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路外交
活路外交,中华民国外交政策之一,由马英九总统于2008年上台后提出,在马英九总统任内,成为中华民国对外的官方政策。这个外交政策与之前的务实外交类似,但更强调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友善关系。时任外交部长欧鸿炼上任后第一次立法会会期提到,活路外交包括「外交休兵」与「积极外交」两部分,而「外交休兵」的解释为:两岸停止外交恶斗,在国际上追求共存共荣。「外交休兵」的标准在于:凡是无助甚至有害我国家发展的作为应予以搁置。就此而言,「外交休兵」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追求台湾海峡和平繁荣,两岸在国际社会共创双赢。两岸「外交休兵」具体表现在不再彼此竞争扩展邦交国、避免触及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外交「零和」游戏,以友善和务实的态度换取北京当局善意,进而不压缩台湾「国际空间」,而非在外交上不作为。
因为各国采取的一个中国政策,使台湾在国际外交上屡受打压和限制,希望拓展台湾国际空间。马英九批评陈水扁总统实施的外交政策为烽火外交,会导致两岸关系恶化,使台湾外交处境更形困难。马英九主张与北京当局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双边互信关系,以「对话」代替「对抗」,在此基础上,实施活路外交,不再进行恶性竞争式的「支票簿外交」(checkbook diplomacy),转而提倡更积极的「经贸外交」、「文化外交」和「形象外交」。
民进党与台联等在野党认为,这个政策会让国际社会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会使中华民国遭到并吞的危机,批评这是「外交休克」、「死路外交」。
措施
2009年起,台湾不再要求邦交国在联合国大会中发言,支持中华民国重返联合国。改成要求友邦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
评论
- 2008年~2009年:由于仍不时出现中华民国遭遇矮化之情况,也有人认为北京当局并未真正表现相应的政策调整,其外交体系仍维持以往打压中华民国的态度。仅2008年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阻挠中华民国国际空间的重大事例即有至少26件,包括杯葛中华民国争取加入或参与国际组织、阻止中华民国与美国联邦与州级政府官员接触、阻止李登辉前总统等中华民国政要出访他国、干扰中华民国贸易访问团出访、藉联合号海钓船事件矮化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强迫中华民国民间团体参加国际会议时更改会籍名称、打压中华民国学童赴海外表演、阻挠他国于非官方场合悬挂持用中华民国国旗、挖中华民国侨界墙脚等[3][4]。加上台湾嫌犯遭菲律宾遣送至中国大陆[5]、中华民国中央银行在「东南亚央行总裁联合会」(SEACEN)之会员名称被迫更改、WHO内部规范与台湾互动之文件贬抑中华民国国格[6]、台湾学生在国际亚洲医学生联合会的现有英文名称被迫更改、台湾代表团在东京影展再遭打压等近期事例,外交休兵因此遭泛绿阵营与媒体讥讽为「外交休克」[7][8][9][10]。
- 2009年5月27日,马英九在贝里斯侨宴上说,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国际空间的扩展相辅相成,尽管到目前为止两岸尚未协商有关外交休兵的议题,但双方都自动释出善意,才能成就今年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他说,改善两岸关系是正确的政策,最近高雄市长陈菊访问北京、上海,昨天他在网站上看到台南市长许添财将访问厦门,去年云林县长苏治芬登陆推销云林农产品,这都是非常正确的做法[11]。
- 2011年9月25日,台湾加油赞举行「国是e见会」北部场,马英九说,有人故意曲解外交休兵、认为外交休兵是「外交休假」或「外交休克」。他说,外交休兵指的是,在国际社会上,「我们不去跟中共在『争取邦交国』这一件事上去恶斗」:以前,台海两岸不择手段争取邦交国,一旦不择手段,往往在国际社会造成负面印象,台湾因此被称为「支票簿外交」、「金援外交」;他接任总统后彻底改变这种情形,要求援外必须合乎「目的要正当、过程要合法、执行要有效」三大标准,目前执行已有效果,让驻外人员、尤其是邦交国大使「能够真的站直的讲话,必要的时候他可以说『No』」,「这样子,我们才有格、才有品」。他说,外交官要做的事情就是展现台湾的软实力,「所以不要去做恶斗。恶斗的结果,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有人说:『我们与中共不斗争,那我不知为何而战?』这什么话?这完全没有道理。」[12]
- 2013年12月26日,国民党发言人杨伟中说,陈水扁政府曾想提高台湾的APEC领袖会议代表层级,但始终做不到;2006年、2007年的APEC领袖会议,台湾更由民间企业领袖代表与会;马英九接任总统以后,台湾的APEC领袖会议代表立即提升到前副总统层级;今年在印尼峇里岛举办的APEC会议,更是由刚卸任的前副总统萧万长代表出席,意义重大,「政府仍会继续推动总统出席APEC会议」;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所谓「中国拒绝台湾的国家元首参加APEC,显见马政府的外交休兵并没有让台湾走出去」,是基于党派之私所作的不实指控[13]。
- 2014年1月11日,前民进党中央党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干事蔡百铨说:「马政府活路外交作得很好,人民却无感,对其民调支持度完全没有加分效果。扁政府烽火外交作得不好,政绩扣分,被赶下台。民进党与其费心研拟没有加分效果的新外交政策,不如拷贝马政府外交休兵而不被扣分;换句话说,取一个新名称,偷天换日,稍加修润,搞个『山寨版外交休兵』,与国民党打成平手即可。……我说『马政府外交作得很好』,必然会在绿营茅坑里扔炸弹,引起『攻粪』(公愤)。」[14]
- 2014年2月8日,杨伟中说,陈水扁政府采取烽火外交,导致台湾的国际处境困难,当时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国代表的民进党驻美国代表吴钊燮更是坐困愁城、走不出去;而金溥聪在中华民国驻美国代表任内,在美国透过众多不公开的拜会,拓宽、拓深台美关系管道,实际效果更为显著[15]。
- 2017年3月蔡百铨质疑: "蔡英文当选总统以来,对岸中国只挖走台湾一个友邦圣多美,而马英九也只失去想对台湾勒索的甘比亚。这是因为马英九外交休兵奏效,还是因为蔡百铨最早于2007年贴在独盟大众广场网站上的「被迫独立论」产生吓阻效果?"
外交成果
- 在与国际组织方面,2009年用「中华台北」名义以观察员的身分参与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此后一年参与一次,2013年用「中华台北」名义以理事会主席「特邀贵宾」身份出席第38届国际民航组织大会,皆为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40多年来的首例。
- 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马英九就任后即展开与中国协议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计划,历经数次协商,两岸于2010年6月29日在重庆市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外交事件
在采取活路外交政策后,台湾仍然面临许多国际问题,反对者以此来质疑这个政策的有效性。
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2007年,陈冯富珍在中国大陆支持下,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水扁总统向陈冯富珍递交申请书,要求以台湾名义加入世界卫生组织。陈冯富珍拒绝接受申请书,并对外声明,将严格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为中国的「一省」,无权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2009年4月28日,陈冯富珍致函中华民国卫生署署长叶金川,邀请他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及「观察员」的身分,出席5月18日至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马英九政府视此为活路外交的一大胜利,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质疑,此次邀请,将叶金川定位为附属于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对于台湾的外交地位并没有提升。
2010年9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对所有会员发出「世卫条例对中国台湾省之执行作业准则」秘密信函,将台湾在定位为「中国的一省」,经民进党立委对外公布后,引起台湾媒体的关注。而国民党则反击,指出矮化一事早在陈水扁政府执政初期便存在,但直至卸任皆没有向世卫组织抗议。
伦敦奥运中华民国「被撤旗」事件
2012年伦敦奥运,从7月20日起,伦敦街头悬挂参赛国家国旗一共206面,当中包括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国旗。三天后,中华民国国旗却是全世界各国中,唯一被无预警撤下的国旗,空缺三天,外交部仅表示「关切」,最后改换成「中华台北」代表团「会旗」。民进党批评马政府外交休兵的政策破功、颜面尽失[16]。
甘比亚断交事件
1995年7月13日,甘比亚发生军事政变,由叶海亚·贾梅执政。7月25日,甘比亚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断交,与中华民国复交。台湾每年金援甘比亚2亿9000万元台币。
2013年11月14日,甘比亚总统贾梅宣布基于「国家战略利益」与中华民国再度断交[17],中华民国外交部决定自11月18日起宣布与该国断交并撤馆、停止一切交流[18],而外交部长林永乐于接受立委邱议莹备询时表示,两国断交并非中国大陆介入[19]。另外就在隔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透过媒体得知此事后,发言人洪磊向台湾媒体宣称事先完全不知情,也未与该国有过任何接触[20],同时表示基于两岸和平原则,「绝对不会与该国建交」[21]。
2016年3月17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发出声明,证实甘比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度复交,中华民国政府表示「遗憾」[22],正在出访贝里斯的马英九总统也表达「不满」[23]。此事引起国内舆论哗然。民进党批评这是八年来马总统活路外交的功亏一篑,所谓的活路外交掌控权仍操之于陆方。部分学者则解读,此举是陆方在民进党主席蔡英文520就任总统前所释出的警讯,意欲在冲击最小化的情况下,给予蔡英文软性的暗示。大陆外交部对此则表示,与甘比亚复交非针对性[24],国台办也对此表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没有改变[25]。
旧金山「中华总会馆」撤旗事件
全美国知名的传统侨社「旧金山中华总会馆」不顾中华民国侨委会劝阻,于2013年5月27日正式打破传统,撤下中华民国国旗。中华民国侨委会副委员长任弘表示,中华总会馆现任总董黄荣达主导的撤旗决议,不符该会馆组织章程,其他董事酝酿提起法律诉讼,争议延烧。此事件被民进党批评马政府「外交及侨务休兵」再度破功。自由时报报导称,中国大陆始终未停止挖我国侨社墙脚,前中共海协会长陈云林2013年1月造访洛杉矶,部分台侨领袖不顾我方劝阻,坚持出席陈云林晚宴;4月间,一向亲台的洛杉矶侨社「客家会馆」,不但接受中国大陆央视采访,还邀请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总领事「邱绍芳」与会,当下甚至刻意撤下会馆内的中华民国国旗。[26]。
自由贸易协定(FTA)
马英九政府曾表示,签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之后,将有助于台湾与其他国家签定自由贸易协定(FTA)。
2014年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在吉隆坡发表谈话,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的立场,就是反对台湾与任何国家签署官方协定,其中也包括与马来西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
经济部长张家祝在2014年初曾表示有个国家与台湾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接近完成,可望在今年度完成签订。8月25日,新任经济部长杜紫军在新闻访问中证实,在中国大陆表示反对态度之后,对方已停止动作。澳洲媒体报导,证实此对象为澳大利亚。除了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之外,中国大陆也阻止其他国家与台湾洽谈FTA,包括印尼、印度、菲律宾、以色列[27]。
国民党方面认为,这是因为太阳花学运,使两岸互信减弱而造成。在野民进党则认为,这显示活路外交成效不彰。
北京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拒绝依照国际惯例派遣特使来台湾进行邀请。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受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邀请,来台湾访问期间,将大陆方面的邀请函,顺便带来转交给总统府。龚清概来台后,行程中未经过台北,总统府也未对外说明邀请函的格式以及递送的细节。总统府宣称,此邀请函由陆委会转交外交部,再送至总统府。台湾在野民进党认为,大陆方面的做法未遵循国际惯例,矮化我国国格,希望总统府提出抗议。但总统府未做出任何声明与回应,只有透过媒体,匿名表达态度[28]。
2014年9月22日,在立院质询中,陆委会主委王郁琦承认,大陆的APEC邀请函是由国台办专人送到台湾,在台北宾馆,由龚清概私下交给王郁琦[29]。对马总统的称谓头衔,王郁琦说是「The Honorable Mister(尊敬的先生)」,未使用正式官衔[30]。9月25日,对于邀请函使用「Mr.Ma」称呼总统马英九,外交部常务次长史亚平受访指出,那只是邀请函第1行的姓名,头衔是写在第2行的「Economic Leader of Chinese Taipei」,称谓没有被矮化[31]。
双橡园升旗风波
2015年1月1日,台湾驻美代表沈吕巡,在双橡园举行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后首次的元旦升旗典礼[32][33]。总统府发出声明,认为这是活路外交的成功,但此举引发美国不满。美国国务院表示,未先被告知要举行升旗典礼,强调美国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此举反了美方长久以来对台美执行非官方关系的谅解,并对这项行动感到失望[34],美国在台协会发表三点正式声明,希望台湾方面确保确保这类事情不再发生[35]。
肯亚电信诈骗案
2013年,28名台湾人在肯亚被指控涉入电信诈骗案。2016年4月5日肯亚法院宣判无罪后,其中8名被强制出境,被送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门进行逮捕及审讯[3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对外表示,此事件代表各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是值得肯定的[37]。
台湾加入亚投行
2016年,时任财政部长张盛和表示,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一再坚称,台湾非主权国家,根据亚投行协定第三条第三款之规定,台湾如要申请加入「必须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为申请」[38]。
参考文献
- ^ 中华民国外交部. 欧部长立法院第七届第二会期外交业务报告. 2008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 ^ 欧鸿炼. 谈「外交休兵」与「活路外交」. 拉丁美洲经贸季刊. 2011, (4).
- ^ 九十七年一月至十二月份中国大陆阻挠台湾国际空间事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中华民国外交部
- ^ 马外交休兵 外交部统计//中国打压台湾 更胜扁朝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1-02.,自由时报,2008年11月21日报导。
- ^ 吕:菲国态度 凸显马的92共识荒谬性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10-31.,自由时报,2011-2-10
- ^ 护台湾主权 宣达团吁邱文达出声抗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自由时报,2011-5-16
- ^ 绿批主权沦丧 外交将休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自由时报,2008年9月3日。
- ^ 中未休兵没活路 外交成效露马脚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30,玉山周报,2011-02-22
- ^ 外交休兵误台 深陷主权危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自由时报, 2011-5-16
- ^ 中促美修台湾关系法 绿批马外交休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自由时报,2011-5-21
- ^ 黄瑞弘. 民进党县市长登陆 马总统:高度肯定. 中央通讯社. 2009-05-27 (中文(台湾)).
- ^ 李淑华. 总统:外交休兵 非外交休克. 中央通讯社. 2011-09-25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中文(台湾)).
- ^ 新闻稿. 国民党:苏贞昌恶意指控不符事实. 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 2013-12-26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中文(台湾)).
- ^ 蔡百铨. 师夷长技以制夷:两岸篇‧外交篇──为民进党献策与告别. 《台湾守护周刊》第106期. 2014-01-11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中文(台湾)).
- ^ 李淑华. 金掌国安会 蓝吁绿勿政治口水. 中央通讯社. 2014-02-08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台湾)).
- ^ 黄耀毅. “中国政府不高兴”,伦敦奥运场外撤台湾国旗. 美国之音. 2012-07-27 [2016-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台湾)).
- ^ 贾梅曾和马英九尬伏地挺身 「兄弟之情」说断就断!. 东森新闻. 2013-11-15 [2016-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新闻眼/螺丝松了 尊严失了 难堪极了. 联合新闻网. 2013-11-18 [2016-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台甘两国断交 外交部否认中共介入.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甘国与台断交 陆:事前不知情. 中时电子报. 2013-11-16 [2016-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大陆:绝不会与甘建交. 中时电子报. 2013-11-16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 ^ 甘比亚与中国大陆复交 外交部遗憾.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陆甘复交 马总统海外会议决表不满.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 警告台湾?中国甘比亚重新建交 陆外交部:并非针对任何人.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6).
- ^ 陆甘复交时机敏感 国台办重申和平发展.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2).
- ^ 陈慧萍. 旧金山中华总会馆 确定撤我国旗. 自由时报. 201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黄佩君. 押宝ECFA陷泥淖 中阻我与6国谈FTA. 自由时报. 2014-10-27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 ^ 彭显钧、曹伯晏、陈慧萍、周思宇. 龚清概递APEC邀请函 马政府称外交官员在场 却避谈地点. 自由时报. 2014-09-04 [2014-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林玮丰. 国台办顺便递交APEC邀请函 王郁琦坦承在场. 风传媒. 2014-09-22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林玮丰. 不是总统 王郁琦:APEC邀请函 称谓写「Mister」. 风传媒. 2014-09-24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 ^ 曹伯晏. 史亚平:APEC邀请函称谓没有矮化. 自由时报. 2014-09-25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驻美国代表处36年来首度于双橡园举办元旦升旗典礼.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5-01-02 [2015-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中文(台湾)).
- ^ 曹郁芬. 台美断交36年后 双橡园首办元旦升旗典礼. 自由时报. 2015-01-02 [2015-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中文(台湾)).
- ^ 曹郁芬. 双橡园升旗 美国务院:违反非官方关系. 自由时报. 2015-01-07 [201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7) (中文(台湾)).
- ^ 曹伯晏. AIT强烈声明:台不应再办升旗典礼. 自由时报. 2015-01-07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中文(台湾)).
- ^ 陈伃轩. 台诈骗犯被肯亚遣送中国 外交部严正抗议. 自由时报. 2016-04-11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 ^ 肯亚、台湾、中国三角争议 中国外交部:各国坚持一中政策,值得肯定. 风传媒. 2016-04-11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林巧雁. 遭矮化非主权国家!财部:拒绝申请加入亚投行. 台湾苹果日报. 2016-04-12 [2016-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