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墙

典型的福州风火墙,摄于三坊七巷黄巷

闽东风火墙闽东语huōi-chiòng / 火墙),是马鞍墙的一种,又称「风火山墙」(马祖人多作「封火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山墙的一种形式,闽东派建筑的马鞍墙不同于徽派建筑马头墙,具有强烈的闽东特色,集中见于福建东部的福州宁德地区,作用在于分割空间围合庭院、防范火患及祈福镇邪,其功用与其他形制的封火墙相类似,但在形态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闽东传统民居的山墙,即闽东风火墙是以马鞍形曲线构成,称为马鞍墙,亦有采用弓形、平行阶梯形,这与江南传统建筑中以直线型的直角阶梯式马头墙为主的特征迥然相异。

马祖承袭福州文化,当地封火山墙较多见于庙宇使用[2],以及新造闽东式建筑,其造形似相连的「人人」形,头尾向上扬或向前后延伸,有的更具有夸张向天直射之尖角,或中间尖角采圆弧形。如马祖人的新故乡桃园市八德区在该区介寿路二段973巷15号建的马祖文化会馆[3],即是封火山墙的造型。

浙江北部的部分建筑已初具马鞍墙形态。

照片廊

参考文献

  1. ^ 赏析“福州古民居”特色建筑艺术(组图)_麦田守望者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200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2. ^ 马祖庙宇造型风火山墙 创造另类观光资源 - 大纪元.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08-11-22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2). 
  3. ^ 陈致新 (newbrue). 桃园八德好体验(十)马祖会馆. 随意窝 Xuite日志. [201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