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堂 (八大处)

西山八大处——龙王堂
Badachu longwangtangbaosha.JPG
龙王堂抱厦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 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号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编号 1-28
登录 1957年

龙王堂,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八大处第五处。

历史

明末清初,这里并存两座寺院,一是慧云禅林,一是龙泉庵。慧云禅林建于明朝洪熙年间,龙泉庵建于清朝顺治二年。清朝道光年间,两寺合二为一,成为如今的龙王堂。[1][2]

该寺以龙泉而知名。旧时「锄月老人」(秀堃)曾作七言古风《甜水歌》一首,赞「龙泉」水:「我来翠微陟其巅,上有古刹名龙泉。松柏郁郁布浓荫,千尺百尺森参天。苍皮黛色四十围,虬枝盘曲生风烟。四时不放日光入,盛暑不热风冷然。谁凿石罅泻石髓,涓涓汩汩流清泉。蓄以方池承以石,跳珠戛戛鸣琴弦。汲未烹茶香且洌,调羹炊黍味弥鲜。或曰饮之令人寿,揆之于理宜有焉。笑我饮此嗜而贪,自夏徂秋常流连。隆冬畏冷返庐舍,忽思此水回流涎。轻尘十丈风怒吼,京师苦水鬻论斗。安能移此一勺泉,甘美芳馨润众口。」[2]宝廷在《偶斋诗草》一书中记载:「小榭听泉坐,翛然万念除。喜逢新霁后,正是仲春初。残雪不满树,寒潭时见鱼。永怀锄月叟,曾此结精庐。」诗末注云:「秀楚翘先生堃,别号锄月山人。」

1990年代起,八大处公园在此开设「龙泉茶社」。[1]

建筑

龙王堂坐西朝东。主要建筑位于南部,即原来的龙泉庵:[1]

  • 山门:硬山正脊门楼,青石额上刻「龙泉庵」三字。
  • 龙泉:山门内是一座雕栏方池,池壁用青石砌成,池水源自龙王堂下面的拱形石洞,经方池西壁的石雕龙头口中流出,此水即「龙泉」。
  • 龙王堂:位于院西,面阔三间,前有卷棚抱厦一间。抱厦下的抱柱联是:「威镇蛟鼍依泽国,德施江海赖安澜」。殿门外的对联为:「圣德施恩涤雨露;神威乘泽仰云霓。」殿内供奉泥塑彩绘龙王像,两旁分列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像。[1]门上有「锄月老人」(秀堃)书写的「古刹龙王堂」匾额。[2]

龙王堂北部另有一组殿堂,即原来的慧云寺(慧云禅林)。自东至西为文昌阁、大雄殿、卧游阁、祖师堂。[1]

  • 文昌阁:门朝东开,前面悬挂横匾 「俯瞰大千」,后面悬挂横匾「得月先」。殿内供奉关公坐像。
  • 大雄殿:面阔三间,檐下匾额「灵通宇宙」,抱柱的黑底红字对联为「佛德巍巍丽中天之杲日,慈风荡荡振大地之春雷」。殿内中央莲花座上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右为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三像都是21世纪初所作。
    • 妙香室、听泉小榭:大雄殿和文昌阁之间,南首西侧是妙香室,东侧是听泉小榭。听泉小榭为敞厅,檐下横匾「听涛山房」,柱间有木制对联「当户老松生夕籁,满山红叶入新诗」。听泉小榭南门外还有一副对联「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语出《陀罗尼经》。
  • 卧游阁
  • 祖师堂
  • 闻妙香院:位于大雄殿以北。院内有珍珠梅等花木,还有两架古藤萝。[1]

龙王堂院中松柏苍翠,龙泉水四时不歇,环境幽雅清静。清朝康熙年间诗人汪文柏赋七律诗一首:「松底涤池汇伏泉,苍髯偃盖镜中悬。一泓湛碧浮金鬛,几树微黄蜕暮蝉。云锁磐声僧闭户,日移刹影客笼鞭,茗芽细泼真甘冽,归带余香在舌边。」乾隆帝曾来此,作《御制龙王堂》诗:「古庙山坳里,披榛磴道赊。树生刹竿石,鸟啄净橱沙。水府石林秘,香台花雨斜。所希惠时若,霈泽始京华。」[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五处龙泉庵,北京八大处公园,于2015-01-04查阅. [2015-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4). 
  2. ^ 2.0 2.1 2.2 八大处:寺庙林立的一方净土,宝华寺,2013-06-16. [2015-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