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 |
---|---|
![]() | |
签署日 | 1973年3月3日 |
签署地点 | 瑞士日内瓦(秘书处所在地) |
生效日 | 1975年7月1日 |
生效条件 | 经10次批准 |
缔约方 | 184个 |
保存处 | ![]() |
语言 | 英文 法文 西班牙文 |
收录于维基文库的公约原文 | |
![]() |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英文: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缩写:CITES),常简称作《华盛顿公约》,是根据196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英文缩写:IUCN)会员国会议通过的一项决议而起草的国际公约,旨在避免国际贸易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威胁。1973年3月3日,公约文本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举行的会议上正式订立并开放签署,1975年7月1日起生效。为避免与《关贸总协定》(英文缩写:GATT)产生冲突,公约在起草过程中特别咨询了关贸总协定秘书处。
CITES 公约在瑞士日内瓦设置了秘书处,由联合国环境署管理。依据公约第十二条的规定,秘书处的主要职能包括:提供协调和咨询服务、监督公约的履行情况、定期组织缔约方大会和常务委员会会议、更新修订公约附录等[2]。现任秘书长为巴拿马籍联合国女官员伊凡·伊格罗(西班牙文:Ivonne Higuero),于2018年就任[3]。
截至2022年初,CITES 公约对超过38700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保护[4],以确保这些动植物的标本[注 1]贸易不会危害其族群的存续。
历史
如同上述,CITES的出现是源于1963年国际自然与天然资源保育联盟的一次集会,由与会会员国共同决议起草。在经过多年的条文制订后,确切的条约内容在1973年3月3日于美国华盛顿市开放给80个国家的官方代表进行签署,并且自1975年7月1日开始执行。此公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几个缔约单位数最高的公约之一,参与的单位并不强制要求必须是主权国家,取而代之的是以团体(Party)作为缔约单位,这些团体之中有些是主权国家,也有一些是区域性的政府组织。
保护
华盛顿公约的主张并非完全禁止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而是以分级管制、依需要核发许可的理念来处理相关的事务。目前被收录在公约中的物种包含了大约5,000种的动物与28,000种的植物,并且被分列入三个不同的附录:
- 附录一(Appendix I)囊括了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这些物种通常是禁止在国际间交易,除非有特别的必要性。
- 附录二(Appendix II)囊括了没有立即的灭绝危机,但需要管制交易情况以避免影响到其存续的物种。如果这类物种的族群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则会被改置入附录一进行全面的贸易限制保护。
- 附录三(Appendix III)包含了所有至少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被列为保育生物的物种,换言之就是区域性贸易管制的物种。将这些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中,才能有效要求其他会员团体进行协助管制其贸易。
由于濒临绝种的生物是被列在一本红色书皮的名单中,因此往往也被称为「红皮书动物」或「红皮书植物」(Red Data Animals / Plants)。
备注
- ^ 根据 CITES 公约第一条(定义)的解释,「标本」(英文原文:specimen)指任何活着的或死亡的动植物,或其任何可辨认的部分及其衍生物。
另请参阅
- 国际环境协议列表
- 非法砍伐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象牙贸易
- 雷斯法案
- 捕鲨割鳍
- 野生生物保护
- 野生生物执法监测系统
- 野生生物管理
- 野生生物走私
- 世界野生生物日
参考文献
- ^ What is CITES?. cites.org. [2012-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The CITES Secretariat. cites.org.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 ^ Ivonne Higuero named as new CITES Secretary-General. cites.org.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 ^ The CITES species. cites.org.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延伸阅读
- Oldfield, S. & McGough, N. (Comp.) 2007. A CITES manual for botanic gardens English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Spanish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Italian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BGCI.
外部连结
- CITES 缔约方
- CITES 附录
|
#
- 2011年12月中國大陸
- 2021年云南大象北迁事件
- 三線潮龜
- 东仓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国际公约
- 中華白海豚
- 中華穿山甲
- 丹顶鹤
- 二胡
- 伊河海豚
- 伍德蘇鐵
- 保护状况
- 冠鷓鴣
- 凹甲陸龜
- 列當科
- 剃刀嘴鳳冠雉
-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
- 北方蓝鳍金枪鱼
- 北树鼩
- 北澳玫瑰鹦鹉
- 北部黑斑双领蜥
- 印度豬籠草
- 印度黑羚
- 危地馬拉冷杉
- 危地馬拉珠毒蜥
- 叉角避役屬
- 古巴亞馬遜鸚鵡
- 可可西里
- 后鳍锯鳐
- 喙鳳蝶屬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 圆盾猪笼草
- 國王椰子
- 土庫河豚
- 地精 (消歧義)
- 墨西哥毒蜥
- 墨西哥钝口螈
- 多葉蘆薈
- 大河蚌
- 大眼斑雉
- 大竹狐猴
- 大花蕾立蘭
- 大鱷龜
- 大鳳冠雉
- 大鼠狐猴
- 天佑非洲 (津巴布韋)
- 女王鳳凰螺
- 婆羅洲孔雀雉
- 安南龜
- 安那吉達島鬣蜥
- 密葉紅豆杉
- 射紋龜
- 小熊猫属
- 小鬚鯨
- 尤伯球屬
- 尾鳳蝶屬
- 山棲木
- 巨無齒𩷶
- 巨蜥
- 巴岛花鹿
- 巴西黑黃檀
- 巽他领角鸮
- 帝王亞馬遜鸚鵡
- 帝王蠍
- 弓頭鯨
- 彩雉
- 微凹黃檀
- 恆河豚
- 懶吼猴
- 扁尾陸龜
- 扁頭豹貓
- 指猴
-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 新畿內亞極樂鳥
- 日本蝠鲼
- 昆士兰毛吻袋熊
- 昆士兰肺鱼
- 昆士兰锯鳐
- 曲紋唇魚
- 栗胁蜂鸟
- 梅里达领蜂鸟
- 棉冠獠狨
- 棒錘樹屬
- 棕靴盘尾蜂鸟
- 極危物種
- 櫛齒鋸鰩
- 歌利亞鳥翼鳳蝶
- 比馬基亞林葵
- 毛耳鼠狐猴
- 民都洛水牛
- 沙漠袋貂
- 河马
- 沼澤箱龜
- 沼澤鹿
- 波多黎各芒果蜂鳥
- 波多黎各鸚鵡
- 泥龜
- 海倫蘆薈
- 海濱裳鳳蝶
- 海鬣蜥
- 淺裂利立蘭
- 濒危物种列表
- 瀕危物種
- 火地亞屬
- 灰斑竹鲨
- 灰長臂猿
- 灰鳳冠雉
- 熊形樹袋鼠
- 熒光裳鳳蝶
- 爪哇鷹鵰
- 牟氏水龜
- 狐猴葵
- 狩獵監督官
- 狮
- 狼
- 猎豹
- 猩猩屬
- 猴尾蜥
- 环尾狐猴
- 玳瑁
- 環尾蜥屬
- 癒創樹
- 白犀
- 白翅棲鴨
- 白足狨
- 白面僧面猴
- 白鱀豚
- 百歲蘭
- 皮爾格柏
- 盈盈 (大熊貓)
- 盔犀鳥
- 眼斑孔雀雉
- 短尾蛛屬
- 禾雀
- 秘魯水獺
- 秘鲁盘尾蜂鸟
- 穿山甲
- 紅尾鸚鵡
- 紅樹巨蜥
- 紅頸鳳蝶屬
- 索科特拉龍血樹
- 索贊蘆薈
- 紫紋兜蘭
- 紫胸鳳冠鳩
- 細嘴兀鷲
- 絹蝶屬
- 綠蠵龜
- 緣板鱉
- 緬甸孔雀龜
- 美洲兜蘭屬
- 美洲豹
- 美洲黑熊
- 美麗尖柱螺
- 翠葉紅頸鳳蝶
- 考鍬甲屬
- 聖埃斯特萬島黑叩壁蜥
- 聖芬生鸚鵡
- 肉蓯蓉
- 肥尾鼠狐猴
- 花龟
- 苏卡达象龟
- 苏门答腊犀
- 草原袋鼠属
- 菊水
- 華盛頓公約
- 葉尾守宮
- 葛氏林椰
- 蒙古野驢
- 蓝臀蜂鸟
- 藍喉錐尾鸚鵡
- 藍岩鬣蜥
- 藏马鸡
- 蘇拉塚雉
- 蘇拉皺盔犀鳥
- 蘇瓦
- 蘭嶼羅漢松
- 虎
- 蛛網陸龜
- 裳鳳蝶
- 裳鳳蝶屬
- 褐狐猴
- 西翠蜂鸟
- 角冠雉
- 角蜂鸟
- 角雕
- 詭避役屬
- 變色龍屬
- 象
- 象牙
- 赤蠵龜
- 路威氏棕
- 辉绿蜂鸟
- 辛氏蜥
- 达氏鳇
- 迷彩箭毒蛙
- 達氏仙茅棕
- 遠洋白鰭鯊
- 金印草
- 金獅面狨
- 金肩鸚鵡
- 金裳鳳蝶
- 金貓
- 金黃鸚鵡
- 鏽斑豹貓
- 钝口螈
- 長尾水獺
- 長鬚鯨
- 閃光鱘
- 閉殼龜屬
- 阔尾隐蜂鸟
- 阿波羅絹蝶
- 隱䴉
-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
- 雪豹
- 雪鸮
- 雲南火焰蘭
- 雲木香
- 霍氏樹懶
- 食蟹狐
-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
-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
- 香港環境保護
- 香港第三屆立法會
- 馬來王豬籠草
- 馬來穿山甲
- 馬島長尾狸貓
- 馬達加斯加樹蚺
- 马来渔鸮
- 鬃毛吼猴
- 魏氏蝰
- 鳥翼蝶
- 鳥翼鳳蝶屬
- 鳳冠孔雀雉
- 鳳冠火背鷴
- 鳳頭眼斑雉
- 鴿子蘭
- 麥氏長頸龜
- 黃唇魚
- 黃耳長尾鸚鵡
- 黃肩亞馬遜鸚鵡
- 黑嘴樹鴨
- 黑嘴长尾蜂鸟
- 黑角珊瑚
- 黑镰嘴风鸟
- 黑鶉
- 鼠狐猴屬
- 鼠狐猴科
- 齿嘴蜂鸟
- 龍尾灘
- 龍涎香
- 龙氏领蜂鸟
- 龟甲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