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魔
| Voldemort 佛地魔 Tom Marvolo Riddle 汤姆·魔佛罗·瑞斗 | |
|---|---|
| 哈利波特角色 | |
|
雷夫范恩斯于《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Ⅰ》中饰演佛地魔 | |
| 首次登场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 饰演 | |
| 配音 |
|
| 虚构设定资料 | |
| 性别 | 男性 |
| 家人 | 老汤姆·瑞斗(父亲) 魔柔·刚特(母亲) |
| 亲属 | 汤马斯·瑞斗(祖父) 玛丽·瑞斗(祖母) |
| 头发颜色 | 无(保有头发时为黑色) |
| 眼睛颜色 | 蓝色,缝状曈孔 (书中为红色) (早年为黑色,圆形曈孔) |
| 学院 | 史莱哲林 |
| 血统 | 混血 |
| 忠于 | 自己 |
佛地魔(英语:Lord Voldemort),原名汤姆·马佛鲁·瑞斗(Tom Marvolo Riddle),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虚构人物,是小说中「史上最危险的黑巫师」。
生平
汤姆生于1926年12月31日,第一次死于1981年10月31日;之后于1991年8月起,灵魂寄生于黑魔法防御术教授奎里纳斯·奎若的头巾内,在奎洛教授偷取魔法石失败并死亡后逃走;后于1995年6月24日,使用复活咒语「强行夺取的仇人之血,将使你的仇敌的复活。」("Blood of the enemy forcibly taken, you will resurrect your foe.")重生,再于1998年5月2日,被自己使用的索命咒反噬,第二次死亡,终年71岁[a]
人物性格
- 骄傲自负,首次与哈利对决时,数次冷嘲热讽。认为麻瓜后代不该存在。
- 拥有追求最强的欲望,为了取得最强魔杖「接骨木魔杖」的使用权,盯上先前杀了此魔杖前持有者邓不利多的石内卜(实质上是邓不利多授意石内卜做的),引导宠物蛇娜吉尼将他咬死,然而魔杖是属于在第七集中经历在马份庄园夺取跩哥·马份魔杖的哈利波特(在第六集中跩哥·马份对邓不利多突袭施缴械咒,因此魔杖主人意外变成跩哥·马份,但无论是否照邓不利多和石内卜共同策划的计划进行,魔杖都不会属于石内卜),其与哈利的最后一次交锋中,在他向哈利使用索命咒时遭到接骨木魔杖反弹,因此死在自己追求最强的欲望上。
- 害怕死亡,故将自己的灵魂撕裂为六个分灵体——「汤姆·瑞斗的日记」、「魔佛罗·刚特的戒指」、「萨拉札‧史莱哲林的小金匣」、「海加·赫夫帕夫的金杯」、「罗威娜·雷文克劳的王冠」、「妖蛇娜吉妮」,但却在杀害婴儿时期的哈利时无意间创造第七个分灵体-哈利波特。
来源
佛地魔的母亲是萨拉札·史莱哲林的最后一支血脉魔柔·刚特,她使用爱情魔药迷惑一个当地乡绅之子老汤姆·瑞斗,与之生下了佛地魔。然而魔柔·刚特在怀孕后决定停用爱情魔药,随后就被清醒的丈夫硬生生抛弃。1926年的除夕夜,她在穷困潦倒下於伦敦的一家孤儿院(电影称为伍尔斯孤儿院Wool's Orphanage)内产下儿子,并在过世前告诉护士长柯尔太太要给他取名叫汤姆(丈夫的名字)·魔佛罗(父亲的名字)·瑞斗(丈夫的姓)。但佛地魔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认为这个名字令他与常人无异,故将他的名字中的字母重组,把「TOM MARVOLO RIDDLE」(汤姆·历弗罗·瑞斗)改成「I AM LORD VOLDEMORT」(我是佛地魔王)[a]。
这个名字只有阿不思·邓不利多、哈利波特及麦米奈娃等少数人敢说,且邓不利多在面对他时会直接叫他汤姆,哈利则在《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中的最后对决时直言不讳地叫他瑞斗,也就是他的姓(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以姓氏称呼生人或仇人)。根据第七集所述佛地魔王在他的名字上下了咒所有念的人会被追踪到,因此大部分人不敢直呼其名也是有道理的。
由于西碧·崔老妮预言凤凰会中一对夫妇儿子能力没有打败佛地魔他在与哈利的数次交锋中,一直都想置哈利于死地但终究因无止境的追求与强大的欲望而自毙,最想见一个詹姆斯波特
以历史为鉴,他对征服魔法世界的渴望、对麻瓜的排斥、自认的高贵血统、冷酷的政策,以及在年轻时代富有感染力的演说技巧等,加上电影中鼻子的特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法西斯主义与希特勒,电影中的佛地魔也由参演纳粹片而走红的雷夫·范恩斯饰演。而J·K·罗琳作者本人就曾强烈批评欧洲的新纳粹,可能以此角色为暗喻。[1]
学生时代
在学期间成绩非常优秀并得到麻瓜父亲的遗传而有着俊美的外表,罗琳书中也直言年轻的佛地魔相当的英俊;但他本人却相当厌恶那与麻瓜父亲相似的外表。在史莱哲林求学期间担任级长、男学生主席,并获得学校特殊贡献奖。除了邓不利多因为看出他冷酷与强大的野心而十分提防外,全校师生都相当喜欢他。
死亡
在最后几部小说中佛地魔的分灵体陆续被破坏,佛地魔又在禁忌森林边缘以索命咒攻击哈利波特时,销毁了先前佛地魔意外留在哈利体内的分灵而哈利本身反而逃过一劫。最终巫师望着佛地魔和哈利以魔杖进行决斗期间奈威·隆巴顿杀死了作为佛地魔最后一个分灵体的大蛇娜吉妮,当佛地魔以索命咒攻击哈利,由于此番攻击会致命,佛地魔手中的接骨木魔杖因无法伤害其真正的主人ㄧ哈利波特ㄧ而反弹了攻击。丧失所有分灵体的佛地魔就被自己索命咒夺去了生命,巫师离开后被知黑魔王已经毁了灵体分身之前19后找戎指日记。
魔法技巧
佛地魔是整个哈利波特故事中的最大反派,一名极为黑暗、阴险、杀人不眨眼、强大、聪明和无情的黑巫师,所以他在故事中展现了不同的魔法技巧。
- 魔法知识:对魔法知识极为渊博。就连邓不利多本人也认为,佛地魔对魔法知识的了解可能比现今还活着的任何巫师还要更加广泛,甚至认为如果佛地魔完全恢复力量,就连他已知最强大的保护咒语都可能抵挡不了。
- 魔法实验:自称对魔法进行了不少实验,亦自创了不少咒语,虽然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召唤黑魔标记的魔法即为他的创作之一。
- 黑魔法:对于黑魔法极为精通,尤其是对不赦咒的控制。
- 巫师决斗:一名极为熟练的决斗者,能在决斗中同时击败麦教授、史拉轰和金利。
- 念力、控制动物:在童年时就已能够自由操控他的魔法,以控制动物伤害牠们自己,或使用念力去控制物件。
- 锁心术、破心术:一位高明的破心者和锁心术的使用者,轻易看穿他人是否说谎,或是封锁自己的心智。
- 附身:在败亡之时变得无比虚弱,连实体都没有但却能占据其他生物的肉体,相对地被附身的生物也很容易死亡。如在阿尔巴尼亚需要不断的更换附身的动物(多为蛇,因为蛇是史莱哲林的标志),以及第一集附身在奎若身上,复活之后在魔法部又附身在哈利身上,却因无法忍受他有爱的保护而自行分离。
- 飞行:能够不依赖任何飞行工具来飞行,例如在小惠因区上空追杀真正的哈利波特,除了他自己外,石内卜教授也会这个魔法。
- 爬说嘴:即可以说「蛇的语言」,继承自祖先萨拉札·史莱哲林。
- 制作分灵体:制作了7个分灵体,但巫界以往的记录最多只有将灵魂分裂两半。这也成了他自己最大的弱点,每销毁一个分灵体,自身的力量也会相对的削弱。
- 变形术:佛地魔对变形术的掌握亦十分熟练。曾利用芭蒂达·巴沙特的尸体作为娜吉妮的伪装、制作了彼得·佩迪鲁的银手。
- 制作行尸:在两次战争中都使用了行尸作为他的武器。邓不利多曾说过他所杀的人多得几乎可以组成一支行尸大军。
评价
佛地魔作为一个邪恶角色而备受评论,作品作者罗琳曾将其类比为一类「希特勒」,[2] 在作品中也有一些描述将其类比为纳粹主义[3][4],除外罗琳也将其比作史达林。[5]《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电影导演阿方索·卡隆将佛地魔比作乔治·W·布希和萨达姆·海珊,他说「......有自私的利益,非常热爱权力。此外,对环境的漠视。 喜欢操纵人。」[6][7]
参考来源
- 脚注
- ^ 1.0 1.1 1.2 在正体中文翻译本中,《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将「TOM MARVOLO RIDDLE」翻成(「汤姆·马佛鲁·瑞斗」),但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背叛》改译成 (「汤姆·魔佛罗·瑞斗」) 。
- 引用
- ^ 还记得佛地魔吗?戏外的他其实超帅、演技更超乎想像. 中时电子报. 2015-12-23 [2016-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 ^ Transcript of interview with J.K. Rowling, BBC Newsround, Fall 2000.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 New Interview with J.K. Rowling for Release of Dutch Edition of "Deathly Hallows". The Volkskrant. 19 November 2007 [6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0).
-
^ Jordan, Tina. J.K. Rowling outs Dumbledore!. Entertainment Weekly. New York City: Meredith Corporation. 20 October 2007 [8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5). 参数
|magazine=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或|website=) (帮助) - ^ New Interview with J.K. Rowling for Release of Dutch Edition of "Deathly Hallows" – The Leaky Cauldron. 19 November 2007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0).
- ^ Pierce, Nev. Reel Life. BBC Films. London, England: BBC. 28 July 2003 [16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 ^ Power, Carla; Gordon, Devin. Caution:Wizard at Work. Newsweek (New York City: IBT Media). 4 August 2003 [1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uly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