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希法国
法兰西国 État Français | |||||||||
---|---|---|---|---|---|---|---|---|---|
1940年-1944年 | |||||||||
![]() 国旗 | |||||||||
格言:"Travail, Famille, Patrie" 「劳动、家庭、祖国」 | |||||||||
![]() 1942年10月的法兰西国
| |||||||||
地位 | 德国附庸国(1940-1942) | ||||||||
首都 | 巴黎(法律上) 维琪1(事实上) | ||||||||
常用语言 | 法语 | ||||||||
政府 | 临时政府2(法律上) 法西斯/统合主义 极权主义政权(事实上) | ||||||||
国家元首 | |||||||||
• 1940-1944 | 菲利普·贝当 | ||||||||
总理 | |||||||||
• 1940-1942 | 菲利普·贝当 | ||||||||
• 1942-1944 | 皮耶·拉瓦尔 | ||||||||
立法机构 | 国民议会 | ||||||||
历史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1940年6月22日 | |||||||||
• 菲利普·贝当获得全权 | 1940年7月10日 | ||||||||
• 「火炬」行动 | 1942年11月8日 | ||||||||
• 「安东」行动 | 1942年11月11日 | ||||||||
• 德军撤退 | 1944年夏 | ||||||||
• 终结 | 1944年 | ||||||||
• 西格马林根陷落 | 1945年4月22日 | ||||||||
货币 | 法国法郎 | ||||||||
| |||||||||
今属于 | ![]() | ||||||||
1.巴黎名义上为法兰西国首都,但维琪政府从未坐落于此。 2.共和国的国家机关官方上得到了保留,但维琪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从未提到「共和国」一词。 |
维琪法国(法语:Régime de Vichy;1940年7月10日-1944年8月20日),正式国名为法兰西国(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控制下的法国政府,又称维琪政权、维琪政府,简称维琪。1940年6月德国占领巴黎后,以菲利普·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因法国北部等地区被德国划作由德军控制的占领区,新政府只得于1940年7月迁至多有空房的旅游城市维琪,故名维琪法国。维琪政府在被德国国防军占领的法国北部领土(即占领区)还保有一些权力;但是它主要统治包括维琪在内的非占领区,即自由区,约占法国本土领土面积的40%。1944年6月盟军诺曼第登陆解放法国后,维琪政府在9月逃到德国锡格马林根。
历史
二战法国战役之后,法国即将战败时,总理保罗·雷诺辞职,一战英雄贝当继任总理,向德国求和。1940年6月22日德法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940年7月法国国会在维琪举行富有争议性的投票,授予贝当一切立法、司法、行政及外交权力,选举他为元首。贝当政府改国号,实行法西斯独裁,国会仅成为咨询机构。当时除英国之外的国家都承认维琪政府为代表法国的政府。
贝当与纳粹德国合作,以换取德国和义大利不瓜分法国的承诺。维琪政府协助抓捕犹太人、吉普赛人和其它「不良分子」,有时,其军队也积极地与盟国对抗。最初尽管新政府(即维琪政府)支持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但是它仍然赢得了很多法国民众的支持,因为他们把支持纳粹主义看作是保持法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手段。
维琪法国的合法性与贝当的领导权一直受到流亡的戴高乐将军的挑战,他宣称自己是法国合法政府的代表。民意逐渐地转向反对维琪政府和德国,抵抗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在1944年6月盟军攻入法国之后,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
1944年8月20日,维琪法国解散,政府在9月迁至德国的西格马林根,次年4月解散。不少的维琪政府官员在战后都受到法国政府的通缉与囚禁,绝大多数维琪政府的层峰人物被法国临时政府送上法庭,许多人因叛国罪、战争罪以及配合大屠杀而判处死刑,有数以千计为纳粹服务者,被地方抵抗力量处决。
维琪政府首脑之一的拉瓦尔于1945年10月9日被巴黎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判处死刑,15日被处决。贝当原本也遭求处死刑,但是因为一战战功之故改判无期徒刑,而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利勒迪厄岛的一个要塞中直到1951年病故。

概述
法国向德国投降不久后,于1940年7月成立维琪法国,因其行都在维琪(一个位于法国中部的城市)而得名。其法定首都仍为巴黎,贝当一直试图在时机适宜的时候定鼎故都。
在1940年贝当被大众认为是一战英雄,凡尔登战役的胜利者。贝当是一位有反民主倾向的军人,他成为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理。他把法国的迅速溃败归咎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民主制度。贝当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半法西斯主义的政体。尽管维琪政府宣称保持中立,但事实上积极与德国合作,尤其是配合了纳粹的种族政策。
人们普遍错误地认为:维琪政府仅仅统治了法国南部没有被占领的部分(被称为「自由区」),而德国直接统治占领区。事实上维琪政府对法国本土中的绝大部分拥有民事管辖权。仅仅是阿尔萨斯-洛林的边境领土才由德国直接统治,甚至连这些法国北部领土都从没有被德国正式吞并(尽管这是另一个普遍误解),除了阿尔萨斯-洛林。相似地法国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一小片领土在1940年6月到1943年9月被义大利直接统治。1942年德国的安东计划实施时,义大利军队进驻科西嘉岛、土伦、格勒诺布尔及坎城等隆河以东的南部城市,更占领了摩纳哥公国。法国剩下的领土上的官员们都听命于维琪政府。维琪政府的警察首脑勒内·布斯凯在巴黎,通过他的副官让·勒盖(吉恩·莱瓜伊)直接行使权力,后者负责与纳粹协调行动。在被占领的领土上,德国法规高于法国法规,而且维琪政府的官员也经常受到德国人的欺凌。
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北非登陆(火炬行动)。1942年11月11日纳粹德国及义大利执行了安东计划占领了法国南部。尽管维琪政府的自主性因其武装力量「停战军」的解散而削弱,但是1943年3月自由区与占领区分界线的废除却方便了它的统治。维琪政府在几乎全部的法国的领土行使权力,直到其政权在1944年6月盟军攻入法国后崩溃。一些成员此后迁到德国西南部的西格马林根城堡暂驻。
维琪政府被美国、加拿大等国承认为法国的合法政府,直到1944年10月23日,尽管这些国家正在与德国和义大利作战。英国则至少在维琪政府总理拉瓦尔明确地准备与德国合作之前,与其保持了非官方的联系。甚至在此之后,在自由法国与维琪法国之间,英国仍然保持一种矛盾的态度。
尽管维琪政府自称为法国的合法政府,但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以及后来的法国政府坚持认为维琪政府是一个由叛国者组成的傀儡政府。历史学家还在对1940年7月10日的那场投票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论,那次投票授予了贝当全部权力。支持维琪政府为非法政府这一观点的证据,主要是投票中受到拉瓦尔的压力,最终投下反对票的80名代表和参议员被称为维琪80人,同时还有27位代表和参议员因逃亡在外而缺席投票。
参考文献
- ^ Chimènes, Myriam.; Alviset, Josette.; Callu, Agnès, 19..- ...; Dompnier, Nathalie. Entre La Marseillaise et Maréchal, nous voilà ! quel hymne pour le régime de Vichy ?. La vie musicale sous Vichy. Bruxelles: Complexe. 2001. ISBN 2-87027-864-0. OCLC 407379367.
历史系列条目 | ||||||||
---|---|---|---|---|---|---|---|---|
法国历史 | ||||||||
![]() ![]() ![]() | ||||||||
史前时期
| ||||||||
近代
| ||||||||
![]() | ||||||||
|
|
|
#
- 11月12日
- 1943年上海
- 1961年巴黎惨案
- 8月20日
- ARL 44重型坦克
- MAS-36步枪
- MAS-38衝鋒槍
- MB.150战斗机
- 三九政变
- 上海法租界
-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 东非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远征军
- 中国驻法国大使列表
- 乔治·巴顿
- 乔治斯·卡特鲁
- 于塞勒
- 亚裔美国人军事史
- 亨利·丹茲
- 亨利·勒貝格
- 代尔祖尔
- 伊夫·法奇
- 休斯号驱逐舰 (DD-410)
- 何塞·卡埃罗·达·马塔
- 佩差拉·拉达纳冯
- 保大帝
- 克羅埃西亞之春
- 克莱蒙费朗
- 共和国列表
- 利摩日
- 劉一峰 (神父)
- 加斯科涅号战列舰
- 加普
- 加洛林帝国
- 加纳 (阿列省)
- 勒內·格魯塞
- 勒內·豐克
- 勒貝爾M1886步槍
- 华山路 (上海)
- 南锡
- 卡廷大屠殺
- 卡斯泰尔萨拉桑
- 反法同盟
- 叙利亚历史
- 国民公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圣艾尼昂
- 圣艾蒂安
- 執政府
- 塞法迪犹太人
- 墨洛溫王朝
- 夏尔·安齐热
- 大日本帝国
- 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
- 大越國家社會黨
- 奥约纳
- 孤拔级战列舰
- 安道尔
- 安道爾大公列表
- 对内安全总局
- 小巴黎人报
- 小王子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巴黎公交路网
- 布拉柴维尔会议
- 布莱雷
- 广州法租界
- 广州湾
- 弗朗索瓦·达尔朗
-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独裁
- 当代犹太文献中心
- 彼得罗·南尼
- 從屬國
- 德国历史
-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 战争之人 (游戏)
- 战争列表 (1900年-1944年)
- 拉丁轴心
- 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
- 拉塔科埃尔298水上飞机
- 敘利亞-黎巴嫩戰場
-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 新闻报 (巴黎)
- 日军进驻上海公共租界
- 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 日越關係
- 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
- 旧制度
- 林怀部
- 枪毙
- 柏年号浅水炮舰
- 柬埔寨历史年表
- 柬埔寨日占时期
- 殖民地獨立列表
- 汪精卫
- 汪精卫国民政府
- 沃尔维克
- 沙托鲁
- 沙面岛
- 法兰西 (消歧义)
- 法兰西帝国
- 法国
- 法国军事史
- 法国历史年表
- 法国君主列表
- 法国总理列表
- 法国总统列表
- 法国驻华大使列表
- 法國-哈布斯堡對抗
- 法國反布爾什維克主義志願軍團
- 法國憲法
- 法國歷史
- 法國鹽稅
- 法屬印度支那
- 法屬赤道非洲
- 法美關係
- 法蘭克人
- 法蘭西共和國 (消歧義)
- 法蘭西島大區
- 法蘭西殖民帝國
- 法蘭西王國
- 法蘭西王國 (1791年-1792年)
- 波兰参与的战争列表
- 波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 波尔多
- 洛什
- 温莱特号驱逐舰 (DD-419)
- 满洲国
-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450中队
- 犹太人问题
- 现代法国
- 瓦尔克号驱逐舰 (DD-416)
-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 百日王朝
- 皮埃尔·普朗塔尔
- 督政府
- 科西嘉
- 租借地
- 租界
- 空軍列表
- 突尼斯共產黨
- 突袭南海
- 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95)
- 笛卡尔 (安德尔-卢瓦尔省)
- 第15軍團 (德意志國防軍)
- 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蒙巴頓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东南亚战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年表 (1941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泰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領袖
- 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 第二次泰法戰爭
- 納瓦拉王國
- 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歐洲
- 紹沙輕機槍
- 约瑟夫·达南德
- 纳瓦拉君主列表
- 维希 (消歧义)
- 维耶尔宗
- 美国陆军参与的二战战役
- 老挝保护国
- 自由區 (法國)
- 自由射手和法国游击队
- 艾米·伊丽莎白·索普
- 英國伊拉克戰爭
- 英苏入侵伊朗
- 莱希 (组织)
- 蒙彼利埃
- 西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西法蘭克王國
- 西索瓦·莫尼旺
- 讓·德·拉特爾·德·塔西尼
- 让-路易·蒂克西埃-维尼扬古
- 议会共和制
- 賈斯特·傑克金
- 贝特朗·塔维涅
- 越南人民军
- 越南共产党
- 越南共和国
- 越南獨立宣布
- 越南铁路运输
- 路易·弗朗谢·德斯佩雷
- 路易吉·隆哥
- 軸心國世界瓜分協商
- 轴心国
- 近代早期的法國
- 通報艦
- 達梭航太
- 邮票
- 里永
- 阿尔及尔胡阿里·布迈丁机场
- 阿讷西
- 阿里斯蒂德·德·索萨·门德斯
- 雅克·贝汉
- 馬克西姆·魏剛
- 馬賽曲號輕巡洋艦
- 馬達加斯加戰役
- 馬達加斯加計劃
- 马赛
- 马达加斯加
- 麦迪逊号驱逐舰 (DD-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