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
淮河 | |
河流 | |
![]() 淮河水系 | |
国家 | ![]() |
---|---|
主源 | 老鸦叉 |
- 位置 | 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 |
- 海拔 | 1,140 m(3,740 ft) |
次源 | 东沙沟 |
- 位置 | 河南省嵩县伏牛山 |
- 海拔 | 1,329 m(4,360 ft) |
河口 | 废黄河口 |
长度 | 1,252 km(778 mi) |
流域面积 | 274,657 km²(106,046 mi²)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1,110 m³/s(39,199 ft³/s) |
淮河,古称淮水,是一条位于中国东部,发源于河南省的河流。它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现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千年来多次江淮水灾。传统上认定的淮河源流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老鸦叉,其最远源流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的东沙沟,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入洪泽湖,洪泽湖水大部分经高邮湖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一部分经废黄河入黄海,全长1252公里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淮安古清口以东古淮河河道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南宋以来,黄河夺淮是困扰国家漕运的历史性问题,明潘季驯、清靳辅治河皆由淮入手,取得成效。
概况
今天的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自然河道经废黄河流入黄海;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淮河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苏北灌溉总渠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8公里;淮沭新河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北上入新沭河。2003年开通的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入海。
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总落差200米。
淮河干流平槽泻量,正阳关以上不足2,000㎥/s,正阳关至涡河口为2,500㎥/s,涡河口以下为5,000㎥/s. 由于淮河干流主槽太小,洪水防御要运用沿淮行蓄洪区,使得淮河干流安全行洪流量在正阳关以上为6,000㎥/s,正阳关至蚌埠为8,500㎥/s,蚌埠以下为12,000㎥/s.
沿淮行蓄洪区有[3]:
- 寿西湖行洪区
- 城西湖蓄洪区
- 城东湖蓄洪区
- 蒙洼蓄洪区
- 瓦埠湖蓄洪区
- 童元行洪区(1991年后铲堤行洪)
- 建湾行洪区(1991年后铲堤行洪)
- 黄郢子行洪区(1991年后铲堤行洪)
- 润赵行洪区(1991年后铲堤行洪)
- 南润蓄洪区(1991年后退堤,2009年从行洪区调整为蓄洪区)
- 邱家湖蓄洪区(1991年后退堤,2009年从行洪区调整为蓄洪区)
流域概况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0°45′,北纬31°~36°,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
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淮河-古淮河以北为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以南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淮平原)。在江苏淮河故道以南,里运河以东,长江以北区域又称里下河平原。
支流概况
淮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4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6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21条。
南岸主要支流:游河、浉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
水文气候
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一条自然气候分界线,中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以淮河干流和废黄河为界,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区。淮河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大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极易产生水旱灾害。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20mm,其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区,下游近海区。
淮河流域5月至8月的汛期3个月通常降雨五六百毫米, 特别是6月、7月,江淮地区特有的梅雨季节,降雨可持续一二个月。范围之大,可覆盖全流域;丰水年和贫水年交替,降水量平均相差四五倍。研究淮河灾害史发现,近530年流域性洪涝灾害131次。其中洪灾平均3年多一次。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黄河泥沙在下游的沉淀,加剧了淮河下泄不畅的地理特征,使内涝成为淮河水灾的重要形态。
社会经济
淮河沿线经过城市主要有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阜阳市,六安市,淮南市,蚌埠市,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除了扬州、六安、天长、淮安和盐城流行江淮官话,其余均为北方中原官话。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35个地(市),189个县(市),2005年全流域总人口为17,17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36人/k㎡,居中国各大流域人口密度之首。[2]
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05年有耕地面积1,272万公顷,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1/8。
历史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东晋及南北朝时期,以及南宋在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后,淮河是南朝和北朝的疆界。
在12世纪90年代以前,淮水洪泽湖以西干流大致与今天的淮河相似,下游流经今江苏省盱眙县后折向东北,经盐城市于今天的响水县南部的云梯关入海。当时沂河、沭河、泗河都是淮水的下游支流。
黄河夺淮
1194年黄河夺淮以前,淮河干流的河槽比现在宽深,下游直接入海。沿河并无堤坝,虽然有时洪水会漫出河槽,但灾情不如黄河夺淮后严重。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南决,从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盱眙与淮安之间的洼地逐渐形成今洪泽湖,并冲淮南堤溢流坝,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三江营入长江。黄河夺淮后,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入江也不顺畅,外加特定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流域内洪涝旱灾频发,甚至一年之内会出现旱涝交替或南涝北旱的现象,下游地区还极易遭遇江淮并涨、淮沂并发、洪水与风暴潮并袭的局面。[4]
黄河北徙
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次北迁改道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但淮河入海故道已淤成一条高出地面的废黄河,这条地上河将淮河流域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2]
防洪
黄河夺淮后,历史上曾提出多种治理措施,并实施了一些工程,但并未解决洪水问题。1855年后黄河虽然北徙,但淮、泗、沂、沭尾闾河道几近淤废,洪涝灾害频发。为此先后有人提出多种「复淮」「导淮」的主张。历代政府先后设立过导淮局(清)、导淮委员会(民国)和淮河水利委员会(现今)负责治理和开发。清代五河县、凤台县、颍上县就已经开始筑堤防洪,但堤防大多低矮残缺。1950年淮河洪水之后,政务院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并于10月14日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大规模治理淮河的计划得以展开。
淮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小,河道曲折,外加黄河夺淮以来,泥沙不断淤积,使得洪泽湖底海拔高于蚌埠段河底,形成倒比降,造成行洪不畅。而中游地带支流众多,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一旦全流域降水,支流汇水极快,也是导致中游地带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5]安徽省在淮河支流修建了4个水库,并在沿河低洼处开辟了4个蓄洪区和18个行洪区以拦蓄淮河干支流洪水。安徽省还修筑了不同标准的堤防,其中确保堤防即通常所称的淮北大堤,可以保护淮北地区1,000多万亩耕地、重要工矿城市和铁路干线的安全。此外,安徽省还对淮河干流进行裁弯曲直,并开挖了茨淮新河与怀洪新河来提高淮河中游的排泄能力。[6]
淮河下游的灾害防控包括洪泽湖控制、入江水道、入海水道三部分。洪泽湖控制工程由洪泽湖大堤、三河闸、高良涧船闸、高良涧进水闸、蒋坝船闸、二河闸及沿堤涵闸等组成。淮河入江水道自三河闸起,经高邮湖、邵伯湖和数条归江河道分流入江,至今仍是淮水下泄的主要渠道。1951年开挖的苏北灌溉总渠以灌溉为主,兼具排洪能力,是第一条淮河入海的通道。1999年在总渠北侧又开挖了淮河入海水道,扩大洪水出路[2]。此外1957年冬还兴建「分淮入沂」工程,利用新沂河来分泄淮河的洪水。[7]
截止2010年,淮河全流域已建成各类水库5,655座,总库容273.7亿立方米。新开辟(或整修)了总长达2,000多千米的人工新河。[2]
污染
在粗放追求GDP的年代,淮河及其支流被大大小小许多工厂所污染,村民的水井也越打越深。过去十多年中,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多发「癌症村」,并造成许多人死亡,如河南沈丘县、安徽颍上县新集镇、宿州埇桥区杨庄乡程庄村等地。[8]自20世纪末[9],政府开展淮河污染治理工作,水质逐步提升[10][11]。
参考文献
- ^ 中国科学家重新确定淮河源头. 新华网. 201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 ^ 2.0 2.1 2.2 2.3 2.4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 (M) 1.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年9月: 191~192页. ISBN 978-7-5084-7953-8.
- ^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获水利部批复. 中央政府入口网站.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 ^ 流域介绍. 淮河水利网.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 ^ 淮河汛情为何接连告急. 搜狐.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 ^ 安徽省水利厅. 安徽水利50年.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11: 54–68. ISBN 7-5084-0180-8.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 水利志.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9 [2020-07-22]. ISBN 7-80643-55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 ^ 淮河支流沿岸癌症高发 沈丘县一年癌症死亡两千人. 中国网. 2013-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 [201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 ^ 中国淮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中国淮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201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9) (中文(简体)).
- ^ 淮河治理“再攻坚”: 专家建议强化流域考核联动机制. 淮河治理「再攻坚」: 专家建议强化流域考核联动机制. [201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延伸阅读
参见
|
|
|
|
|
|
|
#
- 1131年
- 1231年
- 1259年
- 1887年黄河决口
- 1930年代中国
- 1931年江淮水災
- 1941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 1991年華東水災
- 2003年7月
- 2008年中国雪灾
- 2016年7月黃淮氣旋
- 2020年
- 2020年7月中国大陆
-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
- 2020年中国大陆
- 384年
- 七里河 (郑州)
- 三国
- 三河尖镇
- 下邑之战
- 丘福
- 东夷
- 东汲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长河流列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 中华文化
- 中原文化
- 中国人口史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部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三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 中国内河港口列表
- 中国北方与南方
-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四大列表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TV)
- 中国地理
- 中国大陆大型水库列表
- 中国气候
- 中国水资源三级区列表
- 中国湖泊名称代码
- 中国疆域史
- 中国自然灾害
- 中国自然资源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雀形目鸟类列表
- 中国非雀形目鸟类列表
- 中國
- 中國水利史
- 中國水災史
- 中國河流列表
- 中國農業科技史年表
- 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
- 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
- 丰店水库
- 九州 (中国)
- 九江郡
- 二七区
- 二河 (淮沭新河)
- 于顗
- 五號作戰
- 五镇
- 亚洲河流列表
- 京广高速铁路
- 京杭大运河
- 京沪铁路
- 京沪高速铁路
- 京西路
- 人方
- 仆散毅夫
- 仓东水库
- 伦世仪
- 伯禽
- 似鮈
- 何寬
- 佛子岭水库
- 信阳事件
- 信阳州
- 倪若水
- 傅作义
- 僕散揆
- 元嘉北伐
- 兗州 (劉宋)
- 內河港
- 八路军南下支队
- 六合之战 (1206年)
- 六國 (諸侯國)
- 六朝诗
- 兴化市
- 决水 (古河流)
- 凤阳水库
- 凤阳站
- 分水岭
- 刘牢之
- 刘芸生
- 刘驹
- 刺槐
- 前480年代
- 前484年
- 前486年
- 前秦
- 副热带湿润气候
- 劉敬宣
- 北司州
- 北淝河
- 华东地区
- 南京历史
- 南京路 (金朝)
- 南人
- 南兗州 (南朝)
- 南唐
- 南宋大事年表
- 南店水库
- 南徐州 (北魏)
- 南明
- 南水北调工程
- 南河总督
- 南照镇
- 南豫州 (刘宋)
- 南阳市
- 南阳盆地
- 卞敦
- 卢俊义
- 双墩遗址
- 双河水库 (长丰)
- 双河水库 (随州)
- 司隸
- 司馬休符
- 司马懿
- 合肥县
- 合肥市
- 后周攻南唐之战
- 吴忠 (少将)
- 吴语
- 呂據
- 周丘
- 周宣王
- 周穆王
- 响水河
- 响水河 (淮河)
- 响洪甸水库
- 唐弘夫
- 唐朝
- 唐朝經濟
- 商丘市
- 商城县
- 商朝方國列表
- 商杭客运专线
- 商鞅
- 噪鹃
- 四渎
- 固县河
- 固始县
- 固镇县
-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 垓下
- 垓下之战
- 城北水库
- 堆積作用
- 墩子王水库
- 夏朝
- 夏水
- 多鳞铲颌鱼
- 大井水库
- 大庙镇 (凤阳县)
- 大梁城
- 大涧口水库
- 大运河
- 大通水库
- 天河
- 天河 (淮河)
- 天津商業
- 太建北伐
- 夫差
- 姚弋仲
- 姚彦章
- 姚榜义
- 姚襄
- 威靈仙
- 子佩
- 孙坚
- 孙晟
- 孝文帝改革
- 孫亮
- 孫吳
- 孫吳行政區劃
- 孫奐
- 宁波舟山港
- 宁陵县
- 安丰塘水库
- 安乐水库 (天长)
- 安徽历史
- 安徽基督教
- 安徽方言
- 安徽水库列表
- 安徽河流列表
- 安徽省
- 安徽省 (中華民國)
- 宋光宗
- 宋朝
- 宋朝行政區劃
- 宋禮 (尚書)
- 宋金战争
- 宋高宗
- 完顏亮
- 官沟水库 (凤阳)
- 宣城市
- 宣武军节度使
- 宿州 (古代)
- 寿县
- 寿州之战
- 寿春之战 (1244年)
- 寿春府
- 射阳湖
- 小李水库
- 小洪河
- 小浪底水利枢纽
- 小清河
- 小溪河
- 小龙河
- 尧山 (鲁山县)
- 山东历史
- 山东水库列表
- 山东水资源
- 山東東路
- 山阳县 (江苏省)
- 山阳渎
- 岗王水库
- 岱山水库 (定远)
- 岳石文化
- 崔文仲
- 嵇璜
- 川桥水库
- 巢湖
- 左才相
- 巩义市
- 平桥区
- 平顶山市
- 庚子
- 廣陵郡
- 建炎南渡
- 开封市
- 引江济淮工程
- 弘光帝
- 弘治中兴
- 张公山公园
- 张岗村
- 张巡
- 张自忠
- 张颢
- 張璘
- 往流镇
- 徐人取舒之战
- 徐州会战
- 徐州刺史部
- 徐敬成
- 徐盐客运专线
- 徐端
- 徐达北伐
- 徽宗语
- 忽必烈
- 怀远军 (南宋)
- 怀远县
- 息州
- 惠济区
- 惠济河 (消歧义)
- 慕容恪
- 應龍
- 成吉思汗
- 战国七雄
- 戴淵
- 扬州 (九州)
- 扬州 (古代)
- 扬州历史
- 拓跋祯
- 招信軍
- 挺進大別山
- 捻军
- 揚州刺史部
- 揚越
- 支流
- 斗湖 (中国)
- 新四军第2师
- 新密市
- 新郑市
- 新集水库
- 方国
- 无支祁
- 明成祖
- 明攻山东之战
- 明河
- 昭平台水库
- 晋朝
- 晋朝历史
- 曲阜市
- 曹仁
- 曹魏行政區劃
- 會稽郡
- 月河
- 月河 (淮河)
- 朱仙镇
- 朱勔
- 朱异 (南朝)
- 朱麟祺
- 李士高
- 李峘 (唐朝)
- 李成虎
- 李登辉 (教育家)
- 李通 (東漢)
- 杜充
- 杨政
- 杼
- 板桥水库
- 板桥河 (花园湖)
- 枇杷
- 林东水库
- 柏舉之戰
- 柘皋之战
- 桑涧水库
- 桑营
- 桓歆
- 桓溫北伐
- 桓石綏
- 梁以樟
- 梅山水库
- 梅成
- 楊播
- 楚国
- 楚威王
- 楚州 (东魏)
- 楚灭六、蓼之战
- 楚灭弦之战
- 樵子涧水库
- 檀祗
- 正阳关
- 正阳县
- 武昌军节度使
- 武胜关
- 毛集河
- 民权县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 水庫
- 水系
- 水门塘水库
- 永丰水库 (长丰)
- 永城市
- 永幸河
- 永民河水库
- 汉地
- 汉族
- 汉朝
- 汉江 (中国)
- 汉语方言
- 汝水
- 汝阳道
- 江国
- 江淮
- 江淮分水岭
- 江淮大戏院
- 江苏历史
- 江苏地理
- 江苏省
- 江蘇河流列表
- 池河
- 池河 (淮河)
- 汲河
- 沙全
- 沙梨
- 沛郡
- 沣河
- 沣河 (淮河)
- 沪陕高速公路
- 沱河
- 河南历史
-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 河南水库列表
- 河南河流列表
- 河南话
- 河阴之战
- 泉河
- 泌阳县
- 泗州城 (剧目)
- 泗州戏
- 泗州直隶州
- 泥河
- 泥河 (泥黑河)
- 泰州市
- 洛澗之戰
- 洛阳市
- 洪水
- 浉河 (河流)
- 浍河
- 浍河 (怀洪新河)
- 济宁市
- 浮山堰
- 润河
- 淮北与淮南
- 淮北市
- 淮南东路
- 淮南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
- 淮南节度使
- 淮南西路
- 淮南郡
- 淮安区
- 淮安历史
- 淮安州
- 淮汉之战
- 淮河蚌埠闸枢纽水利风景区
- 淮海战役
- 淮滨县
- 淮阳区
- 淮阴区
- 淮鹽
- 清军
- 清朝
- 清朝历史
- 清朝经济
- 清水河 (淮河)
- 清江浦
- 清河县 (江苏省)
- 温带季风气候
- 游河沟水库
- 湖北河流列表
- 湖北省
- 溱州 (隋朝)
- 滁州市
- 滕县保卫战
- 漢代音系
- 漯河市
- 潁河
- 潘季驯
- 潢川县
- 潢河
- 潢河 (淮河)
- 澧河
- 濛河分洪道
- 濠河 (淮河)
- 濮文暹
- 灌嬰
- 灌河
- 焦涧水库
- 熊儿河
- 燃灯寺水库
- 王刚中
- 王同春 (水利)
- 王埜
- 王家营街道
- 王廷瞻
- 王景仁
- 王氏水牛
- 王浑 (京陵公)
- 王磐 (东汉)
- 瓜步之戰
- 瓦埠湖
- 申國
- 界南新河
- 白云山 (洛阳)
- 白沙河
- 白龟山水库
- 皇統
- 皖中
- 盛庸
- 相 (夏朝)
- 石坝水库 (明光)
- 石德純
- 石槽河
- 石武客运专线
- 石湾水库
- 硖石之战
- 神垕镇
- 福州話
- 福建省
- 禹会村遗址
- 禹州市
- 禹貢
- 秦孝公
- 秦岭-淮河线
- 秦桧
- 秦灭六国之战
- 窑河
- 窑河 (消歧义)
- 窝阔台
- 符离之战
- 管城回族区
- 米志诚
- 粳稻
- 紇石烈牙吾塔
- 納蘭明珠
- 紫石英号事件
- 紹興 (南宋)
- 红旗水库 (长丰)
- 纬四街道
- 维扬之变
- 维桥河
- 罗山县
- 美北长老会差会
- 翁大立
- 老圈巷水库
- 老子山镇
- 臧质
- 臨淮郡
- 自然灾害
- 臺南市
- 芝麻水库
- 芡河
- 芭蕉科
- 花园口决堤事件
- 花山水库 (广水)
- 花斑副沙鳅
- 花果园水库
- 荆紫关镇
- 荥阳市
- 莒国
- 蒙哥攻宋之战
- 蒙洼蓄洪区
- 蒲隧之战
- 蓄清刷黄
- 蔡州 (隋朝)
- 蔡桥水库
- 蔣濟
- 蕭宏
- 蕭道成
- 薄山水库
- 薛胄
- 蘇峻之亂
- 虞允文
- 虞玩之
- 蚌埠公交119路
- 蚌埠历史
- 蚌埠淮河铁路老桥
- 蚌埠站
- 蝎子山水库
- 行水金鉴
- 衛既齊
- 衡山郡
- 袁国林
- 袁瓌
- 裕溪河
- 裴聿
- 西晉揚州行政區劃
- 西楚州 (北齐)
- 西淠河
- 西湖
- 解放水库 (定远)
- 諸葛誕
- 諸葛長民
- 謝石
- 许广高速公路
- 谢安
- 谷河
- 谷河 (濛河分洪道)
- 賁姓
- 贛粵運河
- 贞观十道
- 贾鲁河
-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 赤盞暉
- 赵匡胤
- 越國
- 趙姓
- 趙密
- 跃进水库 (天长)
- 车冲水库
- 辅公祏
- 辛术
- 连镇客运专线
- 送子娘娘
- 邗沟
- 邵雍
- 郊区 (蚌埠市)
- 郎方貴
- 郑州市
- 郑阜高速铁路
- 郭元建
- 郭天叙
- 鄂州之战
- 鄱阳湖
- 采石之戰 (1161年)
- 里下河水网
- 金世宗
- 金水区
- 金水河 (郑州)
- 金熙宗
- 金版
- 釜山水库
- 钱正英
- 镇江市
- 长丰县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 长江流域
- 长葛市
- 闽北语
- 闽南民系
- 闽语
- 闾河 (淮河)
- 阎红彦
- 阿里别
- 陆浑水库
- 陈姓
- 陈留店河
- 陈锡联
- 陳曇朗
- 陳果夫
- 陳煃
- 陳郡
- 陶岔渠
- 陶老坝水库
- 隆兴北伐
- 隋唐大运河
- 隋朝
- 霍山县
- 青剛櫟屬
- 青春水库
- 靖难之役
- 韩江
- 项羽
- 顺治帝
- 颍川 (消歧义)
- 颍川郡
- 颖河
- 颱風柯娜 (1966年)
- 饶平如
- 馬君實
- 马殷
- 马河水库
- 驻马店市
- 骆马湖
- 高峰水库
- 高汝行
- 魏老河水库
- 魏胜
- 魯明善
- 鸿沟
- 鹅掌楸
- 鹊岸之战
- 鹿塘水库
- 黃巢之亂
- 黄山水库 (滁州市)
- 黄岩 (1912年)
- 黄巢
- 黄巢攻东都之战
- 黄桥水库
- 黄泛区
- 齐与北魏的战争
- 齐顾郑水库
- 龐勛
- 龙潭寺水库
- 龙门寺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