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方言
高阳片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广东 |
母语使用人数 | 540万(1998)[1] |
语系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无(mis) |
ISO 639-6 | goya |
Glottolog | gaol1235 [2] |
语言瞭望站 | 79-AAA-mc |
![]() Gao-Yang (lower centre), among other Yue and Pinghua groups in Guangxi and Guangdong |
语言系列条目 |
粤语 |
---|
![]() |
广州话 |
文法 |
|
书写系统 |
音系 |
|
高阳方言,亦称高雷方言,即粤语高阳片或高雷片,是一种粤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粤西南的阳江、高州、雷州半岛北部一带,比如阳江大部分,和湛江城区(湛江除城区外其余乡村方言属于闽语分支雷州话,并非粤语)。
参见
- ^ Olson, An Ethno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a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Gaoyang.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 这是一篇与汉藏语系语言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透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
- Meyer–Wempe
- 上海话拉丁化方案
- 上海话教会罗马字
- 中文的韩文转写
- 劉錫祥拼音
- 南京話拉丁化方案
- 台山话拼音方案
- 台州話羅馬字
- 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
- 台語現代文
- 吳語拉丁式注音法
- 吴语拉丁化方案
- 吴语音韵罗马字
-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 四川话拼音
-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 國語羅馬字
- 威妥瑪拼音
- 宁波话教会罗马字
- 官話拼音歷史
- 客家白話字
- 客家話拼音方案
- 客家語拼音方案
- 客語白話字
- 客語通用拼音
- 小儿经
- 平話字
- 广州话拼音方案
- 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
- 廣東拼音方案
- 建寧羅馬字
- 开平话拼音方案
- 德國式拼音
- 扬州话拉丁化字母表
- 拉丁化新文字
- 拼音 (消歧义)
- 捷克式拼音
- 教会杭州话罗马字
- 教會羅馬字
- 普實台文
- 柳州話拼音
- 汉字的蒙文转写
- 汉语拼音
-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 法國遠東學院拼音
- 注音符號
- 海南話白話字
- 海南话拼音方案
- 溫州話羅馬字
- 漢字注音史
- 潮州白話字
- 潮州話拼音方案
- 澳門政府粵語拼音
- 現代標準漢語拼音對照表
- 理雅各拼音
- 白話字
- 福州话拼音方案
- 简式威妥玛拼音
- 簡式台語現代文
- 粤语罗马字
- 粵語寬式國際音標
- 粵語拼音對照表
- 粵語標準羅馬字
- 粵語注音符號
- 耶魯拼音
- 臺灣方音符號
- 臺灣語假名
-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臺語通用拼音
- 興化平話字
- 苏州话拼音方案
- 苏州话教会罗马字
- 贛語拼音
- 通字方案
- 通用拼音
- 郵政式拼音
- 钱乃荣式上海话拼音方案
- 閩南話拼音方案
- 閩南語拉丁化歷史
- 閩南語拼音對照表
- 陽江話拼音方案
- 香港政府粵語拼音
- 馬祖閩東(福州)語注音符號
- 黃錫凌羅馬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