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客语
海陆小片 | |
---|---|
Hói-liu̍k-phién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大陆、台湾 |
区域 | 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汕尾市下陆河县、海丰县、陆丰市和揭阳市普宁市、揭西县以及台湾桃园市西南乡镇、台东县部份地区、苗栗县头份市、三湾乡、南庄乡,新竹县全县通行除了五峰乡、尖石乡等乡镇以外。 |
母语使用人数 | 118万[1](2012) |
语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 |
管理机构 | ![]() (仅限台湾地区,非强制性机构)[2]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 |
海陆客语,又称海陆小片,是汉语族客家语漳潮片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汕尾市(海陆丰)、台湾新竹县、以及印尼山口洋地区。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归入粤台片新惠小片,而2012年版则将其划出粤台片,单列为海陆片。
分布
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汕尾市的陆河县、海丰县(除部分说闽语的乡镇)和陆丰市(除部分说闽语的乡镇)为主,以及部分河源市紫金县南岭镇,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以南乡镇,揭阳市揭西县上砂镇及五云镇、普宁市西半部乡镇、惠来县西北部乡镇,以陆河话为代表。
在台湾,海陆腔是台湾客家语五大腔调之一种,为新田片读音为主、混合河田片词汇而形成之混合片。大多数都集中在台湾新竹县全县与桃园市西南境观音区、新屋区、部分杨梅区和苗栗县临新竹县之北境乡镇,以及花莲县凤林镇。其中又有一些地区因与四县客语接触,形成所谓四海话。
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华人社区,也有较多的海陆腔客家语分布。不过当地华人大多称之为「惠州客家话」,因为清朝时,海丰县与陆丰县,两县都属于清代广东省惠州府管辖,故称之。
音系
声母
海陆腔客语在声母方面的特点是其具有ʒ、tʃ、tʃʰ、ʃ等舌叶(腭龈)音,目前在台湾的客语仅有海陆腔与大埔腔有舌叶音。 此外,中古汉语精系字的ts、tsʰ、s声母,在四县腔的共时语音中,遇到闭前元音时会发生腭化而改读为tɕ、tɕʰ、ɕ;但精系字在海陆腔客语共时音系中并不腭化,仍然读作ts、tsʰ、s。(曾栊震2021)
声调
海陆客语主要有7个声调,分别是阴平(53)调、阳平(55)调、上声(24)调、阴去(11)调、阳去(33)调、阴入(5)调、阳入(2)调。
连读变调
一、上声24调,不论后字声调为何,前字的上声24调皆会变为阳去33调。
例如:海陆[hɔi²⁴ liuk²] > [hɔi³³ liuk²]
二、阴入5调(入声调),不论后字声调为何,前字的阴入5调皆会变为阳入2调。
例如:七月[tsʰit⁵ ȵiɛt²] > [tsʰit² ȵiɛt²]
(曾栊震2021)
海陆片和台湾海陆腔音系非常接近。 下又分为河田片与新田片两小片。河田片分布在陆河县河田镇等5乡镇,新田片分布在陆河县新田镇、河口镇、南万镇。(张振兴2012)
参见
注释
参考书目
- 李荣 主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远东出版社,1987
- 谢留文,黄雪贞 编 《客家方言的分区》,《方言》2007年第3期,238-249页
- 张振兴 主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
- 曾栊震〈台湾客家语共时音系〉,《新竹地区青年层海陆腔客语在语言接触下的音变现象》,2021,未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