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Xiv
![]() | |
网站类型 | 科学 |
---|---|
持有者 | 康乃尔大学 |
创始人 | 保罗·金斯巴格 |
网址 | http://arxiv.org/ |
商业性质 | 否 |
注册 | 可选 |
推出时间 | 1991年8月14日 |
ISSN | 2331-8422 |
OCLC号 | 228652809 |
arXiv(X依希腊文的χ发音,读音如英语的archive)是一个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数理经济学的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始于1991年8月14日。截至2008年10月,arXiv.org已收集超过50万篇预印本;至2014年底,藏量达到1百万篇。截至2016年10月,提交率已达每月超过10,000篇。
简史

紧凑的TeX文件格式使arXiv成为可能,该格式使科学论文可以轻松地通过网际网路传输并呈现给客户端。在1990年左右,乔安妮·科恩开始通过TeX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将物理预印本发送给同事,但很快发送的论文数量多的充满了邮箱。 保罗·金斯巴格意识到了中央存储的必要性,并于1991年8月创建了一个中央仓库邮箱,该邮箱存储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中,可以从任何计算机上进行访问。很快又增加了其他访问方式:1991年使用FTP,1992年使用Gopher,1993年使用全球资讯网[7]。网上印刷一词很快被用来描述这些文章。
arXiv最早是由物理学家保罗·金斯巴格在1991年建立的网站,本意在收集物理学的论文预印本,随后括及天文、数学等其它领域。金斯巴格因这个网站获得了2002年的麦克阿瑟奖。
arXiv原先挂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是故早期被称为「LANL预印本资料库」。2001年arXiv落脚于康乃尔大学[8],并在全球各地设有镜像站点。网站在1999年改名为arXiv.org。
2011年9月,康乃尔大学图书馆全面负责arXiv的运营和发展。 金斯巴格在《高等教育纪事报》中被引用说「这原应该是一个3小时的旅程,而不是一个无期徒刑」[9]。 但是,金斯巴格仍然留在arXiv的科学顾问委员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和arXiv物理顾问委员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中。
影响
arXiv的存在是造就科学出版业中所谓开放获取运动的因素之一。现今的一些数学家及科学家习惯先将其论文上传至arXiv.org,再提交予专业的学术期刊。这个趋势对传统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可观的冲击。
同行评审
尽管arXiv上的文章未经同行评审,但在2004年起采行了一套「认可」系统。在这套系统下,作者首先要得到认可,这种认可可能来自另一位具认可资格者的背书,或者依照某些内部规定而自动授予。来自著名学术机关的作者通常会自动得到认可。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布赖恩·约瑟夫森在内的十九位科学家曾抗议他们的部分文章被arXiv管理者退回,而其它文章则被强迫更改分类,依其见解,原因出在研究主题的争议性,或者是文章抵触了弦理论的正统观点[10]。
由于arXiv上的文章多半都会投稿到学术期刊,作者对文章多半保持严谨态度。少部份文章则一直保持预印本的形式,其中包括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例如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佩雷尔曼似乎放弃了传统的同行评审期刊程序,并指出:「如果有人对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感兴趣,它就在[arXiv]上–让他们继续阅读。」[11]。 尽管采用了这种非传统的出版方法,其他数学家还是认可了这项工作,向佩雷尔曼提供了菲尔兹奖和克雷数学千年奖,但他都拒绝[12]。
arXiv上的民间科学家作品为数不多,通常被归入诸如「一般数学」(General Mathematics)等项下。
投稿格式
arXiv接受以多种格式投稿论文,包括LaTeX和通过TeX或LaTeX以外的文字处理器列印的PDF。 如果生成最终PDF文件失败,任何图像文件太大或提交的总大小太大,则arXiv软体会拒绝投稿。 现在,arXiv允许存储和修改不完整的投稿,并且仅在准备好后才能最终确定投稿。 完成投稿后,时间戳将被设置文章上。
参阅
参考文献
引用
- ^ arxiv.org Site Overview. Alexa Internet. [September 1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 ^ Ginsparg, Paul. It was twenty years ago today .... 2011. arXiv:1108.2700
[cs.DL].
- ^ Online Scientific Repository Hits Milestone: With 500,000 Articles, arXiv Established as Vital Library Resource. News.library.cornell.edu. October 3, 2008 [July 2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7).
- ^ Vence, Tracy, One Million Preprints and Counting: A conversation with arXiv founder Paul Ginsparg, The Scientist, December 29, 2014 [202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5.0 5.1 Staff. In the News: Open Access Journals. Drug Discovery & Development. January 13, 2015 [2017-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英语).
- ^ arXiv monthly submission rate statistics. Arxiv.org. [November 5,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8).
- ^ Ginsparg, Paul. The global-village pioneers. Physics World. October 1, 2008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4).
- ^ Computing Research repository FAQs, Cornell University.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 ^ Fischman, Joah. The First Free Research-Sharing Site, arXiv, Turns 20 With an Uncertain Futur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August 10, 2011 [August 1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 ^ archivefreedom.org.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6).
- ^ Lobastova, Nadejda; Hirst, Michael. Maths genius living in poverty. Sydney Morning Herald. August 21, 2006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 ^ Kaufman, Marc, Russian mathematician wins $1 million prize, but he appears to be happy with $0, Washington Post, July 2, 2010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引用
- Butler, Declan. Biologists Join Physics Preprint Club. Nature. 2003-10-09, 425 (6958): 548 [2008-03-29]. doi:10.1038/425548b.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4).
- Butler, Declan. Los Alamos Loses Physics Archive as Preprint Pioneer Heads East. Nature. 2001-07-05, 412 (6842): 3–4 [2008-03-29]. doi:10.1038/35083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3).
- Choi, Charles Q. Biology's New Online Archive. The Scientist. 2003-09-30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3).
- Giles, Jim. Preprint Server Seeks Way to Halt Plagiarists. Nature. 2003-11-06, 426 (6962): 7 [2008-03-29]. doi:10.1038/426007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5).
- Ginsparg, Paul.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Global Research Village. The Serials Librarian. 1997, 30 (3/4): 83–95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 Halpern, Joseph Y. A Computing Research Repository. D-Lib Magazine. November 1998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1).
- Halpern, Joseph Y. CoRR: A Computing Research Repository. Journal of Computer Documentation. 2000, 24 (2): 41–48. arXiv:cs.DL/0005003.
- Jackson, Allyn. From Preprints to E-prints: The Rise of Electronic Preprint Servers in Mathematics (PDF). Notice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02, 49 (1): 23–32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2-28).
- Luce, Richard E. E-Prints Intersect the Digital Library: Inside the Los Alamos arXiv.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 2001, (29)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0).
- McKiernan, Gerry. arXiv.org: The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E-Print Server (PD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Grey Literature. 2000, 1 (3): 127–138 [2008-03-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5-05-05).
- Pinfield, Stephen. How Do Physicists Use an E-Print Archive? Implications for Institutional E-Print Services. D-Lib Magazine. 2001, 7 (12)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4).
- Quigley, Brian. Physics Databases and the Los Alamos e-Print Archive. EContent. 2000, 23 (5): 22–26.
- Taubes, Gary. Publication by Electronic Mail Takes Physics by Storm. Science Magazine. 1993-02-26: 1246–1248.
- Warner, Simeon.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t arXiv. 2001. arXiv:cs/0101027.
- What Is q-bio?. Open Access Now. 2004-08-02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1).
外部连结
- arXiv.org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Open Access Over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by Peter Suber
- Tragic loss or good riddance? The impending demise of traditional scholarly journa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by Andrew Odlyzko
- Front: a portal to mathematics on arXiv.org through UC Dav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Arxiv structure : Tool to view Arxiv articles in a structured w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Scientillion: arXiv搜寻引擎
|
#
- 0.999…
- 1SWASP J140747.93-394542.6
- 1月1日
- 2017年1月
- 2020年发现的系外行星列表
- 21公分線
- ACM 电脑分类系统
- Apache Flink
- CD型星系
- CPT對稱
- Cadabra (计算机程序)
- DeepMind
- D膜
- EGS-zs8-1
- GW170608
- HAT-P-3b
- HD 106906 b
- HD 69830
- HD 69830 b
- HIP 41378
- J/ψ介子
- JabRef
- K-理论
- K2-155d
- KIC 8462852
- LU分解
- Lax 对
- M60-UCD1
- MOA-2007-BLG-192L
- MathJax
- NGTS-1b
- OPERA (實驗)
- O型次矮星
- P/2013 P5
- PH (複雜度)
- PH1
- PSR J1748-2446ad
- R136a1
- ResearchGate
- UDFy-38135539
- VVV BD001
- WASP-11b/HAT-P-10b
- WMAP冷斑點
- Wow!訊號
- X射线天文学
- YORP效應
- Zotero
- Λ粒子
- Σ粒子
- 中子的同位素
- 中微子振荡
- 中等質量黑洞
- 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
- 亂數斐波那契數列
- 人择原理
- 伍法岳
- 佩尔数
- 光速可變理論
- 光锥
- 克劳森函数
- 克卜勒19
- 克卜勒42c
- 克卜勒444
- 克卜勒69
- 克卜勒69c
- 公共科学图书馆
- 共形循环宇宙学
- 再電離
- 分裂四元数
- 切触几何
- 北落師門b
- 卡魯扎-克萊因理論
- 厄恩斯特方程
- 古斯塔夫·费希纳
- 吸热过程
- 哈特雷二號彗星
- 堤喀 (假想行星)
- 外星生命
- 多世界诠释
- 大尺度纖維狀結構
- 大撕裂
- 大爆炸
- 天卫十八
- 天鵝座61
- 太初核合成
-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 太陽系外行星之最列表
- 妊神星族
- 孤波
- 学术期刊
- 宇宙年表
- 宇宙暴脹
- 宇宙的年龄
- 完美信息
- 室女座59b
- 小行星101955
- 山案座π
- 岩屑盤
- 巨大恆星列表
- 庞加莱猜想
- 廣義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入門
- 弦論歷史
- 彗尾
- 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
- 彭罗斯图
- 復合 (宇宙學)
- 总曲率
- 恆星結構
- 拉普拉斯-龍格-冷次向量
- 揭示計畫
- 摩根奖
- 数学史
- 數量級 (速率)
- 文献管理软件比较
- 斯豪滕-奈恩黑斯括号
- 施拉姆-勒夫纳演进
- 最近的星系列表
- 杨振宁
- 林德布拉德方程
- 查爾斯·索恩
- 核爆电磁脉冲
- 格利泽3634
- 格利澤1
- 格利澤3634b
- 格利澤581d
- 極小陣列
- 概率
- 永恆論
- 海洋行星
- 熱木星
- 物理学
- 物理學分支
- 玉夫座长城
- 王革
- 玻尔兹曼大脑
- 現代物理學
- 电子
- 皮萨诺周期
- 盧博斯·莫特爾
- 碳行星
- 秀爾演算法
- 空洞星系
- 紧化 (物理学)
- 維格納定理
- 維格納準概率分佈
- 繪架座AB
- 约翰·洛特
- 绝热量子计算机
- 统计年刊
- 罗伯特·沃尔德
- 膨胀宇宙的未来
- 自旋泡沫
- 舍拉星
- 舒爾茨星
- 艾佛森括号
- 萊曼α森林
- 薇拉·魯賓天文台
- 蛇形命名法
- 貝肯斯坦上限
- 赫爾維茨曲面
- 超大類星體群
- 超星團
- 量子力学的宇宙学诠释
- 量子力學詮釋
- 量子计算优越性
- 量子计算机
-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 阋卫一
- 阋神星
- 阿兰·古斯
- 隱變量理論
- 雙中子
- 雷乔杜里方程
- 頂夸克
- 预印本
- 馬菲星系群
- 馬蹄形軌道
- 高能粒子对撞实验的安全性
- 魏尔斯特拉斯-恩内佩尔曲面
- 鳳凰座星系團
- 黎曼猜想
- 黑洞炸彈
- 黑洞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