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冲挡
止冲挡(Buffer stop,美式英语称作bumper),是防止铁路列车驶过轨道末端而出轨的设备。
类型




止冲挡目前已依据列车采用之车厢连结装置的不同,而发展出以下数种类型:
- 附有防爬器(Anticlimber)的止冲挡
- 用于车钩关节(coupler knuckle)的止冲挡(通常设于两轨中央)
- 在两段各设有一个缓冲器的止冲挡
- 油压型的止冲挡
- 摩擦型的止冲挡(闩在轨道上方)
以大众运输系统(尤其是地下铁路)的角度而言,撞上止冲挡通常意味着重大的损害,因为大量乘客受伤的可能性及隧道内部空间的局限。有鉴于此,运用于大众捷运系统的止冲挡会有内建的防爬装置,能使车辆相互密合,避免碰撞车辆相互攀爬堆叠。通常具有独特的鳍状外表。
若止冲挡距离轨道末端仍有若干距离,则还会加上砂石或道碴来加强使列车减速的效果。一场有名的案例就是发生于1975年2月28日的伦敦地铁沼泽门地铁撞车事故,列车冲进隧道末端,造成43人死亡。
能量消耗型
一列列车通常由于本身的质量和速度,而在撞上止冲挡时转换了极大的动能,然而再坚固的止冲挡也难以应付高速撞击带来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形,便需要有透过压缩和摩擦来使能量消耗的方法。在1902年一场发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止冲挡意外后,著名的铁路设备制造商Rawie便发展出了数种能吸收动能的止冲挡。类似的油压型止冲挡则由英国的Ransomes & Rapier研发出来。
例子
参考文献
- ^ Railway Gazette International 2009-01, p16
- ^ 存档副本. [201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外部连结
|
#
- 111街車站 (BMT牙買加線)
- 14街/第八大道車站
- 167街車站 (IND匯集線)
- 170街車站 (IND匯集線)
- 2017年美國
- 2019年香港東鐵綫列車出軌事件
- 21街-皇后橋車站
- 34街-先驅廣場車站
- 34街-賓州車站 (IND第八大道線)
- Buffer
- DL1000型十噸級調動機
- 东方红3型内燃机车
- 东风4D型内燃机车
- 中村-大都會大道車站
- 九州鐵道紀念館站
- 九頭龍湖站
- 京急长泽站
- 京成津田沼站
- 伊斯徹斯特-代里大道車站
- 佐土原站
- 佩勒姆灣公園車站
- 倫敦警察廳
- 八千穗站
- 六鄉站
- 加津佐站
- 北上車站
- 北京地铁DK11型电动车组
- 北京站
- 南太田站
- 南碼頭/白廳街車站
- 卡納西-洛克威公園道車站
- 吉浦站
- 吉良吉田站
- 哈萊姆-148街車站
- 嘉義車站
- 大中央-42街車站
-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車站
- 大阪貨物總站
- 太子站 (群馬縣)
- 夫拉特布什大道-布魯克林學院車站
- 威克菲爾德-241街車站
- 宇治站 (京阪)
- 安全側線
- 寬街車站 (BMT納蘇街線)
- 尾張旭車站
- 布萊頓海灘車站 (BMT布萊頓線)
- 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錢伯斯街車站
- 平田町站
- 廣電西廣島站
- 心機石
- 拉法葉大道車站 (IND福爾頓街線)
- 新杉田車站
- 新藤原站
- 方南町站
- 日生中央站
- 春日站 (北海道)
- 時報廣場-42街/港務局客運總站車站
- 根府川站
- 棧橋通五丁目停留場
- 榮站 (北海道)
- 橫濱站
- 江差站
- 池袋站
- 法兰克福火车总站
- 法拉盛-緬街車站 (IRT法拉盛線)
- 洛克威公園-海灘116街車站
- 浦賀站
- 海洋公園道車站
- 淺草站
- 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
- 灣脊區-95街車站
- 猶提卡大道車站
- 田原町站 (福井縣)
- 皇冠高地-猶提卡大道車站
- 稚內車站
- 稻子站
- 紀伊田原站
- 紅磡站
- 紐約地鐵R143型列車
- 緩衝區 (消歧義)
- 緩衝器
- 脫軌器
- 臭氧公園-勒弗茲林蔭路車站
- 英伍德-207街車站
- 英国铁路414型电力动车组
- 華盛頓聯合車站
- 蒙帕纳斯火车脱轨事故
- 藤澤車站
- 蘇特大道-魯特蘭路車站
- 蛸島站
- 西小泉站
- 西鐵新宮站
- 豐洲站
- 豐田站 (北海道)
- 賓夕法尼亞鐵路GG1型電力機車
- 遠洛克威-莫特大道車站
- 野町站
- 錢伯斯街-世界貿易中心/公園廣場/科特蘭街車站
- 鐵路事故列表
- 鐵路安全裝置
- 長門本山站
- 阿斯托利亞-迪特馬斯林蔭路車站
- 難波站 (南海)
- 馬爾西大道車站
- 高師濱站
- 黑川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