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寺
隆安寺 | |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东城区白桥南里1号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3-16 |
登录 | 1984年5月24日 |
历史
隆安寺始建于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明朝天顺年间已成为废寺,废弃时间不详。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四川僧人释翠林来到隆安寺主持。释翠林初到隆安寺时,见殿宇损毁严重,乃募化重修佛殿后堂3楹,使得该寺香火转趋旺盛。当时北京各佛教寺院中,以隆安寺僧规最为严格。每年元旦,该寺内设果饵享佛,果饵达千盘,每盘果饵用金一两,共用千金,故有「千盘会」之称。据说,每年千盘会举行时,便在隆安寺内的戏台唱戏敬佛。[1]
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隆安寺重修,形成了现存隆安寺的主要建筑。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该寺香火中断。最后,该寺沦为制造佛香的作坊,周边变为「丛葬之地」。但隆安寺建筑保存较好。[1]
1952年,该寺辟为隆安寺小学,后来更名为白桥南里小学,最后改为东花市少年之家。1983年,对隆安寺后部的三层殿宇进行了修缮,寺址东侧部分被崇文区青少年科技馆(崇文区同东城区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青少年科技馆」)占用。该寺现存文物有石碑四通,其中最古的是明朝景泰五年碑,记述了隆安寺创建的经过,其余几通石碑均为历代重修的碑记。天王殿后院有两株500余年历史的古柏,和两株楸树。寺门口有两棵高大的海棠树。该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1][3]
建筑
隆安寺坐北朝南,占地约1万平方米,东西宽60多米,南北长160多米。该寺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1][2]
- 山门:歇山顶,砖石仿木结构,门上石额曰「敕建隆安禅寺」。
- 天王殿
- 钟楼、鼓楼:位于天王殿前左右两侧。
- 前殿
- 东、西配殿
- 戏台:正殿前有一座戏台,坐南朝北,以勾连搭式与前殿连接,台口有两根柱子,戏台三面敞开。
- 大雄宝殿(正殿):面阔三间,绿琉璃瓦硬山顶。
- 东、西配殿
- 后殿(净土社)
- 东、西配殿
- 后阁:后殿之后有一阁,是明朝崇祯元年僧人释大为所立。现已无存。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北京城南规模最大的明代寺院——隆安寺,佛教在线,2007年06月20日
- ^ 2.0 2.1 隆安寺,佛教天地,于2013-02-28查阅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10-17.
- ^ 始建于明代的隆安寺将突出重围恢复旧貌,千龙网,2003-1-27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