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铀元素
超铀元素在化学上指的是原子序数大于92(铀)的重元素,皆具有放射性。
概览
原子序数从1到92的元素中,除了𨱏、钷、砈和钫之外,都可以在地球上检测到相当的量,它们大多具有稳定或长半衰期的同位素,或者是铀和钍的普遍衰变产物。𨱏、钷、砈和钫虽然也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地壳中仅有痕量的存在。砈和钫只存在于铀衰变链和钍衰变链的非常小的分支中,不但难以被生成,半衰期也极短,会很快衰变成其他元素;而原子序数较小的𨱏和钷只能由铀-238的自发裂变以及由钼/钕分别发生中子俘获而产生。
原子序数92以上的超铀元素由于半衰期较短,从地球诞生至今早已衰变殆尽,且在自然界中大多无法以较多的量稳定存在,因此都是以人工合成的方法产生的,仅有两个原子序最小的超铀元素在地球上被发现自然生成:镎和钸,不过皆为痕量的存在。例如我们可以在富铀的矿石中检测到钸的痕迹,在核试验后也有少量生成,它们是铀矿石经过中子俘获紧接着两次β衰变而成的:(238U → 239U → 239Np → 239Pu)。原子序大于103(铹)的超铀元素又称为超重元素,其半衰期更短,非常不稳定,只能在人工环境中少量制成,目前所发现原子序最大的超重元素是118号的
。
超铀元素现在可以用核反应炉或者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这些元素的半衰期有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缩短的趋势,然而也有例外:例如𬭊和锔的一些同位素的半衰期就比预料中的还要长。格伦·西奥多·西博格预言了在这一系列元素中有更多的反常元素,并且把它们归类于「稳定岛」,即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幻数的原子核具有特别的稳定性。
越重的超铀元素生产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价格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快速上涨。截至2008年,武器级钸的价格约为每克4,000美元[1],而每克鉲的价格超过6,000万美元。[2]𰾭是目前产量能以肉眼所见的最重元素。[3]
原子序数≥99(𰾭以后)的超铀元素由于半衰期极短,非常不稳定,无法大量生产,因此在科学研究之外目前没有实际用途。
超铀元素中未发现的元素及已发现但尚未命名的元素,皆使用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超铀元素的命名曾引起很大的争论,104到109号元素命名的争论从1960年代开始一直到1997年才解决。
电子分布
| 序号 | 元素 | 电子在每能级的组态 |
|---|---|---|
| 93 | 镎 | 2,8,18,32,22,9,2 |
| 94 | 钸 | 2,8,18,32,24,8,2 |
| 95 | 𰾄 | 2,8,18,32,25,8,2 |
| 96 | 锔 | 2,8,18,32,25,9,2 |
| 97 | 锫 | 2,8,18,32,27,8,2 |
| 98 | 鉲 | 2,8,18,32,28,8,2 |
| 99 | 𰾭 | 2,8,18,32,29,8,2 |
| 100 | 镄 | 2,8,18,32,30,8,2 |
| 101 | 钔 | 2,8,18,32,31,8,2 |
| 102 | 锘 | 2,8,18,32,32,8,2 |
| 103 | 铹 | 2,8,18,32,32,8,3 |
| 104 | 𬬻 | 2,8,18,32,32,10,2 |
| 105 | 𬭊 | 2,8,18,32,32,11,2 |
| 106 | 𬭳 | 2,8,18,32,32,12,2 |
| 107 | 𬭛 | 2、8、18、32、32、13、2 |
| 108 | 𬭶 | 2、8、18、32、32、14、2 |
| 109 | 鿏 | 2, 8, 18, 32, 32, 15, 2 |
| 110 | 𫟼 | 2, 8, 18, 32, 32, 16, 2 |
| 111 | 𬬭 | 2, 8, 18, 32, 32, 18, 1 |
| 112 | 鿔 | 2, 8, 18, 32, 32, 18, 2 |
| 113 | 鉨 | 2, 8, 18, 32, 32, 18, 3 |
| 114 | 𫓧 | 2, 8, 18, 32, 32, 18, 4 |
| 115 | 镆 | 2, 8, 18, 32, 32, 18, 5 |
| 116 | 𫟷 | 2, 8, 18, 32, 32, 18, 6 |
| 117 | 鿬 | 2, 8, 18, 32, 32, 18, 7 |
| 118 | 鿫 | 2, 8, 18, 32, 32, 18, 8 |
参见
参考资料
- ^ Morel, Andrew. Elert, Glenn , 编. Price of Plutonium. The Physics Factbook.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October 2018).
-
^ Martin, Rodger C.; Kos, Steve E. Applications and Availability of Californium-252 Neutron Sources for Waste Characterization (Report). 2001. CiteSeerX 10.1.1.499.1273
.
- ^ Silva, Robert J. Fermium, Mendelevium, Nobelium and Lawrencium. Morss, Lester R.; Edelstein, Norman M.; Fuger, Jean (编). 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and Transactinide Elements Third.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06. ISBN 978-1-4020-3555-5.
- Transuranium Elements [超铀元素].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