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话是汉语族闽语支邵将语中的一种方言,也是邵将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南平的邵武市一带。邵武话是带有非常多赣语的特点,兼具闽北语的特色。
邵武话之下又分为城关话、洪墩话、和平话、金坑话四种次方言,其中以城关话为标准口音。除洪墩话沟通较为困难之外,其他三种次方言皆能勉强互通。邵武话与光泽话可以互通,但却与泰宁话和建宁话沟通困难。
历史上,邵武地区虽属于闽北,但与中心地区的建瓯一带交通不便,反而与江西来往更便捷些。从西晋至隋朝的两百余年中,邵武地区曾两次被划归今日江西境内的江州和抚州管辖。宋元期间,又有大量江西移民前来邵武定居。久而久之,这一带的闽北语便被赣语化了,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量操外地口音的人口来到邵武,使邵武话在五十年之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字词和字音被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所融合代替。
音韵体系
邵武话有20个声母、46个韵母和6个声调。此外,还存在相当多轻声结尾以及「儿」字尾的字词,这在闽语支中显得非常独特。
声母
声母20个,分别为:
p、pʰ、m、f、v、t、tʰ、n、l、ts、tsʰ、s、ʨ、ʨʰ、ɕ、k、kʰ、ŋ、x、ʔ
韵母
韵母共有46个,分别为:
ɿ、i、u、y、a、i、ua、o、io、uo、ie、ye、ə、uə、ɯ、ai、uai、oi、ei、uei、əi、au、iau、ou、iou、əu、an、in、uan、yn、on、uon、en、ien、yen、ən、uən、aŋ、iaŋ、uaŋ、oŋ、ioŋ、uoŋ、ŋ̍、iuŋ、uŋ
声调
邵武话声调表 标号 | 1 | 2 | 3 | 4 | 5 | 6 |
调类 | 阴平 | 阳平 | 上声 | 阴去 | 阳去 | 入声 |
音值 | ˨˩ (21) | ˨˨ (22) | ˥˥ (55) | ˨˩˧ (213) | ˧˥ (35) | ˥˧ (53) |
例字 | 衣私 | 姨辞 | 以使 | 意赐 | 易事 | 一色 |
连读音变
邵武话的轻声的实际调值有高、中、低三种,由其前字决定。在阴去、阳去之后为高调,阳平、上声之后为中调(其中上声之后的略高些),阳平、入声之后为低调。[1]
邵武话也存在连读变调和声母类化的现象。[2]
脚注
参考资料
| | | | | | 侯官片 | 福建 | 福州小片 | | | 福清小片 | | | 古田小片 | 罗源话 · 古田话 · 屏南话 · 宁德话(南部) · 樟湖话 · 太平话 | | 闽清小片 | | | | 福建以外 | 桃园马祖话 · 实兆远福州话 · 诗巫福州话 · 日本福州话 | | | | 福宁片 | | | 蛮讲 | | | 未分片 | | | | | | | 泉漳片 | 福建 | | 厦门市区话、禾山话 | | | | | | 漳州府城话、龙海话、石码话、长泰话、漳浦话、云霄话、东山话、诏安闽南话、平和话、南靖闽南话) | | | | | | 下路话 | | | 粤桂赣 | | | | | (泉漳滥,声调偏漳) | | | (鹿港腔、海口腔、台北腔、澎湖腔) | | | (宜兰腔、内埔腔(永靖腔)) | | | | | 咱人话(菲律宾,偏泉晋江)、东马福建话(汶莱福建话(偏泉金门)、沙巴福建话、 砂拉越福建话(北部)) | | | | | | 麻坡福建话、 新加坡福建话、廖内福建话(马来西亚南部及附近地区,偏泉潮滥) | | | | | 潮汕片 | | | | | - 曼谷潮州话
- 柬埔寨潮州话
- 加里曼丹潮州话
- 寮国潮州话
- 越南潮州话
| | | 大田片 | | | 浙南片 | | | 中山片 | | | 未分片 | | | 混合语言 | | | | | | | | | | | | 府城片 | | | 文昌片 | | | 万宁片 | | | 崖县片 | 崖县话 | | 昌感片 | 昌江话 · 感城话 | | 未分类 | 马来西亚海南话 | | | | | | 雷城话 · 徐闻话 · 遂溪话 · 电白黎话 · 电白海话 | | | 注1:海南话、雷州话原先分别为闽南语琼文片和雷州片,今皆被划出,另列为闽语直属的琼雷话。 注2:海南话、雷州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皆直属于闽语,但也有学者认为两者关系密切而合为琼雷话。 | | | | | | 东溪片 | | | 西溪片 | | | 未分片 | 浦城闽北话 · 顺昌闽北话 | | | | | | | | | | | | | | | | 注3:蛮讲的归属存在争议,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注4:大田片的归属尚存争议,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注5:浙南片的归属尚存争议,也有学者认为其只是泉漳片下的方言。 注6:邵将语曾被列为闽北语或赣语的分支,今被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 |
| | 方言区 | | 南昌话 · 南昌县话 · 新建话 · 安义话 · 永修话 · 修水话 · 德安话 · 星子话 · 都昌话 · 湖口话 · 高安话 · 奉新话 · 靖安话 · 武宁话 · 平江话 | | | | 宜春话 · 宜丰话 · 上高话 · 樟树话 · 新淦话 · 新喻话 · 分宜话 · 萍乡话 · 丰城话 · 万载话 · 浏阳话 · 醴陵话 · 上栗话 | | | 吉安话 · 吉安县话 · 吉水话 · 峡江话 · 泰和话 · 永丰话 · 安福话 · 莲花话 · 永新话 · 宁冈话 · 井冈山话 · 万安话 · 遂川话 · 攸县话 · 茶陵话 · 酃县话 | | | 抚州话 · 临川话 · 崇仁话 · 宜黄话 · 乐安话 · 南城话 · 黎川话 · 资溪话 · 金溪话 · 东乡话 · 进贤话 · 南丰话 · 广昌话 · 邵武话 · 光泽话 · 将乐话 · 建宁话 · 泰宁话 | | | 鹰潭话 · 贵溪话 · 余江话 · 万年话 · 乐平话 · 景德镇话 · 余干话 · 鄱阳话 · 彭泽话 · 横峰话 · 弋阳话 · 铅山话 | | | 大冶话 · 咸宁话 · 嘉鱼话 · 蒲圻话 · 崇阳话 · 通城话 · 通山话 · 阳新话 · 监利话 · 临湘话 · 岳阳话 · 华容话 | | | 怀宁话 · 岳西话 · 潜山话 · 太湖话 · 望江话 · 宿松话 · 东至话 · 石台话 · 贵池话 | | | 耒阳话 · 常宁话 · 安仁话 · 永兴话 · 资兴话 | | | 洞口话 · 绥宁话 · 隆回话 | | | | 书写系统 | | | 语言研究 | | | 时代区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