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台客语
粤台片 | |
---|---|
Ye̍t-thòi-phién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海外一些华裔客家人社区。 |
区域 | ![]() ![]() |
母语使用人数 | 1257万[1](2012) |
语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 |
管理机构 | ![]() (仅限台湾地区,非强制性机构)[2]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 |
粤台客语,即客家语粤台片,是客家语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东部、香港新界地区(香港原居民及客家人的社区)以及台湾一些客家人社区。当中梅县话被认为是客家语的代表音。而同样属于粤台片的四县话也是台湾的主要客家语口音之一。
划分与特点
对于客家语的划分一般有两个版本,而两个版本的粤台片也不尽相同。2007年版的划分在1987年版本的基础上加入了原有的粤中片、惠州片方言点。[1][3]
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
参照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中国客家语分成八个大片,粤台片为其中之一。 在广东省4个大片当中,粤台片的主要特点是[m n ŋ p t k]韵尾俱全和第一人称「我」读[ŋai]。而粤台片又能分为嘉应小片、兴华小片、新惠小片和韶南小片四个小片。
小片 | 特点 | 分布 |
---|---|---|
嘉应小片 | 不分 [ts tʂ],「瓜乖快光」等字读合口呼 | 梅县、蕉岭、平远、桃园、新竹、苗栗、高雄、屏东 |
兴华小片 | 区分 [ts tʂ],「瓜乖快光」等字读开口呼 | 兴宁、五华、大埔、丰顺、紫金 |
新惠小片 | 不分 [ts tʂ],「瓜乖快光」等字读开口呼 | 新丰、惠阳、惠东、宝安、龙门、佛冈、清远、从化、增城、海丰、陆丰、东莞 |
韶南小片 | 区分 [ts tʂ],「瓜乖快光」等字读合口呼 | 韶关、曲江、英德 |
2007年《客家方言的分区》
谢留文、黄雪贞在《客家方言的分区》将中国客家语分成八个大片,其中粤台片共分布在40个县市和地区。其中可再细分为两个小片。主要特点是6个调类,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阴平为高平调,少数中升或高升调;阳平有两类,分别是低平或低降调和升调。上声为低降调,去声为高降调。入声是阴入调值低,阳入调值高。再根据阳平调的调值再细分为两类:
小片 | 特点 | 分布 |
---|---|---|
梅惠小片 | 阳平为低平调或低降调 |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蕉岭县、大埔县、平远县;惠州市惠城区(惠城话实际上有7个声调,调值描述并不符合粤台片梅惠小片的特点)、惠阳区、惠东县、龙门县、博罗县;东莞市;清远市清城区、佛冈县;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广州增城市。 香港:新界东部及北部、荃湾及葵青。 台湾:桃园市、新竹县、苗栗县、高雄市部分区域、屏东县部分乡村。 |
龙华小片 | 特点是阳平为升调 |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丰顺县;河源市源城区(河源话实际上有7个声调,调值描述并不符合粤台片龙华小片的特点)、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东源县、曲江县;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丰县;清远英德市、清新县、连州市、连山壮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广州市花都区、从化市;揭阳揭西县。 |
参见
注释
- ^ 1.0 1.1 张振兴.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116–124 [2014-12-31]. ISBN 7100070546 (中文).
一、粤台片...1.梅惠小片,分布于境内东北部地区及中古地区的14个市县,使用人口约577万...2.龙华小片:分布于境内中北部地区的19个市县,使用人口约680万
- ^ 截至2005年9月,客委会对五种台湾客家语的常用字词作了读音、用字规范,这种规范施行于客家语言能力认证考试中,但不对日常使用进行强制。
除客委会外,香港崇正总会、广东省教育厅、台湾语文学会、中华民国教育部等机构亦进行了一些规范,但都没有达到正音正字的高度。 - ^ 李荣. 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 香港朗文(远东)出版社. 1988 [2015-01-01]. ISBN 0582999030 (中文).
参考书目
- 李荣 主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远东出版社,1987
- 谢留文,黄雪贞 编 《客家方言的分区》,《方言》2007年第3期,238-249页
|
#
- Meyer–Wempe
- 上海话拉丁化方案
- 上海话教会罗马字
- 中文的韩文转写
- 劉錫祥拼音
- 南京話拉丁化方案
- 台山话拼音方案
- 台州話羅馬字
- 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
- 台語現代文
- 吳語拉丁式注音法
- 吴语拉丁化方案
- 吴语音韵罗马字
-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 四川话拼音
-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 國語羅馬字
- 威妥瑪拼音
- 宁波话教会罗马字
- 官話拼音歷史
- 客家白話字
- 客家話拼音方案
- 客家語拼音方案
- 客語白話字
- 客語通用拼音
- 客语方言
- 小儿经
- 平話字
- 广州话拼音方案
- 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
- 廣東拼音方案
- 建寧羅馬字
- 开平话拼音方案
- 德國式拼音
- 扬州话拉丁化字母表
- 拉丁化新文字
- 拼音 (消歧义)
- 捷克式拼音
- 教会杭州话罗马字
- 教會羅馬字
- 教育學院拼音方案
- 普實台文
- 柳州話拼音
- 梅县话
- 汉字的蒙文转写
- 汉语
- 汉语拼音
- 汉语方言
- 汉语方言列表
-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 法國遠東學院拼音
- 注音符號
- 海南話白話字
- 海南话拼音方案
- 溫州話羅馬字
- 漢字注音史
- 漳潮客語
- 潮州白話字
- 潮州話拼音方案
- 澳門政府粵語拼音
- 現代標準漢語拼音對照表
- 理雅各拼音
- 白話字
- 福州话拼音方案
- 简式威妥玛拼音
- 簡式台語現代文
- 粤语罗马字
- 粵中客語
- 粵北客語
- 粵語寬式國際音標
- 粵語拼音對照表
- 粵語標準羅馬字
- 粵語注音符號
- 耶魯拼音
- 臺灣客家語
- 臺灣方音符號
- 臺灣語假名
-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臺語通用拼音
- 興化平話字
- 苏州话拼音方案
- 苏州话教会罗马字
- 贛語拼音
- 通字方案
- 通用拼音
- 郵政式拼音
- 銅鼓客語
- 钱乃荣式上海话拼音方案
- 閩南話拼音方案
- 閩南語拉丁化歷史
- 閩南語拼音對照表
- 陽江話拼音方案
- 香港政府粵語拼音
- 香港本土語言
-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
- 馬祖閩東(福州)語注音符號
- 黃錫凌羅馬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