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辅音
| 成音节 | |
|---|---|
| ◌̩ | |
| ◌̍ | |
| IPA编号 | 431 |
| 编码 | |
| HTML码(十进制) | ̩ |
| Unicode码(十六进制) | U+0329 |
音节辅音(又译作成音节辅音,英语:syllabic consonant),或称元音化辅音(英语:vocalic consonant),指能够独立构成一个音节的辅音,如英语rhythm、button和bottle中的m、n和l,或是音节中的音节核,如英语work中r的发音。在国际音标中,可以使音标加上下划线〈 U+0329 ̩ COMBINING VERTICAL LINE BELOW〉或上划线〈 U+030D ̍ COMBINING VERTICAL LINE ABOVE〉来表示,如[ɹ̩]、[ŋ̍]。
在大多数有音节辅音的语言也都拥有成音节的响音(包括鼻音、边音等),然而很少语言在普通的字汇中使用成音节的阻碍音(如塞音、塞擦音等),除了用作状声词的shh! 或zzz等字。
参考资料
- ^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Handbook, pp. 14–15.
| 这是一篇小作品。你可以透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