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梅兰芳 | |
---|---|
![]() | |
曲艺家 | |
本名 | 梅澜 |
暱称 | 裙姊 |
别名 | 梅鹤鸣 |
国籍 | ![]() ![]() ![]() |
民族 | 汉族 |
籍贯 | 江苏泰州 |
出生 | 1894年10月22日![]() |
逝世 | 1961年8月8日(66岁)![]() |
职业 | 京剧演员 |
语言 | 普通话、英语 |
配偶 | 王明华(元配,1910-1929) 福芝芳(平妻,1921-1961) 孟小冬(平妻,1927-1931,未获承认) |
儿女 | 梅大永(王明华生子,早夭) 「五十」(王明华生女,早夭) 梅葆琛(福芝芳生长子) 梅绍武(福芝芳生次子) 梅葆玥(福芝芳生长女) 梅葆玖(福芝芳生幺子) 另有5名福芝芳所生子女,均早夭未成人。 |
父母 | 梅竹芬(父) 杨长玉(母) |
亲属 | 梅巧玲(祖父) |
音乐类型 | 京剧 |
出道地点 | 北京 |
出道日期 | 1904年 |
出道作品 | 《长生殿·鹊桥密誓》(饰织女) |
代表作品 | 《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太真外传》、《女起解》、《宇宙锋》、《霸王别姬》[1] |
活跃年代 | 1904-1961年 |
相关团体 | 梅派 |
梅兰芳 | |
---|---|
个人资料 | |
政党 | ![]() |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中国近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工旦行,因其精湛演技和爱国情怀而举世闻名,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也得到中共领导人赏识,毛泽东甚至称呼他为梅老板。
家世及生平
清朝光绪二十年农历九月廿四日(公元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梅家老宅。梅兰芳家族世代从艺,其祖父是北京著名青衣花旦演员梅巧玲。1899年,梅兰芳进入私塾开始读书,在父母双亡后,开始由当京剧琴师的伯父梅雨田抚养。八岁起(1902年),开始师从其祖父的挚友、「同光十三绝」之一的青衣演员吴菱仙学戏。1904年8月,十岁的梅兰芳在北京前门广和楼首度登台。1907年始搭「喜连成班」演出,并被班主叶春善收为徒弟。1913年赴上海演出《穆柯寨》,轰动上海,一举成名。
梅兰芳在1919年首度访问日本演出引起轰动,曾有评论「有此双手,其余女人的手尽可剁去」。1920年齐如山介绍齐白石和梅兰芳相识[3]。1924年因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他为了赈灾义演而受邀再次赴日演出,期间突患急性肠胃炎危及生命,而被日本医生医治。这位医生并未收费,仅要求他给予一副景泰蓝袖扣。同年拜师齐白石学画工虫,齐白石还和金北楼、王梦白在梅兰芳的缀玉轩联手作画给他的30岁生日[3]。1928年4月6日,梅兰芳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新编京剧《凤还巢》。[4]他在1930年前往美国并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牙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轰动,美国波莫纳学院、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梅兰芳在1932年迁居上海,然后在1935年造访苏联。
1938年,梅兰芳率领梅剧团到香港演出,1941年因经济原因,回到上海,汪精卫国民政府力邀他演出,但他不为所动,还刻意蓄须,宣示和日本势力一刀两断的决心。[5]由于他此间并无演出,经济来源断绝,靠着贩卖字画和奖杯维持家人和剧团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10月梅兰芳重出舞台。[6]
1951年7月梅兰芳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1952年,他第二度访问苏联进行演出。1954年,他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期间并发言[7]。他在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再次引发轰动,同时履行30多年前袖扣承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梅兰芳拍摄最后一部昆剧电影《游园惊梦》。[8]
1961年8月8日凌晨5时病逝于北京,享年67岁。
艺术成就
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兰芳为领衔人,中国京剧旦角的最重要代表,风靡一代,他男扮女装的技巧出神入化,并提升京剧这种原本通俗的戏剧,呈现审美的抒情境界。梅腔悠然而有余韵,令观众感受到古典女子优美的情致。[9]
少年时期的梅兰芳,听从了良师益友齐如山的建议,继承了优良传统的京剧的华丽与身段,并针对京剧过往只重形式,缺乏情感灵魂表演的缺失加以修正,配合词曲韵律之和谐,注入更充沛的情绪感情于表演之中,此外更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大量的优秀剧码,发展并提高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的妇女艺术形象,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其幼子梅葆玖是梅派的传人。
梅派剧目
梅兰芳主演的京剧、昆曲电影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洛神》(1955年,吴祖光执导)
- 《梅兰芳舞台艺术》(1955年,彩色,含梅兰芳艺术生活纪录片和《白蛇传·断桥》、《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4部戏,吴祖光执导,《断桥》是昆曲)
- 《游园惊梦》(1960年,昆曲,彩色,许珂执导)
英国
- 《上元夫人》(1923年,在北京拍摄)
英属香港
- 《西施·羽舞》、《霸王别姬·剑舞》、《上元夫人·拂尘舞》、《木兰从军·走边》、《黛玉葬花》(1924年,在北京拍摄)
日本
美国
苏联
- 《虹霓关》(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1935年)
学生
他的学生(门下弟子)有程砚秋、张君秋、魏莲芳、章遏云、李世芳、毛世来、刘元彤、李玉芙、言慧珠、顾正秋、陈永玲、秦慧芬、杨荣环、杜近芳、陈正薇、杨秋玲、关肃霜、胡芝风、北平李丽等,超过100人。
个人生活
1910年,梅兰芳与出身于京剧世家的王明华结婚。婚后王明华生了一双儿女后做了节育手术,后来儿女不幸夭折。因为梅兰芳大伯无子,梅兰芳「兼祧两房」,1921年梅兰芳经王明华同意以兼祧的名义娶旦角演员福芝芳为「平妻」[a]。福芝芳和梅兰芳共生有九个小孩,但只有四个长大成人,分别是梅葆琛、梅葆珍、梅葆玥、梅葆玖。王明华后于1929年逝世。
1925年,梅兰芳与京剧名老生孟小冬相恋。1927年,再度以兼祧的名义娶孟小冬为「平妻」。此时王明华仍在世,依照当时法律,福孟二人皆无梅兰芳妻子身份,在法律上视其为妾[a]。而按照民俗,承认福芝芳为梅兰芳因「兼祧」无子的大伯一房所娶的「平妻」,孟小冬即使在民俗上也不具备「平妻」身份,而仅为「外室」。孟小冬后来宣称的「成婚」、「兼祧」皆为不实之词。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两人在北平「成婚」,冯耿光证婚。此段婚姻未获得外界认可,更未获得梅兰芳家族以及妻子王明华,「平妻」福芝芳的承认。1931年七月,孟小冬与梅兰芳正式分手。1933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刊登启事,公开说明分手原因,宣布与梅兰芳脱离家庭关系[11]。
梅兰芳众子女中,女儿梅葆玥和幼子梅葆玖继承了其梅派京剧艺术。
家庭
- 元配 王明华
- 第一子 梅大永(早夭)
- 第一女 「五十」(早夭)
- 平妻 孟小冬(未获承认)
家系
王明华 | 福芝芳 | 孟小冬 | 梅兰芳 | ||||||||||||||||||||||||||||||||||||||||||||||||||||||||||||||||||||||||||||||||||||
梅大永 | 梅五十 | 梅大宝 | (待考证) | 梅葆琪 | 梅葆琛 | 梅葆珍 | (待考证) | 梅葆玥 | (待考证) | 梅葆玖 | |||||||||||||||||||||||||||||||||||||||||||||||||||||||||||||||||||||||||||||
生平纪录影片
生前
195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梅兰芳舞台艺术》彩色电影时,由吴祖光执导了第一部彩色的梅兰芳艺术生活纪录电影片,配上王震亚作曲的管弦乐,在同一部电影的昆曲《白蛇传•断桥》前面播映。
身后
- 2000年,纪录片《梅兰芳的世界》,陈玫君执导
- 2004年,10集电视纪录片《梅兰芳》等
- 2006年,电影纪录片《又见梅兰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梅葆玖做艺术指导
- 2008年,电影《梅兰芳》,陈凯歌执导,改编自儿子梅绍武的著作《梅兰芳自叙》
影视作品
年份 | 片名 | 饰演演员 |
电影 | ||
---|---|---|
2008年 | 电影《梅兰芳》 | 黎 明、余少群 |
电视剧 | ||
年份 | 剧名 | 饰演演员 |
2001年 | 大陆电视剧,《大宅门》 | 宋小川饰万筱菊 |
2009年 | 香港无线电视剧,《蔡锷与小凤仙》 | 曾伟权饰梅兰芳赌神党浪红 |
2015年 | 香港无线电视剧,《枭雄》 | 曹永廉饰尚文彬(影射梅兰芳) |
延伸阅读
年份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1952年 | 《舞台生活四十年》 (第一、二集) | 梅兰芳述、许姬传记 | 上海:平明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
1981年 | 《舞台生活四十年》 (第三集) | 梅兰芳述、许姬传记 |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
2010年 |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 王德威 | 北京:三联书店 | ISBN 9787108034625 |
2010年6月号第96卷第6期 | 〈只愿君心似我心:孟小冬与梅兰芳、杜月笙的交会〉,《传记文学》,页23-38 | 沈超群 |
备注
注释
- ^ 梅兰芳. 《梅兰芳全集》. 中国: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6-08-01. ISBN 9787104043362 (中文(简体)).
- ^ 章诒和、颜长珂: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3-28.
- ^ 3.0 3.1 梅兰芳与齐白石的师友之谊. 新浪收藏. 2015-12-15 [2017-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京剧的文学·音乐·表演 上 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傅谨主编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7 第604页.
- ^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页203-204。
- ^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页204。
- ^ 张希坡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 ^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页205。
- ^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页201-203。
- ^ 程郁. 《民国时期妾的法律地位及其变迁》. 史林 (上海市: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02, (2002年第2期). ISSN 1007-18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简体中文).
- ^ 作者:蒋晗玉. 人物风流:梅兰芳--与孟小冬情投意合却劳燕分飞(2). 2004-11-23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简体中文).
- 王德威:〈春天带来无尽的悔恨――费穆、梅兰芳与中国电影诗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吉川幸次郎:〈梅兰芳及其他〉。
参见
外部连结
- YouTube上的《霸王别姬》,梅兰芳、刘连荣演出,1955年,CCTV
- YouTube上的《洛神》,梅兰芳、姜妙香演出,1955年,CCTV
- YouTube上的《白蛇传‧断桥》,梅兰芳、俞振飞、梅葆玖演出,1955年,CCTV
- YouTube上的《贵妃醉酒》,梅兰芳、萧长华、姜妙香演出,1956年,CCTV
- YouTube上的《牡丹婷‧游园》,梅兰芳、言慧珠演出,1960年,CCTV
- 梅兰芳—中国人的一个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东瀛品梅——纪念梅兰芳首次访日100周年美术展」日本巡展在东京开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
|
|
|
|
|
#
- 10月22日
- 1961年
- 2016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
- 8月8日
- ET聚场
- 三庆园
- 上海人
- 上海市
- 上海市向明中学
- 上海文化
- 上海永安公司大楼
- 东安市场
- 东方小故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
- 中和戏院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
- 中国儿童剧场
- 中国四大列表
- 中国大戏院 (天津)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中国红十字会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 中央饭店
- 中村雀右卫门 (第四代)
- 丹桂第一台
- 于小彤
- 于魁智
- 京剧相关主题列表
- 会贤堂
- 余上沅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市代表团
- 兰心大戏院
- 冒效鲁
- 冒舒諲
- 冯耿光
- 决胜时刻 (电影)
- 刘秀荣 (京剧演员)
- 前门饭店
- 北京东岳庙
- 北京湖广会馆
- 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列表
- 北京翠明庄宾馆
- 华山路1006弄
- 华文漪
- 卢湾区
- 厉麟似
- 原回力球馆
- 古裝 (戲曲服裝)
- 叶庸方
- 吉林省
- 吉祥戏院
- 吳梅
- 周令钊
- 嘉兴寺
- 四小花旦
- 四郎探母
- 国际饭店
- 大上海
- 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
- 大決戰
-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
- 天津市
- 天津广东会馆
- 天津文化
- 天津旅游
- 天津租界
- 天蟾逸夫舞台
- 奎元馆
- 姚華
- 姜亦珊
- 姜堰区
- 孙传哲
- 孙孚凌
- 孽海记
- 宋宝罗
- 宋慧容
- 对习近平的个人争议
- 对习近平的争议
- 少帅
-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 屠珍
- 崔承喜
- 工人剧场 (青岛)
- 广和楼
- 康巴尔汗·艾买提
- 康平路
- 弗里茨·克莱斯勒
- 张士骏
- 张春秋
- 思南公馆
- 我就是演员
- 文昭甄皇后
- 新凤霞
- 新生路 (无锡)
- 日涉园
- 时小福
- 明報月刊
- 景荣庆
- 智化寺
- 最美奋斗者
- 朱传茗
- 朱素云
- 李宣倜
- 李徵五
- 李玉茹
- 李祖夔
- 李青萍 (1911年)
- 杜家毅
- 杜心五
- 杨小楼
- 林莹
- 梅兰芳 (漫画)
- 梅兰芳华
- 梅蘭芳 (電影)
- 梨园公所
- 楊太真外傳
- 樱桃斜街
- 欧阳予倩
- 正乙祠
- 民主影剧院
- 永安大戏院
- 汉口法租界
- 江淮
- 江淮人
- 江淮文化
- 江苏人
- 江苏省
- 汾河湾
- 海派 (文藝)
- 游龍戲鳳
- 潘雲超
- 灯草胡同
- 爱丽丝伪娘团
- 玉堂春
- 王凤卿
- 王子歌
- 王学圻
- 王晓玲 (秦腔)
- 王瑶卿
- 王钟声
- 王长林 (京剧演员)
- 畑俊六
- 疙瘩楼
- 白登雲
- 白蛇传
- 白蛇传 (消歧义)
- 百代公司旧址
- 福寿堂 (北京)
- 科班
- 程繼仙
- 穆桂英挂帅 (消歧义)
- 章英明
- 童芷苓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第一舞台 (北京)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筱兰芳
- 筱文艳
- 红房子西菜馆
- 红星胡同
- 红线女
- 纪晓岚故居
- 绿杨旅社
- 罗复堪
- 罗高寿
- 美琪大戏院
- 群丑图
- 老梁故事汇
- 耿济之
- 联华影业公司
- 舒厚德
- 舒適 (演員)
- 芭蕾舞剧列表
- 花木兰
- 花木兰 (消歧义)
- 苏北
- 苏曼
- 萧伯纳
- 葉盛章
- 葛兰
- 蓄须记
- 蔡锷
- 袁雪芬
- 裙子 (消歧义)
- 褻瀆旗幟
- 西单剧场
-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 费穆 (导演)
- 赵尊岳
- 赵抒音
- 邮票
- 郝寿臣故居
- 郭兴福
- 金少山
- 金焰
- 金鱼胡同
- 金鸡奖最佳录音
- 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 金鸡奖最佳美术
- 金鸡奖最佳音乐
- 钱化佛
- 钱金福 (京剧演员)
- 開明戲院
- 關東大震災
- 阿隆·阿甫夏洛穆夫
- 陈巳生
- 陈德霖 (京剧演员)
- 陈晓旭
- 陈美娟
- 霸王別姬 (電影)
- 霸王别姬 (京剧)
- 青云阁
- 青岛市
- 韓秀
- 韩再芬
- 马金凤
- 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
- 鹤园 (苏州)
- 鼋头渚