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吋45倍径舰炮
14英寸45倍径舰砲 14"/45 caliber naval gun | |
---|---|
| |
类型 |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14年—1946年 |
使用方 | |
参与战争/冲突 |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美国海军军备局 |
研发日期 |
|
生产商 | |
衍生型 | Mk 1—3、5、8—10、12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53英尺6.5英寸(16.32公尺) |
枪管长度 | 砲膛:52英尺6英寸(16.00公尺)(45倍径) |
砲弹 | |
口径 | 14英寸(355.60公厘) |
枪管 | 筒紧身管,Mk 12追加镀铬 |
后膛 | Mk 8、9、10、12:
|
后座力 | 40英寸(1,016.00公厘) |
射击仰角 |
|
回旋角度 | -150°—+150° |
射速 | 1.25—1.75发/分钟 |
枪口初速 |
|
有效射程 | +7.4°:13,000码(11,887.20公尺) |
最大射程 |
|
供弹方式 | 砲弹卷扬机 |
14英寸45倍径舰砲(英语:14"/45 caliber naval gun,读音:Fourteen-inch-forty-five-caliber-naval-gun;又称:356公厘45倍径舰砲;其衍生型最初被称为Mk 1、2、3、5,直到1930年代升级时被重新命名为Mk 8、9、10、12)是一系列美国海军最早采用的14英寸(356公厘)舰载主砲。14寸45倍径舰砲是美国海军所属的所有纽约级、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战舰以上搭载的主力武器。该舰砲亦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并且被命名为BL 14英寸Mk II后装舰砲(英语:BL 14 inch gun Mk II)。
历史
14英寸45倍径舰砲的设计可追溯到1910年。1914年,它俩搭载在德克萨斯号和她的姊妹舰纽约号以上服役。在导入它俩时,海军打算发射填充了D型高爆炸药的1,400英磅(635.03公斤)穿甲弹。[1]推进剂为四袋丝袋式无烟火药,每袋重达105英磅(47.63公斤)。[2]在15度角时,这些舰砲可以将砲弹发射到23,000码(21,031.20公尺)的距离。每门独立火砲的后膛重达142,492英磅(64,633.28公斤),而长度则是53英尺6.5英寸(16.32公尺)。[3]
最初的每门Mk 1筒紧身管式火砲均由无衬管的管道、护套、八具箍和螺栓框衬管所组成。为了弥补火砲下垂的问题,火砲以上还追增加了四具箍锁环。Mk 3追加了三具箍锁环并且具有延长的滑动距离,而Mk 5总共装有五具箍。由于火砲之间的互换性,每艘配备了14英寸45倍径舰砲的战舰通常会在每座砲塔以上装有各型(Marks)的火砲。[3]
1930年代,Mk 1、2、3、5都进行了升级,以增加其装药量和砲口初速,从而分别衍生出Mk 8、9、10、12。所有火砲均采用了间断螺纹式砲闩和史密斯—阿斯伯里机构;而在Mark 12装上时,还采用了镀铬以延长其砲管寿命。这些改进使得火砲能够发射更沉重的1,500英磅(680.39公斤)砲弹,并且将火砲砲架仰角提高至+30°(最大俯角维持-5°),[2]将射程延长至36,000码(32,918.40公尺)。而纽约级的砲塔并无进行现代化改造,因为它俩的砲弹卷扬机无法容纳更长的穿甲(AP)和高爆(HC)砲弹,取而代之的方案是为它俩生产了附有风帽的缩短型砲弹。[4]

海军行动
美国海军
14英寸45倍径舰砲搭载于纽约级的两艘战舰,纽约号和德克萨斯号,内华达级一号舰内华达号,以及宾夕法尼亚级一号舰宾夕法尼亚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服役当中用于岸防炮轰。1942年登陆战当中,纽约号曾在北非战役中负责砲火支援,宾夕法尼亚号则参与了阿留申群岛战役;而1944年大君主作战期间,德克萨斯号和内华达号亦对诺曼底作砲火支援。在整个1944年和1945年间,宾夕法尼亚号在进攻期间打击了众多不同的太平洋岛屿;[5]而1945年,纽约号、德克萨斯号和内华达号都参与了对硫磺和冲绳两岛的进攻。[6][7][8]
由于对珍珠港的空袭,俄克拉荷马号和亚利桑那号都从未得以击发过他俩搭载的主砲。但是,就在1944年秋季,本来搭载在沉没的亚利桑那号2号砲塔的三门14英寸45倍径舰砲,就在内华达号于珍珠港的大修过程期间被搭载于后者的舰首以上,并且在以后太平洋战争当中用以进行多次岸防炮轰。[9]而来自亚利桑那号残骸的舰尾砲塔(3号和4号)则分别被搬到美国陆军海防砲兵团位于欧胡岛西海岸的亚利桑那砲台和莫卡普角的宾夕法尼亚州砲台以上用作岸防炮。[10][11]
英国皇家海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由伯利恒钢铁公司所生产的八门美国海军标准14英寸45倍径舰砲(配有砲架)都供应给英国。它们被命名为BL 14英寸Mk II后装舰砲(英语:BL 14 inch gun Mk II),并且搭载在阿伯克龙比级浅水重砲舰以上服役。[12]
635公斤穿甲弹对垂直装甲的贯穿力,公厘[3] | |
---|---|
6,000码(5,490公尺) | 437 |
9,000码(8,230公尺) | 366 |
12,000码(10,970公尺) | 302 |
16,000码(14,630公尺) | 226 |
20,000码(18,290公尺) | 170 |
搭载14英寸45倍径舰砲的舰船

舰船 | 搭载火砲 | 搭载砲架 |
---|---|---|
纽约号(BB-34)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5 × 双联砲塔 |
德克萨斯号(BB-35)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5 × 双联砲塔 |
内华达号(BB-36)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
奥克拉荷马号(BB-37)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
宾夕法尼亚号(BB-38)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4 × 三联砲塔 |
亚利桑那号(BB-39)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4 × 三联砲塔 |
阿伯克龙比号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1 × 双联砲塔 |
哈夫洛克号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1 × 双联砲塔 |
拉格兰号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1 × 双联砲塔 |
罗伯茨号 | 火砲:14英寸45倍径 | 砲塔:1 × 双联砲塔 |
参见
- Mk 2 10英寸30倍径舰砲
- Mk 1、2 12英寸35倍径舰砲
- Mk 3、4 12英寸40倍径舰砲
- Mk 5 12英寸45倍径舰砲
- Mk 7 12英寸50倍径舰砲
- Mk 1、2 13英寸35倍径舰砲
- Mk 4、6、7、11、B 14英寸50倍径舰砲——亦是美国后期的14英寸主砲
- Mk 1、5、8 16英寸45倍径舰砲
- Mk 6 16英寸45倍径舰砲
- Mk 7 16英寸50倍径舰砲
- BL 14英寸Mk VII后装舰砲——用于英国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级战舰(1939年)的14英寸主砲
- 萨拉米斯号战舰
年代、功能、性能相近的其他火砲
- 14英寸M1907岸防炮,相近的美国陆军岸防炮
- EOC 14英寸45倍径舰砲,相近的当代英国舰砲
- 维克斯14英寸45倍径舰砲,相近的维克斯设计、日本舰砲
- 340公厘45倍径1912年式舰砲,当代法国相近舰砲
尚存的例子
- 位于休士顿附近的圣哈辛托战场以上的德克萨斯号(BB-35)。
- 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韦斯利·博林纪念广场,以纪念亚利桑那号战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曾在内华达号战舰以上服役的原亚利桑那号舰砲的三门的其中一门。
-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申特县鲍尔斯堡的宾夕法尼亚州军事博物馆
资料来源
- ^ Fairfield, A.P. Naval Ordnance Lord Baltimore Press (1921) p. 560
- ^ 2.0 2.1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459-4 p. 121
- ^ 3.0 3.1 3.2 DiGiulian, Tony. 14"/45 (35.6 cm) Marks 1, 2, 3 and 5. Navweaps.com. 11 July 2016 [19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
- ^ DiGiulian, Tony. 14"/45 (35.6 cm) Marks 8, 9, 10 and 12. Navweaps.com. 15 July 2016 [19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 ^ Pennsylvania II (Battleship No. 38). 美国海军军舰辞典. 美国海军部历史与遗产司令部. 1 December 2015 [15 September 2016].
- ^ New York V (Battleship No. 34). DANFS. 18 February 2016 [15 September 2016].
- ^ Texas II (Battleship No. 35). DANFS. 18 February 2016 [15 September 2016].
- ^ Nevada II (Battleship No. 36). DANFS. 18 February 2016 [15 September 2016].
- ^ Phoenix, Arizona – USS Arizona Anchor and Mast. Roadside America.com. 15 July 2011 [16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 ^ Lewis, Emanuel Raymond. Seacoast Fortific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 introductory history.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9). ISBN 978-1-55750-502-6 p. 123
- ^ FortWiki article on Hawaii turret batteries.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 ^ Tony DiGiulian, British 14"/45 (35.6 cm) Marks II, IV and 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参考文献
- Lewis, E. R. & Kirchner, D. P. The Oahu Turrets. Warship International. 1992, XXIX (3): 273–301. ISSN 0043-0374.
- Gray, Randal (ed).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5. — 439 p. — ISBN 0-85177-245-5.
外部连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