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1 18吋48倍径舰炮
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砲 18"/48 caliber Mark 1 gun | |
---|---|
类型 | 舰载主砲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20年 |
制造数量 | 8门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77.8长吨(398,272.00英磅;180,653.14公斤) |
长度 | 864英寸(21,945.60公厘) |
砲弹重量 | 2,900英磅(1,315.42公斤) |
口径 | 18英寸(457.20公厘) |
枪管 | 筒紧身管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砲闩 |
枪口初速 | 2,700英尺每秒(822.96公尺每秒) |
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砲 18"/48 caliber Mark 4 gun | |
---|---|
类型 | 舰载主砲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 |
生产历史 | |
生产日期 | 1927年 |
制造数量 | 1门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85.2长吨(414,848.00英磅;188,171.89公斤) |
长度 | 915英寸(23,241.00公厘) |
砲弹重量 | 2,100英磅(952.54公斤) |
口径 | 16英寸(406.40公厘) |
枪管 | 筒紧身管,内衬寿命:45发,远低于预定125发全装药砲弹的目标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砲闩 |
枪口初速 | 3,000英尺每秒(914.40公尺每秒) |
有效射程 | 在+40°仰角发射2,100磅穿甲弹:49,383码(45,155.82公尺) |
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砲 18"/47 caliber Mark A gun | |
---|---|
![]()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达尔格伦海军武器设施(现为达尔格伦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的展示,显示的是Mk「 A」18英寸47倍径(457公厘)舰砲(最左侧)和其右侧、爱荷华级战舰所搭载的Mk 7 16英寸50倍径(406公厘)舰砲。这两款武器发射的抛射弹都比旁边的大众金龟要沉重。这些舰砲的右侧是搭载在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以上使用的Mk 16 8英寸55倍径(200公厘)舰砲。在更右侧的是从德国海军所属的尤金亲王号重巡洋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瓜分给美国的战利舰——的砲塔A(安东[note 1])以上拆卸下来的20.3公分60倍径SK C/34舰砲之一。 | |
类型 | 舰载主砲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 |
生产历史 | |
生产日期 | 1942年 |
制造数量 | 8门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77.0长吨(396,480.00英磅;179,840.30公斤) |
长度 | 846英寸(21,488.40公厘) |
砲弹重量 | 3,850英磅(1,746.33公斤) |
口径 | 18英寸(457.20公厘) |
枪管 | 筒紧身管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砲闩 |
枪口初速 | 2,400英尺每秒(731.52公尺每秒) |
有效射程 | 在+40°仰角发射3,850磅穿甲弹:43,453码(39,733.42公尺) |
美国海军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砲(英语:18"/48 caliber Mark 1 – United States Naval gun)是美国海军于1920年代初期研制的大口径舰载主砲的初步名称和设计。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禁止研发大于16英寸(406公厘)的舰砲以后,重置内衬并且制成为Mk 4 16英寸56倍径高速舰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该舰砲又一次重置内衬为18英寸口径,并且用于对新型的超重型砲弹进行测试。该舰砲的最终形态目前正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达尔格伦海军武器工厂当中展出。
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昔日的盟友蓄势待发,开始大规模而且高昂的海军军备竞赛,英国、美国和日本都为其大型新锐战舰和战斗巡洋舰编队制定了计划。于1920年设计的Mk 1 18英寸48倍径舰砲,是向更大型和更为全副武装的主力舰发展的过程中所得的结果。其设计是以2,700英尺每秒(822.96公尺每秒)的砲口初速发射重达2,900英磅(1,315.42公斤)的穿甲砲弹。当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禁止研制16英寸以上的舰砲时,该舰砲的原型已完成了一半。
尽管有条约所限制,但在1927年至1928年期间所进行的战舰研究当中仍然考虑了这门舰砲,但结果由于重量超标、内衬寿命非常短暂以及甲板贯穿能力差劣而被驳回。舰砲的尺寸和重量意味着在已知尺寸的舰只以上,可以搭载18英寸舰砲的舰只会比16英寸舰砲的舰只要少,而且砲弹庞大的尺寸和重量亦会降低其射速。
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砲
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砲以额外加厚的16英寸内衬制成完成品,而作为成果的武器获命名为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砲。1927年,该舰砲在达尔格伦试验场进行了首次测试,测试一直持续至1930年代。它以3,000英尺每秒(914.40公尺每秒)的初速发射重达2,100英磅(952.54公斤)的穿甲砲弹,在40°仰角时射程可达49,383码(45,155.82公尺)。原型的高度砲口初速导致内衬寿命只有非常短的45发砲弹,而最初预定目标是该服役武器的内衬寿命为125发全装药砲弹。在爱荷华级战舰的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该砲亦曾被短暂考虑用作主砲;但由于使用寿命短暂,而又一次被驳回了;而蒙大拿级战舰的水线装甲带(大于16英寸)却是针对16英寸56倍径舰砲而进行设计。[1][2]
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砲
1938年,由于日本拒绝签署《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以及欧洲和亚洲局势的恶化,美国的战舰研究再度考虑18英寸口径的主砲。在早期设计阶段,45,000吨「慢速」战舰替代高速战舰设计,最终导致蒙大拿级战舰的设计,而且在一些建议中亦考虑了18英寸48倍径舰砲的选项。[3][4]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砲的螺纹尖端被切掉,然后重置内衬为18英寸;该武器随后获命名为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砲,并且用于测试重达3,850英磅(1,746.33公斤)的「超重型」穿甲砲弹,该舰砲在40°仰角时以标称的2,400英尺每秒(731.52公尺每秒)的初速射击时,射程可达43,453码(39,733.42公尺)。单发最高的能量是将重达3,848磅的砲弹以2,508英尺每秒(764.44公尺每秒)的速度射出,最大压力为19.91吨/平方英寸。
但最终,总务委员会决定采用16英寸50倍径的舰砲以提供性能和重量的最佳组合,而新型的Mk 7 16英寸50倍径舰砲则被爱荷华级战舰的设计所采用。而海军航空兵的盛行更终止了美国、以至各国对大口径舰砲的进一步发展。
当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砲被用以测试新型的「超重型」18英寸穿甲砲弹时,如果该口径获得选用,还将会建造出新型的轻量级Mk 2 18英寸48倍径舰砲。新型轻巧的18英寸主砲可以2,500英尺每秒(762.00公尺每秒)的初速射出重达3,850磅的「超重型」砲弹,其设计反映了当代的Mk 7 16英寸50倍径舰砲所使用的设计远超于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砲构造当中使用的1920年代技术。[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大口径舰砲的研制悉数终止,但该舰砲随后却被用于研发低阻力航空炸弹。在这用途以下,该舰砲总共发射了114发;1957年11月7日,就是其最后一砲的日子。测试结束以后,该舰砲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达尔格伦海军武器工厂展出。[6]
结构
该舰砲的筒紧身管是由内衬管、管子、护套、九具箍、六具紧锁环、独立的轭环和螺栓框衬管所组成。后膛机构是由装有垂直杠杆操作装置的下摆间断螺纹式砲闩所组成。1940年代曾考虑对砲膛进行镀铬处理,但从未进行过镀铬。
流行文化
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砲的改型: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砲在2015年战游网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战舰世界》当中的多次更新以后,以双联装砲塔之姿分别将三座和四座搭载于其架空战舰乔治亚号和俄亥俄号,还有以三连装砲塔之姿四座搭载于佛蒙特号上;而中国智慧型手机游戏《碧蓝航线》与战舰世界的第二次联动活动当中,在乔治亚号的舰娘登场的同时,亦让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砲沿用相关资料登场,并且命名为「试作型双联装457mm主砲MKAT0」。
参见
- 舰砲列表
- 第二次世界大战火砲列表
- 九四式40公分45倍口径舰砲
- BL 18英寸Mk I后装舰砲
- 最大口径加农砲列表
注释
- ^ 德语:Anton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 Sumrall, Robert F. Iowa Class Battleshi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298-2.
-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Jr. Battleships: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1935–1992 Rev. and updated.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978-0-87021-099-0. OCLC 29387525.
- Friedman, Norman. U.S.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715-1. OCLC 12214729.
外部连结
- (英文)—18"/48 (45.7 cm) Mark 1, 16"/56 (40.6 cm) Mark 4, 18"/47 (45.7 cm) Mark 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英文)—History of the U.S. Navy’s Only 18-inch Gu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