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助飞鱼雷

反潜飞弹,又称火箭助飞鱼雷,是一种靠空中飞行加快速度的鱼雷,主要用于攻击潜航于水下的潜艇

发明

反潜飞弹的发明基于因为鱼雷于水中航行时,水阻力大大减慢了速度,而使鱼雷杀伤力减弱。为了增加射程、提高速度、增加杀伤力和加深下潜深度,美国于1960年代研发了第一代反潜飞弹——RUR-5 ASROC(又常直接音译为「阿斯洛克」)。

同类武器

下面列出的是世界各国正在使用或曾经开发、操作过的反潜飞弹,或功能类似的武器:

  • 澳大利亚
    • 伊卡拉(Ikara)
  • 中国
    • 长缨-1
    • 鱼-8
    • 鱼-11
    • 鱼-15
  • 法国
    • 马拉风(Malafon)
  • 义大利
    • MILAS:是义大利自力开发的奥托马反舰飞弹系统(OTOMAT)的鱼雷弹头衍生版。
  • 苏联/俄罗斯
    • RPK-3「雪暴」УРПК-3 «Метель»),其北约代号为SS-N-14「矽石」(Silex)
  • 美国
    • 阿斯洛克反潜飞弹(ASROC)
    • RUM-139 阿斯洛克反潜飞弹(RUM-139 VL-ASROC)
    • RUR-5反潜飞弹(RUR-5 ASROC)
    • UUM-44萨布洛克潜射反潜飞弹(UUM-44 SUBROC):一种在1960至1980年代配置过,能携带小型战术核子弹头的水下发射反潜武器。
    • UUM-125海矛(UUM-125 Sea Lance):一款在1980年代开发、原预计用来取代UUM-44与RUR-5的潜射反潜飞弹,但在1990年时终止开发。除了潜射的UUM-125外,美国海军也曾规划过水面发射的舰射型版本RUM-125。
  • 韩国
    • 红鲨鱼反潜飞弹:2009年开发。
  • 印度
    • 智能反潜飞弹(SMART)

特点

反潜飞弹最大的特点是鱼雷先于舰艇(主要是驱逐舰巡防舰潜艇)上点燃助推火箭发射,由火箭空中飞行从而加快其速度,后再与鱼雷分开,使鱼雷自行飞行。当鱼雷到达预定地点,便会打开降落伞并自动入水,找寻和攻击目标[1]入水后,降落伞会因冲击而自然分离。而鱼雷则会开启发动机推进,找寻目标。最后,反潜飞弹便会与普通鱼雷一样,击毁目标。

反潜飞弹主要由火箭飞行器和自导鱼雷组成。其优点是先由火箭助推,增加速度和避开了水的阻力。反潜飞弹具有传统鱼雷没有的优点——包括更远的射程、飞行状态中不会被潜艇声纳探测、潜艇反制时间短,与可以大范围覆盖使用等。

火箭助飞鱼雷的飞行速度最高为跨音速,射程于数公里到六十公里之内,能够攻击水下40至1000米深的目标。

参见

参考文献

  1. ^ 火箭助飞鱼雷 人民网. [201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