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吋47倍径舰炮

6英寸47倍径舰砲
6"/47 caliber naval gun
Guns and shell casings on board USS Brooklyn (CL-40) during Sicily invasion, July 1943.jpg
1943年7月10日,在盟军进攻的初期,美国海军所属的布鲁克林号(CL-40)砲轰了西西里岛利卡塔以后,如照片所三座前舷砲塔和空弹壳
类型 舰载主砲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使用方
参与战争/冲突
生产历史
研发者 美国海军军备局
研发日期
生产商 美国海军枪砲厂
衍生型
基本规格
重量
长度
枪管长度 砲膛:282.3英寸(7.17公尺)(47倍径
操作人数 3名军官及52名士兵

砲弹
  • Mk 16:
    • 130磅(59公斤)Mk 35穿甲弹(AP;超重型)
    • 105磅(48公斤)Mk 34/39大容量弹(HC;high capacity)
  • Mk 17:
    • 105磅(48公斤)Mk 28通用弹
口径 6英寸(152.40公厘)
枪管 筒紧身管,使用寿命:750—1,050发全装药弹砲击
后座力
射击仰角
回旋角度 Mk 16/16DP和Mk 17:-150°—+150°,转速:10°/秒
射速
枪口初速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 Mk 16/16DP、+47.5°、130磅(59公斤)Mk 35穿甲弹:26,118码(23,882.30公尺)
供弹方式 砲弹卷扬机

Mk 16型6英寸47倍径舰砲(英语:6"/47 caliber Mark 16 naval gun)是美国海军于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采用的6英寸(152公厘)轻巡洋舰舰载主砲。它们主要搭载在三联装砲塔以内,并且用于打击地面、水面目标。而Mk 16DP型6英寸47倍径舰砲(英语:6"/47 caliber Mark 16DP naval gun)是Mk 16的高平两用砲,可用于打击飞机和水面舰艇。它搭载于战后的伍斯特级轻巡洋舰密西西比号(BB-41)防空砲兵训练舰。

还有Mk 17型6英寸47倍径舰砲(英语:6"/47 caliber Mark 17 naval gun)是Mk 16的修改型,使用袋式装药;它只架设在伊利级砲舰的单装式砲架以上使用。

设计

后装式线膛舰砲制有三种版本,分别是6-英寸(152.40-公厘)47倍径Mk 16 Mod 0、6英寸47倍径Mk 16 Mod 1和6英寸47倍径Mk 17。6英寸47倍径(6-inch /47 caliber)是指6英寸的膛径口径)和47倍的膛径长度(一倍径即是一膛径),或可说达到23英尺6英寸(7.16公尺)。「Mk 16」(全写应为Mark 16)表示它是美国海军6英寸舰砲系列中的第16款设计。「 Mod 0」或「 Mod 1」表示对该设计进行的细微修改,其中0为原始型号,1则第一款修改的型号(具有锥形内衬)。

6英寸47倍径舰砲是在1930年代,美国海军所研发、用于发射「超重型」穿甲(AP)型抛射弹的多种武器之一,从而在遵守《伦敦海军条约》对舰砲数量和舰只尺寸的限制的同时,增加了战舰的破坏力。与前型的Mk 12、14、15、18 6英寸53倍径舰砲相比,6英寸47倍径Mk 16舰砲发射的是一枚130英磅(58.97公斤)穿甲弹头,而非仅重105磅(48公斤)的穿甲弹头。[1][2]

该舰砲就架设在三种类型的砲塔以内。

Mk 16主要架设在三联装砲塔以内,以打击地面、水面目标。每座砲塔以内的全数三门舰砲都架设在同一具滑套当中,因此会一同被擡高,但是延迟线圈可让其发射时「分裂齐射」;这解决了1920年代和1930年代众多美国巡洋舰普遍存在的砲弹分布问题。克利夫兰级搭载有12门舰砲,架设在四座三联装砲塔以内。舰只中心线以上的三座砲塔的布局使得所有舰砲都可从宽阔的侧舷以上使用。1920年代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也搭载了12门6英寸53倍径舰砲,但由于当中8门舰砲为单独架设在砲廓以上,而且都只能向舰只的一侧开火,因此侧舷射击时最多只能使用8门舰砲。

Mk 16DP采用了双联装半自动高平两用型砲塔,可同时用以打击空中和地面、水面目标。它俩分别的装有各自的滑套,可以独立擡仰。它俩在战争后期少量生产。与「单用途」的三重砲塔相比,高平两用型砲塔射速较高,台仰与回旋速度亦更快。伍斯特级采用了这些砲架。[1][3]这款砲塔并不完全令前线满意,亦有官兵提议以三联装高平两用砲架取代它们,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取消。[4]

Mk 16/16DP舰砲可在+22.3°的擡仰角度将重达130英磅(58.97公斤)的弹头射至11.36英里(18.28公里)的距离,飞行时间为44.7秒。达到44.5°的擡仰角度时的最大射程为14.77英里(23.77公里),飞行时间为77.3秒。弹头的重量各不相同;一枚穿甲弹的弹头重达130磅,而大容量(HC;high capacity)弹头则是105磅。弹药为半定装式(抛射弹和推进药弹壳为分开的)。这些舰砲的全装推进药式弹壳是Mk 4,装入一具黄铜罐以内,重达65磅(29.48公斤)。大容量弹头可装上机械定时(MT)引信或是在1942年末装备的可变式时间(VT)无线电近炸引信,以对付飞机。[1]

这款舰砲发射的Mk 34高爆弹通常被称为「HC」,但当装有近炸(VT)引信或是机械定时(MT)引信时,它可以用以对付飞机;因此在这种配置时,从技术上而言是「防空」(AA)弹头。因此,根据所装上的引信,Mk 34 HC砲弹在理论上也可变成Mk 34 AA砲弹。

每门6英寸舰砲每分钟可以发射8至10发砲弹。每门舰砲重达6.5短吨(5.80长吨),最初只能擡高至40°,但后来经过修改而可擡高至60°。[1]最初,砲塔正面的被切开,只可让其仰角为41°,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三联装6英寸47倍径舰砲的埠都受令接受修改以放寛至60°。舰砲只能在-5°—20°的俯仰角度之间装填;当与远处的水面目标或飞机交战时,这会导致降低了其射速。重达105磅的Mk 34 HC砲弹在46.6°角时可以2,665英尺每秒(812.29公尺每秒)的速度射出并且飞至23,483码(21,472.86公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推出的、重达130磅的Mk 35超重型穿甲砲弹可在全装药时达到2,500英尺每秒(762.00公尺每秒)的速度,并可在44.5°时贯穿最大距离达到26,000码(23,774.40公尺)的装甲[1][5]

Mk 16舰砲的砲管寿命为750—1,050发全装药弹砲击。[1]

而Mk 17则是用以搭载於单装的Mk 18砲架。Mk 17舰砲可以从20°仰角发射重达19,800码(18,105.12公尺;11.25英里)的105英磅(47.63公斤)常规砲弹HE)。弹药为袋式装药(抛射弹和推进药袋为分开的)。全装药时,这款舰砲的推进药袋重至34或34.5英磅(15.4或15.6公斤)之间。[6]伊利级在四座单装式基座以上各自搭载了一门舰砲。[6]

每门6英寸舰砲每分钟可以发射5至8发砲弹。每门舰砲重达5.24短吨(4.68长吨),可从-10°擡高至20°。重达105磅的Mk 28常规砲弹可以2,800英尺每秒(853.44公尺每秒)的速度射出。[6]

Mk 17舰砲的砲管寿命同为750—1,050发全装药弹砲击。[6]

砲架

其命名「Mk 16」是指该舰砲在6英寸砲系列的设计当中的顺位为第16位,而非搭载舰砲的砲塔。当时较小的火砲具有以Mark为编号的砲架类型。在现代,美国海军主要是以砲架(砲塔)为Mark编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火砲的型号才是主要重点。在19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6英寸以及更大型的火砲的砲塔会根据所搭载砲塔的舰只种类而为人所知。[7][8]

布鲁克林级圣路易斯级轻巡洋舰所搭载的6英寸三联装砲塔重达154-167短吨(137.50-149.11长吨),而克里夫兰级法戈级轻巡洋舰则是165-173短吨(147.32-154.46长吨),每根线膛砲管长达25英尺(7.62公尺)。砲塔搭载在砲座或是圆形枢轴以上,而该枢轴从数层甲板延伸到舰只以内。抛射弹就存放在砲座底部的砲弹存储室以内。每门火砲可将200枚砲弹存放在砲弹存储室以内。砲弹通过卷扬机供应给火砲。[1]

而推进药存库位于砲弹存储室下方,并且通过推进药卷扬机供应给火砲。空的推进药罐可通过砲塔背面的抛壳口从砲塔内抛出。当该舰砲开火时,在砲塔后方的甲板以上看到打空的黄铜制推进药罐堆积起来的场面并不罕见。砲塔本身的表面装有厚达6.5英寸(165.10公厘)的装甲板,可以10°/秒的速度回旋跟随其目标。

每座砲塔需要3名军官和52名士兵。[1]

Mk 17舰砲安装在Mk 18单装砲架以上,重达15.4短吨(13.97公吨)。[6]

搭载舰船

Mk 16
舰级 安装舰砲数量 舰只数量 服役期间
布鲁克林级 15门(五座三联装砲塔) 7 1937年—1982年
圣路易斯级 15门(五座三联装砲塔) 2 1939年—1976年
克里夫兰级 12门(四座三联装砲塔) 27 1942年—1979年
法戈级 12门(四座三联装砲塔) 2 1945年—1950年
Mk 16DP
舰只/舰级 安装舰砲数量 舰只数量 服役期间
密西西比号(AG-128) 2门(一座双联装砲塔) 1 1946年—1956年
伍斯特级 12门(六座双联装砲塔) 2 1948年—1958年
Mk 17
舰级 安装舰砲数量 舰只数量 服役期间
伊利级砲舰 4门(单装砲架) 2 1936年—1945年

流行文化

Mk 16DP型6英寸47倍径舰砲的三联装提案型在2015年战游网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战舰世界》当中的一次更新以后,以「Mark 17」之名将四座搭载于其架空轻巡洋舰西雅图号以上;而中国智慧型手机游戏《碧蓝航线》与战舰世界的第二次联动活动当中,在西雅图号舰娘登场的同时,亦让「Mark 17」三联装舰砲沿用相关资料登场,并命名为「试作型三联装152mm高平两用砲Mk17」。

参见

年代、功能、性能相近的其他火砲

  • BL 6英寸Mk XXIII后装舰砲:英国研制的6英英寸轻巡洋舰砲
  • 150公厘SK C/25型舰砲:德国研制的150公厘轻巡洋舰砲,具有更高的初速
  • 150公厘SK C/28型舰砲:同样是德国研制的150公厘轻巡洋舰砲
  • 152公厘55倍径1934年型与1936年型舰砲:义大利研制的152公厘轻巡洋舰砲,具有更高的初速
  • 三年式155公厘舰砲:日本研制的155公厘中口径舰砲,口径稍大

尚存的例子

如今,世界上仅存的少数6英寸三联装砲塔架之一,就搭载在位于纽约州水牛城尼亚加拉河畔的水牛城伊利郡海军军事公园小岩城号(CG-4)博物馆舰以上。

资料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USA 6'/47 (15.2 cm) Mark 16. navweaps.com. 6 December 2012 [15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0). 
  2. ^ DiGiulian, Tony 6"/53 gun at Navweaps.com.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3. ^ DiGiulian, Tony 6"/47 dual purpose gun at Navweaps.com.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0). 
  4. ^ Campbell, p. 134
  5. ^ Lundgren, Robert; Worth, Richard. United States Naval Gun Armor Penetration Tables. Navweaps.com. 27 November 2009 [3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6. ^ 6.0 6.1 6.2 6.3 6.4 DiGiulian, Tony 6"/47 (15.2 cm) Mark 17 at Navweaps.com.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7. ^ USA USN Naval Gun Designations - NavWeaps.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8. ^ Definitions and Information about Naval Guns - NavWeaps.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参考文献

实地考察

本文包含了来自公共信息的文字,而这些资料就在位于纽约州水牛城尼亚加拉河畔的水牛城伊利郡海军军事公园小岩城号(CG-4)博物馆舰以上展出。

外部连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