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6 16吋45倍径舰炮

Mk 6型16英寸45倍径舰砲
16"/45 caliber Mark 6 gun
USS South Dakota (BB-57) at Scapa Flow, 1943.jpg
美国海军所属的南达科他号战舰(BB-57)的武器:搭载的16英寸45倍径Mk 6型三联装砲塔
类型 舰载主砲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1941年—1956年
使用方 美国海军
参与战争/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 美国海军军备局
研发日期 1936年
生产商 美国海军枪砲厂
衍生型 Mod 0—2
基本规格
重量 192,310英磅(87,230.35公斤)
长度 61英尺4英寸(18.69公尺)
枪管长度 砲膛:60英尺(18.29公尺)(45倍径

砲弹
砲弹重量 2,700英磅(1,224.70公斤)
口径 16英寸(406.40公厘)
枪管 筒紧身管,砲管寿命:
后座力 48英寸(1,219.20公厘)
射击仰角 -2°—+45°,转速:12°/秒
回旋角度 -150°—+150°,转速:4°/秒
射速 2发/分钟
枪口初速
最大射程 37,000公尺(22.99英里)
供弹方式 砲弹卷扬机

Mk 6型16英寸45倍径舰砲(英语:16"/45 caliber Mark 6 naval gun)是一款由美国海军于1936年为其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型战舰而设计的16英寸(406公厘)舰载主砲。1941年,它首先搭载在北卡罗来纳级战舰以上推出,取代了最初的Mk B 14英寸50倍径舰砲,也被用于后续的南达科他级战舰。这些战舰在三座三联装砲塔以内搭载了共九门火砲。该舰砲是对科罗拉多级所搭载的16英寸45倍径火砲的改进型,亦是爱荷华级所搭载的16英寸50倍径Mk 7舰砲的前型。

描述

16英寸45倍径Mk 6舰砲是科罗拉多级以上所搭载的Mk 5舰砲的改进型,前者的砲弹极限重量为2,240英磅(1,016.05公斤),砲塔在30°仰角时最大极限射程为35,000码(32,004.00公尺)。[1]与旧型火砲相比,Mk 6的主要变化在于能够发射由美国海军军备局所研发的新型2,700英磅(1,224.70公斤)穿甲弹。在出厂全新的火砲击发全装药弹时,重型砲弹将以2,300英尺每秒(701.04公尺每秒)的砲口初速砲口射出;在减装药时,同种型砲弹将以1,800英尺每秒(548.64公尺每秒)的初速射出。

发射穿甲弹时,砲管寿命——在需要重置内衬或更换火砲以前,可以发射砲弹的大约数值——为395发砲弹,而发射训练弹则可增至2,860发。相比之下,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12英寸50倍径Mk 8舰砲的砲管寿命为344发,而爱荷华级战舰以上所搭载的16英寸50倍径Mk 7舰砲的砲管寿命为290发。[2]

每座砲塔可以回旋到舰只任一侧的150°,转速为4°/秒。火砲可以仰擡至最大45°。1号和3号砲塔可以俯压至-2°,但2号砲塔则受其背负砲塔式位置所限,其火砲只能下压至0°。[3]

每根砲管的总长度为61英尺4英寸(18.69公尺),膛径达到45,因此取名为16英寸45倍径;其枪膛长度为60英尺(18.29公尺),膛线长度则是51.5英尺(15.70公尺)。砲管在45°的仰角处可获得最大射程。采用重型穿甲砲弹时,其最大射程为36,900码(20.97英里;33.74公里);而较轻便的1,900英磅(861.83公斤)大容量高爆砲弹时,最大射程则是40,180码(22.83英里;36.74公里)。该火砲不包括后膛时重达192,310英磅(87,230公斤;85.85长吨);而整个砲塔的重量略超过3,100,000英磅(1,400,000公斤;1,400长吨)。[3]

当发射相同的砲弹、而且命中甲板装甲时,16英寸45倍径Mk 6舰砲要比16英寸45倍径Mk 7舰砲略有优势——以45倍径火砲发射的砲弹初速会较慢,这意味着它下降时的弹道更为陡峭。在35,000码(19.89英里;32.00公里)的距离,45倍径的砲弹将以45.2度的角度撞击船只,而50倍径的砲弹则是36度。[3]

该砲塔装有三门火砲;火砲甲板下方是砲塔楼层、机械装置楼层和两层的砲弹和推进药存库。两台位于中心的弹药卷扬机会将弹药从弹药库楼层运送到火砲甲板。
北卡罗来纳级战舰所搭载的16英寸砲塔的剖面图

砲弹

Mk 6和Mk 7舰砲最初的目标是发射相对轻的2,240英磅(1,020公斤;1.00长吨)的Mk 5穿甲弹。但其后重新设计了这些舰砲的砲弹处理系统,以使得在任何一艘爱荷华级战舰得以下水之前,就有舰只可使用「超重」2,700英磅(1,224.70公斤)APCBC(全写:Armor Piercing Capped Ballistic Cap,意为:穿甲、被帽、弹道风帽)Mk 8砲弹。大口径火砲被设计为可发射两种不同的16英寸(406公厘)砲弹:用于反舰和反结构工作的穿甲弹,以及用于对付无装甲目标和岸防砲轰的高爆弹

尽管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的舰只都是条约型战舰,但Mk 8砲弹却使得北卡罗来纳级与南达科他级能够成为所有战舰级别当中能与爱荷华级齐名第二重舷侧舰只。而只有大和级超无畏舰才能射出更重的砲弹。可Mk 6相对于其他当代战舰级的劣势是其射程较短。[3][4]

装药是由小圆柱颗粒状无烟火药所组成,其燃烧速率极高。最多可装6袋丝绸袋,每袋丝绸袋中装有重达110英磅(49.90公斤)的装药。[5]

服务历史

16英寸Mk 6舰砲有着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史相关的几个区别。

首先的例子,美国海军所属的麻萨诸塞号(BB-59)战舰将所载的16英寸45倍径舰砲用作主砲,而据信,她发射了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第一发和最后一发16英寸砲弹;[6]第一次发射发生在1942年11月8日的卡萨布兰卡海战期间(刚巧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之前不久;但瓜达尔卡纳尔却比卡萨布兰卡稍早结束),[7]最后一次则是在1945年8月9日的日本滨松海岸。[6]

此外,在卡萨布兰卡击发它俩是美国海军所属的一艘高速战舰唯一一次在欧洲战场以上击发的机会。

第二个例子,用作华盛顿号(BB-56)战舰主砲的这数门舰砲,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被用以打击大日本帝国海军所属的雾岛号战舰(为舰龄较大、火力较弱的舰艇,装备了4座共8门的14英寸主砲,最初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作战斗巡洋舰);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唯一一次美国战列舰实际地以舰砲击沉敌方战列舰的实例。[8](尽管在雷伊泰湾亦发生了战舰对上战舰的交战,但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击沉敌方战列舰的原因在于鱼雷而非舰砲。)在华盛顿号的案例而言,她装备了福特仪器公司生产的Mk 8弹道类比计算机并且用作核心的舰载射控电脑,这套类比计算机可以搜集诸如目标舰只的速度、砲弹飞行时所需的时间,以及对目标发射的砲弹的空气阻力等多个因素的数据。借由该弹道计算机,以引导战舰的火砲对准目标。由于日本方面并无将雷达或自动射控系统开发到可比的水平(尽管他们确实拥有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使用、但却复杂的机械式弹道计算机),这给予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当中的主要优势。[9]1942年11月的夜间,华盛顿号与雾岛号在8,400码(7,680.96公尺)的距离上交战期间,前者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高的准确度以下对目标进行的跟踪和砲击。华盛顿号借由所搭载的9门16英寸45倍径Mk 6主砲,发射了75发16英寸穿甲弹,打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0倍径重击,重创雾岛号并最终迫大日本帝国海军将其沉没[9][10][11]然而在同一场海战当中,南达科他号亦以其舰载的16英寸45倍径主砲作多轮齐射,然后她不得不撤回维修以断路器为主发生故障的电路(以至因而遭集中攻击导致受到重创的上层建筑)。

后继型

美国海军的下一款战舰级,爱荷华级,不再受到《条约》重量所限制,并反过来地允许增加排水量。然而,在其最初的设计方案当中,总务委员会并不相信增加10,000长吨(10,160.47公吨)的吨位只能使得其比南达科他级增加6节(11.11公里每小时;6.9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他俩并无保留在南达科他级以上所搭载的16英寸45倍径Mk 6主砲,而是下令未来的研究必须包括预定搭载于已被取消的列星顿级战斗巡洋舰和1920年代初期型南达科他级战舰而被剩下来、更为强大(但亦更沉重)的16英寸50倍径Mk 2舰砲。它还容许增加舰只的吃水深度,这意味着可以缩短舰只(以减轻重量)并且降低功率(较窄的舷宽可减少其阻力)。[12]

Mk 2 50倍径砲塔要比Mk 6 45倍径砲塔重约400长吨(406.42公吨)。由于还需要增加砲座的尺寸,因此总重量增加了约2,000长吨(2,032.09公吨),使得舰只的总重量达到46,551长吨(47,298.00公吨),远远超过了45,000长吨的限制。这时从军备局的初步设计当中诞生了一颗明显的救星,可将50倍径的舰砲搭载于砲座较小的砲塔以内。1938年6月2日,这一大突破成为展示给了总务委员会的一系列设计当中的一部分。[13]但尽管如此,无后膛的Mk 7舰砲仍然重约239,000英磅(108,000公斤),而有后膛时更重达267,900英磅(121,500公斤),比Mk 6舰砲要重得多。[2]

Mk 7舰砲的最大射程为23.64英里(38.04公里),超过Mk 6舰砲的22.829英里(36.74公里)。当发射相同的常规砲弹时,北卡罗来纳级南达科他级两款条约型战舰以上所搭载的16英寸45倍径Mk 6舰砲却比爱荷华级所搭载的16英寸50倍径Mk 7舰砲略有优势,当命中甲板装甲时,使用45倍径火砲的砲弹会比较慢,这意味着下坠时弹道会显得更为陡峭。在35,000码(19.89英里;32.00公里)的距离时,45倍径射出的砲弹将会以45.2度的角度撞击舰船,而50倍径射出的砲弹则是36度。[2][3][4]

发射穿甲弹时,砲管寿命——在需要重置内衬或更换火砲以前,可以发射砲弹的大约数值——为290发砲弹。相比之下,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12英寸50倍径Mk 8舰砲的砲管寿命为344发,而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以上所搭载的16英寸45倍径Mk 6舰砲的砲管寿命为395发(训练弹时可增至2,860发)。[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k 7舰砲只用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进行岸防砲轰,而Mk 6舰砲却在太平洋和欧洲两边战场上进行舰对舰战斗。这归因于以下事实:搭载了Mk 7砲座的爱荷华级的舰只调试时间要晚于搭载了Mk 6的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的舰只,因此前者错过了卡萨布兰卡瓜达尔卡纳尔两场海战,而这两场也就是美国海军高速战舰被部署用于舰对舰作战的两项少数例子。涉及美国海军的大多数大规模海战都是由太平洋以上由航空母舰舰载机所进行。

参见

年代、功能、性能相近的其他火砲

尚存的例子

资料来源

  1. ^ DiGiulian, Ton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6"/45 (40.6 cm) Mark 5 and Mark 8. Navweaps.com. 11 July 2016 [1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8). 
  2. ^ 2.0 2.1 2.2 2.3 DiGiulian, Ton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6"/50 (40.6 cm) Mark 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Navweaps.com. 11 June 2017. Web. 14 June 2017.
  3. ^ 3.0 3.1 3.2 3.3 3.4 DiGiulian, Ton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6"/45 (40.6 cm) Mark 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Navweaps.com. 11 July 2016. Web. 15 June 2017.
  4. ^ 4.0 4.1 "Battleship comparis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Combinedfleet.com. Web. 7 Aug. 2012.
  5. ^ 特雷纳,伯纳德·E. "Iowa Blast Inquiry: Long Search Ahea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纽约时报, April 23, 1989. Accessed July 12, 2009.
  6. ^ 6.0 6.1 Massachusetts V (BB-59). 美国海军战舰词典. 美国海军. 2015年8月6日 [2017年6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4日). 
  7. ^ Garzke & Dulin 1980,第103–107页
  8. ^ USS Enterprise - "Enterprise versus Japan". Battle 360°. 第1季. 第5集. [2007-04-23]. The History Channel.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
  9. ^ 9.0 9.1 Mindell, David.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2002: 262–263. ISBN 0-8018-8057-2. 
  10. ^ Clymer, A. Ben. The Mechanical Analog Computers of Hannibal Ford and William Newell (pdf).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3 [2006-08-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9-09).  |volume=被忽略 (帮助); |number=被忽略 (帮助)
  11. ^ 罗伯特·伦德格伦对雾岛号的损毁分析
  12. ^ Friedman, pp. 310–311.
  13. ^ Friedman, p. 311.

参考文献

  •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Battleships: Allied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100-5. OCLC 6355577. 
  • USS Massachusetts (BB-59).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14 August 2009]. ISBN 1-56311-263-9. OCLC 388747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