62.4)
22.2
(72.0)
日均气温 °C(°F) 12.4
(54.3)
13.8
(56.8)
15.8
(60.4)
19.2
(66.6)
22.2
(72.0)
24.1
(75.4)
24.7
(76.5)
24.5
(76.1)
24.2
(75.6)
21.3
(70.3)
18.1
(64.6)
14.0
(57.2)
19.5
(67.2)
平均低温 °C(°F) 10.2
(50.4)
11.6
(52.9)
13.7
(56.7)
17.4
(63.3)
20.6
(69.1)
22.5
(72.5)
23.1
(73.6)
23.0
(73.4)
22.3
(72.1)
19.6
(67.3)
16.2
(61.2)
12.3
(54.1)
17.7
(63.9)

交通

山顶缆车
交通路线列表
山顶缆车
巴士
小巴

区议会议席分布

山顶主要居民由分散各个山头的大屋及低密度住宅所组成,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会南至明德国际医院,西至卢吉道夏力道交界、北至罗便臣道麦当劳道,东至山顶道马己仙峡道交界为范围。

年度/范围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山顶全区
山顶选区

邻近的山峰

参见

注释

  1. ^ 「域多利」(或「域多厘」)为19世纪时港英政府对「Victoria」的中文翻译,即「维多利亚」,指时任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
  2. ^ 「香港山顶」四字之名多为香港以外的华人地区及国家人民使用,香港本地人一般直接称「山顶」而省略「香港」二字。
  3. ^ 「属领山」和「柯士甸山」两名仅用于香港开埠初期,且只用于英文,中文名称为后人根据英文原名进行意译和音译得出。
  4. ^ 见于清朝道光年间由两广总督阮元编修的《广东通志》中〈海防略〉的《新安沿海图》。
  5. ^ 另外二者为维多利亚港(Victoria Harbour)和维多利亚城(City of Victoria,即现今西环铜锣湾一带都市区的前身)
  6. ^ 在香港开埠后进行填海工程前,铜锣湾天后庙处已为香港岛的海岸。
  7. ^ 有人认为这也是「香港」之名的来源。
  8. ^ 在铜锣湾天后庙后方高228米的山峰也因这个传说而被称为「红香炉峰」,该名沿用至今。不过红香炉峰与太平山相距甚远,地理上无任何关系。
  9. ^ 由于「炉峰」本身只是华人所使用对太平山的别称,而没有对应的英文翻译。「炉峰自然步道」的英文名称为「The Peak Trail」,即「山顶步道」之意,此处的英文地名「The Peak」实为太平山另一个别称「山顶」之英文名称,并非与「炉峰」之名直接对应的翻译。
  10. ^ 「Mount Possession」和「Mount Austin」只出现在英文记载,中文翻译为后人根据英文原名进行意译和音译得出。
  11. ^ 指男性勃起时阴茎与腹部构成夹角,外观犹如升起一面旗帜,参见勃起的粤语维基页面。

参考资料

  1. ^ 山顶区保留条例,1904 年(PEAK DISTRICT RESERVATION ORDINANCE, 1904).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2-03-28] (英语). 
  2. ^ 《广东通志》书中《海防略》的《新安沿海图》,「硬头山」即太平山. [2007-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8). 
  3. ^ 张志义,《图说香江岁月》,一点文化,2003年版,页10。
  4. ^ 梁炳华,《香港中西区风物志》,中西区临时区议会,1998年版,页46。
  5. ^ 都市日报:《天文台长行山顶 话要揾番扯旗位》,2017年3月7日。.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6. ^ 尸观点. 尸观点:关于扯旗山的讪笑. cemeterynews.org. 2018-06-18 [2018-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3). 
  7. ^ housescheung. 原地游 香港人这样逛太平山. housescheung.blogspot.com. 2017-08-11 [2018-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3). 
  8. ^ 高添强 黎健强. 任秀雯 , 编. 《彩色香港1940s-1960s》.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页51. ISBN 978-962-04-3378-8. 
  9. ^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pp/1866409/%E5%8D%B3%E6%99%82-%E5%9C%B0%E7%94%A2-%E5%9C%B0%E7%94%A2%E8%A9%B1%E7%95%B6%E5%B9%B4-%E5%B1%B1%E9%A0%82%E5%9C%B0%E7%8E%8B06%E5%B9%B4%E6%8B%8D%E8%B3%A3%E5%91%8E%E5%83%B94-2%E8%90%AC%E7%A0%B4%E9%A0%82
  10. ^ 叶灵凤. 《香岛沧桑录》. 香港: 中华书局. 2011年7月: 页127–129. ISBN 9789888104741 (中文). 
  11. ^ 「香港十大胜景选举」. 郊野公园之友会.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3). 
  12. ^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pp/1866409/%E5%8D%B3%E6%99%82-%E5%9C%B0%E7%94%A2-%E5%9C%B0%E7%94%A2%E8%A9%B1%E7%95%B6%E5%B9%B4-%E5%B1%B1%E9%A0%82%E5%9C%B0%E7%8E%8B06%E5%B9%B4%E6%8B%8D%E8%B3%A3%E5%91%8E%E5%83%B94-2%E8%90%AC%E7%A0%B4%E9%A0%822022年
  13. ^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pp/1866409/%E5%8D%B3%E6%99%82-%E5%9C%B0%E7%94%A2-%E5%9C%B0%E7%94%A2%E8%A9%B1%E7%95%B6%E5%B9%B4-%E5%B1%B1%E9%A0%82%E5%9C%B0%E7%8E%8B06%E5%B9%B4%E6%8B%8D%E8%B3%A3%E5%91%8E%E5%83%B94-2%E8%90%AC%E7%A0%B4%E9%A0%82
  14. ^ https://www.hk01.com/%E5%9C%B0%E7%94%A2%E6%A8%93%E5%B8%82/564337/%E4%B9%9D%E5%80%89120%E5%84%84%E5%A5%AA%E5%B1%B1%E9%A0%82%E6%96%87%E8%BC%9D%E9%81%93%E8%B1%AA%E5%AE%85%E5%9C%B0-%E6%AF%8F%E5%91%8E%E6%A8%93%E9%9D%A2%E5%9C%B0%E5%83%B94-6%E8%90%AC-%E5%89%B5%E7%B4%80%E9%8C%84%E6%96%B0%E9%AB%98
  15. ^ 山顶气象要素月平均值 (2004-2017). 香港天文台.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16. ^ 山顶冷热天气及雨量统计 (2004-2017). 香港天文台.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17. ^ 山顶月最高气温 (摄氏度). 日本天文台.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18. ^ 山顶月最低气温 (摄氏度). 香港天文台.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