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1952年10月-),祖籍山东文登,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专区(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中国当代女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一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系硕士。1969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曾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当兵11年,是一名部队医生;转业后,任内科主治医师。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现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其每部作品,都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这主要是来源于毕淑敏曾长期在西藏高原工作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1]
生平
毕淑敏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专区(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196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学习俄语。17岁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毕淑敏参军入伍,被分配至西藏自治区阿里军分区;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西藏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2]
1986年,毕淑敏在其34岁时写出处女作——小说《昆仑殇》,并于次年发表在《昆仑》杂志上[3]。她于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她退出已从事22年的医生职业,开始全职写作[3]。她于1991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奠定了毕淑敏在中国文坛的声誉。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此后,毕淑敏陆续发表作品《红处方》、《拯救乳房》、《翻浆》等。
1998年她于46岁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入读,2002年课程结业,但因为外语和论文的原因没有获得博士学位[4]。其后,她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并开办诊所,后又因与写作冲突而关闭[4]。2009年7月,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邀请,在其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录制《关爱心灵》系列讲座。[5]
家庭
毕淑敏和丈夫芦书坤是在西藏自治区当兵时认识的。两人于1977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芦淼。[6]
作品
- 长篇小说
- 《红处方》
- 《血玲珑》
- 《拯救乳房》
- 《女心理师》
- 散文集
- 《婚姻鞋》
- 《素面朝天》
- 《保持惊奇》
- 《提醒幸福》
奖项
- 《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小说月报》百花文学奖」
- 《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文学奖」
- 《紫色人形》,获第十六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 《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
- 《生生不己》,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奖」
- 《补天石》,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奖」
- 《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第六届「《小说月报》百花文学奖」
- 《素面朝天》,获第五届全国报纸副刊一等奖
- 《原始股》,获第七届「《小说月报》百花文学奖」
- 《红处方》,获全国人口奖、北京市首届文艺大奖
- 《翻浆》,获第十七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 佚名. 〈毕淑敏:认真的生活和写作〉. 《青年文摘》. 北京市: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238–240. ISBN 978-7-5006-6468-0.
外部连结
| | | | 第一届 1988年6月14日 | 黄尧 · 孙桂贞 · 聂震宁 · 张石山 · 高洪波 · 傅星 · 贺晓彤 · 叶之蓁 · 聂鑫森 · 萧建国 · 张奥列 · 陈秀庭 · 唐栋 · 高红十 · 吕雷 · 袁和平 · 刘孟沐 · 乔良 · 秦文玉 · 简嘉 · 李小雨 · 梅绍静 · 张辽民 | | 第二届 1989年6月14日 | 胡正言 · 李兰妮 · 徐志耕 · 邓海南 · 山谷 · 于国颖 · 陈咏华 · 钱国丹 · 苏叶 · 白梦 · 赵践 · 唐炳良 · 蒋晓勤 · 余小平 · 郑春华 · 吴碧莲 · 钱玉亮 · 夏坚勇 | | 第三届 1990年11月6日 | 无 | | 第四届 1991年8月21日 | 贾平凹 · 杨争光 · 高建群 · 阿尔斯良 · 托乎提·阿尤甫 · 章德益 · 夏莫斯·库马尔 · 张驰 · 浩岭 · 阎强国 · 查舜 · 李唯 · 刘国尧 · 井石 · 鲍义志 · 居·格桑 | | 第五届 1992年12月5日 | | | 第六届 1993年12月13日 | | | 第七届 1994年9月28日 | | | 第八届 1995年12月8日 | 郭小东 · 张欣 · 袁小敏 · 乔雪竹 · 方方 · 池莉 · 刘醒龙 · 彭见明 · 蔡测海 · 何立伟 · 蒋子丹 · 王建 · 陈剑晖 · 潘大林 · 黄伟林 · 庞俭克 · 傅太平 · 熊正良 · 程维 · 张波 · 何继青 | | 第九届 2003年12月16日 | | | 第十届 2006年6月4日 | | | 第十一届 2008年3月20日 | 周晓枫 · 戴来 · 谢有顺 · 温亚军 · 石舒清 · 郑小琼 · 张者 | | 第十二届 2009年10月26日 | | |
| | 第1至10届 | 吴梦起《老鼠看下棋》 · 邱勋《No! No! No!》 · 郑春华《圆圆和圈圈》 · 程玮《来自异国的孩子》 · 萧育轩《乱世少年》 · 朱新望《小狐狸花背》 · 沈石溪《退役军犬黄狐》 · 沈百英《六个矮儿子》 · 施雁冰《鸦鸦》 · 任大霖《龙风》 · 杨笑影《失血的太阳》 · 杜淑贞《十二岁的故事》 | | 第11至20届 | | | 第22届 | 大奖 | 季有干《大芦荡》 | | 优秀作品奖 | 张秋生《新小巴掌童话》 · 李学斌《蔚蓝色的夏天》 · 流火《黑夜》 · 殷健灵《听见萤火虫》 · 郁雨君《把爸爸寄出去》 · 韩青辰《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 · 谢倩霓《青春潘多拉》 · 彭学军《同窗的妩媚时光》 · 孙建成《水中的男孩》 · 卡卡《盘子筷子碗》 · 常福生《有孩子的地方》 | | | 第23届 | 大奖 | 邱易东《空巢十二月》 | | 优秀作品奖 | 安武林《老蜘蛛的一百张床》 · 郑春华《非常小子马鸣加》 · 魏捷《如果一个小孩想生气》 · 俞愉《SD娃的眼泪》 · 谢倩霓《家有谢天谢地》 · 吕丽娜《如果你有一块钱》 · 汤汤《别去5厘米之外》 · 萧萍《新年明信片》 · 彭懿《我捡到一条喷火龙》 · 流火《简单》 · 张晖月《青春的散场》 | | 杰出贡献奖 | 圣野 | | | 第24届 | 大奖 | 张弘《玫瑰方》 | | 优秀作品奖 | 殷健灵《少年夏之秋》 · 彭懿《欢迎光临魔法池塘》 · 徐玲《31天忽视被爱》 · 王春鸣《一个男孩、一百条蚕和一个茧》 · 卢颖《豪猪的花园》 · 沈石溪《白天鹅》 · 三三《时光中的孩子》 · 陆梅《当着落叶纷飞》 · 张洁《最亮的一盏灯》 · 慈琪《命名》 | | 杰出贡献奖 | 周晓 | | 特别奖 | 简平《上海少年儿童报刊简史》 | | |
| | 2001年12月-2006年11月 | | 名誉副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主席团委员 | | | 委员 | | | 名誉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 | | 名誉副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主席团委员 | | | 书记处书记 | | | 委员 | | | 名誉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2011年11月-2016年12月 | | 名誉副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主席团委员 | | | 书记处书记 | | | 委员 | | | 名誉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 | 2016年12月-2021年12月 | | 名誉副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主席团委员 | | | 书记处书记 | | | 委员 | | | 名誉委员 | | | 标注:任内逝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