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

蒋梦麟
Jiang Menglin10.jpg
性别
出生 蒋梦熊
1886年1月20日
 大清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
逝世 1964年6月19日(78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
墓地 台湾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公墓
国籍  中华民国
别名 兆贤(字),孟邻(别号)
母校 浙江高等学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 教育家、政治人物、作家
知名作品 《西潮》
家乡 浙江省余姚县
政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 孙玉书、陶曾谷、徐贤乐
儿女 蒋仁宇、蒋仁渊、蒋仁浩、蒋燕华(前列皆与元配所生)、蒋季秀、蒋季珊、蒋季瑚

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梦熊,谱名德铭兆贤别号孟邻,笔名唯心浙江余姚人,教育家、作家,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国立浙江大学校长。

生平

早年生活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蒋村。他的祖父在南京、上海做钱庄生意,去世后交给他的父亲蒋怀清经营,因此他常常奔波往返于余姚和上海两地。母亲为经氏。

1891年,五岁的蒋梦麟被父亲送入私塾学习。1892年,母亲过世。1898年,十二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学习,蔡元培任该校监督。1899年,随家人到上海生活近两年,暂住天主教开办的学校继续学习英文。1900年,迁回故乡。1901年,到杭州求学,进入教会学校就读,继续学习英文。1903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初秋赴绍兴参加科举考试,被取为余姚县学附生,后来还是决定返回浙江高等学堂继续学业。[2]

1904年暑假前,离开浙江高等学堂,前往上海,考取南洋公学。周末余暇,时常前往福州路的奇芳茶馆,与上海学生讨论时事、阅读革命书刊。[3]1907年6月暑假,接受担任钱庄经理的堂兄建议,前往日本旅游一个月余。

赴美求学

1908年暑假,参加浙江省官费留美考试未被录取,为此,蒋父筹措四千两银子供先生赴美留学。8月底,剪掉辫子,到上海取得护照和签证。9月24日,与官费留学生蔡光勚等人一起赴美。10月下旬,抵达美国旧金山,由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秋季班已开学,只好专心学习英文等待明年春季班入学。1909年2月,以南洋公学学分申请,入柏克莱加州大学农学院。入学半年后在朋友劝告下,于1909年秋季转入社会科学学院。1910年,《大同日报》所属的旧金山致公会和旧金山同盟会合并,2月,受刘成禺之邀和孙中山会面。后加入同盟会,为《大同日报》和《少年中国晨报》[4]撰写社论,不久担任《大同日报》主笔。1911年,武昌起义后刘成禺回国,《大同日报》的社论交由蒋梦麟一人主笔。1912年6月,以教育为主科,历史与哲学为两附科,毕业于柏克莱加州大学教育学系。[5]随即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导师为约翰·杜威

1917年1月,蔡元培黄炎培等人筹办中华职业教育社,蒋梦麟也联署支持,正式成立后任总书记。6月,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遂离美返国,毕业论文为〈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蔡元培在北大评议会提出增设教育系,拟聘蒋梦麟担任该系主任,因直隶教育厅长黄炎培的反对而作罢。[6]

从事教育

1917年秋,蒋梦麟回国后,由黄炎培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出版社工作,同时加入由黄炎培主持的江苏省教育会担任理事。1918年夏,从商务印书馆辞职,与朋友开始发行《新教育》月刊,任主编。其间帮助校阅孙中山所着《实业计划》原稿。6月16日,与黄炎培前往东三省调查教育状况。

1919年3月10日,被教育部聘任为教育调查会员。4月30日下午,与胡适陶行知等人至上海码头迎接约翰·杜威夫妇。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退隐杭州。5月9日,蒋梦麟出席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7]5月12日,与罗家伦两人一起陪同杜威拜访孙中山。6月6日,上海罢市第二日,上海商、学、工、报界假总商会开会,有代表报告工部局干涉罢市,当即推定蒋梦麟、虞洽卿等五人往英、美领事公馆疏通,蒋梦麟任上海商学工报联合会临时干部。6月12日,临时干部在青年会开会,以英、法领事证实北京政府已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议决明日下午2时开市。6月16日,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说。7月,蒋梦麟受蔡元培之托前往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暑假,自北京往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考察教育,历时一月余。蔡元培于9月12日重返北大复职校长,蒋梦麟担任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1920年10月,蔡元培赴欧美考察,并为策划里昂中法大学事宜赴法,蒋梦麟第二次代理校长。1921年冬,蔡元培返校后,赴欧美考察,以国民代表身份出席华盛顿会议。1922年2月6日,会议闭幕,取道英国、法国,香港返回上海。8月,与黄炎培到杭州为职教社招募新社员。1923年3月,因教育部拖欠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三个多月薪资,而发起罢课索薪运动,蒋梦麟等八校校长联名请辞表示抗议。

1923年1月,任「国立北京八校校长联合会」主席。蔡元培以教育总长彭允彝主张罗文干按重议干涉司法独立而辞职离校。12月27日,北京政府教育部令: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欧洲考察未回校以前,派蒋梦麟代理校长,这是他第三次代理北大校长。11月,因经费积欠九月之久,教职员联席会决议罢课,在蒋梦麟的主持下恢复正常。蒋梦麟在这几年间新设立了教育系、生物系、心理学系等系,各项研究和调查也多能继续进行。[8]1924年9月13日,中华教育文教基金董事会在北京外交部成立,任董事。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直奉联军入京而离开北京,4月,孙宝琦告知他被列入黑名单,遂躲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三个月,同时躲入东交民巷的还有李大钊朱家骅等人。后趁机逃往搭乘火车至天津,再搭英国商船到上海,后转赴杭州。[9]


迈入政界

1927年4月17日,国民革命军占领杭州后,蒋梦麟被蒋中正任命为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厅长。4月25日,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浙江分会委员,亦任该委员会秘书长,开始党政生涯。6月27日,第三中山大学成立出任校长。7月15日,浙江省政务委员会改组为浙江省政府,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1928年2月6日,大学院改第三中山大学为浙江大学,仍任校长。9月15日,蔡元培推荐蒋梦麟继任大学院院长。10月19日,出任教育部长仍兼浙大校长。10月3日 - 10月24日兼任国民政府大学院第二任院长。1929年1月23日,受聘为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

1930年7月12日,辞去校长兼职,由邵裴子继任,他在南京专任教育部长。11月27日,因劳动大学停办与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易长等案与吴稚晖等人意见相左,请辞教育部长职务。12月4日,中执委政治会议,准允辞去教育部长,并任先生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高鲁继任教育部长。12月19日,自南京北上。1931年9月17日,「新北大」开学后一天发生九一八事变。1933年5月4日,受聘为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6月14日,受聘为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委员。1934年,受聘为隶属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教育委员会委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迁往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复课。蒋梦麟任校务委员会委员。1938年2月,随学校迁往昆明,长沙临时大学改称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7月,出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长。[10]1945年7月4日,国防最高委员会特任蒋梦麟为行政院秘书长。1946年6月22日,兼任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10月3日,接受派任绥靖区政务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为处理绥靖区行政事务。[11]1947年3月1日,宋子文辞行政院院长职,蒋梦麟随之卸除行政院秘书长职。4月1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48年6月,在南京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办公时,蒋介石准备要求他担任中美合作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12]10月1日,「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于南京正式成立,担任主任委员。12月4日,「农复会」随政府迁往广州。

国府迁台后,1949年2月,在台北与穆懿尔、沈宗瀚商谈「农复会」在台湾工作。8月,「农复会」由广州迁台北办公。10月9日,先生飞抵台北,「农复会」在台湾展开工作。1950年6月7日,受聘为第一届「故宫中央两博物院共同理事会」理事。1952年,时任农复会主委并引进美国四健会运动,由政府机关与农会合作进行,目的在训练今日农村青年将来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同时开始提倡节育政策。1955年,担任行政院经济委员会委员。

晚年经历

1958年8月,任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6月19日,因肝癌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78岁。遗体与第二任妻子陶曾谷合葬安葬于阳明山公墓。

思想[13]

著作

  • 《中国教育原理》
  • 《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
  • 《书法探源》
  • 西潮》:其自传性作品,亦有题名为Tides From West之英文对应版本。
  • 《孟邻文存》
  • 《谈学问》
  • 《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演进》
  • 新潮

家族

蒋梦麟与元配孙玉书,育有三子一女。1949年,仅携小女儿蒋燕华赴台湾,三子均留居大陆。

  • 长子 蒋仁宇:德国柏林大学(今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曾在扬州无锡等地担任银行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任职,后调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德语翻译。1996年,在北京过世。蒋仁宇遗有一子三女:
    • 长子:早夭
    • 长女 蒋季秀:北京市三建公司高级工程师;
    • 次女 蒋季珊: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嫁徐文,作家徐迟之子;
    • 三女 蒋季瑚:北京市什刹海体育学校的金牌教练,是体操世界冠军卢佳的教练。
  • 次子 蒋仁渊:山东工业大学(今山东大学)教授,终身未娶,居济南。
  • 三子 蒋仁浩:湖北省电力实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居武汉,有二子:
    • 长子 蒋伟,美籍华人;
    • 次子 蒋凌,上海飞机制造厂工程师。
  • 长女 早夭
  • 次女 蒋燕华

轶事

  • 蒋梦麟好友北京大学教授高仁山遇害后,尽力关照其遗孀陶曾谷,1933年,蒋氏于妻子病故后便与陶氏结婚,蒋氏曾对来访宾客说如此才对得起亡友。
  • 蒋梦麟第三任妻子徐贤乐是知名书画家郑曼青夫人丁惟庄的表姐,两人相差22岁,蒋梦麟于75岁高龄之时娶了当时53岁的徐贤乐,徐贤乐对采访她的记者回忆,在学校里,追求他的男同学数不胜数,在外交部上班,她便是"部花",在中央信托局上班,她就是"局花",蒋梦麟对她一见钟情。但正当蒋梦麟希望迎娶徐贤乐的消息传出后,不少友人都出面反对,原因是徐贤乐曾经结过婚,最后却因为金钱问题闹到离婚,而反对的友人中包含了胡适陈诚蒋宋美龄,二人之婚姻郑曼青为介绍人,唯婚姻仅维持2年半即以离婚收场,蒋梦麟后与徐贤乐打离婚官司,后遭法院判决赔偿徐贤乐50万元。
  • 蒋梦麟任北京大学代理及在任校长达17年,是该校校史上任期最长校长,曾自嘲为「北大功狗」。


参考文献

  1. ^ 蔡三福. 蒋梦麟先生年谱初编 (PDF). 东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4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11). 
  2. ^ 蒋梦麟. 西潮. 台北: 中华日报. 1959: 31 [2012-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3. ^ 蒋梦麟. 西潮(中英双语版). 香港: 商务. 2020-09-18. ISBN 9789620758522. 
  4. ^ 唐德刚. 胡适口述自传. 台北: 传记文学. 1981: 86–87. 
  5. ^ 马勇. 蒋梦麟传. 东方出版社. 2015-06-01. ISBN 9787506080576. 
  6. ^ 杨翠华. 蒋梦麟与北京大学,1930-1937 (PDF). 中研院近史所集刊. 1988.12, (17下): 261–305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8). 
  7. ^ 关国煊. 蒋梦麟先生年表(上). 传记文学. 1982, 40 (6): 65. 
  8. ^ 陈永忠. 蒋梦麟与北京大学. 时报文化. 2016.03. ISBN 9789869244992. 
  9. ^ 蒋萝麟. 西潮. 磨剑堂. 
  10. ^ 国史馆. 蒋梦麟个人史料 收藏登录号 128-001482-0001A. 国史馆新店办公室. 台北. 
  11. ^ 张朋园、沈怀玉. 国民政府职官年表 1925-1949.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7: 464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12. ^ 蒋梦麟. 新潮. 台北: 传记文学. 1967: 23-25. 
  13. ^ 明立志等编. 蒋梦麟学术文化随笔.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05. ISBN 7-5006-4064-1. 

外部连结

学术机关职务
前任:
蔡元培
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1930年-1945年
继任:
胡适
前任:
陈大齐
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1919年11月-1921年9月
继任:
陶履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