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发行版
Linux 发行版(英语:Linux distribution,也被叫做GNU/Linux 发行版),为一般使用者预先整合好的Linux作业系统及各种应用软体。一般使用者不需要重新编译,在直接安装之后,只需要小幅度更改设定就可以使用,通常以软体套件管理系统来进行应用软体的管理。Linux发行版通常包含了包括桌面环境、办公套件、媒体播放器、资料库等应用软体。这些作业系统通常由Linux核心、以及来自GNU计划的大量的函式库,和基于X Window或者Wayland的图形介面。有些发行版考虑到容量大小而没有预装 X Window,而使用更加轻量级的软体,如:BusyBox、musl或uClibc-ng。现在有超过300个Linux发行版(Linux发行版列表)。大部分都正处于活跃的开发中,不断地改进。
由于大多数软体套件是自由软体和开源软体,所以Linux发行版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功能齐全的桌面系统以及伺服器系统到小型系统(通常在嵌入式装置,或者启动软碟)。除了一些客制化软体(如安装和组态工具),发行版通常只是将特定的应用软体安装在一堆函式库和核心上,以满足特定使用者的需求。
这些发行版可以分为商业发行版,比如Ubuntu(Canonical公司)、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ise;和社群发行版,它们由自由软体社群提供支援,如Debian、Fedora、Arch、openSUSE和Gentoo。
历史

早期的Linux发行版包括:
- H J Lu的 "Boot-root",2个磁碟搭配一个核心以及极少的工具;
- MCC Interim Linux,它在1992年2月通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FTP伺服器向公众提供下载;
- TAMU, 几乎同时由Texas A&M University的个人创造出来的
- SLS(Softlanding Linux System);
- Yggdrasil Linux/GNU/X,这是第一个基于CD-ROM的Linux发行版。
SLS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所以Patrick Volkerding在1993年7月16日发布了一个基于SLS的发行版,叫做Slackware。[1] 这是到现在仍然在发展的最老的发行版。
使用者开始被从DOS和Microsoft Windows,苹果机上的Mac OS和专有的Unix版本吸引到自由的Linux。最早的使用者来自熟悉Unix的公司和学校,它们喜欢Linux的自由、低价、以及开放的原始码。
最初的发行版只是为了方便,但是现在即使Unix和Linux的专家也在使用Linux发行版。现在,Linux在伺服器市场比桌面市场更流行的多,主要用于网路和资料库伺服器 (参见 LAMP)。
组成
一个典型的Linux桌面发行版包括一个Linux 核心,来自GNU的工具和库,和附加的软体、文件,还有一个窗口系统,视窗管理员,和一个桌面环境。大部分包括的软体是自由软体/开源软体,它们同时以二进位可执行档和原始码形式发布,只要使用者愿意,还允许修改和重新编译原始码。还有一些可能是专有软体而不提供原始码。
许多发行版像其他现代作业系统一样提供了一个安装系统客制化的发行版像Gentoo Linux、T2 SDE和Linux From Scratch提供所有软体的原始码以及最基本的核心、编译器、客制化工具、安装工具等的可执行档。安装程式针对使用者不同的CPU编译成不同的档案。
软体套件管理系统
发行版通常被分割成软体套件。每个软体套件都包含了一个特定的软体或服务。比如说处理PNG图像格式的库,一套字型,或者一个浏览器。
软体套件通常是已编译的机器码,并且由软体套件管理器安装和解除安装。每一个软体套件都包含为包管理器提供的元资料,比如描述和版本,以及"依赖"。包管理器能够使用这些元资料提供搜寻功能、将软体套件自动更新到最新版本,以及自动解决依赖。
虽然Linux发行版通常提供比其他专有作业系统多得多的软体套件,但为了满足自己的特殊需求,管理员经常想要安装发行版中没有的软体。比如一个比发行版中更新版本的软体,或者其他作为发行版中提供的软体的替代品(例如想要用KDE替换GNOME)。如果软体套件只提供原始码,那么就需要在本地进行编译,这就需要安装有编译器。但是如果软体是在本地安装的,本地系统的状态可能将会于软体套件管理器资料库中的不一致,如果这样的话,软体套件管理器将不能对这个软体套件自动更新而需要由管理员手工操作。
发行版都会预设安装一些软体套件,比如作业系统核心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发行版甚至能在安装时选择预装的软体套件。这将使安装变得更复杂,特别是对于新手而言。对于特殊需求,软体套件都要通过仔细地组态。为了使软体套件之间的合作,或者为了安全,管理员经常会重新组态软体套件。
最常见的软体套件格式包括:Debian的DEB,以及Fedora(Red Hat)的RPM等。
类型和发展趋势
广义地说, Linux发行版可能是:
- 商业或非商业的;
- 给企业或家庭使用的;
- 伺服器,桌上型电脑或嵌入式装置专用的;
- 针对普通使用者或进阶使用者;
- 为一般用途或特殊功能的机器客制化的,例如防火墙,网路路由器和电脑丛集;
- 甚至是为特定的硬体和电脑架构设计的;
- 针对特定的使用者群体,例如国际化和在地化,或加入许多音乐制作或科学计算软体套件。
- 不同组态的安全性,可用性,可携式性,或全面性
- 支援不同类型的硬体
Linux发行版的多样性是由于不同使用者和厂商的技术、哲学和用途差异。在宽松的自由软体许可证下,任何有足够的知识和兴趣的使用者可以自订现有的发行版,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Live CD
Live CD不需要安装而直接可以从抽取式媒介启动,它通常被用来演示和安装Linux。第一个Live CD发行版是Knoppix,现在几乎所有主流Linux发行版的安装光碟都是Live CD,还有使用DVD作为媒介的Live DVD和装在USB随身碟的Live USB。
流行的发行版
基于Dpkg
商业发行版
社群发行版
- Debian,一个强烈信奉自由软体,并由志愿者维护的系统。
- Kubuntu, 使用KDE桌面的Ubuntu。
- Linux Mint,使用Cinnamon桌面系统的Ubuntu衍生版。
- Knoppix,第一个Live CD发行版,可以从抽取式媒介执行,Debian的衍生版。
- Elementary OS:基于Ubuntu,图形介面酷似Mac OS X。
基于RPM
商业发行版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Fedora的商业版,由Red Hat维护和提供技术支援。
- SUSE Linux Enterprise,由德国SUSE公司开发。
社群发行版
- Fedora,是Red Hat的社群版,会经常引入新特性进行测试。
- openSUSE,是SLE的社群版,主要由SUSE赞助
- PCLinuxOS,Mandriva的衍生版本,由社群维护的流行的发行版。
- CentOS,从Red Hat发展而来的发行版,由志愿者维护,旨在提供开源的,并与Red Hat 100%相容的系统。
- Mageia,从Mandriva发展而来的发行版。
- Loongnix,从Fedora发展而来的发行版。
基于其他包格式
- Arch Linux,一个基于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的滚动更新的操作发行版。
- Alpine Linux,是一个由社群开发的基于musl和BusyBox的发行版。
- Chakra,一个从ArchLinux衍生出来,只使用KDE桌面的半滚动更新发行版。
- Gentoo,一个面向进阶使用者的发行版,绝大部分软体的原始码需要自行编译。
- Slackware,最早的发行版之一,1993年建立,由Patrick J. Volkerding维护。
高关注度发行版的截图
在DistroWatch网站可以看到很多发行版的点击率和资讯,其中关注度位居前列的发行版展示如下:
MX Linux 21
(基于Debian)EndeavourOS 21.4
(基于Arch)Linux Mint 20
(基于Ubuntu)Manjaro Linux 20.2
(基于Arch)Pop!_OS 21.10
(基于Ubuntu)Ubuntu 22.04
Debian 11
elementary OS 6
(基于Ubuntu)Fedora 35
Solus 4.3
KDE neon 5.24
(基于Ubuntu)Zorin OS 15.3
(基于Ubuntu)Slackware 15
openSUSE 15.2
antiX
(基于Debian)Linux Lite
(基于Ubuntu)Kali Linux
(基于Debian)Garuda Linux
(基于Arch)
参考文献
- ^ The Slackware Linux Project: Slackware Release Announcement. [200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1).
外部连结
- Distrowat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Distribution Reviews
- Hardware support by Linux distribution
- Linux Distribution Chooser by Zegenie Studios
- The Linux Mirror Project Download Linux Distributions over BitTorrent
- GNU/Linux distro time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OSMS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简体中文)
参见
|
#
- APT-RPM
- Aircrack-NG
- AlmaLinux
- Anbox
- ArchBang
- AsteroidOS
- Aufs
- Budgie (桌面环境)
- Cantarell
- Chakra (消歧義)
- Clear Linux OS
- Darwin (操作系统)
- Ddrescue
- Debian自由软件指导方针
- Deli
- Dm-crypt
- Dolphin (模擬器)
- E2fsprogs
- EFI系统分区
- EchoLink
- Element
- Elementary OS
- EulerOS
- ExFAT
- Ext3
- FTPFS
- Funtoo Linux
- GLinux
- GNU GRUB
- GNU Health
- GNU Parted
- GNU/Linux命名爭議
- GPE
- GUID磁碟分割表
- GalliumOS
- Goobuntu
- Grep
- IDLE (Python)
- IPAQ
- Ifconfig
- Init
- Iptables
- Java平臺
- Joe's Own Editor
- KDE Plasma 5
- KaOS
- Kali
- Kali Linux
- Kali NetHunter
- Kdump
- Kino (影視編輯軟件)
- Kloxo
- LiMux
- Libreboot
- Linux Libertine
- Linux Lite
- Linux Mint
- LinuxBBQ
- LinuxLive USB Creator
- Linux发行版选择器
- Linux基金會
- Lumina
- MX Linux
- NTFS
- Netstat
- Nix 包管理器
- Nouveau
- Open Build Service
- OpenELEC
- OpenMediaVault
- OpenShot
- OpenVZ
- Openmoko Linux
- PackageKit
- Parallels Desktop
- Peppermint Linux OS
- Ports
- Proxmox VE
- PulseAudio
- RPM套件管理員
- Rawhide
- Readahead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衍生版本
- SSH客户端比较
- Sabayon Linux
- Sha1sum
- SliTaz
- Snappy (包管理器)
- SolarWolf
- SquashFS
- StartCom
- System76
- Systemd
- Telegram
- Tor项目
- Transmission
- TurboGears
- UNetbootin
- Ubuntu基金会
- Unity (使用者介面)
- Upstart
- Uzbl
- Vine Linux
- Void Linux
- Web字体排印
- Wubi
- XFS
- Xilinx ISE
- Yellow Dog Linux
- Zorin OS
- 一致的网络设备命名
- 上游 (軟體開發)
- 个人电脑
- 代码签名
- 伊恩·默多克
- 动态内核模块支持
- 华宇拼音输入法
- 向後移植
- 安全增强式Linux
- 專有設備驅動程序
- 對桌面Linux的批評
- 捆绑 (macOS)
- 文泉驿
- 文泉驿正黑体
- 时区信息数据库
- 服务器
- 深度操作系统
- 滾動發行
- 硬盘分区
- 磁盘映像
- 紅旗Linux
- 自由软件历史
- 诺基亚N810
- 贝奥武夫机群
- 路由器
- 長期支援
- 龙芯中科
- 龙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