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
禁食(英语:fasting),又称为断食,是指故意地于一段时间内停止进食。禁食亦包括禁止食用某些特定食物(例如肉类、用不同方式处理的食物)。
禁食的原因
宗教
禁食行为存在于很多宗教的信仰准则中。其目的为准备节庆,反省自身,或教导信徒节制贪欲,进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通常被称为斋戒。
有些宗教禁止教徒使用特定的食品,有些宗教限制禁食期长短、可进食的时间、份量、特定处理方式、戒肉等。
道教
道士流行用辟谷来自我修炼,在辟谷期间,不吃任何食物、只喝水、茶,认为这样可以养生,通常也会练气功、瑜伽、禅定等,以保身体没有饥饿感,一次辟谷最少要一昼夜,通常是三日以上。有人将「谷」解释成「五谷」,说「不食五谷,但可以食肉与蔬菜」,这几乎是将「低糖饮食」冠上道教之名号,毫无根据。
道士忌食五辛等植物,也禁食「三厌」之肉,《上清灵宝大法》有言;「天厌雁、地厌犬、水厌鲤、鳝、龟、鳖。」雁、狗、鲤、鳝、龟、鳖等肉,号称「三厌」(三官禁止人食用)。据说只要吃了,即会为上天所忌讳,法力就会消失。
道教鼓励信徒不要杀生,也鼓励信徒少食肉(寡欲),但不规定信徒素食。「五辛」、「三厌」等食物对于一般信徒并不禁忌。道教认为玉帝、三清、三官等高阶神明为素食者,但办事的五营神兵通常是荤食的神祇,可以用牲礼。
印度宗教
印度教
印度教严禁吃牛肉,鼓励信徒食用瞬杀屠宰方式所取得的肉品,此种方式直接斩首让牲畜速死,以使其死亡时不会过度痛苦。
另外,也有大量的印度教徒不食猪肉,不见于经典,推测是受到回教徒的影响。
虔诚的婆罗门,或者信徒往往是素食者。
佛教
原始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在日出到中午才吃东西,食物的内容是甚么都无所谓(一说不准食大蒜),过了午时就不允许吃东西。
汉传佛教禁止僧侣肉食与食用五辛;也鼓励一般信徒素食,但不强迫。有的信徒为了还愿或者累积福报而自行素食。
耆那教
耆那教讲求素食,最基本的要求是奶素。稍有诚心的信徒可以全素。最虔诚的信徒连马铃薯、萝卜、红萝卜、洋葱、大蒜等植物都不吃,理由是采收植物时要连根拔起,可能杀死昆虫。
锡克教
锡克教禁止食用使用通过仪式杀死的动物的肉,譬如回教徒所食用的清真食品。
亚伯拉罕宗教
犹太教
犹太教禁止教徒食某些肉类(如猪肉、狗肉、无鳞鱼类)和未按教规处理的食物,兽类屠杀后,通常必须挑掉脚筋。禁止肉、乳制品相混。摩西曾进行四十天禁食。
基督宗教
耶稣曾进行四十天禁食。
基督宗教中,早期的基督徒认为暴食属于七宗罪之一,动辄以数天的禁食以忏悔,天主教与一些基督宗教教派规定:小斋,即不得食用温血动物的肉,仅能吃冷血动物,如鱼、虾等类。大斋,即一日只能吃一餐正餐,清晨与晚间可以摄取少量零食,其余时间只能饮用流质食品,如乳。现代大多数信徒因应繁忙的工商社会生活,已不再严格遵守此戒律。
每星期五,为纪念耶稣受难日,应小斋;每逢四旬期,应大斋。儿童、老人、残障者、孕妇、病人、军人、苦力工人、旅宿者等可免。
宗教改革时期,瑞士苏黎士的牧师慈运理公开支持斋期食香肠,被视为反抗教廷权威。今日大多数基督新教教派并无斋戒戒律,但有时有配合祷告的禁食,即禁食祷告。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禁止教徒饮酒,或食用某些肉类(如猪肉、狗肉、无鳞鱼类)和未按教规处理的食物。
斋月的日出到日落时不准进食,也不许饮水。儿童、老人、残障者、孕妇、病人、军人、苦力工人、旅宿者等可免。真的无力实行,尚有抵斋的规定。
政治及社会运动
禁食行为也是一种政治意志的表达方式,世界展望会亦以禁食筹款,甘地等人曾绝食抗议。
医疗因素
也有医疗因素而进行的禁食:
另一名词忌口(粤语称此为戒口)指的是禁吃不相宜的食物;即由于治疗需要或健康因素,要求病人不吃某些食物,并非完全禁食。[1][2]
禁食的效果
有一些断食法,认为数日之内可以不吃碳水化合物与肉类,只吃蔬菜与水果、或饮用蔬菜汁与果汁等,旨在让肠胃休息。
而更有一些断食法,是除了黑咖啡、无糖茶饮、水之外,甚么食物都不吃的;当人停止进食,身体会以其他方式维持运作,例如由肝脏抽取肝糖转化为葡萄糖,或者从脂肪中抽取脂肪酸,甚至动用蛋白质组织。由于脑部及神经系统需要葡萄糖,如果葡萄糖大量流失,身体会产生酮。就目前的研究看来,酮体对肌肉、心脏、肝脏、脑部来说,是较佳的燃料,因为这些重要器官无法善用碳水化合物。[3]
现在流行间歇性断食(可饮黑咖啡、无糖茶饮、水;有些专家认为可服用维他命药丸),被医学界认为有调理肠胃、排毒、抗老化及促进细胞自噬并修复细胞作用。其中的168断食法,认为一天最好在8小时内摄取食物,并至少有16个小时不要食用含有热量的食物。目前也有研究显示,断食20小时以上,与18小时效果相当,所以目前主流的意见是每日断食16到18小时即可。[4]
医学界建议一次断食不应超过48小时,否则可能影响健康,急速降低血压。在断食超过72小时之后,饥饿感会减少甚至消失,少数厌食症患者会因长期断食消瘦、营养不良。至于饿死的可能性极低,一个正常体重的成人,只要能保障饮水充足,10天不吃东西都不至于饿死,甚至如甘地曾绝食21天。
延伸阅读
- Francis Gano Benedict. (1915). A Study of Prolonged Fasting.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 Joan Jacobs Brumberg. (1988). Fasting Girls: The Emergence of Anorexia Nervosa As a Modern Diseas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Caroline Walker Bynum. (1987). Holy Feast and Holy Fast: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of Food to Medieval Wom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0-520-06329-7
- John Arthur Glaze. (1928).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Fast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0 (2): 236–253.
- A. M. Johnstone. (2007). Fasting – the ultimate di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Obesity Reviews 8 (3): 211–222.
- Walter Vandereycken, Ron Van Deth. (2001). From Fasting Saints to Anorexic Girls: The History of Self-Starvation. Bloomsbury Aca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