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沃德·坎宁安,wiki技术的发明者。

wiki聆听/ˈwɪk/)是一种可通过浏览器存取并由使用者协同编辑其内容的网站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开发了最初的wiki。他将wiki定义为「一种允许一群使用者用简单的描述来建立和连接一组网页的社会计算系统」。

有些人认为[2],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路系统,让人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字进行浏览、建立和更改,而且这种建立、更改及发布的成本远比HTML文字小。与此同时,wiki系统还支援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的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字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特点,有助于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识。

词源

wikiIPA[ˈwɪ.kiː],<WICK-ee>,或[ˈwiː.kiː],<WEE-kee>)取自夏威夷Wiki Wiki公车,源自夏威夷语「wiki」,本是「快速」之意[3]。wiki的中文翻译有维客、围纪、快纪、共笔和维基等等,其中「维基」一词是中文维基百科人特别为维基百科而创,属于维基媒体的专用术语。随着「维基」一词能见度增加,常被泛用为wiki的主要音译名。[2]

历史

檀香山的Wiki Wiki站牌

wiki软体由软体设计模式社群开发,用来书写与讨论模式语言。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3月25日成立第一个wiki网站:WikiWikiWeb,用来补充他自己经营的软体设计模式网站。他发明wiki这个名字以及相关概念,并且实作第一个wiki引擎。坎宁安说自己是根据檀香山Wiki Wiki公车取名的,「wiki」在夏威夷语为「快速」之意,这是他到檀香山学会的第一个夏威夷语,故他将「wiki-wiki」作为「快速」的意思以避免将「这东西」取名为「快速网」(quick-web)[4][3][5]

坎宁安说,wiki的构想来自他自己在1980年代晚期利用苹果电脑HyperCard程式作出的一个小功能[6]。HyperCard类似名片整理程式,可用来纪录人物与相关事物。HyperCard管理许多称为「卡片」的资料,每张卡片上都可划分栏位、加上图片、有样式的文字或按钮等等,而且这些内容都可在查阅卡片的同时修改编辑。HyperCard类似于后来的网页,但是缺乏一些重要特征。

坎宁安认为原来的HyperCard程式十分有用,但创造卡片与卡片之间的连结却很困难。于是他不用HyperCard程式原本的创造连结功能,而改用「随选搜寻」的方式自己增添了一个新的连结功能。使用者只要将连结输入卡片上的一个特殊栏位,而这个栏位每一行都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如果卡片已经存在,按钮就会带使用者去那张卡片,否则就发出哔声,而继续压着按钮不放,程式就会为使用者产生一张卡片。

坎宁安向他的朋友展示了这个程式和他自己写的人事卡片,往往会有人指出卡片之中的内容不太对,他们就可当场利用HyperCard初始的功能修正内容,并利用坎宁安加入的新功能补充连结。

坎宁安后来在别处又写了这样的功能,而且这次他还增加了多使用者写作功能。新功能之一是程式会在每一次任何一张卡片被更改时,自动在「最近更改」卡片上增加一个连往被更改卡片的连结。坎宁安自己常常看「最近更改」卡片,而且还会注意到空白的说明栏位会让他想要描述一下更改的摘要[7]

特征

奥德·坎宁安和波·路夫(Bo Leuf)在《Wiki之道——网上快捷合作》一书中描述wiki概念的几个本质特征:

  • wiki允许任何使用者在wiki网站内剪辑任何页面或新建页面,不需要任何额外的附加元件,只需透过普通的网页浏览器即可。

编辑wiki页面

wiki中使用者使用很多方式来编辑。通常需要透过文字标记式语言。

应用

Wiki Wiki巴士

wiki在一些需要内容管理系统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JotSpotSocialText是创wiki企业应用的先河。wiki可以在高校教育环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直到2006年,wiki应用于教育的案例在全球都比较少。wiki除了被用来建立网站外,也被用作编写部落格。wiki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可以作为学生协助学习的平台。

实施

wiki软体是执行wiki的群组软体之统称,允许使用常见的Web浏览器建立和修改网页,被作为应用程式伺服器在多个网页伺服器上运作。

导览

在大多数页面的文字,通常有大量的超文字连结到其他网页。大多数wiki有一个反向的功能,它显示所有连结到一个给定页面的页面。

认可与安全

历史比较报告加亮显示页面不同版本间的变化。

控制更改

wiki的基本设计理念是,与其避免人们犯错,倒不如让人们更方便地修正错误。因此,wiki固然相当开放,但它有一个有助检验最近新增页面正确性的功能。几乎每一个wiki网站都有的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最近修订」页面——一个列出最近修订的特殊页面,或是一个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所做修改的列表。[9]:20一些wiki可以对此清单作出过滤,筛去小修改或利用自动指令码所做之修改(所谓「机器人」)。[9]:54 大部分wiki网站的页面编修纪录页都拥有以下功能:可检视过去的修订版本,亦可在任何两个修订版本之间进行差异对比。编辑者可以利用修订历史浏览并且恢复此条目的前一版本;显示差异功能则能让编辑者更容易决定是否有必要做此更改。一个普通的wiki使用者可以在「最近修订」页面浏览差异、查阅历史、甚至恢复到先前的版本。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很流畅的,具体细节则要看用的是哪款wiki软体。[9]:178

为了避免人们做出差劣的编辑,有些wiki引擎可以对内容编辑权限进行各种程度的限制,以确保一篇或一组条目的品质。当有人修改某个条目时,愿意维护该页面的使用者(们)会收到通知,让他/她得以马上对新编辑进行审查。[9]:109

有些wiki会提供「巡逻校订」(patrolled revisions),让有权限的编辑者在正当(非破坏)的修订上做标记。[10]而「标记校订」(flagged revisions)则是让普通使用者无法看见尚未通过评审的修订。

搜寻

wiki提供至少一个标题搜寻,有时是一个全文搜寻。搜寻的可延伸性取决于wiki引擎是否使用一个资料库。一些wiki(如PmWiki)使用文字档案[11]。MediaWiki的第一个版本采用文字档案,但它在21世纪初被李丹尼尔克罗克覆写成一个资料库应用程式。

另外有时可以对wiki使用Google等外部搜寻引擎的限定网域搜寻功能以获得更精确或更全面的结果。

规则

Nexus 9上浏览维基百科首页

为了保证内容的品质,大部分wiki系统或其所建立的社群都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策略和指导方针,用以对使用者的使用行为进行有一系列的规则控制。

比如维基百科总结成以下五个方面:维基百科是一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代表的是一个中立的观点;维基百科自由编辑内容;维基百科的编辑者应该以一种尊重和文明的方式互相交流;维基百科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章,但不可以自由修改规则。

社群

有许多的wiki社群是私密的,尤其是企业的wiki。企业的wiki有可能只允许内部员工修改。

参考文献

  1. ^ Cunningham, Ward. The Wiki way: 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 2001. ISBN 0-201-71499-X. 
  2. ^ 2.0 2.1 陈立华; 徐建初. Wiki:网络时代协同工作与知识共享的平台. 中国资讯导报. 2005, (1): 51–54. 
  3. ^ 3.0 3.1 Cunningham, Ward. Correspondence on the Etymology of Wiki. WikiWikiWeb. November 1, 2003 [March 9,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7). 
  4. ^ 原文:"I chose wiki-wiki as an alliterative substitute for 'quick' and thereby avoided naming this stuff quick-web."
  5. ^ Cunningham, Ward. Wiki History. WikiWikiWeb. February 25, 2008 [March 9,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6-21). 
  6. ^ Wiki Wiki Hyper Car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last edited August 18, 2006
  7. ^ Wiki His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last edited February 18, 2007
  8. ^ 胡科、王荣良,基于Web2.0的wiki技术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 09期
  9. ^ 9.0 9.1 9.2 9.3 Ebersbach, Anja, Wiki: Web collaboration,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2008, ISBN 978-3-540-35150-4 (英语) 
  10. ^ Goldman, Eric, Wikipedia's Labor Squeeze and its Consequences 8, Journal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High Technology Law 
  11. ^ Naomi Augar, Ruth Raitman and Wanlei Zhou,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with wikis, Beyond the comfort zone, 2004 [201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0) 

参阅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