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缅甸、泰国等 |
区域 | 中国西南部、缅甸果敢、缅甸佤邦、泰国清莱等 |
母语使用人数 | 2亿6000万(日期不详) |
语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缅甸果敢自治区 |
管理机构 | 无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 |
ISO 639-6 | xghu |
Glottolog | xina1239 [1] |
![]() 西南官话在中国的分布 |
西南官话,旧称上江官话,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部、缅甸果敢和佤邦的主要语言,在寮国、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西南官话在缅甸果敢自治区具有官方地位。西南官话的主要特征是古入声不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阳平、阴平或去声)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十二片,其通常也可按照地域分为四川话、云南话、桂柳话、江汉方言(武汉话等)等。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移民具有很大关联,成渝小片四川话与湖广片武汉话音系产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话的形成年代应当更早[4]。同时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另一种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同源[5]。西南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较明显差异[6],因而在民国时期,上江官话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汉语大语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7],至今它应独立还是划入官话中仍有争议。西南官话的使用者超过2亿,如果将其划出官话,其使用者将在全球所有语言中排第6位,仅次于北方官话、西班牙语、英语、印度斯坦语、阿拉伯语及孟加拉语。
分布与分区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亿,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支川黔片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亿。但是近年来因为推广同属于官话的普通话的缘故,造成大量西南官话分布地区的年轻人已经不能使用西南官话,所以此人数统计并不完全准确。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另在江西省赣州市老市区拥有方言岛[8]。邻近云南的缅甸东北部自治特区(果敢、佤邦、勐拉)等地也使用西南官话。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成渝、灌赤、黔北、昆贵、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其中音韵现象复杂的灌赤片又分为岷江、仁富、雅棉、丽川四小片;滇西片又分为姚理、保潞两个小片。
2012年出版的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主要采用了李蓝的研究成果,将西南官话方言分为西蜀片、川黔片、湖广片、川西片、云南片、桂柳片6片。其中,川黔片分为黔中小片、陜南小片、成渝小片3小片;西蜀片分为岷赤小片、雅甘小片、江贡小片3小片;川西片分为康藏小片、凉山小片2小片。云南片分为滇中小片、滇西小片、滇南小片3小片;桂柳片分为湘南小片、黔南小片、桂北小片3小片;湖广片分为鄂北小片、鄂中小片、鄂西小片,湘西小片、湘北小片、怀玉小片、黔东小片、黎靖小片8小片。也就是新版西南官话分为6片22小片,大片数减少,小片增加。
音韵
声调
西南官话古入声未发生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主要混入阳平)。例如川黔片方言,入声整体混入阳平;岷赤小片中整体保留了入声,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塞音韵尾;江贡小片入声整体派入去声;雅甘小片入声整体派入阴平。
在湖广片中,不乏去声分阴阳的次方言,同时也有少部分入声分阴阳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市,其方言中:古全浊入归去声(调值33),其余归阴入(调值24),但阴去却归入阳平(调值213),故此去声实际上是阳去调(调值33)。
西南官话声调调值大致可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阴平是最高调,阳平是最低调,上声是次高降调,去声是低降升调),即四川话的声调类型,主要流行于四川盆地一带以及毗邻的贵州北部。这种声调类型内部一致性很高,是西南官话最具代表性的声调类型[9]。
类型 | 分类 | 阴平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 入声 | 主要分布区域 | |
---|---|---|---|---|---|---|---|---|
四川型 | 成都亚型 | 川黔片成渝小片 | 45 | 31 | 53 | 213 | 阳平 | 四川盆地大部、贵州北部 |
泸州亚型 | 西蜀片岷赤小片 | 55 | 21 | 42 | 13 | 33 | 四川盆地西南部 | |
泸定亚型 | 西康片康藏小片 | 23 | 31 | 51 | 212 | 14 | 川西西部雅安一带 | |
石棉亚型 | 西蜀片雅甘小片 | 55 | 31 | 51 | 323 | 阴平 | 川西西部雅安一带 | |
自贡亚型 | 西蜀片江贡小片 | 35 | 21 | 42 | 214 | 去声 | 川中沱江下游一带 | |
贵阳型 | 川黔片黔中小片 | 45 | 21 | 43 | 24 | 阳平 | 贵州中部和西部 | |
汉中型 | 川黔片陕南小片 | 55 | 21 | 24 | 212 | 阳平和阴平/阳平 | 陕西南部 | |
昆明型 | 云南片滇中小片 | 44 | 31 | 53 | 212 | 阳平 | 云南中部 | |
个旧型 | 云南片滇南小片 | 55 | 42 | 33 | 12 | 阳平 | 云南南部 | |
保山型 | 云南片滇西小片 | 32 | 44 | 53 | 25 | 阳平 | 云南西部 | |
湖广型 | 武汉亚型 | 湖广片鄂中小片 | 55 | 213 | 42 | 35 | 阳平 | 湖北中部 |
石首亚型 | 湖广片鄂中小片 | 45 | 13 | 41 | 阴214/阳33 | 阴25/阳入归阳去 | 湖北南部 | |
汉寿亚型 | 湖广片湘北小片 | 55 | 213 | 42 | 阴35/阳33 | 55 | 湖南西北部 | |
澧州亚型 | 湖广片湘北小片 | 55 | 13 | 21 | 阴213/阳33 | 阴35/阳入归阳去 | 湖南西北部 | |
桃源亚型 | 湖广片湘北小片 | 44 | 23 | 21 | 阴213/阳33 | 55 | 湖南西北部 | |
襄阳型 | 湖广片鄂北小片 | 34 | 52 | 55 | 212 | 阳平 | 湖北北部 | |
桂林型 | 桂柳片桂北小片 | 33 | 21 | 55 | 35 | 阳平 | 广西北部、贵州南部,以及湖南南部的部分城镇 | |
都匀型 | 桂柳片黔南小片 | 44 | 53 | 35 | 12 | 42 | 贵州南部 |
考量入声
西南官话中凡普通话读阴、上、去而入派阳平地区的西南官话读阳平的字都是古代入声字(例外字玉)。凡不送气的阳平字是古代入声字。多数鼻音韵尾(阳声韵)字都不是古代入声字。凡ər音节的字不是古代入声字。凡uai、uei韵母的字不是古入声字(例外字蟀)。除靴瘸以外的yɛ韵母字是古代入声字。凡普通话有元音韵尾而西南官话没有的字是古代入声字。除了西蜀片的乐山话的瘸和德江话的祛白读韵母为io,凡方言中的io韵母字都是古代入声字[10]。
声母
西南官话的声母系统的内部差异较大。西南官话主流浊音清化,但部分地区仍然保留浊音,如四川遂宁拦江话。西南官话部分地区无尖团对立,但部分地区却仍然保留尖团对立,如桂柳片部分、川黔片部分、滇西小片部分等。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不分平舌音翘舌音,但也有部分地区完全区分平翘舌音,如江贡小片、鄂中小片部分、川黔片部分、云南片部分地区;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不分fu和hu(甚至hu与f全混或h、f全混),但也有部分地区能够全部区分;如成渝小片下巴中,通江,南江等四县市,岷赤小片下的夹江,洪雅等几县市,黔南小片及云南片,鄂中小片大部。西南官话很多地区不分n、l两母,但桂柳片、云南片大部,湖广片部分地区可以完全区分,西蜀片大部及川黔片、川西片部分地区可在细音前区分(如年≠连,女≠旅。但郎=嚢,脑=老)。西南官话的声母系统和赣语、新湘语、客家话、粤语有一定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参见
参考文献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Xinan Guanhua (Southwest Mandari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A. Doak Barnett. Communist China and Asia. Published for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175 [1960]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 ^ 但个别西南官话如贵州某些屯堡话古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归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
- ^ 周及徐(2005年第4期),《巴蜀方言中「虽遂」等字的读音及历史演变》,中华文化论坛
- ^ 王庆(2007年第5期),《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刘晓梅、李如龙(2003年第1期),《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语文研究
- ^ 刘镇发(2004年第4期),《百年来汉语方言分区平议》,学术研究
- ^ 破解赣州话方言「孤岛」密码. 大江网. 2006-06-28 [201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7).
- ^ 李蓝(2009年第1期),《西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
- ^ 简启贤.音韵学教程[M].成都:巴蜀书社,2005:184-189.
外部链接
|
|
|
#
- Meyer–Wempe
- 万州话
- 三线建设
- 上海话拉丁化方案
- 上海话教会罗马字
- 中原官话
- 中国语言
- 中国语言列表
- 中文的韩文转写
- 中江县
- 乐山话
- 云南省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 仡佬语
- 优诺语
- 佯僙语
- 侗族
- 保康县
- 信阳市
- 元音鬆緊對立
- 兩廣
- 公安县
- 六盘水市
- 内江话
- 剑川县
- 劉錫祥拼音
- 北川羌族自治县
- 北语
- 十堰市
- 华容县
- 南京話拉丁化方案
- 南充西路话
- 南漳县
- 卷舌边近音
- 叙永县
- 台山话拼音方案
- 台州話羅馬字
- 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
- 台語現代文
- 叶惠贤
- 吉首市
- 吳語拉丁式注音法
- 吴语拉丁化方案
- 吴语音韵罗马字
- 四川话
-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 四川话拼音
- 四聲
- 固始县
-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 國語羅馬字
- 土家族
- 土家语
- 壮语
- 夫拉族
- 威妥瑪拼音
- 威远县
- 孝感市
- 宁波话教会罗马字
- 安徽方言
- 安徽省
- 官話拼音歷史
- 官话
- 宜昌市
- 宜都市
- 客家白話字
- 客家話拼音方案
- 客家語拼音方案
- 客語白話字
- 客語通用拼音
- 客话 (消歧义)
- 宾阳官话
- 富川瑶族自治县
- 小儿经
- 尖团音
- 尖團合流
- 岳阳话
- 巴哈语
- 巴哼语
- 巴蜀
- 巴蜀人
- 布依语
- 布央人
- 常德市
- 平話字
- 广安市
- 广州话拼音方案
- 广济方言
- 广西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
- 廣德話
- 廣東拼音方案
- 建寧羅馬字
- 开平话拼音方案
- 张家界市
- 德國式拼音
- 德昂语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思南话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惠东县
- 成华区
- 成渝地区
- 成都市
- 成都縣
- 扬州话拉丁化字母表
- 拉丁化新文字
- 拼音 (消歧义)
- 捷克式拼音
- 摇铃话
- 撒尼人
- 攀枝花市
- 教会杭州话罗马字
- 教會羅馬字
- 教育學院拼音方案
- 无名之辈
- 早期官话
- 普實台文
- 曾轶可
- 木姜子属
- 李现
- 果敢語
- 柳州話拼音
- 桂阳县
- 桐梓县
- 橘
- 武汉市
- 武汉文化
- 武胜县
- 武鳴官話
- 歧视语
- 毛南族
- 毛南语
- 永州话
- 汉台区
- 汉字的蒙文转写
- 汉语
- 汉语拼音
- 汉语方言
- 汉语族
-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 江华瑶族自治县
- 江油市
- 江津区
- 江西话
- 沙市市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河口瑶族自治县
- 法國遠東學院拼音
- 注音符號
- 泸定县
- 泸州话
- 浙江省
- 海南地理
- 海南省
- 海南話白話字
- 海南话拼音方案
- 海外華人語言
- 涔天河镇
- 清唇齿塞擦音
- 湖北方言
- 湖南人
- 湖广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湘语
- 溫州話羅馬字
- 漢字注音史
- 漢語史
- 潘虹樾
- 潮州白話字
- 潮州話拼音方案
- 澳門政府粵語拼音
- 狙击手 (电影)
- 玉米
- 現代標準漢語
- 現代標準漢語拼音對照表
- 理雅各拼音
- 瑞丽市
- 瓦乡话
- 白話字
- 百色市
- 监利市
- 眉山话
- 石林彝族自治县
- 石门县
- 石首市
- 祥云县
- 福州话拼音方案
- 秦陇片
- 秦霍人
-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角逐名單
- 简式威妥玛拼音
- 簡式台語現代文
- 米倫伯格傳說
- 米积台社区
- 粤语罗马字
- 粵語寬式國際音標
- 粵語拼音對照表
- 粵語標準羅馬字
- 粵語注音符號
- 綦江区
- 緬甸華人
- 红仡佬语
- 红瑶
- 老师 (消歧义)
- 老撾華人
- 耶魯拼音
- 自贡市
- 臺灣方音符號
- 臺灣語假名
-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臺語通用拼音
- 興化平話字
- 芒市
- 苍溪话
- 苏州话拼音方案
- 苏州话教会罗马字
- 苗语川黔滇次方言
- 苗语黔东方言
- 茶洞語
- 荆门市
- 莽语
- 蓬安县
- 蔡甸区
- 襄阳市
- 西充话
- 见系声母二等开口字的演变
- 语言列表
- 语言岛
- 贛南官話
- 贛語拼音
- 贵州省
- 赣州市
- 辰溆片
- 达川区
- 通字方案
- 通用拼音
- 遵义市
- 邓州市
- 郫都区
- 郴州市
- 郵政式拼音
- 酉水话
- 重庆主城区
- 重庆话
- 金仙话
- 钟山县
- 钟祥市
- 钱乃荣式上海话拼音方案
- 长沙市
- 长益片
- 閩南話拼音方案
- 閩南語拉丁化歷史
- 閩南語拼音對照表
- 陕南
- 陕西省
- 陽江話拼音方案
- 隆阳区
- 随州市
- 雅棉话
- 香港政府粵語拼音
-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
- 馬祖閩東(福州)語注音符號
- 高沙镇
- 麻阳苗族自治县
- 黃錫凌羅馬拼音
- 齿龈颤音
- 龙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