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吋55倍径舰炮

8英寸55倍径舰砲
8"/55 caliber naval gun
Damaged bow of USS New Orleans (CA-32), circa in December 1942, following the Battle of Tassafaronga.jpg
1942年11月30日,在塔萨法隆加海战当中,美国海军所属的纽奥良号被一枚93式氧气鱼雷击中而引发前舷弹药库殉爆以后,残存的2号砲塔
类型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1925年—1975年
使用方  美国
参与战争/冲突
生产历史
研发者 美国海军军备局
生产商 美国海军枪砲厂
衍生型 Mk 9、Mk 12、Mk 14、Mk 15、Mk 16
基本规格
枪管长度 砲膛:440英寸(11,176.00公厘)(55倍径

砲弹
口径 8英寸(203.20公厘)
枪管 砲膛
后膛
射击仰角 41°
射速
枪口初速
最大射程

8英寸55倍径舰砲(英语:8"/55 caliber naval gun,读音:Eight-inch-fifty-five-caliber)是美国海军构成其重巡洋舰和首两艘早期型航空母舰时所搭载的8英寸(203.2公厘)舰载主砲

概述

美国海军火砲术语表明,该舰砲发射直径为8英寸(203.20公厘)的砲弹,砲管长达55倍径(即是砲管长度为8英寸×55=440英寸、36.6英尺、或是11公尺)。[3]

Mk 9

该型筒紧身管火砲重约30吨,由衬管、主管、滑套和五具和所组成。向下摆动的间断螺纹式砲闩是由来自气体喷射系统的压缩空气所闭锁。它以两袋装有重达45英磅(20.41公斤)无烟火药丝绸袋式装药作其推进剂,使得重达260英磅(117.93公斤)的砲弹可以2,800英尺每秒(853.44公尺每秒)的速度射出。[1]在41°的最大仰角以下,最大射程为18英里、或是31,860码(29,132.78公尺)。[1][4]

Mk 12

该简化型筒紧身管火砲排除了箍具,从而将重量减轻至17吨。后膛机构相似,以两袋装有重达43英磅(19.50公斤)无烟火药的丝绸袋式装药作其推进剂,使得重达335英磅(151.95公斤)的砲弹可以2,500英尺每秒(762.00公尺每秒)的速度射出。[1]每门火砲可以4发/分钟的射速发射砲弹。在41°的最大仰角以下,最大射程为30,050码(27,477.72公尺)。[5]

Mk 14

该型火砲与Mk 9相似,但砲弹重量和最大射程相同,[4]膛室较小,砲膛膛线缠率从1:35减少至1:25。

Mk 15

该型火砲与Mk 12相似,砲弹重量和最大射程相同,但装有与Mk 14一样较小的膛室。[5]每根衬管的有效预期寿命为715发全装药弹砲击。

Mk 16

该型装有整体式身管与和垂直滑动式后膛块的自行装填火砲重约20吨。以装有重达78英磅(35.38公斤)无烟火药半定装式(抛射弹和推进药弹壳为分开的)装药作其推进剂,使得重达335英磅(152公斤)的砲弹可以2,500英尺每秒(762.00公尺每秒)的速度射出。[1]每门火砲可以10发/分钟的射速发射砲弹。每根衬管的有效预期寿命为780发全装药弹砲击。在41°的最大仰角以下,最大射程为17英里(27公里)。[1][6][7]该火砲亦被改装为实验性质的大口径轻量化火砲(英语:Major Caliber LightWeight Gun缩写:MCLWG)。

岸防用途

1942年初,美国海军所属的列星顿号萨拉托加号两艘航空母舰八座双联砲塔珍珠港进行改装时被拆卸掉。这些砲塔被移交给美国陆军海防砲兵团,并且重新架设为欧胡岛海岸砲。四座双联砲塔砲台分别设于在阿利亚马努火山口附近的盐湖(盐湖砲台,后来称为伯吉斯砲台)、[8]威利维尔尼伊山脊的军事保留区(威里奇砲台Wilridge,后来称为柯克派屈克砲台)、[9]奥帕埃乌拉军事保留区(奥帕埃乌拉砲台,后来称为里格斯砲台)、[10]布罗迪营地军事保留地(布罗迪砲台,后来称为乔治·里克砲台)。[11][12][13][14]战后,所有火砲和砲塔以及几乎所有其他美国海岸火砲都在1948年被报废。

在1945年1月5日神风敢死队攻势当中,路易斯维尔号以上一座被破坏的8英寸55倍径舰载主砲砲塔(2号砲塔)被拆卸以后转移至内华达试验场,并且转换为回转式辐射探测器,以收集核测试当中的数据。[15]

搭载8英寸55倍径舰砲的舰船

1950年8月,在韩战期间,美国海军所属的重巡洋舰海伦娜号朝鲜半岛上岸的敌军击发其8英寸55倍径Mk 15舰砲。
1950年9月13日至14日,在韩战期间,进攻仁川以前的沿岸砲轰当中,美国海军所属的重巡洋舰托雷多号以其后砲塔向南韩仁川附近岸上的敌军击发其8英寸55倍径Mk 15舰砲。
舰船(以下舰船都是美国海军所属) 搭载砲塔[1]
列星顿号(CV-2) 四座190吨Mk 9双联砲塔
萨拉托加号(CV-3) 四座190吨Mk 9双联砲塔
彭萨柯拉号(CA-24) 两座19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双联砲塔
和两座250吨三联砲塔
盐湖城号(CA-25) 两座19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双联砲塔
和两座250吨三联砲塔
北安普顿号(CA-26)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三联砲塔
切斯特号(CA-27)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三联砲塔
路易斯维尔号(CA-28)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三联砲塔
芝加哥号(CA-29) 三座250吨Mk 9三联砲塔
休斯顿号重巡洋舰(CA-30) 三座250吨Mk 9三联砲塔
奥古斯塔号(CA-31)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三联砲塔
纽奥良号(CA-32)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三联砲塔
波特兰号(CA-33)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三联砲塔
阿斯托利亚号(CA-34) 三座250吨Mk 9三联砲塔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CA-35)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4)三联砲塔
明尼亚波利斯号(CA-36) 三座250吨Mk 9(其后改为Mk 15)三联砲塔
塔斯卡卢萨号(CA-37) 三座250吨Mk 12三联砲塔
旧金山号(CA-38) 三座250吨Mk 12三联砲塔
昆西号(CA-39) 三座250吨Mk 12三联砲塔
文森尼斯号(CA-44) 三座250吨Mk 12三联砲塔
威奇托号(CA-45) 三座314吨Mk 12三联砲塔
巴尔的摩号(CA-68) 三座300吨Mk 12三联砲塔
波士顿号(CA-69→CAG-1)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坎培拉号(CA-70→CAG-2)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昆西号(CA-71)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匹兹堡号(CA-72)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圣保罗号(CA-73)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哥伦布号(CA-74)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海伦娜号(CA-75)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奥勒冈城号(CA-122)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奥尔巴尼号(CA-123)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罗彻斯特号(CA-124)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布雷默顿号(CA-130)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福尔里弗号(CA-131)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梅肯号(CA-132)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托莱多号(CA-133)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德梅因号(CA-134) 三座450吨Mk 16三联砲塔
洛杉矶号(CA-135)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芝加哥号(CA-136) 三座300吨Mk 15三联砲塔
塞勒姆号(CA-139) 三座450吨Mk 16三联砲塔
纽波特纽斯号(CA-148) 三座450吨Mk 16三联砲塔
赫尔号(DD-945) 一座86吨Mk 16单装自动砲架
(装上Mk 71 8英寸55倍径舰砲

参见

年代、功能、性能相近的其他火砲

  • 203公厘口径50倍径1924年型火砲:法国研制的203公厘重巡洋舰砲
  • 203公厘SK C/34型舰砲:德国研制的203公厘重巡洋舰砲
  • 203公厘口径53倍径安萨尔多M1927海军砲:义大利研制的203公厘重巡洋舰砲
  • 三年式200公厘双联装舰砲:日本研制的200公厘重巡洋舰砲
  • 8英寸Mk VIII:英国研制的203公厘重巡洋舰砲

资料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ampbell 1985 pp.127-131
  2. ^ 8-inch shell info at San Francisco Maritime National Park website.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9). 
  3. ^ Fairfield 1921 p.156
  4. ^ 4.0 4.1 DiGiulian, Ton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8"/55 (20.3 cm) Marks 9, 10, 11, 13 and 14. Navweaps.com. 27 April 2011 [201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5. ^ 5.0 5.1 DiGiulian, Ton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8"/55 (20.3 cm) Marks 12 and 15. Navweaps.com. 7 February 2008 [201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6. ^ "New Cruiser Packs 8 inch Automatics" , May 1949, Popular Scie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detailed illustrations of Mark 16
  7. ^ DiGiulian, Ton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8"/55RF (20.3 cm) Mark 16. Navweaps.com. 27 January 2011 [2016-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8. ^ FortWiki article on Battery Burgess.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9. ^ FortWiki article on Battery Kirkpatrick.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10. ^ ForWiki article on Battery Riggs.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11. ^ FortWiki article on Battery George Ricker.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12. ^ FortWiki article on Hawaii turret batteries.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13. ^ Berhow, Mark A., Ed. American Seacoast Defenses, A Reference Guide, Second Edition. CDSG Press. 2004: 118–119, 217–219. ISBN 0-9748167-0-1. 
  14. ^ List of all US coastal forts and batte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at the Coast Defense Study Group, Inc. website
  15. ^ Mystery in the Desert Is a Mystery No More.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参考文献

  •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459-4. 
  • Fairfield, A.P. Naval Ordnance. The Lord Baltimore Press. 1921. 
  • Lewis, E. R. & Kirchner, D. P. The Oahu Turrets. Warship International. 1992, XXIX (3): 273–301. ISSN 0043-0374. 
  • Martin, Ty. Question 3/52: USN 8-in/55 Mk-15 Rate of Fire. Warship International. 2016, LIII (1): 23. ISSN 0043-0374. 
  • "Mystery in the Desert Is a Mystery No More".

外部连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