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 16吋Mk I后装舰炮

BL 16英寸Mk I后装舰炮
Ordnance BL 16 inch gun Mk I
HMSRodneyGunsElevated1940.jpg
英国皇家海军所属的罗德尼号战舰的主炮擡仰至最高仰角时,摄于1940年
类型
原产地  英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1927年—1948年
使用方 英国皇家海军
参与战争/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 1922年
基本规格
重量 炮管与后膛:109,733.07公斤(108英吨,120.96短吨
长度 18,850公厘(61英尺10.13英寸)
枪管长度 18,300公厘(60英尺0.47英寸)(45倍径

炮弹 16英寸后装式炮弹
炮弹重量 928.96公斤(2,048磅)
口径 406.4公厘(16英英寸)
枪管 1根,筒紧身管,使用寿命:发线状无烟火药以及发无焰装药的有效全装药弹炮击
后膛 间断螺纹式炮闩
射击仰角 Mk I炮座以上时:最高达40°
射速 每门:1.5发/分钟
枪口初速 788.21公尺/秒(2,586英尺/秒
有效射程 32度仰角时:32,004公尺(35,000,105,000英尺,19.89英里
最大射程 36,374.83公尺(39,780码,119,340英尺,22.6英里)

BL 16英寸Mk I后装舰炮(英语:Ordnance BL 16 inch gun Mk I)是于1920年代推出、用于英国皇家海军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舰载主炮。这是一门后膛装填火炮,炮管长达45倍径(简写为「/45」),意为口径(16英寸)的45倍——即60英尺(18,300公厘)。

描述

这些丝紧结构筒紧身管最初是为了纳尔逊级的原型、取消建造的G3级战列巡洋舰所设计。

位于艾尔斯威克W·G·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爵士公司巴罗因弗内斯维克斯船厂邓米尔比尔德莫耳船厂伍利奇皇家兵工厂总共建造了29门该火砲,其中18门火砲随时都需要搭载于两艘战列舰以上。

这款火包打破了前型的BL 15英寸Mk I舰炮所提供的示例,前型以较低的炮口初速射出沉重的砲弹,而本型号则是以较高的炮口初速射出较轻的砲弹。结果却说明,这并非成功的方法,因为在最初的炮口初速以下,火炮的磨损会被加快,而且精度不尽人意,如此之多的负面因素以至于整体表现下降。此外,由于1930年代严格的预算政策,以至于本来意图提出的一种加重型炮弹,都因受波及而没有采用。因此,这款舰炮并不被认为是特别成功的武器。[1]

改进型

一种改进型武器,BL 16英寸Mk II(Mark II)专为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次型:狮级战舰而设计,利用了《伦敦海军条约》的「危机减限」条款,从而获得减少限制的权利并容许更大型武器。这种「新设计」的16英寸舰炮可发射重达2,375英磅(1,077.28公斤)的炮弹。但建造前两艘狮级战列舰—而每艘都将搭载9门16英寸舰炮—的计划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刻被强制中止;那时为才刚开始铺设龙骨数个月后的事。[2]即使如此以下,武器装备的工作仍持续了一段时间,期间还研制了Mk III以至Mark IV;直到只生产了四门火炮并且还未生产其砲塔以后,该工作也就中止了。

流行文化

在2015年战游网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战舰世界》当中,BL 16英寸Mk I后装舰炮除了以史实形式的搭载在纳尔逊号战舰以上外,其改型:16英寸Mk IV于多次更新以后,以三联装砲塔之姿分别将三座搭载于其架空战舰狮号(船体A)以上。

图集

参见

年代、功能、性能相近的其他火炮

注释

  1. ^ Mk I = Mark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一直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军械的标号(型号)。Mark I表示这是BL 16英寸火炮的第1个型号。

资料来源

  1. ^ Campbell, p. 21
  2. ^ Brown, p. 36

参考文献

  • Brown, David K. Nelson to Vanguard: Warshi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23-1945.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6. ISBN 1-59114-602-X. 
  •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459-4.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