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描述、鉴定、命名及分类植物的科学,且可能是植物科学最古老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对象为分类群 (taxa)。
与植物系统学的关系
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自1980年代之后,更多更广的涵盖范围,使许多学者倾向使用植物系统学[2]这个名称,或认为分类学是包含在系统学之中[1]。实务上,「植物系统学」比植物分类学特别注意到这些分类群之演化与不同分类群之间的关系。
描述
描述即是「指定分类群之特征 (character)」[1]。例如,玉山石竹花瓣的颜色为粉红色或白色,花瓣颜色为其特征,而"白色"、"粉红色"为同一特征不同的形式,称为特征状态 (character state),简称状态。在植物系统学中有大量的术语借以描述出特征及特征状态,这些术语可能是形态上的也可能有其他资料[1] (如染色体数目、传粉机制等)。这些特征的以及特征状态的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能简炼地表达之工具,表达不论是分类群、个体、或个体的某部位,使学者能利用这些术语作有效的沟通[1]。
鉴定和分类
植物分类学的两个目的是对植物的鉴定以及分类。这两个目的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但经常会被忽略。
植物鉴定是指透过与之前收集的标本或经由书本或鉴别手册的帮助来分辨,好以界定出未知的植物来。此一界定的过程会将标本和一发表的名称相关连。植物标本一旦经过界定便可以知道其名称和性质。
植物分类则是将已知植物放入类群或范畴之间以显示其中的一些关系。生物分类法遵循一套规则,将植物标准化地放入一层层的分类之中。举例,麝香百合属于的科属即被分类如下:
植物的分类法导致了一个对未来物种的命名及分类的制度性系统,且概念上反应了植物之间关系的科学概念。
分类系统
参见植物分类系统列表:
-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 缩写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被子植物APG IV分类法
-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开花植物的分类学分类)
参看
注释
- ^ 1.0 1.1 1.2 1.3 1.4 1.5 [Simpson, M. G. 2006.],简称为DINC,Description, Identification, Nomenclature, Classification。
- ^ 2.0 2.1 [Bold, H. C. et al. 1987.],p. 2. Taxonomy.「often called Systematic botany.」
参考文献
- Bold, H. C. et al. 1987. Morphology of plants and fungi, 5th ed.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912 pp. ISBN 0-06-040839-1
- Simpson, M. G. 2006. Plant systematics. MA: Elsevier Inc. 590 pp. ISBN 0-12-644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