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达 II
步兵战车二型,A12玛蒂达二型战车 | |
---|---|
![]() 北非战役中的玛蒂达II战车,摄于1940年 | |
类型 | 步兵战车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 |
参与战争/冲突 | 二战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6.9吨 |
长度 | 5.61米 |
宽度 | 2.59米 |
高度 | 2.52米 |
操作人数 | 4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 |
装甲 | 最厚处78mm,最薄处14mm |
主武器 | 一般2磅炮,火力支援型换装3英寸榴弹炮 |
副武器 | 1挺贝莎机枪 |
发动机 | AEC 6缸柴油引擎 两具 95匹×2 (190匹) |
作战范围 | 约258公里 |
速度 | 24公里/小时(公路) 12-13 公里/小时(越野) |
玛蒂达Mk.II步兵战车(A12)(Infantry Tank Matilda II , A12 Matilda II Infantry Tank)乃英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生产之步兵战车。
开发及设计
A11玛蒂达一型战车,是一款专门设计来支援步兵作战的步兵战车。但其薄弱到可笑的武装(仅机枪一挺)及其缓慢不堪的速度(公路时速12-13公里),使其实战应用面临非常多的限制。[1]
英国陆军部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玛蒂达一型战车仍在开发时,就决定要拥有一款更好的步兵战车。玛蒂达一型战车无论如何改造都无法满足军方需求,所以只好设计一款新型战车,那就是玛蒂达二型战车。
玛蒂达二型战车的设计任务交予Woolwich兵工厂负责。基础设计包括装有机枪一挺及一门火炮的可转动炮塔,以及用两部现成的商业用引擎来提供动力。其中,战车的炮塔计划采用铸造的生产方式,以确保良好的装甲防御。
1937年,承接生产的工厂造出一辆木制的模型车。1938年开始原型车的测试。军方需求孔急,加上对其设计十分满意,所以很快就签下大额订单。为此,其他工厂后来也加入了生产,且对原设计进行部份修改以便生产。在1943年8月停产时,各型号共产2987辆。[2]
玛蒂达二型战车共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前方为驾驶舱。驾驶员坐在车身中线上,其前方的装甲上开有窥视孔及潜望镜。
驾驶舱后为战斗舱。玛蒂达二型战车采用作战效率高的三人炮塔,不过空间有限。右侧为装填手,炮手及车长在左侧。车长只能靠圆顶塔中的单管潜望镜对外观察,视野不甚良好。
引擎及变速器位于车身后方,各型号的引擎舱分别不大。[3]
作战纪录

英军
1940年初,英国本土及驻守埃及的部份部队均已开始装备玛蒂达二型战车。
至于玛蒂达二型战车参与的第一场战斗,是1940年5月的法国战役。第七皇家战车团的23辆玛蒂达二型战车,在战场上有不错的表现。玛蒂达二型战车的设计证实比玛蒂达一型战车好多了:玛蒂达二型的火力远优于只有一挺机枪的一型,二型战车的悬吊及行动系统也比较可靠。玛蒂达二型战车拥有在当时来讲非常厚重的装甲,能够抵御当时德军最主要的反战车炮PaK 36反战车炮。[4] B1重战车及玛蒂达二型战车等厚装甲战车的出现,对前线德军构成了压力,也让德军意识到已有反战车武器的不足。为此,德军开始把现成的88公厘高射炮用于反战车作战,其优异的反战车能力因而崭露头角。

埃及驻军方面的玛蒂达二型战车经历了大部份的北非战役。北非战役初期,玛蒂达二型战车于脆弱的义大利部队阵前所向披靡。除非使用重型火炮,否则意军几乎无法利用现有武器击毁玛蒂达二型战车。不过战场上部份玛蒂达二型即使被意军100mm榴弹炮以高爆弹直接命中,也没有严重的损伤[5] 。

但玛蒂达二型战车在德意志非洲军的88公厘高射炮的面前不堪一击,往往还没进入战车炮的射程,就被88炮逐一击毁。而且玛蒂达二型战车炮塔空间有限,改造能力有限,没法换装6磅炮以提升火力。大部份玛蒂达二型战车如同同期其他英军战车一样,都装备2磅炮(Close Support 近战支援型例外)。2磅炮是一种优良的反战车炮,但早期英军严重缺乏供2磅炮使用的高爆弹。即使有,该高爆弹威力十分有限,远不及M4谢尔曼的75mm炮。而作为步兵支援的步兵战车最为重要的就是其火力,尤其是使用高爆弹时的火力。至于安装3英寸榴弹炮的近战支援(Close Support)型的高爆弹威力虽较2磅炮好,但仍不如M4谢尔曼;而且安装3英寸榴弹炮后原本空间有限的炮塔就更加狭窄。玛蒂达二型战车很快就落后了,且在1942年中开始退役。不过战车底盘仍然应用在其他方面。
如同其他北非战役中的英军战车,一小部份的玛蒂达二型战车被德军俘获,在德军中服役直到被击毁或出现故障。这些俘获的战车对资源不足的德军来讲是战力的补充。[6]
苏联红军
1184辆玛蒂达二型战车因租借法案而提供给苏联。其中252辆在海上运输时因德军潜舰袭击而损失。
苏联官方对玛蒂达二型战车等透过租借法案进口的西方战车评价较差,认为进口的英国战车远逊俄国国产的T-34及KV-1。事实上俄国战车兵对此型战车的评价也仅为一般。不满在于威力过小的主炮及易在东欧严冬中被冰雪及泥土冻结的悬吊系统。

即便性能一般,玛蒂达二型战车仍被将就使用,在苏军中长期服役作步兵支援用。部份玛蒂达二型战车装上了苏军的76.2mm火炮以加强火力,不过火力依然有限。[7]
太平洋战争
大英国协部队如澳大利亚军,有装备到一些玛蒂达二型战车。玛蒂达二型战车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有记录的作战,是1943年的休恩半岛之战。因为日军极为缺乏有效的反战车武器,所以玛蒂达二型战车如同同期的M4谢尔曼战车一样,成为日军难缠的对手。除了数量有限的重型火炮外,步兵的自杀式袭击成为比较常见及有一定效果的反击方式。[8]
至此,玛蒂达二型战车成为英军唯一一款经历整个二战的战车,从1940年5月的法国战役到1945年结束的太平洋战争。
衍生车型
玛蒂达二型战车共6种型号(Mk I、Mk II、Mk III、Mk IV、Mk V和 Close Support型)。因为本身装甲厚实,有可被改造的空间,另有多种改装衍生车型。因各型号分别不大,在此主要介绍以玛蒂达二型底盘改装的车型。
男爵式 除雷车
安装链击式除雷装置的实验型除雷战车。
蝎式 除雷车
安装链击式除雷装置的除雷战车,有在阿莱曼战役使用(Battle of El Alamain),在德军的地雷阵魔鬼花园中清理出安全通道。
河道防务灯
在新炮塔上安装探照灯用于夜战的支援车辆。为掩人耳目而起名为「河道防务灯」(Canal Defence Light)。
蛙式喷火战车
澳大利亚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改装的喷火战车。喷火器取代了原有的战车炮,不过保留机枪。对付日军防御工事时效果良好。
刺猬式 自走迫击砲
把海军武器刺猬砲安装在玛蒂达二型战车上,以密集火力打击日军防御工事。
参考
- David Porter: Western Allied Tanks 1939-45 ISBN 978-986-6326-28-8
- Soviet Tank Unit 1939-45 ISBN 978-986-6326-70-7
使用国
注释
- ^ Christopher F. Foss: Tank and Fighting Vehicles of World War II ISBN 962-14-1356-7
- ^ Christopher F. Foss: Tank and Fighting Vehicles of World War II ISBN 962-14-1356-7
- ^ Christopher F. Foss: Tank and Fighting Vehicles of World War II ISBN 962-14-1356-7
- ^ David Porter: Western Allied Tanks 1939-45 ISBN 978-986-6326-28-8
- ^ David Porter: Western Allied Tanks 1939-45 ISBN 978-986-6326-28-8
- ^ Wehrmacht Panzer Divisions 1939-45 ISBN 978-986-6681-71-4
- ^ Christopher F. Foss: Tank and Fighting Vehicles of World War II ISBN 962-14-1356-7
- ^ 上田信:日本战车队战史--骁勇善战的铁狮子 ISBN 978957677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