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拉斯维加斯

远离赌城
Leaving Las Vegas
Leaving las vegas ver1.jpg
美版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 麦克·菲格斯
监制 Lila Cazès
Annie Stewart
编剧 迈克·菲吉斯[*]
约翰·奥布莱恩[*]
剧本 麦克·菲格斯
原着 根据约翰·奥布莱恩的同名小说改编
主演 尼可拉斯·凯吉
伊莉莎白·苏
朱利安·山德斯
理察·刘易斯
瓦莱莉·高利诺
配乐 麦克·菲格斯
摄影 Declan Quinn
剪辑 John Smith
片长 112分钟
语言 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5年10月27日
发行商 United Artists
预算 4百万美元
票房 3202万9928美元
各地片名
香港 两颗绝望的心
台湾 远离赌城

远离赌城》(英语:Leaving Las Vegas)是一部1995年的美国剧情电影,由麦克·菲格斯编剧导演,改编自约翰·奥布莱恩的1990年同名半自传小说《Leaving Las Vegas》,奥布莱恩在签字卖了小说的电影版权后自杀身亡。尼可拉斯·凯吉伊莉莎白·苏分别饰演男女主角。

由于仅有4百万美元的拍摄预算,《远离赌城》是用16毫米胶卷进行拍摄的[2]麦克·菲格斯还亲自谱写了配乐。影片最终于1995年10月27日进行了小范围试映,获得大量好评并提名金球奖奥斯卡后,于1996年2月9日开始进行全国上映发行。最终尼可拉斯·凯吉获得了第53届金球奖最佳电影男主角奖(正剧类)第68届奥斯卡男主角奖,另外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导演女主角原着改编3项提名。

剧情

失业、酗酒、离异、众叛亲离的好莱坞剧作家Ben Sanderson(尼可拉斯·凯吉)万念俱灰下将带不走的东西(包括和前妻的合照)一火焚之,带上余下的钱到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醉生梦死至死方休。

到达拉斯维加斯后,Ben偶然结识逃家到赌城讨生活的妓女Sera(伊莉莎白·苏),远离赌城开始了一段没有未来而又迷茫心碎的关系,相爱愈深,末日愈近。

演员

制作

发展

麦克·菲格斯根据约翰·奥布莱恩1990年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撰写了本片的剧本,但是约翰在得知自己的小说正在被拍为电影后不久,于1994年4月自杀[3][4]虽然剧本大多是基于约翰的小说改编的,但麦克仍然表示对小说有着很深刻的个人感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对这部小说(中的内容)深表同情。」并希望通过拍摄这种题材的电影,来表现出患有这种抑郁症的许多伟大艺术家那迷人而又感伤的一面。[5]

演员

麦克·菲格斯鼓励几位主要演员对其扮演的角色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并且尽可能多地搜索第一手资料。他对《电影评论》说:「整个排练周期仅有约10天时间,而在影片正式开拍前,我们就进行了多次交谈,并且仔细地阅读(原着)小说。我鼓励他们(指尼可拉斯·凯吉和伊莉莎白·苏)分别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并且他们自己也打算这么做,最终我们再聚到一起进行交流,不仅是与影片或台词相关的,我们会对任何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交流。」[5]尼可拉斯·凯吉在都柏林狂饮两个星期,并由一位朋友录下他醉酒后的反应以便进行练习和表演,他还到医院中访问了多位长年酗酒而住院治疗的患者。[6]他说,「这是我为出演一个角色所做过的最愉快的一次研究。」[6]而伊莉莎白·苏则花时间访问了多位在拉斯维加斯谋生的妓女。

拍摄

由于预算紧张,麦克·菲格斯只能选择用16毫米胶卷来进行拍摄,并且最终还需要亲自谱写影片的配乐[2][7]。他表示,「我们实在是没钱了,而且也绝不是有意为之,总不能就这么停拍吧。」[5]他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没能取得在一些街头进行拍摄的许可[8],这导致他在这些街头进行拍摄时还需要想方设法来避开警察。对此麦克认为(影片最终得以拍摄完成)应该归功于剧组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我一直很讨厌那些对在大街上进行拍摄所走的常规步骤,你要暂停车辆通行,并且告诉演员说什么『这里有车来往,所以你说话必须很大声』,然而实际上当你拍摄的时候根本不是这样,那里是很安静的,这感觉实在是很愚蠢,很不自然。要是真在旁边安排几辆卡车开过,那效果就好多了。」[5][8]

影片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以及加拿大等地进行了拍摄工作。

发行

《远离赌城》于1995年10月27日开始小规模发行上映,受到评论家的大量好评并获得4项学院奖提名后,影片于1996年2月9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上映。联合艺术家公司在北美两国发行本片,而RCV电影发行公司和亚特兰大电影公司则在欧洲发行本片,另外21世纪电影公司还在澳大利亚发行了本片。

反响

《远离赌城》得到了评论界的大量好评,Metacritic上评分达82分(满分100分)[9]。而根据烂蕃茄网站上的45篇评论文章,影片的好评度更达89%[10]

芝加哥太阳报》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给予影片高度评价,他写道,「他们(指片中的男女主角)是一个酒鬼和一个有着金子般的心的妓女,凯奇和苏将这个很容易落入俗套的角色塑造成了让人无法忘怀的人。」他还将本片选为1995年最优秀的电影,并将之列入自己最喜欢的90年代电影的第8位[11]

此外,影片在商业上也获得了成功,仅400万美元的预算最终获得了3202万9928美元的票房收入[12]

奖项

获奖:
提名:

家庭媒体发行

米高梅公司发行了本片的录影带DVD[14],其中录影带于1996年11月12日发行,内有英语俄语两条音轨;而只含有英语声道的DVD则于1998年1月1日在美国加拿大发行,之后还发行了英语澳大利亚的版本[15][16]。与录影带相比,DVD中增加了一个隐藏页面的菜单功能[14],此外,影片也发行了蓝光光碟HD DVD雷射影碟

原声带

参考资料

  1. ^ Garin Pirnia. Leaving Las Vegas and the Writer Who Didn't Live to See It. Esquire. 2015-10-28 (英语). 
  2. ^ 2.0 2.1 Roger Ebert. Cage relishes operatic role in tragic 'Leaving Las Vegas'. Chicago Sun-Times. 
  3. ^ Nashawaty, Chris. Grieving 'Las Vegas' – EW.com. 《娱乐周刊》. 1995-11-10. 
  4. ^ Scott, A. O. FILM REVIEW;Lurching Through a Life Of Alcoholic Abandon. 《纽约时报》. [201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5. ^ 5.0 5.1 5.2 5.3 Noll, Christopher. Viva, "Las Vegas!" - Interviewing Director Mike Figgis. Film Critic. [201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6). 
  6. ^ 6.0 6.1 Cage Did Serious Research For Alcoholic Role. WENN. 
  7. ^ Boyar, Tracy. It's Worth Watching for Leaving Las Vegas. The Free Lance Star. 
  8. ^ 8.0 8.1 Ryan Lampe. 'Leaving Las Vegas' reminds us performance counts. The Stanford Dail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3). 
  9. ^ The score from Leaving Las Vegas. MetaCritic.com. 
  10. ^ Leaving Las Vegas. Rotten Tomatoes.com. 
  11. ^ Roger Ebert. 'Leaving Las Vegas'. 《芝加哥太阳报》. 1995-11-10. 
  12. ^ 'Leaving Las Vegas'. Box Office Mojo. 
  13. ^ The 68th Academy Awards (1996)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14. ^ 14.0 14.1 DVD details for Leaving Las Vegas. IMDB.com. 
  15. ^ Leaving Las Vegas (1995) VHS. Amazon.com. 
  16. ^ Leaving Las Vegas (1995) DVD. Amazon.com.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