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手语
香港手语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
母语使用者 | 3,900(2014年)[1] |
语系 |
中国手语
|
方言 |
澳门手语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hks |
Glottolog |
hong1241 [2]
|
ELP | Hong Kong Sign Language |
香港手语是香港和澳门的聋人手语。它起源于中国手语的南方方言,但现在是一种独立的、相互费解的语言。
简史
香港手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左右。当时,一群约20名聋人从上海和南京来到香港,开始教导当地的聋人社区,以促进社会凝聚力和规范他们的手语。
中国手语是最初的教学媒介,导致中国手语在当地聋人群体中流通,聋人通过在生活中遇到的新观念、新概念或新事物中发展自己的手语来适应语言。这进一步发展了香港手语的词汇和复杂之处,使其独立于中国手语之外。
多年来,香港手语在很少受到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因为来自香港的国际旅行和其他聋人社区之间的互动并不总是可行的。
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出国旅游的香港聋人越来越多,借用香港手语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美国手语字母表就是这样被借用和采用的(经过一些改编),还有许多其他的符号[4]。
自然手语与中文手语的比较
现在愈来愈多香港人有兴趣学习手语,由于香港流通的手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文手语,另一种是自然手语。身为手语导师朱芷茵接受访问时指出,中文手语多数是用于与其他来自以中文为母语的地区的聋人交流,但未必所有聋人都有一定的语文水平,以中文手语交流难免有一定的障碍,她建议有兴趣学习手语的香港人,以自然手语为学习对象,更易促进健听人士与聋人的沟通[5]。
香港手语复兴运动
目前香港手语正在受严峻的威胁。根据香港统计处出版的2014年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数据指出[6],155,000人有不同程度的听觉困难,其中4,300人已全聋。直到2011年,有网站将香港手语列入濒危语言,当时数字表示仅剩9,000个使用者,最新数据更指只剩余3,900人。有慈善机构「龙耳」推广「两文四语」,两文为中文和英文,四语为粤语、英语、普通话和香港手语,也促请香港政府增拨资源支持手语教育。此外,培训了10位以手语作为母语的聋人,担任手语导师,并提供手语班,不但为听觉有困难人士提供无障碍的社会,也借此希望挽救香港手语的濒危语言[7]。
香港手语研究及推广
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获政府资助,成功研发香港首本「手语字典」─「香港手语浏览器」,更是全亚洲首个全面记录各种手语变体的资料库[8]。浏览器内含逾1,100个日常香港手语词汇,并设有手语短片供公众学习[9]。该中心希望籍此推广香港式聋人手语,消除香港大众对手语的误解,以促进香港社会「聋健共融」[10]。
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复康联会和劳工及福利局康复咨询委员会于2015年共同设立《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列载在香港可提供手语翻译服务的人士。手语翻译员只要在申请日起计,过去两年内提供不少于200小时的手语翻译服务,并持有由受雇机构签发的证明文件,便可把个人资料加入此名单中,与注册的翻译员看齐,为聋人提供翻译服务。聋人机构「龙耳」创办人邵日赞希望政府增拨资源,培训更多手语翻译员及发展视像翻译服务[11][12]。
现时列载《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的手语翻译员包括︰
相关条目
- 手语名
- 手语旁述世界杯
- 手语翻译
- 手语翻译员伴读
- 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
- 赛马会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
- 龙耳」服务聋人及弱听的香港慈善团体,亦有提供手语课程。
- 「龙耳电视」以香港手语为本的网上电视频道,透过网上平台发放时事和生活资讯。
- 「龙耳手译宝」提供即时视像翻译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式。
- 「快快乐乐做父母」是透过手语作讲解的育婴指南,向聋人教导正确照顾初生孩子的技巧。
- 手语辅助教学计划
- 香港手语来自聋星
- 手语新闻报道
- 手语随想曲
参考资料
- ^ 香港手语于《民族语》的连结(第18版,2015年)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Hong Kong-Macau Sign Language.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Fischer, S.; Gong, Q. (2010). "Variation in East Asian sign language structures". In Brentari, Diane. Sign Languages. p. 499. doi:10.1017/CBO9780511712203.023. ISBN 9780511712203.
- ^ Hong Kong Sign Language (Elementary),(2005). Eds. Chan Yuk-Kuen, Lai Wing-sze, Siu Wai-yan Rebecca.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Society for the Deaf.
- ^ 【潮语手语】考吓你「你识条铁」 点样打?. 苹果日报 (香港). 2017-02-10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中文(香港)).
- ^ 政府统计处《第六十二号专题报告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详见第78页的第6.9段。
- ^ 「龙耳」推广两文四语. 成报. 2012-02-05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8) (中文(香港)).
- ^ 中大「手语字典」 网上短片教公众. 文汇报. 2013-01-24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中文(香港)).
- ^ 中大推网上手语字典. 明报. 2013-01-24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5) (中文(香港)).
- ^ 推广香港式聋人手语 香港首个手语浏览器诞生. 香港商报. 2013-01-24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4) (中文(香港)).
- ^ 聋人的一天 接驳有声世界困难重重. 东网电视. 2016-03-17 [2016-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7) (中文(香港)).
- ^ 手语不统一政府不支援 翻译认可路难走. 东网电视. 2016-03-18 [2016-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8)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