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碴


道碴,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用作承托轨道枕木的碎石,是常见的轨道道床结构。工程在路基稳固后铺设路轨,接着洒上厚厚的道碴,再拉高路轨调整至道碴之上,然后借由砸道震动减少碎石之间的缝隙来稳固住路轨。使用道碴可以使排水及调校路轨位置更为容易,同时由于道碴把列车及路轨重量分散在路基上,因而能够减低列车经过时所带来的震动及噪音,使得乘客的乘坐舒适程度增加。
使用道碴的轨道虽然建设成本便宜,但随着列车通过次数增加、载重增加也会导致道碴被压碎损耗的情形大增,损耗细碎的道碴在列车高速通过时亦可能溅起伤及列车,另一方面细碎损耗的道碴沉积在轨道底,伴随受损的路基遇雨形成烂泥,这时列车行经的重量让烂泥喷溅到轨道上方,即为喷泥现象,需要适时筛除或挖除,补充大小适中的道碴来维持路轨的稳定性。然而现今轨道系统营运时间越来越长,相对路线可进行维修保养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轨道系统在考量维护路线的环境(桥梁或隧道)、难易度、养护频率、维护所需工时与成本,部分路段会使用建设成本较高的无碴路轨,以减少维护频率与成本,并增加可营运时间。目前日本和德国有各自的无碴轨道技术,中国在发展高速铁路时也引进两国的技术进行改良。
碎石可分散列车驶经时产生的震动,保持钢轨的轨距不变,不致发生出轨事故,石头之间的罅隙并可吸收噪音,更可迅速排去雨水。但道碴路轨不及混凝土坚固,被压碎的道碴产生的空隙会导致路轨因列车压力而移位,需经常巡视、校正路轨位置并筛换、补充碎石;而道碴的高排水力亦会令路轨杂草丛生需经常清理,故道碴轨道保养周期较短、频率较高。
外部连结
|
#
- JR東日本GV-E197系柴油動車組
- M-497黑甲蟲
- 三疊溪橋
- 上尾事件
- 下南港溪橋
- 下頭份溪橋
- 五大橋梁重建工程
- 五箇莊站
- 仁世宇站
- 八戶臨海鐵道
- 八掌溪橋
- 加斗車站
- 十勝號列車
- 单元列车
- 南砂町站
- 台鐵10100系鋼體客車
- 台鐵35B1300型石碴車
- 台鐵CT270型蒸汽機車
- 台鐵鳳山溪橋
- 哈拉帕 (巴基斯坦)
- 埃平-翁加尔铁路
- 大甲溪橋 (台鐵)
- 大空號列車
- 大肚溪橋
- 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
- 宜蘭鐵路高架化計畫
- 後藤寺線
- 後龍溪橋 (山線)
- 微壓波噪音
- 德国国营铁路V180型柴油机车
- 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
- 撓性板聯軸器驅動方式
- 敞車
- 新今宮站前停留場
- 新宁铁路
- 新永春隧道
- 新秀姑巒溪橋
- 日田彥山線
- 林子頭溪橋
- 樂樂溪橋
- 止衝擋
- 江差站
- 波高島站
- 清水隧道 (台鐵)
- 漏斗车
- 澀谷站
- 濁水溪橋 (縱貫線)
- 真岡鐵道
- 石榴車站
- 第二三叉河橋
- 篠栗線
- 糸田線
- 膠濟鐵路
- 臺鐵重大死傷事故列表
-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
- 芭呂澤站
- 詹姆斯·巴杰尔谋杀案
- 里士满 (昆士兰州)
- 頭前溪橋
- 鶯歌列車傾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