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生
谢辰生(1922年7月-2022年5月2日),中国文物学家。河南安阳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
生平
1922年7月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武进,兄长谢国桢。1940年代起任郑振铎业务秘书,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在上海参与清理战时文物,参与编纂《甲午以后留存日本文物目录》、《中国历史参考图谱》、《蕴辉斋名画集》、《域外所藏中国名画集》等。1949年后在国家文物局任职。1949年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文物法令。主持起草1961年《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67年受命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意见》。1982年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推动设立「文化遗产日」,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出台。[4][5]
观点
2010年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文物最悲惨的时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而且可以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比文革对文物的破坏大,文革「对文物的破坏其实并不像许多人所想像的那样大」。[6]
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修订草案:「细读修订草案,改得很厉害,删掉了原法的二十多条,有的整章都没了,又加了两章二十七八条。在我看来,如此伤筋动骨的改动,很多都是不符合实际和不必要的。条目增加了,整体原则却放松了,管理权限也下放了。文物工作最重要的是紧抓严管,这个根本问题认识不足,势必会出问题。」[7]
著作
《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谢辰生文博文集》、《新中国文物保护史记忆》、《谢辰生口述:新中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纪事》。
评价
- 姚远:「新中国文物事业许多重大决策的见证者和当事人,也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大功臣。」
- 金冲及:「祖国文物的守护人」,「堪称对新中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人」。
参考文献
- ^ 王巍着.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 90. ISBN 978-7-5326-4027-0.
- ^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编. 中华兴国人物辞典 1.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9: 1089. ISBN 7-5059-3574-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编;《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世界遗产年鉴 2004.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357. ISBN 7-101-04325-9.
- ^ 穆森. 谢辰生:为“文物”正名. 光明日报.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 ^ 李扬. 谢辰生:祖国文物守护人. 文汇报.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
- ^ 88岁文物专家上书总理 90年代文物破坏堪比文革. 瞭望新闻周刊. 201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
- ^ 谢辰生/口述 穆森/整理. 保护必须是第一要务. 光明日报. 2016-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